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文化>茶轩文>茶器

这五大因素决定紫砂壶养壶效果如何 这五大因素决定紫砂壶养壶效果的原因

时间:2023-05-25 12:01:24 浏览量: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这五大因素决定紫砂壶养壶效果的原因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这五大因素决定紫砂壶养壶效果如何和这五大因素决定紫砂壶养壶效果的原因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这五大因素决定紫砂壶养壶效果如何 这五大因素决定紫砂壶养壶效果的原因

这五大因素决定紫砂壶养壶效果如何 这五大因素决定紫砂壶养壶效果的原因

紫砂壶在日常的泡养中不停的变化,吸引了紫砂壶爱好者的追随,这种不停的变化过程我们称之为养壶。不少壶友在养壶的过程中很迷惑,为什么我的壶怎么都养不出来,或者变化的速度很慢。下面,主要介绍决定养壶效果的几个因素:

一、紫砂泥本身的好坏

目前市场上泥料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化工泥根本就养不出来,一年二年还是老样子,而优质的泥料做出来的壶非常娇气,有的甚至遇到开水马上感觉到变化,用茶水泡养几次已经能明显变润,所以,壶友们玩壶都特别注重泥料,追求原矿。

二、窑温

不同泥料的烧制温度是不同的,有的泥料甚至可以几个温度烧出不同的效果。比如底槽清就可以烧出多种颜色。而窑温的高低又影响了紫砂壶的透气性,通常来说,透气性好的一定比透气性差的好养。

徐达明作品《全手石瓢》

三、泥料的目数

通俗的说目数就是紫砂泥料的粗细,原因和第2条一样,目数的高低也会影响透气性。影响透气性的还有成型的方式,全手工和半手工的透气性也会有所区别,全手工的身桶是敲打后的泥条围起来的,半手工的身桶是磨具压出来的,2者密度不同,透气性自然不同。

四、喝茶频率

这个大家都明白的,一天三次和三天一次的区别。

五、茶叶种类

不同的茶叶养壶的效果也会不同,网上也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个人经验,福建的铁观音很适合养壶。个人觉得决定养壶效果的大概就和上面这几个因素有关了,所谓的紫玉金砂,就是把紫砂和美玉相媲美,而从泥巴到美玉的转变,就是通过养壶来实现的。当您的爱壶在您手里经过长时间的抚摸和把玩,所达到包浆的效果,那种视觉享受会让你充满成就感。

细节,决定了一把紫砂壶的成败

很多壶友买壶,往往是凭一时眼缘,一见钟情。若问他为什么喜欢,他可能说不清楚,反正就是喜欢。如果我们从审美角度去分析,肯定是因为壶的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打动了你。正所谓“细节是魔鬼”,一件艺术品,打动人心的往往正是它们的细节。

一件好的紫砂作品,通常在细节处理上很到位,哪怕只是一件看似简单的光素器,要表现出精、气、神,细节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壶肩好比人的肩膀

如果这部分足够挺且充满张力,就能让人感到精气足。肩的饱满程度,是直接影响整把壶精神的关键,亦是对作者功力的考验。

壶盖好比人的头部

头需占足够比例,但不能夸张,不能抢占身子的视觉比例。壶颈要比盖子窄,这是人体比例的特征之一。

从经验来看,壶钮的形状和细工程度,是体现整把壶细工的关键。看到壶钮做得细不细,就可以断定整把壶做得细不细了。一件上品的壶钮形状要均匀对称,要饱满不臃肿。

壶腹是体现身筒线条美的收官部分,胖一分则显稳重,瘦一分则显挺拔,壶腹是壶体中心掌握的关键点。

远观,子母线上下厚薄近乎一致,宽厚统一,意为天下合。近观,子母线上宽下窄,上厚下薄,其要表达的意思:头要压得住脖子。

很多作品,盖上盖子觉得很好看,但把盖子摘掉之后,就会觉得比例不对,尤其是流和把所占比重问题。好的壶,应该是把盖子摘掉,一样能感觉到左右均衡。

漂亮的一捺底,线条柔和,光净整洁,而且均匀对称,一气呵成,衔接过渡自然。

除了以上几点细节之外,还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粗细

这一点体现在流把钮上尤甚,好的作品在三部件上都分别有着细微的粗细韵律变化,大家可以看下这款石瓢壶型。每个部位间粗细变化自然,一眼看着就非常舒服,一点也不突兀。

徐汉棠石瓢

2、明针

这点也非常重要,老一辈艺师都非常注重这一点,好的明针呈现出的那种不养即成的质感也是气韵的重要体现。

3、曲面

紫砂壶器是由多根线条构成的立体实物。我们以手工成型的紫砂器为实际参照物,只要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不管是圆器、方器还是筋纹器,构成手工紫砂壶器的几乎所有线条,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直线,反之,每一根都是弧线。这些弧线的表达方式包括圆弧线、抛物线和S线,由此构成了一个个曲面。

4、整合度

5、过渡

除了看结构以外,还可以看部件相接的过渡技法,简单的拼接往往是没有气韵的。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仿古壶的过渡是非常完美的,一眼看之令人瞬间怜爱。

敲击紫砂壶,到底能不能辨别壶的好坏

购买之前敲一敲,清脆悦耳的就是真紫砂,声音沉闷的就是假紫砂。很多人都笃信这一点,于是看到一把壶总是要去敲一敲才放心,可是这样真的有用吗?

