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制作工艺流程图 信阳毛尖制作工艺流程图片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信阳毛尖制作工艺流程图片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信阳毛尖制作工艺流程图和信阳毛尖制作工艺流程图片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信阳毛尖制作工艺流程图 信阳毛尖制作工艺流程图片
信阳毛尖制作工艺流程:鲜叶采摘、筛分、摊放、杀青、揉捻、解块分筛、理条、初烘、摊晾、复烘、包装,信阳毛尖采用不发酵工艺制作而成,制作工序复杂耗时,制成的干茶外形细圆匀整、白毫显露,色泽显翠绿、鲜润、滋味浓醇,味道鲜爽。
信阳毛尖的制作过程:
1.鲜叶筛分
选用6CXF-70型鲜叶分级机对鲜叶进行分级,特别是中低档茶鲜叶,通过筛分,将老嫩大小比一的鲜叶区分开,实现“分级付制”。
2.鲜叶摊放
鲜叶经筛分后,应及时摊放。薄摊在箩席上或洁净的水泥地坪上,厚度4~5厘米,每隔2小时翻1次,摊放时间6~8小时,至叶质柔软,叶色由鲜绿边暗绿,鲜叶减重率为12%左右时为宜。摊放后,叶质萎软,韧性加大,杀青过程中茶汁不易外溢,既可减少脱镁叶绿素的形成,又有利于鲜叶中原始香气成分裂解,产生更多的芳香物质,从而提高成茶品质。
3.杀青
摊放后的鲜叶,用6CST-30型或4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滚筒温度控制在115~120℃,按照台时产量标准均匀投入鲜叶,杀青时间2.5~3分钟,以鲜叶失去光泽,梗折不断,叶质柔软,手捏成团并稍有弹性,无青草气为适度。鲜叶杀青后要立即摊晾,开启电风扇,降低叶温。
4.揉捻
用6CRM或6CRW系列揉捻机进行,按照揉捻机要求的投叶量投入杀青叶,揉捻压力掌握“轻-重-轻”的原则。高档茶揉捻程度宜轻或不加压,中、低档茶适当增大压力。
揉捻时间:高档茶6~10分钟,中、低档茶15~20分钟。揉捻至茶条卷拢,茶汁稍沁出,成条率95%以上时,即可下机解块。揉捻过重,虽能揉紧条索,但茶汁被挤出附于叶表,易使茶多酚被氧化,叶绿素脱镁变色,成茶色泽灰暗。
5.解块分筛
揉捻叶下机后,用6CJF-40型解块分筛机进行解块分筛,对筛面上条索粗松的揉捻叶,再进行揉捻或单独付制。
6.理条
选用6CLZ-60系列往复理条机,锅温控制在90~100℃,每锅投叶量0.75~1.0kg。炒至条索紧直,含水量25%左右即可出锅,时间5~6分钟。
7.初烘
用6CHW系列连续烘干机进行,将理条后的茶叶均匀摊放在传送网上,厚度约1cm,控制送风口温度110~120℃,烘干时间10~12分钟,烘至含水量10~15%即可。
8.摊晾
初烘后的茶叶要充分摊晾,摊晾时间4~6小时,以促使茶叶内所含水分重新均匀分布,以利于茶叶继续烘干。
9.复烘
用6CHW系列连续烘干机或烘笼进行,采取低温慢烘的方法,80℃左右,时间25~30分钟,烘至茶叶含水量5~6%时下烘,充分摊晾后包装密封。
结语:
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中国名茶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能。
信阳毛尖的制作工艺分为手工和机械两种。其手工制作工艺分为筛分、摊放、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毛茶整理、再复烘几道工序。
信阳毛尖的制作过程
信阳毛尖的制作过程为11倒工序,分别为鲜叶采摘、筛分、摊放、杀青、揉捻、解块分筛、理条、初烘、摊晾、复烘、包装,制成的信阳毛尖干茶外形细圆匀整、白毫显露,色泽显翠绿、鲜润、滋味浓醇,味道鲜爽。
信阳毛尖的制作工艺:
采回的黑龙潭高山茶菁,分筛出独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或叶片。
对分筛后的一芽一叶初展鲜叶,进行吹风,筛检,吹出小叶片及茶花等,以使茶菁更整洁干净。茶百科人认为独芽制作信阳毛尖,嫩是嫩且好看,但传统以来皆是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更符合我们的理念,滋味也更加浓郁。
