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根闷泡法 泡茶留根法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泡茶留根法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留根闷泡法和泡茶留根法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留根闷泡法 泡茶留根法
泡茶,总能衍生出许多的话题,如过江之鲫,队伍声势浩大。
茶友们发现问题的活跃思维让人叹为观止,都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泡茶也是一样。一千个茶友泡茶,就会有一千个问题,而且问得极为到位。
有的茶友问:“我用紫砂壶泡茶,要是没有把水倒干净,是不是就叫做坐杯呢?那它和闷泡有什么区别呢?”
这个问题中隐藏了冲泡时的3个问题。水没有倒干净,称之为留根,而非闷泡和坐杯。看到此处的您,是否能分得清“留根”、“闷泡”和“坐杯”的区别呢?下面就逐一为大家解答。
01
留根
留根,即在泡茶的时候留下一些茶汤,不要倒干净,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滋味得以延续,风味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
通常留根法,是有意而为之,目的性极强,就是为了让茶更好喝。在泡茶时,有两种情况会用到留根法。
第一,煮茶要留根
煮老白茶,倒茶时不要把茶汤都倒干净,要留下1/5的母汤,以备续水之用。这样做可以保证每一壶煮出来的老白茶滋味甘醇、柔和,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如果每煮一壶茶,都把茶汤倒干净,茶汤的浓度会很快下降,茶也不耐泡,喝第一壶茶还带有浓郁的枣香、药香,等到喝第二壶茶时就只剩下粽叶香,到第三壶口感就会很清淡,没有太多的滋味。
第二,玻璃杯泡茶要留根
用玻璃杯泡茶时,通常也会用到留根法,让茶更好喝。比如在用玻璃杯冲泡绿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这类茶时,我们也会留下茶汤,以延续茶叶鲜爽甘醇的味道。如果前几杯都把茶汤滴尽,到后面几泡几乎就没味了,尤其是味淡的茶。
如果用白瓷盖碗泡茶,不建议茶友们用留根法,最后几滴茶是精华成分,如果没倒尽,茶汤浓度不够;如果用留根法,茶叶一直泡在水里,等到下一泡茶的时候因为泡得过久而苦涩。
02
闷泡
闷泡,可理解为“闷+泡”。闷,指的是密闭,使不透气。要形成闷的条件,一定是要有一个密闭的空间。泡,即茶叶浸泡在水中。
我们平时所说的闷泡,就是加够水之后,盖上盖子闷泡,至少3分钟时间。比如用紫砂壶、盖碗这类有盖的茶具,都可以达到闷泡的效果。
闷泡,其实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容易让茶叶的缺点呈现。比如有的老茶客喝茶,想知道一款茶有什么缺点,就会加盖闷泡,等到茶汤凉了,再倒出来品尝,寻找茶叶的缺点。
有的茶友泡茶时,忽然有事要离开几分钟,没来得及出水,茶叶闷泡在紫砂壶、盖碗里,把茶叶里最最深层次的物质都激发出来。
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这种长时间闷泡出来的茶,不建议大家喝。茶汤会变得苦涩、浓烈,极端影响喝茶体验,简直堪比现代版“十大酷刑”。
03
坐杯
从字面上讲,“坐杯”就是让茶叶坐在杯子里。实际上是等待茶叶中的物质析出,让这些滋味物质均匀扩散而延缓出汤的时间。
平时我们泡茶时坐杯,往往是因为茶汤变淡了,喝在嘴里没啥滋味。但看茶叶,它还没有完全舒展,丢了又很可惜。这时候,我们就会延缓出水的时间。至于延缓的时间,要根据茶汤的浓淡情况判断。
如果是冲泡岩茶,到第四泡时建议延缓10秒左右出水,茶叶和水多接触一会儿,滋味释放会多一些。如果到了第八泡,坐杯的时间会更长一些,约1分钟。
