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文化>茶轩文>茶器

养壶即养性 养壶什么意思

时间:2023-05-25 14:48:31 浏览量: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养壶什么意思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养壶即养性和养壶什么意思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养壶即养性 养壶什么意思

养壶即养性 养壶什么意思

紫砂壶的好处之一是能“裹住香气,散发热气”,久用能吸收茶香,更能散发油润光泽。养好一把壶,如铜质之色,似玉石之光,击之有铿锵声,浑圆脂润,方敦厚重,珠玑隐现,朴质可爱。所谓壶重养养出神,是养壶之道对于茶饮之道甚重。

日常养壶之道应注意几点:

1、 用完后的紫砂壶必须保持壶内干爽,勿积存湿气。

2、 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宜放在闷燥处,更不可以为珍贵,用后包裹或密封。

3、 勿放近多油或多尘埃的地方。

4、 最好用完后把壶盖侧放,勿常将壶盖密封。

5、 壶内勿常常浸着水,应到要泡茶时才冲水。

6、 最好多备几个好的紫砂壶,喝某一种茶叶时只用指定的一个壶;不可喝什么茶叶都用同一个壶,应加识别,以免混乱。

7、 切勿用洗洁精或任何化学物剂浸洗紫砂壶,否则会把茶味洗擦掉,并使外表失去光泽。

8、 每次用完后,用纱布吸干壶外面的水分,接着倒出壶内的三分之二的茶叶,留下约三分之一,冲进沸水,焗两三次,冲过的水留用,然后清理干净所有的茶叶,将冲过的水浇匀壶上,最后用布轻轻擦干。

紫砂保养,很有学问。养壶的方法主要有:

1、新壶新泡首先要决定此壶将用以配泡哪种茶。譬如重香气的或重滋味的,如果讲究的话,都应专门备泡的壶,同时也可使新壶接受滋养。方法是用干净锅器盛水把壶淹没,用小火煮壶,将茶叶同时放入锅中煮。等滚沸后捞出茶渣再稍待些时候取出新壶置于干燥又无异味处,自然阴干即可使用。

2、新壶使用时应首先用茶汤煮一番,除去新壶的烟土味和洗除污垢即可使用。

3、旧壶重新使用,应做到每次冲完茶后,将茶渣倒掉并用开水洗涤残汤,以保持清洁。

4、注意壶内茶垢。有些人泡用完后,往往只除茶渣,而往往将茶汤留存在茶壶内随壶阴干,日久后累积茶垢。但如果维护不当,壶内就易生异味。所以在泡茶前应以滚沸开水冲烫一番。

5、把茶渣存在壶内养壶,这种方法不可取。茶渣闷在壶内易发酸馊异味,有害于壶,饮后也有害于人体健康。

6、壶在使用时应做到经常擦拭,并应不断用手抚摸。久后不仅手感舒服而且能焕发出紫砂陶本身的自然光泽、浑朴润雅,耐人寻味无穷。

7清洗壶的表面时,可以用手加以擦拭,洗后用干净的细棉布或其它柔细的布擦拭,然后放于干燥通风又无异味处阴干,久而久之,你自然会与这把紫砂壶发生深厚感情。

立冬,品茶,修身,养性

今日立冬,意味着进入了寒冷的冬季,人们食用温补的食物来驱寒。南北方有不同的习俗,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

在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寒冬来了,吃和补是很有必要的。除此以外,还可以喝一些养生茶,有利于身心健康。此时喝茶,需要喝温、顺、润的茶。

1、红 茶

红茶为冬季必备茶品。红茶叶红汤红,醇厚干温。

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口感,加奶、糖,芳香不改。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钙等多种营养元素。具有促进代谢、预防流感和骨质疏松、暖胃养生等功效。

此外,冬季人们的食欲增进,难免会多吃些油腻食品,饮用红茶可去油开胃,使人体更好地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2、乌 龙 茶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色泽青褐,因此又得名“青茶”。

在味道上,乌龙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因此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的作用,它美容养颜的功效,在日本更是被称为“美容茶”。

冬天里室内大多空气干燥,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嘴唇干裂,这时泡上一杯乌龙茶,可以缓解干燥的苦恼。

此外,乌龙茶对蛋白质及脂肪有较好的分解作用,能防止肝脏脂肪堆积,对于怕冬季里贴膘的人来说,青茶也有一定的减肥功效。

3、黑茶或老白茶

黑茶有泾阳茯茶、安化黑茶(三尖和三砖)、六堡茶、雅安藏茶、老青砖等;

白茶有寿眉、贡眉、白牡丹等;

黑茶有着丰富的内含物质,且经过成熟的发酵,属性温和,适合秋冬饮用,不仅暖身,而且还能增强身体的抵抗能量。

而白茶滋味甜爽,老白茶则可以煮着喝,暖暖的茶香,不仅解决冬季的干燥,同时也能帮助抵御寒冷,促进睡眠,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对预防流感效果亦佳。

《晚起》

唐代 白居易

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译文:用融化的雪水煮茶,调和酥油用来煮粥。

立冬,品茶,修身,养性。

寒冷的秋冬季节,这样喝茶养生效果更佳

茶补四季,经过了一秋的“温补”,面对即将到来的“多病之冬”,应该科学地调整一下饮茶习惯了。

茶低调地走进了千家万户,又高调地守护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但以茶养身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如何在入冬前挑选到一杯适合自己的茶,听听我们的建议吧。