摊晾一定时间,能更好的转化及去除青草气,形成良好的信阳毛尖内质。
准备木柴,清锅,大火烧起锅温。
有经验的师傅,每次“一把抓”鲜叶,刚好是一锅的量。
把鲜叶入锅,会听到“噼啪”的声音,证明锅温适宜。
大茶把翻动、轻挑、旋转、轻压、逐渐用力、再用力用炒茶把轻揉茶叶使之逐渐成条,炒制过程中及时检查炒制成熟度,并且要及时挑、抖散,散失水汽。
如此“生锅”炒制适宜,及时出锅,倒入大簸箕内,摊晾回潮。
接下来炒“熟锅”阶段。“生锅”是木柴明火,先是大火高温再小火低温。'熟锅",是用炭,等锅温适宜,把刚刚“生锅”炒好的茶叶倾入,师傅坐下来,应用多种手势手法,抓、甩等的运用,使茶叶逐渐紧致、圆直、变色、干燥、出香,形成独特的信阳毛尖外形。
"熟锅"完成,出锅,入簸箕摊放。“熟锅”之后的茶条,先放一起。
等连续几锅够一焙笼的量时,轻洒在焙笼上,准备第一次的炭烘。
打焙,利用“熟锅”炒茶燃烧充分的炭,再覆盖一层薄灰,把焙笼罩在上面,靠炭火的温度,一点点的让茶条吃火,逐渐干燥并且出香、增色。
因此茶友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传统的信阳毛尖多是黑条多,而目前市场上多是青绿、翠绿的青条信阳毛尖多并且青味重、“小浑淡”茶汤,懂茶的友们多拒绝品饮这种信阳毛尖,因杀青温度低,又为了紧圆的细条机械重揉使茶叶质细胞破碎,且烘干一次干燥度低,只能冰箱保鲜存放,而传统的信阳毛尖就无此问题。
靠炭的温度,慢慢长时间的吃火,更好的烘干茶叶,增进香气,改善外形。如此长时间的相守,需要师傅的经验累积,并且不时的翻动再烘焙。
第一次炭烘一定干燥度后,下焙笼,倒在大簸箕里摊晾。
摊放后,挑拣剔除黄片、小叶、破碎的茶条、炒茶把断碎的竹枝等。
然后收起,存放,几天后,甚至更长时间。
再取出第二次炭焙。
再存放、退火气一段时间,比如一周、半个月。
如此繁复的过程之后,信阳毛尖才算完成制作完成,才能真正的品饮适宜,并且滋味上乘。
信阳毛尖的制茶流程
信阳毛尖的制茶流程为11道工序,分别为鲜叶采摘、筛分、摊放、杀青、揉捻、解块分筛、理条、初烘、摊晾、复烘、包装等,信阳毛尖采用不发酵工艺制作而成,制成的干茶茶性偏寒,干茶外形细圆匀整、白毫显露,色泽显翠绿、鲜润、滋味浓醇,味道鲜爽。
信阳毛尖的制茶流程:
1. 鲜叶采摘
想必去过茶山的朋友,都见过茶山上采茶的工人们是如何采摘鲜叶的。因为茶叶有等级之分,所以对信阳毛尖茶树上鲜叶的采摘也是有讲究的。分为头采茶、二道芽及大叶茶。
头采茶顾名思义就是茶树刚刚长出来鲜嫩的芽头,必须要求芽头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采摘。二道芽就是茶树经过头采以后一段时间,再次长出的嫩芽或芽叶。大叶茶就是随着头采茶和二道芽采摘完毕后,这时候气温也比较高,茶叶生长的也比较快。而这个时候采摘的茶被称为“口粮茶”,也是大叶茶。
2. 鲜叶筛分
将采摘的鲜叶按不同的品种等级、晴天叶与雨水叶、上午采和下午采的鲜叶分别用网眼筛子进行分级,也可选用筛选机器对鲜叶进行分级筛选,特别是高、中档茶的鲜叶,通过筛分,将老嫩大小比例不同的鲜叶区分开,实现“分级付制”剔出碎叶及其他异物,分别盛放。
3.鲜叶摊放
将筛分后的鲜叶,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箩席或竹编簸箕上,厚度为4-5厘米, 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应该薄摊,晴天叶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鲜叶应该厚摊,每隔2小时轻翻1次,室内温度保持在25°以下,严防太阳照射。
摊放时间根据鲜叶级别控制在3-6小时为宜,待茶叶青气散失,叶质变柔软,叶色由鲜绿变暗绿,鲜叶的失水量控制在10%左右,鲜叶减重率为12%左右时便可付制。
鲜叶在摊放后,叶质变萎软,韧性加大,杀青过程中茶汁不易外溢,既可减少脱镁叶绿素的形成,又有利于鲜叶中原始香气成分裂解,产生更多的芳香物质,从而提高成茶的品质。特别注意当天的鲜叶应当天制作完毕。
4.鲜叶杀青
手工杀青:也称为生锅杀青。选用炒茶专用的铁锅,锅口面直径为84cm(事先磨洗光滑无锈),锅台应呈40°角倾斜,锅台前方高40cm左右,便于操作,后壁高1米以上,与墙贴合。
