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文化>茶轩文>经验

勐海新六大茶山 勐宋有哪些茶山

时间:2023-05-11 11:18:59 浏览量: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勐宋有哪些茶山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勐海新六大茶山和勐宋有哪些茶山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勐海新六大茶山 勐宋有哪些茶山

勐海新六大茶山 勐宋有哪些茶山

“勐宋”一词源自傣语,意为“高山上的平坝”。勐宋乡境内的滑竹梁子,海拔2429米,为西双版纳最高峰,被誉为“西双版纳屋脊”和“西双版纳之巅”。

“勐宋”一词源自傣语,意为“高山上的平坝”。勐宋乡境内的滑竹梁子,海拔2429米,为西双版纳最高峰,被誉为“西双版纳屋脊”和“西双版纳之巅”。云南有众多带“勐”字的地名,唯独勐宋凭藉一个“宋”字(傣语:高寒之意),瞬间便有一种俯视群峰、一览天下的即视感。这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以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繁育,高海拔使得茶树享受的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叶片厚实,条索墨黑,所产勐宋茶以甜度高、内质饱满、香气高长而闻名,勐宋之韵,幽静清远!

01勐宋茶山的历史

勐宋茶山中的茶树大多为拉祜族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专家对保塘村留下的几十亩特大型古树分析,勐宋山区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与其隔河相望的南糯山少数民族种茶历史一样悠久。

勐宋茶山同样有着悠久的制茶、经营茶历史。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有汉人到保塘、南本定居,做茶叶买卖;民国年间开始有从勐腊易武迁徙而来的汉人,在勐宋境内开茶庄,做紧茶。

终年云蒸雾罩的勐宋茶山,犹如披着青绿纱巾的曼妙仙子,若隐若现,在新世纪朝阳照映下,终于露出了清雅迷人的风姿,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位于勐海县东部绵延崇山中的勐宋古茶山茶树资源,是20世纪末才被外界重新发现并加以利用的,这里的古茶树茶以独特的高香和浓郁的茶气,走俏市场,成为近几年来商家相继投资的普洱茶大山头。

02勐宋茶山的茶园分布

勐宋,新六大茶山之一。在西双版纳有两个勐宋,一个是勐海县勐宋乡,另一个是景洪市勐龙镇勐宋村,勐海勐宋属于乡级行政单位,所以直称“勐宋”,也叫“大勐宋”,而景洪勐宋属村级行政单位,习惯上叫“小勐宋”。“大勐宋”现跻身六大茶山。

勐宋共有11片古茶园,它们是:北部→那卡、大曼吕;中部→保塘、大安;东南部→曼西良、南本老寨和新寨、三迈;南部→曼方、曼迈(乡政府所在地)、河边寨。

其中勐宋保塘的普洱茶,最为津津乐道者恐怕是那里至今还保存有大片的古茶园,如同一个古茶树自然博物馆,勐宋茶山悠久而厚重的种茶产茶历史要从这里寻求活生生的证据支持。

勐宋保塘老寨位于勐宋乡北边,离乡政府大概9公里,海拔一千六百多米,属于山区。很早以前就有茶厂在这里设有茶叶收购站,可见其茶叶品质一直都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坊间有一个说法是,保塘、大曼吕、那卡(那卡的香韵是远近闻名的)等村寨的土壤中不知含有一种什么样的矿物元素,使得这些地方的茶叶有一种特别的香气,发酵成熟茶亦非常特别。很多优质的茶品即是以保塘、大曼吕的茶叶为原料制成的。

03勐宋树茶特点

勐宋大山谷中,在山上远远望去,房屋稀稀落落,村寨房顶都掩映在山谷中的丛林里。云雾环绕茶林、山林,蓝天、白云和满眼的绿树形成一幅山水画,天成一道景观,让人入迷。这里茶树历史悠久,“高山云雾出好茶”,海拔高,茶树享受的日照时间长,叶片就厚实,质地嫩,最明显的是甜度极高,内质饱满。

香:蜜香,浓郁,挂杯持久,且茶汤中蕴含糖香。

甜:甜度似乎携裹着丝丝清凉感,而后又与浓稠汤汁溶合携裹于一起,甜的很干净,于口腔各部渗透显著且持久,8~10泡后随汤汁稠度减退,甜度愈发显著。

苦:微苦而不停滞,瞬间便消逝,第5泡开始减退。

涩:涩很孱弱,几乎被汤汁的稠和甜度覆盖,第6泡~第8泡期间相对会显著些,但如若不静心品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化开速度快不滞留。

生津:有生津,显孱弱,第3~5泡相对突出。

喉韵:甘甜于黏着于喉咙部位持续发力,持续时间较长,新茶置放1年左右即特别明显。

耐泡度:常规冲泡18泡以上。

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指的是蛮砖、莽枝、革登、倚邦、易武、攸乐,古六大茶山是曾经贡茶主要来源的大产区,而新六大茶山指的是南糯、南峤、勐宋、巴达、布朗、景迈,其中景迈山位于澜沧县外,其他五座茶山处于勐海县,新指茶山命名时间的先后,而不是指茶山中茶树种植年份的长短。

六大茶山包括江内六大茶山与江外六大茶山(有人称之为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新古六大茶山不是以茶树树龄划分,而是以命名的先后划分的。

今西双版纳一带的古茶山,是明朝开始大规模、长期种植的。明朝在基本平定云南后,便在滇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车里宣慰司,在山区鼓励扶持各少数民族栽种茶树,生产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茶叶。

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普洱府成立时,原车里宣慰司所辖的12个版纳(即西双版纳),已形成了大片古茶园。

