您所在的位置:茶文化>茶轩文>茶器

紫砂泥料红泥 紫砂壶 红泥

时间:2023-05-25 14:08:02 浏览量: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紫砂壶 红泥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紫砂泥料红泥和紫砂壶 红泥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紫砂泥料红泥 紫砂壶 红泥

紫砂泥料红泥 紫砂壶 红泥

红泥是紫砂泥主要泥种之一,宜兴陶土中有一种叫做嫩泥的矿料,是接近底层表面的一种黏土岩,分布在宜兴丁蜀镇周围的山区。嫩泥矿层的底部,有一种坚质矿石,开采时须用硬器挖掘。这种矿石就是红泥矿。其矿物质组成为伊利石、高岭石、氧化铁、石英和白云母。

红泥原矿

铁含量多寡不等,红泥矿烧成后色泽或红中略带黄,或黄中略带红,或红中略带紫,可呈朱砂、朱砂紫或海棠红等基色,朱红中透着橘黄,色艳而不妖。谁才的呈现于烧制温度紧密关联,使用越久越现沉稳气息。

红泥色泽特点:红得柔美,红而不艳。

窑温不足,红泥呈枯黄橙色,水色不彰。窑温稍高,则收缩大、变形、塌陷、铁质熔点较易产生。窑温烧足,光洁明亮、红中略现橙色。

红泥收缩比约在14% 左右,窑温约1100℃,烧成后红中略带一点光洁明亮的橙色。

红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左图)朱泥原矿&(右图)朱泥烧成后

A、朱泥:原矿呈金黄色或浅绿色;含砂量低、泥性娇,成型工艺难;收缩率高达30%—40%,支撑度差,一般成品率仅约7成。故常用来制作小件器物和作为化妆土,作为紫泥坯件表层的装饰用。

(左图)小红泥原矿&(右图)小红泥烧成后

B、小红泥:是不加他料的嫩泥,含大量氧化铁;经过窑烧会变成朱红色,泥质细、砂粒微、密度大、结晶高。窑温约为1080℃,收缩比约在20-28%之间。常见的红泥壶多为拼制而成,窑温约在1180℃,烧成后呈色变化不大,但收缩比大大降低。

(左图)大红袍原矿&(右图)大红袍烧成后

C、大红袍:加入石黄的红泥,即“大红袍”泥,可塑性大增,延展性加强,泥片弯曲时不易断裂,烧成温度约1040℃,收缩比约45%—55%。质感和润感都会增强。

紫砂小知识 | 什么是蟹壳青泥料

蟹壳青是段泥料,紫砂泥料也叫五色土,有很多品种,主要的品系有紫泥类,红泥类,段泥,其中段泥类紫砂泥料颜色最为丰富,而且段泥泥性弱,砂性强,透气性非常好。

蟹壳青是创新配置的泥料,因其烧成后色泽黄中泛青,青中透黄,酷似生蟹外壳,段泥的主要品种有黄金段泥,芝麻段泥,青段泥,青灰段泥等等,蟹壳青就是青灰段。

蟹壳青紫砂壶日常保养的注意事项

1、 用完后的紫砂壶必须保持壶内干爽,勿积存湿气。

2、 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宜放在闷燥处,更不可以为珍贵,用后包裹或密封。

3、 勿放近多油或多尘埃的地方。

4、 最好用完后把壶盖侧放,勿常将壶盖密封。

5、 壶内勿常常浸着水,应到要泡茶时才冲水。

紫砂答疑 | 什么是“一手壶”

紫砂造型分光货素器、花货塑器、筋瓤货纹器三大体系,形制分为紫砂方器、紫砂圆器、紫砂筋纹器三大类别;容量分大、中、小三种形态。其中较为适中容量形态的紫砂茗壶,人们习惯称为紫砂“一手壶”。

由于它大小适宜、灵便实用、细腻无比、造型多样并适宜于掌中把玩,故能意趣无穷,为茗壶界讲究品位的茶艺爱好者所钟爱。

一手壶

顾名思义,紫砂“一手壶”是一种一手能抓起、一手能把玩,即玩壶于股掌之中的茗壶。这种“一手壶”,主要是在容量上区别于大壶(包括特大壶),也区别于小壶(包括微型壶),处于大壶与小壶之间。