用干木柴作燃料,锅底温度控制在140-160℃,每锅投鲜叶量500g左右,以手掌心试探锅温,掌心距锅心3-5公分,有烫手感即投鲜叶,用茶把(细软竹枝扎成的圆帚)稍快反复挑翻青叶,待青叶软绵后,用茶把尖收拢青叶,在锅中转圈轻揉裹条,动作由轻、慢、在逐步加重、加快,不时抖动挑散,反复进行。青叶进一步软绵卷缩,初步形成泡松条索,嫩茎折不断,然后用茶把尽快将茶叶全部扫入熟锅之中。
而雨水鲜叶、露水鲜叶,杀青时火的温度应在以前锅温的基础上再提高10-15℃,勤翻多抖,因为嫩叶水分较多,火温稍高,动作应轻些。
5.茶叶揉捻
手工揉捻:也叫熟锅揉捻 。熟锅与生锅规格一致,与生锅并列排列,呈40°角倾斜。在接纳生锅转来的茶叶后紧接操作。
锅内温度达到80-100℃,开始仍用茶把操作,并以把尖先把茶团打散,然后以把尖团揉茶叶,继续“裹揉”,不时挑散,反复进行,大约3-4分钟后,茶条进一步紧缩,茶把稍放平,进行“赶条”。
待茶条稍紧直,互不相粘时,即用手工 “理条”;掌心向下,拇指与食指稍张开成“八”字形,其余三指与食指并拢,稍向内弯曲,成抓东西的虎口状。抓起锅中部分茶叶稍握紧,以抓满手心为宜。
然后于锅心10 cm高度,手腕使劲,将手中部分茶叶从“虎口”甩出,撒开抛到茶锅上沿,茶条则顺斜锅自然滚回锅心,如此反复进行,逐渐形成紧细、圆直、光润的外形。全部过程的操作历时约7-10分钟,此时茶叶含水量在30% 左右时,立即清扫出锅,摊晾在簸箕上。
6. 茶叶解块分筛
经过揉捻后茶叶下机后,用解块分筛机器进行解块分筛,对筛面上条索粗松的揉捻叶,再进行揉捻或单独付制。按照机器上说明操作。
7.茶叶理条
选用往复理条机器,锅内温控制在90-100℃,每锅投茶叶量0.75-1.0kg。炒至条索紧直,含水量达25%左右即可出锅,时间为5-6分钟。在手工揉捻这道工序过程中不仅包含了茶叶解块,而且也完成了茶叶理条的整个过程。
8.初烘炕
机器烘干,用茶叶专用烘干机器进行,将理条后的茶叶均匀摊放在传送网上,厚度约1cm,控制送风口温度为110-120℃之间,烘干时间为10-12分钟,烘至含水量为10-15%即可。
炭火烘干;将熟锅揉捻理条制作的茶叶约5斤作为一烘,均匀摊开,厚度以2cm为宜,选用优质无烟木炭,烧着后用薄灰铺盖控制火温,火温为90-100℃。根据火温大小,每5-8分钟 轻轻翻动一次,大概需要20-25分钟,待茶条定型后,手抓茶条,稍感戳手,含水量为15% 左右,即可下炕。
9. 茶叶摊晾
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室内及时摊凉在竹编箩席或簸箕内约需4-6小时以上充分摊晾,厚度宜 20-30cm 左右,以促使茶叶内所含水分重新均匀分布,以利于茶叶继续烘干等待再次复烘。
10.茶叶复烘
将摊凉后的茶叶再均匀摊在茶烘上,厚度以4--5cm为好,轻轻放于茶炕上火温以60--65℃为宜,每次烘摊茶叶量5斤左右,每隔10分钟左右轻翻拌一次。
待茶条固定,用手揉茶叶即成粉末样,方可下炕,复烘30分钟左右,茶叶含水量控制在7% 。毛茶整理复烘后的毛茶摊放在干净而且干燥的工作台上,将茶叶中的黄片、老枝梗及非茶类夹杂物剔出,然后进行分级。11.茶叶再复烘: 将茶叶进一步干燥,让茶叶含水量在 6% 以下。
复烘时茶叶厚度宜5--6cm,温度60℃ 左右,每烘摊茶5斤 左右,每隔10分钟左右手摸茶叶有热感即翻烘一次。像这样反复翻炕需要3次,大概需要30分钟左右,待茶香显露,手捏成碎末即下烘。分级、分批摊放于大簸箕,适当摊凉后及时装进洁净专用的大茶桶密封,存放于干燥、低温、卫生的室内。7-10天后入冷库储存。
结语:
由此可见我们手里的每一杯茶,从茶园到茶杯,经历了采摘、摊晾、杀青、揉捻、分筛、理条、初烘炕、摊晾、再次烘炕、分拣、入库等等工序。非常不易,请你珍惜每一杯茶。
信阳毛尖泡茶用量
信阳毛尖泡茶用量为3g,先烧开一壶水,准备一只透明玻璃杯,然后用开水清洗玻璃杯,将玻璃杯中注入七分满水,然后投入3g信阳毛尖,茶水比例为1:50,水温以80℃为佳,等待2分钟即可品饮,信阳毛尖茶多毫且嫩度高,采用上投法可充分析出茶内物质,避免了茶汤混浊和烫坏茶叶。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信阳毛尖制作工艺流程图和信阳毛尖制作工艺流程图片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下一篇:更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