坐杯和闷泡,是不一样的性质。闷泡是疯狂地让茶和水长时间接触,目的是让茶叶的缺点暴露;坐杯是循序渐进的,目的是让茶汤更好喝。
04
煮茶
煮茶,就是把茶煮着来喝。煮茶过程中,茶和水直接接触,经过短时间的沸腾之后,茶叶中的物质析出,溶于茶汤,形成独特的风味。“煮茶”、“闷泡”和“坐杯”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煮茶过程中水温恒定。坐杯和闷泡没有恒定的温度,水温是不断下降的过程。
同坐杯一样,煮茶是为了茶汤更好喝,提高我们喝茶的愉悦感。能够拿来煮的茶,也有一定的要求,最好是上了一定的年份。比如陈年的白茶适合煮着喝,而当年的新白茶不建议煮着喝。这一点,也是煮茶的与众不同之处。
“留根”、“闷泡”、“坐杯”、“煮茶”,这些容易被我们混淆的词汇,您都明白了吗?分清这些词,以后在茶桌上再也不用担心自己闹出乌龙了。
喝茶专业术语,收藏起来,学会就是专家
茶叶可以算是我们的必备饮料了,但专家们表示,一方面茶文化的历史较为深厚,另一方面我们对茶叶的分辨以及品饮存在一些误区,因此对于茶叶的理解也会有一些误差。但并不是说喝茶需要多么高大上多么清雅,只要自己喜欢便是最好的方式,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亦有琴棋书画茶。
误解一觉得越贵的茶越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价茶,除了满足人们对口感的需求,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认为:“老百姓其实不需要买高档茶,完全可依据个人经济能力和不同的口味进行选择。”
他建议,选择100~300元一斤的茶比较合适。“这个价格,已可以买到品质适合的茶。我建议大家在购买的时候,重品质、轻级别。有些级别高的茶采摘时间太早、太嫩,而茶的一部分营养恰是在茎里,有些便宜的茶养生效果更佳。”
误解二只喝茶不品茶
茶有两种,一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一种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
第一种茶可满足人们“养身”的需求,比如解渴、提神、祛火、消食等;第二种茶则可以满足人们“养心”的需求,比如抒情、礼仪、悟道等。
王庆说,茶对人来说最大的价值是养心为主、养身为辅。
“尤其是中年人,工作忙、压力大,更应该给自己一点时间,耐心地泡一壶茶、品一壶茶。人在烦躁时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这时不妨先慢慢品一壶茶,再做决定也不迟。”
想通过喝茶养生,就必须对茶有所了解。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和源表示,“喝茶还讲究天时、地利。许多人一年四季都喝一种茶,这样也不对,冬天冷,可多喝些性温的茶;春夏季节易上火,可以多喝绿茶、花茶。”
春起花茶和单从。春天重点在于疏通肝气,而芳香类物质有通窍的功效,所以可多喝凤凰单从和茉莉花茶。
但新鲜绿茶在春季寒气还太重,不宜多喝,体寒者尤其要注意。
夏爽绿茶和观音。夏天消暑解渴首选绿茶。
此外,铁观音、台湾高山茶都是不错的选择,体质好的人也可以喝些存放3~5年的生普洱。
金秋乌龙正当令。秋天适合喝青茶,青茶的性、味介于绿茶、红茶之间,不寒不温,既能清除体内余热又能生津养阴。
秋季最适合喝当年春天的铁观音和去年的武夷岩茶。
冬阳红茶与熟普。红茶冬天喝可以养阳气,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熟普洱可以暖胃驱寒,消食化积。
专家提醒,很多人还有一个错误认识,就是觉得喝茶会睡不着觉。
“很多发酵程度高的茶,比如红茶、熟普洱,其中的咖啡因已所剩无几,不仅不会影响睡眠,相反,晚饭后一小时喝点助消化的茶,可以清理肠胃,有助睡眠。”
回甘、喉韵、生津、高香......
