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壶有几种类型 紫砂壶的种类有哪些?及其特征?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紫砂壶的种类有哪些?及其特征?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紫砂茶壶有几种类型和紫砂壶的种类有哪些?及其特征?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紫砂茶壶有几种类型 紫砂壶的种类有哪些?及其特征?
紫砂茶具以其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光货、花货、以及筋瓢货。
光货
所谓光货是一种何开体紫砂壶的造型。光货的设计制作最能甄别功力。光货主要是指壶体表面为素面的壶,或圆或方以及半圆、六方、圆中有方、方中有圆的壶型。
花货
紫砂造型的形式十分丰富,其中花货算是一个大类,而且它的起源发展与紫砂史同步。紫砂花货指的是那种自然形体造型的紫砂茶具,俗称“花货”。花货是直接取材于自然界的瓜果花木、鸟兽虫鱼的造型,既包括整体模拟自然形体的造型,如松、竹、梅、莲心等;也包括以几何形体为主,以自然形态诸如竹节、松鼠、葡萄等为器皿的嘴、盖、足等局部的造型。
筋瓢货
紫砂筋瓢货是自然型和几何型壶式按一定的规则结合而成的。它是紫砂艺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壶式,它是将花木形态规则化、结体精确严格且制作精巧的一种陶瓷造型类别。
当然,除了上面所介绍的三种类型的紫砂壶具外,紫砂器具还有一些其他的器具,有组合茶具,双联式茶壶,温套壶等等,紫砂茶具的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紫砂壶的定位
紫砂壶的固有属性决定其特殊性,不应与其他收藏门类混淆。
其一,紫砂土与宝玉石。宝玉石属稀有资源,如玉石雕琢成工艺品,价值体现的第一位是材质优劣。关于紫砂泥料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提起消失的天青泥、黑铁砂、大红袍等,人们就悲叹不已。其实,这些失传砂料除了有调配秘法外,还在于过去柴烧窑温和气氛等成陶的特殊条件,当今的电窑和气窑不会烧出那样的效果。众所周知,如今的矿石开采技术和炼泥技术远远超过古代,矿石分拣细,调泥手段高,所以泥料的色泽肌理丰富多样,既有恢复的传统名砂,又有创新的时代新泥,大可不必对那几样失传的砂料耿耿于怀,更不应受误导,把砂质优劣作为第一甚至唯一标准。至于历史上“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及“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说法,前提是高手精工所制的紫砂名壶,强调将阳羡紫砂的天然属性转化为人文属性,转化的根本在于工艺价值。不知是古人不明就里,还是今人虚张声势,反正是常常出现概念偷换,把原生紫砂土和名家紫砂壶混为一谈。
其二,紫砂壶与青铜器。商周青铜器不可再生,连工艺也湮没于历史长河中,这与传承中的古老而又年轻的紫砂 工艺是不同的。紫砂壶中的古壶收藏陷阱多,历史上名壶被炒成天价,故市面上从来不缺仿品和赝品。比如大彬壶,历朝历代名师劣徒都在仿。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顾景舟、蒋蓉等大师年轻时迫于生计,在上海为壶商所雇,制作了大量的高仿古壶,壶款打的都是明清大家。收藏者可以调整心态,平和地搞阶段式专题收藏,如民国壶、文革壶收藏等等。由于工艺传承上的推陈出新,泥绘、贴花技法的完善,绞泥、镶嵌工艺的创制,使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所以古壶老壶仅占有紫砂壶收藏的一隅,更大的收藏天地让位给了紫砂新壶。
