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文化>茶轩文>文化

《中国茶经》的作者是谁? 茶经被称为茶圣的人是谁

时间:2023-05-30 11:16:36 浏览量: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经被称为茶圣的人是谁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中国茶经》的作者是谁?和茶经被称为茶圣的人是谁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中国茶经》的作者是谁? 茶经被称为茶圣的人是谁

《中国茶经》的作者是谁? 茶经被称为茶圣的人是谁

世界最早的茶学“圣经”:《茶经》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饮茶品茗一直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茶文化史,我们解读它的密码就藏在历代茶文化典籍之中。而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无疑是其中最权威、重要、核心的一部。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经毕生心力,凝聚中国几千年茶文化精髓编写成就了《茶经》。《茶经》的问世具有划时代意义,它首次将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高度。陆羽因此被后人奉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将《茶经》定义为“经”,意为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茶学著作。他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预言了这部旷世奇书必定流芳百世。《茶经》原文约7000余字,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介绍茶文化的专著。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包括茶的起源、采摘、制造、工具的使用、烤煮、饮用、典故、产地等内容。《茶经》被后世茶人奉为茶学“圣经”,尊为茶事指南。后世所有关于茶事的书籍都对《茶经》有所提及,并将《茶经》奉为尊旨,其经文不敢有半字的删减。

茶能提神醒脑,含有二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药用功效。当代人由于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饮茶成为了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得闲去茶楼品茶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最好去处。爱茶之人热衷于正宗茶道的研习、茶艺表演、名茶鉴赏及品饮。云南普洱茶、西湖龙井茶、碧螺春、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茶、祁门红茶……人们对这些名茶如数家珍。用专业茶具、专业茶道品地道名茶是当代爱茶人的目标。

爱茶之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茶经》的,但由于《茶经》诞生于唐代,文字难免晦涩难懂,直接影响了人们阅读与欣赏。为了使读者能对《茶经》有更深刻认识,品出地道的“茶文化”,对爱茶和品茶者有所帮助,我们出版了《图解茶经》这本书。本书对陆羽的茶研究的主要理论作了整理与补充,分为:你需要了解的、起源、具、造、煮器、烤煮、饮用、产出、总结八大部分。

由于《茶经》诞生在唐代,而中国的茶文化历经千年已有了很多重大变迁,所以我们除了全新阐述陆羽《茶经》的精髓外,也融入了大量现代的茶事经典,例如茶道、茶艺、茶俗、茶类,十大名茶等等,使您不仅能全面品味《茶经》的幽深,更能全方位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千年的进程和当代茶事。我们希望阅读本书能让您仿若走进了茶叶的清香世界,在古老与现代中品饮茶文化之源。

一览茶史,不同朝代的茶文化

茶从古代流传至今,已然发展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浩瀚文化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从最初踏进人们生活的那一刻起,茶就奠定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茶文化越来越根深蒂固。

让我们跨越历史长河,细细品味茶文化的发展。

启蒙——三国之前的茶文化

在茶被发现的最初,也就是三国时期之前,茶都是因医用价值而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所以,提及茶,即苦,即“久食,益于思”。

茶在这时,只有以味苦而利于人提神醒脑,治疗精神萎靡之用。

而西汉时期,将茶的产地命名为“茶陵”,即现在湖南的茶陵一地。

萌芽——晋代、南北朝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萌芽,主要源于茶在文人墨客中的兴起。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帝王和众多贵族聚敛成风,都以奢华斗富为荣,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之下,许多文人墨客就产生了“清廉”的意识,提出“养廉”的见解,便有了陆纳以茶待客之举,并传为一代佳话。

南齐世祖武皇帝的思想十分开明,他不喜奢侈,死前专门立下遗诏,在死后,丧礼要一切从简,不用三牲做祭品,只需粗茶淡饭即可,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

从此,茶不再只用于提神解渴,而慢慢发展成为一种待客、祭祀、表清廉节俭的高尚情操之物。

之后,许多文人发现不仅可以饮酒作诗,更可饮茶成文,因为酒能使人大脑兴奋,激发文人的创作灵感,但是过多饮用容易让人举止失当,胡言乱语,有失雅观。

而茶则不同,饮后让人如沐春风,可以让人保持长时间的清醒,让文人保持清晰的思路、平和的心态,并且更符合一般文人的经济条件。

所以,越来越多的文人开始由饮酒转向饮茶。饮茶慢慢成为一种精神文化。

之后,随着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茶慢慢与佛教、道教联系起来,从此,茶便脱离了原有的吃、饮,逐渐萌生了自己的精神文化。

形成——唐代茶文化

发展到了唐代,茶就汇聚了自然和人文的双重内容,形成了一门艺术,也正式形成了茶文化。

在此时期,大量与茶相关的书籍问世,包括《茶述》《煎茶水记》《十六汤品》等。

由于茶可以助人提神止渴,因此,寺庙中广泛出现了茶的身影,包括种植茶树、制定茶礼、设置茶堂等。

此时,茶文化主要体现在宫廷茶文化、寺庙茶文化和文人茶文化。

兴盛——宋、元代茶文化

到了宋代,我国的茶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而也带动了茶文化的发展,成为了茶文化兴盛的时期。

许多官人、文人中间已经出现了品茶、论茶的社团。

宋太祖赵匡胤也是位好茶之人。

他在宫中设置了茶事机关,并且宫中饮用的茶水已经开始分等级了,同时,赏赐茶饮已经成为表彰大臣的一种方式。

在当时的民间生活中,茶成了不可替代的一部分:迁徙时,要“献茶”;来客时,要“敬茶”;订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然而在这一时期,茶文化的发展却遭遇了瓶颈。