与友人喝茶聊天时,听到这些术语,一开始总有些不理解,对好茶的评价也只有一句:“好喝!” ,有时候难免尴尬。
的确,茶的香气、叶底、汤色,喝茶的学问有很多,我们一时半会也学不完。
不如先看看下面这下面这些关于品茶的专有名词,记牢它们,慢慢体会,至少下次喝茶的时候,就不是在瞎喝了。
1.水味
一般形容茶汤滋味的。指喝茶时,明显感到茶味和水的分离、不融合,尤其在咽下之后,口腔中空无茶味的感觉。一般茶水分离的情况,会有两种可能:冲泡不当或者茶叶品质不佳。
2.化
形容茶滋味,多数指喝茶的苦味、涩味在口腔内短暂停留后消失。通常来说,苦味和涩味能在口腔中化开的茶,才算是好茶。
3.生津
生津,是喝茶时茶汤中的多酚类等物质,刺激口腔内壁,使其紧束收敛,口腔中分泌出唾液。
4.舌底鸣泉
舌底鸣泉,是指喝完茶后,舌下清晰感受到不断有津液大量生成的过程。生成的津液,能使口腔持续保持润滑,带来舒适的感觉。通常品质很好的茶都会带来舌底鸣泉的感受。
5.两颊生津
两颊生津,是指饮茶后,口腔内壁面颊两侧的部位,能够明显感受到津液不断涌出的过程。一般普洱生茶、乌龙茶、绿茶容易感受到,一般品质好的茶叶,都带有两颊生津的感受。
6.喉韵
茶汤咽下后,带给喉部的舒适感,或爽快、或清凉、或甘甜、或滋润或多种感受同时产生,持久不断。通常品质好的岩茶、普洱生茶、绿茶等都能带来喉韵。
7.锁喉
指茶汤咽下后带来的喉部的不舒适感,或干涩、或麻痒、或肿胀、或有异物感等,也会称为挂喉、叮喉咙。通常带来锁喉的茶叶,其品质会存在严重的问题或缺陷。
8.回甘
指饮完茶后,口内感到甘甜。通常回甘与苦味相关连,有“苦能回甘”之说。
9.苦
构成茶叶中的苦味成分主要是咖啡碱、花青素、茶皂素,而儿茶素、黄酮类等既呈涩味、又具有苦味。茶的苦味和涩味总是相伴而生,两者的协同作用主导了茶叶的呈味特性。
10.涩
涩味是上皮细胞暴露在单宁(即多酚类物质)或明矾溶液时造成的起皱、收缩的感觉。涩味不属于基本味,与苦味有本质区别。
11.毫香
毫香通常是形容干茶能明显看到许多白毫的茶叶,在冲泡时散发出来的香气。一般有毫香的茶,原料等级都比较高,而且茶叶一定要有大量的毫毛,毫香明显的多见于新茶。例如白毫银针就会有明显的毫香。
12.火香
火香一般是茶叶在干燥时温度比较高,或者在精制时适度焙火带来的。通常浓香型的乌龙都会带有,而炒青绿茶和黄大茶等也会有。火香与高火味不同,高火味是焙火或干燥工艺过度带来的不适气味。
13.陈香
陈香一般是形容黑茶、普洱茶等,后期还可以继续转化的茶类在转化过程中,自然氧化带来的香气。
14.果香
茶叶中出现的果香种类很多。自然的果香主要是茶树品种和工艺造成的,也有再加工茶是添加外源物或者是窨制形成的,比如荔枝红茶。自然的果香最常见于红茶和乌龙茶。
15.清香
清香多出现于绿茶和普洱生茶新茶。清香和青味不同,清香是能令人愉悦的自然而带鲜爽的香气。青味一般则是杀青不足,带来的令人不适的类似青草的气味。
16.嫩香
嫩香是一种清鲜、细嫩的香感,植物鲜嫩部分散发出来的出众香气。一般原料等级高、工艺到位、保存得当的绿茶、黄茶都会有。比如黄山毛峰、信阳毛尖、都匀毛尖等。
17.甜香
甜香就是在香气成分中能够明显感受到甜味。甜香在红茶中比较容易感受,比如焦糖香、蜜糖香、桂圆香等。其他茶类也会见到,比如工艺精制的黄芽茶也会有甜玉米须水的香气。
18.松烟香
干燥过程中,使用特殊松木等熏烟制作的茶,一般都有较舒适的松烟香。有松烟香的茶有例如传统正山小种、沩山毛尖等。
19.花香
花香的类型很丰富,根据花香给人的感受,将其分为清雅型的花香和浓郁型的花香。自然形成的花香,既有茶树品种的关系,也离不开工艺。
通常以品种为主带来的花香,以广东单丛茶为代表,而红茶的花香,则主要是工艺带来的。还有一种花香,以是花茶为代表,利用茶叶的吸附性,吸收外源花朵的香气。
20.高香
一般指香气高扬而且持久,刺激性强。
21.纯正
一般指香气纯净,既不高扬也不沉闷,没有异杂味。
22.闷气
是属于不愉快的香气,沉闷而不爽。一般是茶青在烘焙后,未适当摊凉而形成的。
23.高火味
是指茶叶加温干燥过程中,温度高、时间长、干度十足所产生的令人不适的气味。
24.陈气
一般指是绿茶、黄茶类在贮藏过久后产生的陈变气味。
25.青气
一般是指茶叶带有鲜叶的青草气。一般是令人不愉悦的,也称青臭气。
26.透兰
透兰,是指茉莉花茶中透出了兰花的气味。
27.细锐
指茶香高扬,香味仿若有实体、有质感,细腻如丝,令人愉悦,同时给人清晰的感受。
28.显毫
显毫,指芽尖含量高,并且含有较多的白毫。
29.脱档
脱档,指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30.露筋
露筋,指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
31.块片
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32.匀整
匀整,是指干茶的大小、粗细、长短较为接近一致。
33.肥壮
肥壮,指茶叶的芽头肥、叶肉厚实,形态丰满。
34.蜻蜓头
通常是形容乌龙茶的外形的用语。茶坯在包揉时,叶片卷成紧结的圆条状,叶蒂由于肥厚而不卷曲,因而在叶柄较软的部位产生弯曲,俗称“蜻蜓头”。
一般是铁观音等叶片肥厚的品质和手工精细包揉才能形成。
35.泥鳅条
泥鳅条,一般是形容黑茶条索的词语。指紧卷圆直的茶条,壮如泥鳅。
36.丝瓜瓤
多用于描绘黑茶干茶外形,一般是茶叶主脉和叶肉分离,侧脉裸露的样子,很像丝瓜瓤。通常此类情况是渥堆过度造成的。
37.鳝皮色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颜色的用语。通常是干茶颜色砂绿蜜黄,类似鳝鱼皮的颜色。