其三,紫砂壶与消费品。紫砂壶收藏中,之所以商品壶免谈,是因为它只具有消费品单一的使用价值,没有投资品的艺术含量和升值潜力。杨明旭先生在2023年第1期《收藏》上的《宜兴紫砂的现状及收藏前景》一文中比较名家壶与商品壶时举例:“30年前徐汉棠的一把壶只卖20元左右,当时20元钱可以买普通工人的壶50把,而今天,徐汉棠的这把壶至少可以卖到数万元,而那时普通工人的一把壶现在只卖100元左右。”说明名家壶除具有消费价值,更具有升值的投资价值。紫砂狂潮时港台藏家不理智的投资,使紫砂壶的消费性几乎缩小为零,如今解套的回流壶不少都没泡过茶。
其四, 紫砂壶与艺术品。紫砂壶不同于一般艺术品,它的立身之本是泡茶沏水,生命在于“运动”,在于人壶互动。收藏名壶,只要谨慎养护,消而不废,就会养出包浆,呈现珠圆玉润的美感。而成了艺术品,则更不能脱离消费品固有的功能。这也正是“先锋紫砂”和“探索紫砂”在艺术陶瓷领域外热内冷的症结所在。紫砂壶不同于书画,更具有工艺品的特性,包含技术、艺术、学术因素。收藏紫砂壶要有起码的艺术眼光,所谓 “没钱买不起好壶,有钱未必买得到好壶”。画家唐云穷其一生,收藏8只曼生壶,除凭借锲而不舍和机缘巧得,更得益于高深的艺术眼光。
其五,紫砂壶与奢侈品。奢侈品与精品壶都是名牌,紫砂门槛很高,连两千元左右的紫砂 壶都不算名牌,那些勉强列入品牌之列的往往炒作成分较多。紫砂名牌是长期打造、工艺考究、经典优雅的,是积淀的文化和精神。据统计,奢侈品的价格昂贵得只让1/5000的人享有。紫砂大师们的一只珍品壶动辄数万、数十万元人民币,还要经过沟通、预约、等待才能请到手。收藏锁定的精品壶不同于一般奢侈品,能达到收藏投资特有的回报。
紫砂壶的收藏有着浓浓的个人色彩。
有朋友新居装修后,靠墙弄了两柜子紫砂壶,全是“模仿秀”,总共没花多少钱。天津某酒业老总偏爱壶中巨无霸,收藏3.55米高的“天下第一壶”,成为兴盛一时的渔夫码头美食城标志物。这些壶用于装饰家居,招揽顾客,完全剥离了紫砂壶泡茶沏水的功用,成为紫砂壶收藏中的异类。
真正与茶事相结合的紫砂壶收藏是至正大道,广大茶友壶客才是收藏主力军。紫砂壶收藏因人而异,受到财力、眼力、阅历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有人关注物质,比如砂料。一味着眼于紫砂壶的色泽与肌理,殊不知缺失了三个关键环节:从矿石到成泥,从泥片到成型,从生坯到成陶。单纯玩泥会陷入误区,有目的研究才有收效。一是据此进行老壶的断代鉴别。历史上砂料颗粒目数呈现出由粗到细的演变,调配泥如梨皮泥、雪花砂、民国绿、化妆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二是据此以茶选壶,以砂适茶。台湾壶客在这方面心得最多,总结出:朱泥制壶聚热扬香,是乌龙伴侣;底槽青壶沉着稳定,是泡铁利器;胎轻质疏的本山绿泥好沏绿茶;浆少砂粗的双龙调砂配合普洱。三是加强视觉和触觉效果。适度加入化工呈色剂调配泥色,既满足了视觉需要,又不会影响功用;为了追求成陶效果而加入玻化、瓷化成分,会破坏紫砂透气性;调配砂质加强了触觉手感,会显著地改善发茶效果。
有人关注技术,比如成型。不谈非紫砂的拉坯壶、灌浆壶、挂浆壶,依紫砂壶的成型方法分,殆有模具壶、半手工壶、全手工壶。模具壶是工厂时期由工人用模具压制成型的商品壶,流、钮、把、身筒分制后再组装。模具材质有石膏、紫砂、木质,现在还有了铁模。好模具制作的商品壶看起来比一般手工壶规矩漂亮,可惜没韵味,很死板。2023年春,天津某壶店里有位北京壶客拎来3只美林款紫砂壶,想请众壶友大饱眼福,没想到在场的行家指出每只壶上模具压出的“哈夫线”,给他上了一课。半手工壶是借助工具挡坯成型,局部装饰也有凭借小工具制作的。筋囊壶身、梅桩花朵、鱼化龙塑形都靠专用工具挡坯成型。紫砂行里讲“学做壶先学做工具”,工具及手工整合的优劣决定壶品高下,所以收藏高品壶是并不拒绝半手工壶的。全手工壶是艺人的自我挑战,供春式的捏筑法、圆器的拍身筒、方器的镶身筒,都是紫砂传统工艺特有的精髓。全手工制壶大多出自有职称有称号者,占尽名门名师名厂,除了技术成分,更贵在名气的含金量上。收藏全手工名家壶要有经济实力。