天时——迎冬

为了在开春有个好身体,大家一定要在冬日好好保养身子,多进补蛋白质、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早晚温差过大,起居时间要好好调整,增强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北风过境,空气干燥,可以用围巾、口罩等抵御寒风,适当的涂抹护肤品,防止皮肤干裂、冻疮的出现。

寒风对人体伤害最大的部位,应该是关节。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关节部位的灵活性和免疫力。除了添衣御寒之外,还可以用热水沐足,适当的加入中药泡脚也是可以的。

室外温度较低,空气寒冷,建议多在室内活动,可以邀请亲朋好友围炉席坐,共饮好茶,趣聊风生。

不仅是喝茶暖身,更因为喝茶,大家有机会呆在一起。忙碌中停下来陪陪家人、朋友,这何尝不是一种温暖呢?

地利——煮饮

天气虽然冷了下来,但冬日有茶便有温暖。此时选择普洱熟茶和红茶最好,它们茶性暖,可以保证人们机能的正常运作。喝茶御寒暖身,还可以给胃部保温、助消化,甚至可以预防风寒感冒。

最不能错过的一种享受,便是“红泥小火炉,煮茶论江山”的快哉了。

普洱、黑茶等因为紧压的造型,冲泡难以成全其本味,尤其是底质好的熟普,即使冲泡十几道,再拿去煮饮,还能煮出淡淡枣香。

有一定年份的老白茶,可以等水加热至90度以上,或者沸腾之时,再放入茶叶,文火细煮,慢慢摸索味道的变化。滋味更好不用说,还能在耐心品茶中褪去烦躁。

茶界新宠小青柑和柑普茶,冲泡时柑味和茶味的关系还稍显“陌生”,带着羞涩。将一颗小青柑放在玻璃壶中煮沸,汤色由浅入深,逐渐香融,滋味更柔和,没有分离感。

人和——体质

不同体质的人,在秋冬气候变化之际,会有不同的生理反应。尤其是以下三种体质的茶友,需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造成身体不适。

阴虚体质的人,冬天容易感到口干舌燥、心烦气躁。此类人应对辛辣的食物避而远之,选择饮用有清热去火、润燥养阴效果的白茶,例如白牡丹、白毫银针都是不错的选择。

痰湿体质的人“贴秋膘”的时候,小肚子一不小心就“跑”了出来,脸上也油光满面的,早上起来还会浮肿。推荐用熟普加陈皮一起煮饮,暖胃又解腻。

气郁体质的人多愁善感,爱钻牛角尖,爱纠结一些无所谓的事,加上秋冬一派萧条景象,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甚至会导致心胸闷痛、不舒服。

喝茶的时候可以添加一些气味芬芳的花类调饮,玫瑰花、桂花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直接泡饮花茶,用美好的味道转换心情。

茶人走过世间的春、夏、秋、冬,都少不了一杯茶的静候。

从养生到陪伴,茶只想带给人们全方位的温暖。

“以茶养生”的好方法,可别吝啬存着,多多告诉身边的朋友,问候和关系虽然简单,但一瞬的感动永在。

最适合冬季养生的三种茶

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寒气重,万物藏养,人体生理机能下降,对能量和营养的要求比较高,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大家更要注重养生之道。

冬季养生,讲究温润之道,温补淡饮,健康常伴。喝茶养生,一起来看看最适合冬季品饮的三款养生茶。

1、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属于人工后发酵茶,出堆后一年的熟茶,堆味的燥感基本褪去,喝起来已有温润之感。陈放几年的熟茶,内含物质更加稳定,滋味更加醇和,是冬季养生的首选茶饮。

小青柑(陈皮普洱茶)理肝气,清肺润燥,消积化滞,温润肠胃,保护心血管。

二、红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性味甘温,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还有强壮心脏的功效。

建议每天服用一杯红茶,在红茶中加糖、加牛奶,能够温养肠胃,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或者在红茶中加入柠檬或者玫瑰花,养生养颜功效更佳。

三、老白茶

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和普洱茶一样越陈越香。新白茶性凉,具有退热降火、祛湿败毒的功效,但口感苦涩,适合上火、需要排毒清热的人群;陈年白茶成分发生变化,咖啡碱和茶多酚减少,性质变得温和。

老白茶,加些枸杞、大枣、生姜片,少许菊花、冰糖,每次少量而温热地喝,养阴补阳又安抚脾胃。陈皮与白茶在一起煮饮,可以温润肠胃,理脾胃之气,燥湿化痰,增强免疫力。

在寒冷又干燥的冬天,按需选择茶品,浓茶淡饮,淡茶温饮,手捧一杯热茶,温暖身心,享受健康惬意的茶生活。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养壶即养性和养壶什么意思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本文标题:养壶即养性 养壶什么意思

本文链接:http://www.chaxuanwen.com/article/13600.html

上一篇:茶具十二件都有什么品牌 茶具十二件都有什么东西

下一篇:更多茶器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茶器相关文章
更多茶器文章
喜欢茶器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