38.蛤蟆背色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颜色的用语,是茶叶叶背起蛙皮状的沙粒白点。
39.三节色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颜色的用语,是指茶条头部淡红色、中部呈乌色,尾部呈砂绿色。
40.铁板色
一般是形容白茶干茶外形的颜色,是指茶叶颜色成铁锈红色,深红而且暗,没有光泽。
41.红张
一般是指冲泡后的茶叶,叶片呈现暗红色。主要是由于萎凋过度,而导致的红边,多是白茶的叶底。
42.暗杂
指茶叶冲泡后,叶色偏暗且花杂。出现此类情况,通常说明茶叶品质存在一定问题。
43.花青
通常是形容冲泡后红茶的叶片颜色。一般指叶片红中带有青色,或者有青色的斑块,红里夹青。此类情况可能是拼配不当或者发酵不均匀导致的。
100条普洱茶专业术语,让你秒懂普洱茶,值得收藏
1、乔木型茶树
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通常树高可长至3~5米以上。
2、灌木型茶树
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通常可长至1.5~3米。
3、半乔木型茶树
在树高和分枝上都介于乔木型茶树与灌木型茶树之间。
4、野生茶树
指没有被人类栽培驯化过的茶树,存在于天然林和开发过的天然林中,与栽培茶种有亲缘关系的茶组植物。
5、台地茶
泛指最近几年或几十年由政府推广种植的茶树,多密植于较低矮平缓的茶园,茶树较矮,种植密度高,相对茶叶的产量也高。台地茶因为集中种植,可节省人工,相对较好管理,如修剪、施肥、喷药等在台地茶管理过程中很常见。
6、古树茶
普遍认为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茶树的茶叶都可称作“古树茶”,八九十年左右的称为“老台地”。
7、山头茶
以某个特定山头或村寨命名,所以也叫村寨茶,比如老班章、冰岛、昔归、易武等山头或村寨。
8、普洱熟茶
是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后压制成型,称为熟饼、熟沱、熟砖。渥堆发酵过程中的紧结块叫茶头。
9、普洱生茶
是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为原料直接压成饼、沱、砖(饼茶、砖茶、沱茶)等形状的各种茶品的统称,不压制的称晒青毛茶。
10、大树和小树
在普洱茶知名的山头或村寨中,当地茶农一般根据茶树的大小,也就是树的高低和主干的粗细来分为大树和小树。通常大树树龄长,鲜叶价格高;小树低矮,树龄较短,鲜叶价格自然相对便宜。大树茶和小树茶都属于山头茶,但不属于台地茶。
11、生态茶
茶树生长在良好的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里,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全程控制生产过程的茶叶叫做生态茶,喝之对人体有益无害。
12、有机茶
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按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荒坡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略)。
13、大叶种茶
是在云南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衍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栽培品种,分为乔木、小乔木等类型。代表性品种可以分为群体种、无性系品种两个大类。“群体种”主要是: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凤庆种”:以临沧市凤庆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云县、永德、镇康、临沧、昌宁、保山、腾冲、龙陵、德宏等地。
“勐库种”:以临沧市双江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双江、临沧、沧源、耿马、澜沧、墨江、孟连、西蒙、景谷、景东、镇源等地。“勐海种”:以西双版纳勐海县为中心,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思茅市。云南大叶种的另一类代表性品种,以无性繁殖方式选育出来的云南大叶种的后代,主要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梅、云瑰、矮丰等;云选9号、云抗37号。(中叶种茶,小叶种茶略)
14、普洱春茶
根据二十四节气立春至立夏期间所采摘加工茶为定义。春茶有“明前茶”“雨前茶”“春尾茶”之分。春茶具有色泽油润、香气馥郁、滋味浓厚回甘、叶底柔软厚实的优点。还有一般春茶都比较肥壮重实,毫毛较多,叶片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
15、普洱夏茶
根据二十四节气立夏后至立秋前所采摘加工茶为定义。普洱夏茶是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在二十四节气芒种至小暑期间采制的夏茶。滋味浓厚,又称“细黑条”。因夏天高温,光线照射强,茶树生长快,有利于茶叶碳代谢的进行,生成大量带苦涩味的茶多酚。一般夏茶适合制发酵茶,它有充分的茶多酚转换为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夏茶外形一般都是叶片轻飘宽大,嫩梗瘦长,对夹叶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