有人关注时代,比如明清壶、民国壶、“文革”壶等都有时代烙印。一看砂料,砂料难作伪,用“文革”拼紫高仿解放前的老壶,不露馅才怪;二看壶型,流孔分民国前的独孔、建国后的网孔、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球孔,有鲜明的时代性。有人仿造蒋蓉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兰菊壶,愣是打上铁画轩的款冒充民国壶,张冠李戴;三看装饰。民间老壶作为日用家什,明清时期很少做装饰。文人清高,不肯屈尊为市井的东西题字绘画,而曼生、子冶、石梅等雅士也只与彭年这样的高手合作。民国时期出现专门的陶刻工匠,他们以刀代笔,在大众紫砂上刻一两句诗、三五笔画,熟练得像连笔字和简笔画。到“文革”时期,毛主席语录上了壶,还用陶刻和泥绘手法宣扬样板戏;四看章款。壶底是壶的“身份证”,从最初的壶底光秃,到大彬壶竹刀湿刻留款,再到曼生壶的弃款钤章,直到现在盖章又加款。而像仿大彬壶非要加个印章,反而留下了伪证。“文革”时期印章很特殊,前期多为“小四方”“五号直形”“高狮灯”等,后期壶底多为“中国宜兴”,盖内加作者名章,连姓氏都不好考证。就比如“红华”款,除了当今已是紫砂名人的张红华外,宜兴的四大姓徐 、吴、高、范皆有可能。而当今名壶所钤多为篆刻大家治印,有金石味、书卷气,假壶盖印吃泥浅,躲躲闪闪地不敢见人。藏壶最忌抓过壶底看名头,殊不知大量的假冒“身份证”在此招摇撞骗。所以正确读出印款的诸般信息,也是鉴别壶真假的有效方法。
有人关注书画。紫砂壶的雕刻集诗词、书画、篆刻艺术于一体,富有文化意蕴。曼生壶之所以可贵,在于其温文尔雅、恬静闲适的风韵。那些沏水泡茶的诗句抒情咏景,借物言志,平添品茗乐趣。有位壶友是楹联学会成员,爱在紫砂壶上寻章觅句,遇到有好联语者或买或抄,在积攒十几只壶的同时,还记了一大本“绝妙好词”。还有位壶友是搞美术的,尤其关注壶上的刻画,买不起陶刻大师的壶,就买其子女制壶。他已有大师谭泉海、鲍志强、徐秀棠,名人毛国强、沈汉生,高工黄自英、束旦生等人陶刻壶,而且他对每个人的师承渊源、艺术特色都了如指掌。
有人关注名头。名头是由家门、师承、职称、威望等构成的。收藏者必须深入了解收藏对象的名牌“经营”状况:一、文化积累要厚实;二、个人风格要鲜明;三、信誉维护要持久;四、质量保证是生命;五、创新发展是后劲。就同一个名家而言,一壶一价,一时一价。不同名家,即便是同门、同师、同职、同厂,甚至同进修、同获奖,两个人的壶价也可能不在一个档次上,一人一价。所以,收藏名头壶,要充分调研,追溯过去、关注现在、预见未来。冷眼看待急功近利、代工与恶炒的名家,名家一旦故步自封,也会过气。
当然,随着紫砂壶收藏知识的储备和认识的提升,藏家会由最初的单一关注视角,拓展到立足一点兼顾其他的综合考察定位。这是一个要交学费的学习过程,更是量力而行的实践过程。带着经验、带着学识、带着特长投入其中,很快并且一定会形成特色化的紫砂壶收藏。
紫砂壶的特点是什么
紫砂壶的特点是独特的细腻圆润,双重气孔结构,具有泡茶增香、不烫手等优点。
增香:紫砂壶经久使用,会聚集茶香,使得茶汤更加香浓。
不失原味:可以去除杂味,还原茶叶真实香味。
冷热性能佳:泡茶时温度上升快,散热满,防止茶汤快速变凉。
使用方便:隔热性能好,泡茶能避免烫手。
紫砂壶的特点
1、紫砂泥传热性能差,因此使用紫砂壶时不会有烫手之感,并且能够长时间保留茶水的温度。
2、用紫砂壶泡茶,茶香浓郁持久。
透气的特点使得茶汁不易变质,防止茶叶变馊。
其次,紫砂壶嘴小、盖严,体壁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其优点是透气不透水。长期使用的紫砂茶壶,即使不放茶,沸水注入空壶,也会茶香缭绕,这与紫砂壶胎质的气孔率有关,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