依照人们在品茗中的习惯,一般将300毫升容量以上的称为“大壶”,200毫升容量以下的称之为“小壶”,200~300毫升容量的称之为“一手壶”。

“一手壶” 是经过几代品茗人士以及玩壶人的品味玩赏,相承民间口传,凭嗜好一代代传下来,至今就形成人们的口语俗话,用“一手壶”替代了中壶的称谓。

清嘉庆 邵二泉 莲子壶

紫砂“一手壶”所使用的材质因人而异,因作者而异,因赏玩者嗜好而异,并通常用容量来区别大、中、小,有十分明确的界限规定,亦有十分明确的概念。

从紫砂“一手壶”的传世作品来看,几乎涉及紫砂材质的所有成分、泥色、泥料。最常见的有紫泥、团泥、绿泥、天青泥、梨皮泥、粗砂朱泥等,不一而足。

乳鼎壶 芝麻段 230毫升

紫砂“一手壶”的造型涉及紫砂光货素器、花货塑器、筋瓤货纹器的所有体系,涉及紫砂方器、紫砂圆器、紫砂筋纹器的所有类别。

各个时期都有各式形制的“一手壶”面世,造型千变万化,形制丰富多姿。

可以说,有多少紫砂造型形制,都可以看到紫砂“一手壶”的身影,这丝毫也不夸张。

虽然形制万千,但成型工艺如出一辙,均采用紫砂“镶接法”工艺和“打身筒”工艺,也都分为纯手工操作和模具操作成型。

子冶石瓢壶 降坡泥 200毫升

从已出土的紫砂文物及紫砂古窑址遗址、遗物来看,目前还不能确定紫砂“一手壶”起源于何年何月,资料中也没有有关紫砂“一手壶”的概念何时形成的记载。

但从世人所推崇的“供春小壶”“李茂林小圆壶” “大彬改作小壶”“孟臣小壶” “逸公小壶”等文字反复出现在紫砂研究资料中,可以初步确定紫砂“一手壶”的出现应不晚于明末清初。

根据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上的记载,时大彬“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论,乃作小壶”,这小壶是不是容量200~300毫升的紫砂“一手壶”,目前谁也不敢妄论。

但历史上有这一段记载,以及明末清初出土的容量在200~300毫升的茗壶,当推断紫砂“一手壶”应该晚于紫砂大壶的面世,而早于紫砂小壶的面世。明末清初材质为粗砂朱泥的紫砂“一手壶”的面世作品,年代往往早于容量在200毫升以内的紫砂小壶。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莲子壶 黄金段 220毫升

秦权壶 黄金段 220毫升

明末清初出土面世的紫砂茗壶“一手壶”中,最常见的形制为“文旦”“龙蛋”“柿圆”“圆珠”“橄榄”“执壶”等款式,容量大多在200~300亳升,既不同于紫砂早期的大壶器皿(容量在300毫升以上),也不同于后来出现的小壶器皿(容量在200毫升之内)。

茗壶所采用的材质,一般只有两种,一种是紫泥,一种是红泥。

泥质粗雅,紫泥或红泥中配置浅黄色的颗粒,颗粒显现、自然匀称、精光内蕴、粗而不糙。这种选料制器,反映出紫砂特有的肌理效果。

茗壶造型简练圆浑,较大壶精致,端庄古朴,粗犷凝重。

这种质朴、风雅的紫砂“一手壶”,正是当年士大夫阶层自酌自饮和清赏的珍玩,被品茗人士称之为“神品”。

清代以后,出现了专门制作紫砂“一手壶”的名工巧匠,也出现了因专门嗜好“一手壶”前来宜兴定制“一手壶”而成名的玩壶家,如清嘉庆、道光年间的邵二泉和潘仕成。

邵二泉,字友兰,清嘉庆、道光年间人,制壶名手,善制“一手壶”,所制“一手壶”均工镌壶名,擅正草隶。

紫砂壶​包浆是什么意思

包浆是什么意思,所谓包浆是紫砂圈专业术语使用的频率很高,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专指古物久用后表面的一层光泽。紫砂壶在经过泡养之后,表面会形成这样一层自然的古朴黯雅的光泽,即所谓“包浆”。

包浆有如古之君子,谦谦和蔼,与其接触总能感觉到春风沐人,它符合一个儒者的学养。如果是崭新的器物,表面就不会有“包浆”。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紫砂泥料红泥和紫砂壶 红泥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本文标题:紫砂泥料红泥 紫砂壶 红泥

本文链接:http://www.chaxuanwen.com/article/13561.html

上一篇:铁壶开壶用什么茶叶最好 铁壶开壶用什么茶叶比较好

下一篇:更多茶器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茶器相关文章
更多茶器文章
喜欢茶器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