16、普洱秋茶
是二十四节气立秋至白露之间采摘加工的茶,云南又叫“谷花茶”、白毫纤细富光泽,叶条色微黄,内质较夏茶为佳。普洱秋茶、普洱谷花茶的汤色、滋味间于春茶和夏茶之间,香气飘扬,叶底柔软常有铜绿色。叶片轻薄瘦小,对夹叶较多,叶缘锯齿明显。
17、普洱冬茶
是在二十四节气白露以后所采制茶叶统称为冬茶,又叫“底茶”。白毫光亮,叶条枯黄少油润,多宿叶,内质滋味较淡薄。旧时很少采摘。云南除低热地区有少量采摘外,大部分茶区几乎不产冬茶。普洱冬茶茶树主要生长部位是在根部,而氨基酸的合成是在茶树根部合成后再运输到顶端。茶树经过冬眠后,内部储藏了许多营养成分;在冬、春季阳光照射弱,茶树生长缓慢,是茶叶中某些香气物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春茶具有色泽油润、香气馥郁、滋味浓厚回甘、叶底柔软厚实的优点。还有一般春茶都比较肥壮重实,毫毛较多,叶片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
18、纯料茶
只有相对的纯料,没有绝对的纯料,所以提到纯料茶一定要加个范围,比如:勐库纯料,勐库冰岛纯料,勐库冰岛百年古树纯料,勐库冰岛百年古树头春纯料等,其中目前纯料的极致认为是同一棵古茶树,同一次采摘,同一次单独制作而成的单株茶。
19、拼配茶
别称混合分配茶、分配茶、混合调制茶等,是为了维持茶叶风味与质量的稳固,而将多种茶叶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茶。普洱茶熟茶的拼配是依据茶叶各级别的品质请求,将没有平级别、没有同筛号、质量近似的茶叶按比例拼和,使没有同筛号的茶叶彼此扬长避短、调试质量、进步品质,保障货物象样及多日货物品质的绝对于稳固。
20、螃蟹脚
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但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形状像螃蟹的脚。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用于消炎、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较好。
21、古六大茶山
易武、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攸乐。
22、六大茶山(新)
布朗、巴达、南糯、南峤(勐海)、勐宋和景迈。
23、日凋
也称日光萎凋,即茶叶刚采摘下来,在阳光下晒干到一定程度。近代也有用热风萎凋的。
24、摊凉
散失鲜叶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
25、杀青
普洱生茶的加工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晒青毛茶多采用锅炒杀青,因大叶种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
26、揉捻
破碎茶叶细胞,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嫩叶轻揉,时短;老叶重揉,时长。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
27、晒干
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
28、蒸压
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
29、干燥
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30、普洱紧茶
普洱紧茶是按照后发酵方法,有“生普洱”(即制成晒青并进而制成紧压茶后令其在自然存放中缓慢发酵陈化者,如“青饼”)和“熟普洱”(即将晒青毛茶以高温、高湿加速发酵者,如“熟饼”)之分,其品味以“生普洱”为佳。此外,“普洱茶”按照其制作阶段的不同,分为初制茶和精制茶两种;按其制作工艺不同,又分手工茶和机制茶两种。
31、普洱绿茶
普洱绿茶的品质特点为清汤绿叶,其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杀青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的酸性并便于揉捻;杀青的方法,目前有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精制后的绿茶,经过再加工后,一是窨制成普洱花茶,二是制成普洱沱茶、普洱茶砖(青)、普洱饼茶(青)。
32、普洱红茶
普洱红茶制作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通过萎凋强酶的活性,使其在揉捻和发酵中茶多酚得到充分的氧化,形成特有的色、香、味,再经高温干燥破坏酶的活性,使其形成的特有品质得以固定。其品质特征是红汤红叶,从其外形与品质分,有小种红茶、红碎茶和功夫红茶3种。
33、普洱晒红
是指用云南大叶种鲜叶作为原料,用晒红工艺制作而成的红茶。
34、普洱青茶