宋代茶事兴旺,茶文化逐渐走向烦琐、奢侈,失去了最初的清廉、高雅,也丧失了原有的内涵,逐渐成为贵族中的一种攀比、享受。

普及——元、明、清代茶文化

到了元代,由于蒙古人大量地入驻中原,因此他们在生活中广泛地使用茶来满足生活和生理的需要,茶文化又回归到了最初的简洁、干净。

到了明、清,茶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此时已经出现了不同种类的茶的制作方式,包括蒸、炒、烘等,泡茶的方式也逐步增多。

越来越多的有关茶的作品流传下来,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

茶文化逐渐走上正轨,朝着一个稳定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

发展——现代化的茶文化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已然成为世界茶叶的宝地。

不仅在国内形成了一种健康的茶文化,茶走进千家万户,品茶成为一种生活的享受;茶更走向了世界,被国际友人所喜爱,中国茶文化已然遍布于世界每一个角落。

中国茶的历史

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用作他途;西周、东周开始人工栽培茶树;秦代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汉代开始商业化(制作茶饼);在唐代,茶叶、生活、教事开始融合;清代正式初步形成完善的茶叶体系;而在现代,茶叶体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饮品。

茶叶的早期历史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认为中国茶叶的饮用历史起源于3000年前。这种观点直到2023年才发生巨大的更正:考古人员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发现了人工种植的茶树遗迹。这里是中国古代河姆渡文化的一个重要遗迹,这次人工种植茶树遗迹的发现,将传统认为的中国先民开始种植茶树的历史由距今约3000年,上推到了6000年前。

不过,那个时候的古人,对茶大约还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吃的。

我们对茶的最初认识,就是从食用开始的,在先秦时代,人们对茶叶最原始的利用方法就是“咀嚼鲜叶”或者“喝其汤,食其渣”。成书于秦汉时代的古书《晏子春秋》就记载说,晏婴在齐国为相时,以糙米饭为主食,佐餐的菜则包括三种烧烤禽鸟、五种禽蛋,还有茶。

这一时期,茶是人们佐餐的一种菜,又被称为“苦菜”,人们只是把茶树的鲜叶采回来,经过清洗,放到鼎里煮熟,然后连汤带叶一股脑吃下去。先秦时代的人们普遍认为,茶是一种能够增加营养、并驱逐毒素的好食材、好药材。

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拿来当药用。

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拿来当药用。

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拿来当药用。

汉代:(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拿来当药用。

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拿来当药用。

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拿来当药用。

明代:据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拿来当药用。

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并且盖碗茶、工夫茶盛行。

近代:

(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2)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利用茶的三个阶段

1、药用:发现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我国第一步药物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做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2、食用:从生嚼到煮食,茶叶可以和粮食一起煮“茶粥”,“羹印”,或者灼煮,捞起,加调料。今云南基诺族仍有“凉拌茶菜”。

3、饮用:饮用源于食用,饮茶比喝白水解渴。牧区将茶掺入牛奶共饮,少数民族地区有擂茶和打油茶。

饮用茶的三个阶段

1、唐代煮茶法:煮茶前,先把茶叶碾成粉末,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2、宋代点茶法:即用开水冲泡茶粉,并用茶搅拌后饮用,今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3、明代泡茶法:明代改为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的开端。

一杯茶可以知人间苦涩、冷暖,让你看到生命素雅的本质。

喝茶,亦是自己静下来,和心灵打个照面,重新审视、认识自己,在忙碌的社会里,一杯茶,静下来,一切得力、利往、灯火霓虹、喧嚣沸腾即短暂消失,那一刻,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

和气、静则明、保持愉悦、做真实的自己。

人的一生,曲折往复,犹如杯中茶叶,或清苦、或甘甜都是人生的一种滋味,都是一种美妙。

黑茶的历史和文化

黑茶,是六大茶类中的一种后发酵茶,拥有香气柔和幽雅、滋味醇和、汤色红亮的特点。

黑茶的历史悠久,在明嘉靖三年(1524年)的《甘肃通志》中就有记载,“以商茶低伪,征悉黑茶。地产有限,仍第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书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晒一篾,运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

在过往,黑茶主要是销往边疆地区,供少数民族使用,因此也被称之为“边销茶”。

由于茶叶能缓解生活在高寒、缺氧、低压下引起的不适症状,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和药用效果,因此很多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人民,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各种黑茶的紧压茶。

从唐宋以来,中央政府就非常重视“边销茶”的管理,设立专门的茶叶销售机构,征收“茶税”。直到解放以后,旧茶制度才被废止,黑茶的制作工艺和销售也随之蓬勃发展。

如今,黑茶拥有丰富的品类,如湖南黑茶、湖北青砖茶、四川雅安藏茶、广西六堡茶、云南普洱茶等等,不只受到边疆少数民族的喜爱,也吸引了很多普通爱茶人士。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茶经》的作者是谁?和茶经被称为茶圣的人是谁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本文标题:《中国茶经》的作者是谁? 茶经被称为茶圣的人是谁

本文链接:http://www.chaxuanwen.com/article/16744.html

上一篇:中国古代的斗茶发展及文化历史介绍作文 中国古代的斗茶发展及文化历史介绍英语

下一篇:更多文化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文化相关文章
更多文化文章
喜欢文化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