3、紫砂具有冷热急变性强的特点,不会因为温度急剧变化而爆裂。在冬天用沸水泡茶,也不必担心会裂开。
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涤洗,紫砂壶的表面会出现亚光,越用越亮,被称为“包浆”。
“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入手可鉴”(《阳羡茗壶系》)有些人为了快速达到效果,会使用手和油布揩擦壶面,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光被称为“和尚光”。
紫砂壶养壶注意事项
1、每次使用前、后,彻底将壶身内外洗刷干净。
2、用茶汁滋润壶表,茶汁里的茶油、色素都会对壶产生缓慢和持久的影响。
3、适度擦刷。
4、用壶后要洗净、彻底晾干,保持壶的“正常呼吸”。
5、切忌接触油污,保持紫砂壶结构通透。
文旦紫砂壶的特点
文旦紫砂壶出现于明末清初,外形与西施紫砂壶相近,文旦壶整个器身由精简的线面组成,流线丰满光润,盖子呈截盖状,钮为扁圆球状,嘴短而粗大,把圈向上倾斜,故有“倒把”之称,壶胎用段泥所制,表面有珠粒。
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经称赞文旦壶说:"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
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壶的韵味风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无骨;又似西施那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那么文旦壶发展至今,有几种相似壶型呢?
清代款式:
短粗锥形流,扁圆钮,倒把状柄,壶身圆润质朴。
壶身丰满光润,截盖,扁圆乳头状钮,底向里收敛,呈一捺底状,流稍长粗大,把圈向上倾斜。
其他款式:
西施壶紫砂壶的种类
西施壶紫砂壶的种类:扁西施壶、全手工西施壶、六方西施壶、小西施壶、六方西施壶、筋纹西施壶、螺旋西施壶、顾景舟西施壶、唐羽西施壶、牡丹西施壶、冰纹西施壶、竹节西施壶、荷花西施壶。
西施壶主要特点有哪些?
壶身圆润,截盖,短流喻为殷桃小嘴,扁圆长把呈倒耳状,壶盖与壶身结合为圆球体,壶盖上有圆球型壶钮,纯洁而富有生机,孕育着未来,初称为“西子乳”,后人觉得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西施壶的线条简练俊美、大气宽怀。以壶钮中心的透气孔为起点,一条弧线舒缓地向外延伸,先缓后激,到壶体的三分之一处,峰回路转,到圈足嘎然而止,平底作结,不见一点交界之痕,我们领略西施之美,但是上帝给你打开一扇门,就会关上另外一扇窗。西施壶倒水时壶盖容易流口水,收水时难以做到干净利落,壶型之设计决定了先天不足。西施壶由谁最开始做的?
根据所查到的历史文献,西施壶最早由徐友泉所制,徐友泉,名士衡,明万历年和康熙年间(1570年到1619年)人物,继供春后,赵梁,董翰,元畅,时朋为“明四家”,再时大彬大家之后制壶名人,徐友泉是时大彬之高徒,他自喻自己的技艺远不如时大彬,但他创造的“西施壶”在紫砂历史上,真正的举足轻重。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紫砂茶壶有几种类型和紫砂壶的种类有哪些?及其特征?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下一篇:更多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