普洱青茶为轻发酵茶,其制作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五道工序,其特点在于做青,通过做青而达到青茶“绿叶红镶边”的特征。这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既有绿茶的甜爽,又具红茶的色、香,却无绿茶的微苦和红茶的涩味,香气清纯、汤色清亮、喉韵清爽。
35、普洱黄茶
普洱黄茶为轻发酵茶,其基本工艺近似绿茶。制作经过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四道工序。其闷黄工序,是黄茶制作的主要特点,通过揉后温坯闷黄以改变茶叶的品质,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
36、普洱黑茶
普洱黑茶为后发酵茶,采收一芽五、六叶的“普洱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工序制作而成。制作特点是渥堆,在杀青和揉捻之后渥堆24天,使叶色变为油黑。其品质特点是叶色油黑、汤色橙黄主要用以制作紧压茶(熟)。
37、普洱白茶
普洱白茶为重萎调,轻微发酵的云南大叶种茶,其品质特点是茶的外表披上白色茸毛,色白隐绿。其制作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也不促进氧化作用,不炒、不揉,顺其自然。将鲜叶经过萎凋后,采取风干的方法进行干燥后即后。选用鲜叶,一般为一芽二叶,白茶的特征是色白如银,香气清纯、汤色淡黄,滋味甜爽。如月光白,工艺上不属于普洱茶,但很多茶商会把它归为普洱茶来卖。
38、普洱紫芽茶
紫芽茶是由于叶片长时间受紫外线照射,花青素含量过高产生的变异。芽叶一般呈紫色。普洱紫芽茶特指利用普洱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品。
39、普洱紫鹃茶
是云南大叶群体茶树品种中的一种特异品种,芽、叶、茎都是紫色,外形色泽紫黑,茶汤紫色,滋味醇厚香气特殊。普洱紫鹃茶特指利用普洱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品。
40、云南岩茶
特指以马台、邦东为核心茶区的古茶树与岩石共生的环境下按普洱茶工艺制作而成的产品。
41、普洱茶膏
由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42、渥堆
是普洱茶熟茶制作过程中的发酵工艺,也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cm左右)后洒水,上覆麻布,促进茶叶酵素作用的进行,使之在湿热作用下发酵40——50天左右,待茶叶转化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摊开来晾干。经过渥堆后的茶叶,随着渥堆程度的差异,颜色已经由绿转黄、栗红、栗黑。
43、渥堆发酵
是形成和奠定普洱熟茶特殊品质的关键工艺。普洱茶“渥堆发酵”必须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优质普洱茶最基本质量前提是:外形条索粗大肥大,完整,色泽褐红(猪肝色)或带灰白色”。就内质而言“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水浸出物含量大或等于38%”要达到“条索粗壮肥大”,“水浸出物含量大或等于38%”这两项关键性质量指标加工普洱熟茶的原料,必须是品质上乘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44、撒面
简单讲就是为使茶饼、茶砖、沱等的卖相更漂亮而在表面上撒上一层等级较高的茶叶原料;一般除了散茶,只要制成形的普洱茶多半都有撒面。
45、黑点
鲜叶在杀青过程中产生的糊片,经揉念后形成糊点碎末,亦说“黑蚂蚁”。
46、干仓普洱茶
干仓普洱茶是指长期存放于周围通风、干燥、温度适中、湿度小于80%的仓库环境里的普洱茶。这种普洱茶的陈化转变方式能最大程度保存茶叶的本质特征:条索紧结、色泽光润,茶香馥郁,汤色金黄或红浓,茶气足,带果香,生津回甘,口感厚重富层次感,经久耐泡,茶底富弹性。是专业茶仓、带抽湿设备库房以及中国西北、华北、东北等气候干燥地区的常见仓储。
47、湿仓普洱茶
湿仓普洱茶是指长期存放于周围相对封蔽、温度偏高、湿度大于80%的仓库环境里的普洱茶。这种仓储的普洱茶陈化转变速度快,但茶叶内的有效物质容易受到破坏,以致条索松散、色泽暗淡,表面发白,有陈泥或霉味,汤色酱浓,茶水薄、茶气弱,水味重,锁喉异样感明显,如退仓时间足够,口感也可以顺滑,可出现各种药香、木香,却仍不经泡,茶底偏黑或软烂,活性弱。
48、自然仓普洱茶
介于上述干仓普洱茶和湿仓普洱茶之间仓储的普洱茶称为自然仓普洱茶。是中国南方各地商家、藏家最常见的仓储。经自然仓陈放后多年的普洱茶,品相自然,乌黑柔亮,茶香明显,汤色红浓厚滑,口感顺畅,回甘生津,茶底带弹性。
49、入仓普洱茶
将茶品储存于某一仓储环境,而企图以人工方式改变自然环境,例如增湿、增温、不通风、添加药剂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陈化,称之为“入仓普洱茶”。
50、未入仓普洱茶
储存于一般人可以长期居住之环境,没有经过人工方式控制环境,随着四季温湿度转变陈化,称之为“未入仓普洱茶”。
51、松紧度
紧压茶的松紧度会直接影响到普洱茶陈化的品质,不宜蒸压过紧。茶品蒸压得过于松散,则氧化过快,较易获得醇滑的口感,但是茶叶容易从饼面上脱落;反之,蒸压过紧,则会放缓陈化的速度,冲泡时的口感受影响。
52、匀整
紧压茶的形状匀整,指外形端正,棱角整齐,不缺少角;厚薄一致,模纹清晰,条索整齐紧结。