为什么会有敲击听声辨壶这一说?

以前进行紫砂壶烧制多是采用龙窑,那时并没有控温烧制,全靠烧窑师傅对温度的把握。而不同泥料对烧结温度都有要求。

当壶出窑后,有的制壶者为了判断这把壶烧的温度到不到位或者有没有开裂、暗伤,就会用壶盖敲击壶身,通过音色来判断。而更多的壶友,则是没有这种辨别能力的,笼统的称清脆沉闷是无法确认的。

敲击并不能判断紫砂壶好坏

1、泥料目数越高的壶,敲击时声音就越清脆;泥料目数越低的壶,敲击时声音就越沉闷。因为泥料目数高时结晶度也高,通俗来讲就是瓷化程度,比如瓷器的声音肯定比紫砂壶要来的清脆。

2、壶的形状以及大小不同,声音会有所区别。壶的形状不同,则敲击时内部共鸣的路径不同,听到的声音就不会一样。而壶的大小不同,共鸣半径不一样,当然也会有所区别。

3、壶的胎体厚度不同,敲击时声音略有差异。胎体比较厚则声音略显沉;胎体薄则相对会清脆一些。

4、通过敲击壶能听声辨出壶本身是否有暗裂?实际情况是,通过敲击而听出壶是否有暗裂时,表明裂得很历害了;如果只是一点点的暗裂,是听不出来的,即使是对于老师傅而言也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5、一些冲浆壶和严重添加化学颜料的高目数的壶,无法通过敲击声音辨别。

6、敲击壶体所发出的种种声音与泥料的档次无关,也与壶的做工好坏无关。

紫砂壶表面的颗粒感,到底能不能判断真假紫砂?

许多壶友经常讨论如何判断紫砂壶的真假,其中有一条:

紫砂有其独特的颗粒感,如果壶表面摸上去是粗糙的,就是真的紫砂壶,如果是光滑细腻的就是假的。

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今天我们来聊一下。

紫砂的砂

紫砂是一种矿料,本身含有石英等介质颗粒,不同于瓷器,砂是其烧成后的体现,也是紫砂的特点。

▲紫砂原矿石

这么一说好像上面的说法确实是对的,然而,还是要具体分析。

紫砂壶表面摸起来粗糙、细腻,其实是取决于其泥料的目数。

在紫砂矿风化后,研磨成颗粒的时候,会使用筛网,而泥料的目数就是根据筛网的目数来的。

▲矿料筛网

目为直径单位,指每平方厘米上小孔的个数,有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120目等等。

目数其实就是指的泥料的粗细,目数越小泥料越粗,目数越大泥料越细。

一般来说,60目以下的算是粗的,壶身的凹凸感、颗粒感就比较明显,透气性也较好。

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壶身表面就会比较光滑,如120目这种泥料,就少了那种颗粒感。

另外朱泥的泥质也是比较细腻的。

▲目数示例

壶身摸起来的颗粒感,同时也是一个人的手感,什么是粗什么是细可以说是比较主观的,壶身颗粒感只能作参考却不能作依据。

光滑表面

那些所谓假紫砂,大多是灌浆壶、添加水玻璃的手拉壶等等,这些工艺的泥料要求都是很细的,一般多为200多目。

所以这样的壶出来,表面都是比较光滑的。

▲手拉胚

这么一说好像开头的说法确实是对的,然而,还是要具体分析。

为了掩盖这一点,有的人会在表面进行喷浆,即将调砂的泥浆喷于壶表面,这样再进行烧制,壶表面就也会有颗粒感。

但是这种颗粒感不同目数粗的那种,前者都是浮于壶表,而后者是融于壶身的。

▲60目子冶石瓢

综上所述

壶表面摸上去是粗糙和细腻,只能作为判断的一个参考而不能作为一个依据。

看一把壶需要从多方面,仅凭一点是不可靠的,否则就是钻了牛角尖了!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五大因素决定紫砂壶养壶效果如何和这五大因素决定紫砂壶养壶效果的原因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本文标题:这五大因素决定紫砂壶养壶效果如何 这五大因素决定紫砂壶养壶效果的原因

本文链接:http://www.chaxuanwen.com/article/13451.html

上一篇:鎏银茶具对人体危害 长期用银水杯的危害

下一篇:更多茶器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茶器相关文章
更多茶器文章
喜欢茶器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