53、茶性
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54、茶气
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55、茶质
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56、香气
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
57、苦、涩
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触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8、回甘
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59、生津
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水泡不断的涌出。
60、收敛性
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涩是一种触觉。
61、甘韵、甜质
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
62、水性
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63、层次感
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64、立体感
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如高扬、下沉、内敛等。
65、喉韵
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66、饱满
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67、汤氲
指茶汤汤面上白色的“雾气”。
68、陈韵
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茶中易感到。
69、滋味
普洱茶的滋味要醇和,爽滑,甘甜,口感舒服。回甘是指茶汤入口以后舌根有明显的回甜味。
70、烟熏味
由于在加工的过程中或是后期存放时吸收到了烟的味道,是一种缺陷,不过也有很多茶友喜欢这种火香味。
71、红茶味
茶叶鲜叶采摘后没有及时摊凉,造成部分红叶红茎,所产生的类似橙花气味。
72、水闷味
茶叶鲜叶杀青后没有及时晒干所产生的被捂过的不新鲜气味。
73、霉味
茶叶保存不好发霉所产生的气味。
74、异杂味
茶叶放在有异味的地方所吸附的其它非茶气味。
75、果酸味
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76、酸味
在揉捻后未及时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77、水味
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78、青味
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气味。
79、锁喉
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
80、唛号
1976年,为出口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规范普洱茶唛号,饼茶为4位,头两位为该系列茶配方创制年份,第三位为茶料等级,第四位为茶厂编号(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散茶用5位,第三、四位为茶料等级,其他同上。如7542、7536等数字。
81、内飞
指普洱紧压茶内压制的一般印有生产厂家及生产厂家徽记的一张防伪小票。
82、内票
包在绵纸内的大一点的那张。一般印有该茶的介绍、生产厂家。
83、支飞
普洱饼茶一般7饼包为一筒,12筒包为一篮。称为一支。每支外面印有唛号、重量、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的那张纸。
84、印级茶
五六十年代生产的老茶,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
85、七子茶饼
外形扁平圆盘状,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86、铁饼
压制得比较厚实、坚硬的茶饼叫铁饼,和相应的“火烧饼”等同为工艺流程上的名称。
87、中茶牌
茶饼的外纸正面标志为8个“中”字围绕着“茶”字,为中国土产畜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商标。
88、大益饼
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商标,“大”字中间有个反白色的“益”字,根据不同级别和年限分有不同颜色的商标。
89、饼茶
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呈饼状。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90、砖茶
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外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普洱黄片砖。
91、沱茶
普洱紧压茶的一种,呈碗形。小金沱是沱茶的一种,时尚携带、网络最为流传,重量4克,堪称是世界最小普洱茶。
92、金瓜贡茶
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93、千两茶
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94、香菇紧茶
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在250克之间。
95、柱茶
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96、老茶头
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
97、广云贡饼
早期除云南省外,广东省也出产少量的普洱茶,有部分所用的茶青挑选自云南省,而部分则是广东省所出产的茶青,也称之为“广东饼”。大部门广东饼的普洱茶,在60年代后都是用广东的茶青或云南茶青和广东的茶青拼配后制成饼,故名“广云贡”。
98、纪念饼
为纪念某个事件所特别制作的小批量茶叶,带有相应编号和证书,较有名气的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纪念茶。
99、普洱茶竹筒茶
云南特产名茶,是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经杀青、揉捻后装入生长一年的嫩甜竹筒内用文火烘烤制成的茶品。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常饮此茶。
100、号级茶饼
又称“古董茶”,一般指清末到解放初期,也就是50年代中后期之前,私人商号出品的普洱茶。以圆茶为主,一般七饼一桶,一饼350克,外用竹罄包装,有制茶商号标志在竹罄顶面。而茶饼也不像现在有棉纸包装,内为裸饼但有张载有宣传文字和商号负责人姓名的内飞。
如何喝懂一款普洱茶,“韵”很关键
“一杯好茶,自然是令人心生愉悦。”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有好茶,如何品饮,却很讲究。
就如普洱茶,品普洱茶,就是在品饮艺术,是属于比较有深度和内涵的高层次艺术鉴赏,品普洱茶的本意是追求宁静自然、淡雅清新,同时也是内敛深邃的心灵世界。
品普洱茶首先就要了解普洱茶的三韵:陈韵、神韵和喉韵,只有真正了解这三韵,才能品出茶叶的本质及真味。
陈韵
普洱茶的“陈韵”就在于自然和淡雅。
陈韵是人们在进行熟普洱茶品茗时,首先的品尝指标,以辨别其陈韵新旧,随后再品尝茶香、茶味、茶性、茶气等。陈韵的新旧差异,会影响同等度的茶香,陈韵越陈旧的越能增强茶性所带来的感受力量。
此外,陈韵还更好的反映了历史的深度。品茗普洱茶是将普洱茶的生命在淡泊宁静中转化出来的历史陈韵,与我们对生命的感悟融为一体,越陈熟的普洱茶就越能激起更强烈的美感的震撼。
神韵
自然、质朴与率真是普洱茶最真实的神韵。
自古以来,无论是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还是明清的泡茶,都十分强调茶汤应香、色、味俱全,并保持真味。而茶味以甘润为上,苦涩为下,茶本身就有真香,真色,真味,只要稍微有点污染,就会使失去茶叶的真味,同时,也就失去了品饮意义。
普洱茶的生命历程,从生长、采摘、初加工成型后到漫长的陈化过程,一切都那么质朴自然,这才是生命的本质,是茶的最高境界。
喉韵
普洱茶的喉韵可体现在甘、润、燥三方面。
甘
即回甘,是普洱茶汤带来的喉部回甘的喉韵,是所有品茗者都喜爱的。
甘的品味比较含蓄,不像香那么飘逸,往往和苦味相伴,苦尽甘来。
润
润喉是解渴的第一步,再补充足够的水分,因干渴而产生的郁闷立刻得以消除,胸怀舒畅。有时候天气太干燥,或吃得过于咸腻,口干舌燥,白开水喝得越多,却感觉越渴,此时如果能饮到一两口上好的普洱茶,喉头因此润化,干渴感自然解除消失,舒服且顺畅。
燥
是饮茶后喉头不舒服的感觉。茶汤水性如果太利或太过苦涩,会使喉头难受,产生干而燥的感觉,强烈者甚至造成吞咽困难。一些云南以外或边境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因为品质不好,饮后锁喉(即喉感燥刺)。燥感除了喉头极不舒服外,还会让品饮者焦虑不安,影响健康,因此品饮者最好避开这样的普洱茶。
普洱茶的生津效果形成良好喉韵感。
生津是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品饮茶汤后生津,不但能舒顺喉韵,滋润口腔,营养生命,更能提供品茗的精神意境。普洱茶是大叶茶种,茶叶内涵成分特别丰富,生津功能特别强。
依据一般品茗普洱茶的经验,那些新鲜茶品,或者只陈放了一二十年的茶品,所造成的生津是“两颊生津”;陈放三四十年的普洱茶,茶汤入口后则会有“舌面生津”的现象,即所谓“舌感普洱茶”的美感;
而陈放五六十年以上的老普洱茶,茶汤已经转为极柔性,达到了入口即化的境界,不仅能刺激两颊和舌面生津,还能激起“舌底鸣泉”的功效,喉韵和品饮意境都更加美妙。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留根闷泡法和泡茶留根法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红茶冲泡时间泡多久最佳呢 红茶冲泡时间泡多久最佳效果
下一篇:更多冲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