只不过当时车里宣慰司的12个版纳中,只有澜沧江以东的6个版纳划归普洱府。

所以在清代的文献中,只出现了江内的六大茶山—古六大茶山,即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最初没有易武,后来易武发展成为茶叶重镇后,才取代曼撒成为一大茶山)。这些茶山由于开发时期早,文献记载早,被称为古六大茶山。

到民国时期和建国以后,随着大批茶庄和大型茶骨干企业进入佛海(今勐海县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普洱茶热的兴起。

人们惊讶地发现:在澜沧江西岸原车里宣慰司的6个版纳地区,竟然有大片大片树龄达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古树茶,人们随即以“江外六大茶山”为之命名,曰:佛海、勐宋、南糯、南峤、巴达、(澜沧)景迈。

“江外六大茶山”是对应“江内六大茶山”命名的,由于澜沧江在西双版纳境内是“西北—东南走向”,所以“江外”的准确位置应该是“江西南”,“江内”则是“江西北”。

但以此称呼“六大茶山”很不顺口。于是人们又恢复其老称谓:把“江北六大茶山”称为“江内六大茶山”,把“江南六大茶山”称为“江外六大茶山”。

为了辨识度和知晓度更高,又有人把前者称之为“古六大茶山”,把后者称之为“新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的划分

1、历史因素

初代的古六大茶山最早出现于清朝乾隆年间,进士檀萃的《滇海虞衡志》,原文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

"清朝时期对普洱茶进行管理的政府机构为普洱府,而当时只有澜沧江以东的六个版纳划归普洱府管辖(版纳为当时的小行政区域,类似现在的镇或乡之类)。

但在澜沧江以西还有六个版纳的区域也有古茶山,却没有划归普洱府管辖,所以在清代的文献中,就只记载了位于普洱府管辖内的六个版纳中的古六大茶山。现在的古六大茶山与之前初代古六大茶山,差别在于曼撒没落,易武兴起。

而初代新六大茶山是到民国及建国以后才被命名。那时,随着大批茶庄和大型茶企进入佛海(现今勐海),人们才惊异地发现,在澜沧江西岸,清朝普洱府管辖的六个版纳之外,原本属于明朝车里宣慰司管辖的另外六个版纳竟然有大面积、连片、树龄成百上千年的古树茶,人们随即以"江外六大茶山"为之命名,曰:佛海、勐宋、南糯、南峤、巴达、(澜沧)景迈。

"江外六大茶山"也就是"初代新六大茶山"。而现在认可度较高的新六大茶山与初代新六大茶山,差别在于佛海因为西双版纳进行地域调整和地名改制变化较大,布朗取而代之。

2、地理位置

在地理位置上,古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的划分是以澜沧江为界限:古六大茶山位于在澜沧江西北方向,所以古六大茶山又被叫做"江北六大茶山"和"江内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位于在澜沧江西南方向,所以新六大茶山又被叫做"江南六大茶山"和"江外六大茶山"。

并且,更为准确的来说,原本并不存在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这种称呼,而是以"江北""江内",以及"江南""江外"来分别称呼澜沧江两岸的茶山,不过对于不了解六大茶山地理划分、茶山历史和现状的人而言,这样的划分很让人疑惑、容易混淆,所以后来才用"新"和"老"来区分。

新六大茶山——勐宋

“勐宋”一词源自傣语,意为“高山上的平坝”。勐宋乡境内的滑竹梁子,海拔2429米,为西双版纳最高峰,被誉为“西双版纳屋脊”和“西双版纳之巅”。

“勐宋”一词源自傣语,意为“高山上的平坝”。勐宋乡境内的滑竹梁子,海拔2429米,为西双版纳最高峰,被誉为“西双版纳屋脊”和“西双版纳之巅”。云南有众多带“勐”字的地名,唯独勐宋凭藉一个“宋”字(傣语:高寒之意),瞬间便有一种俯视群峰、一览天下的即视感。这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以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繁育,高海拔使得茶树享受的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叶片厚实,条索墨黑,所产勐宋茶以甜度高、内质饱满、香气高长而闻名,勐宋之韵,幽静清远!

01勐宋茶山的历史

勐宋茶山中的茶树大多为拉祜族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专家对保塘村留下的几十亩特大型古树分析,勐宋山区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与其隔河相望的南糯山少数民族种茶历史一样悠久。

勐宋茶山同样有着悠久的制茶、经营茶历史。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有汉人到保塘、南本定居,做茶叶买卖;民国年间开始有从勐腊易武迁徙而来的汉人,在勐宋境内开茶庄,做紧茶。

终年云蒸雾罩的勐宋茶山,犹如披着青绿纱巾的曼妙仙子,若隐若现,在新世纪朝阳照映下,终于露出了清雅迷人的风姿,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位于勐海县东部绵延崇山中的勐宋古茶山茶树资源,是20世纪末才被外界重新发现并加以利用的,这里的古茶树茶以独特的高香和浓郁的茶气,走俏市场,成为近几年来商家相继投资的普洱茶大山头。

02勐宋茶山的茶园分布

勐宋,新六大茶山之一。在西双版纳有两个勐宋,一个是勐海县勐宋乡,另一个是景洪市勐龙镇勐宋村,勐海勐宋属于乡级行政单位,所以直称“勐宋”,也叫“大勐宋”,而景洪勐宋属村级行政单位,习惯上叫“小勐宋”。“大勐宋”现跻身六大茶山。

勐宋共有11片古茶园,它们是:北部→那卡、大曼吕;中部→保塘、大安;东南部→曼西良、南本老寨和新寨、三迈;南部→曼方、曼迈(乡政府所在地)、河边寨。

其中勐宋保塘的普洱茶,最为津津乐道者恐怕是那里至今还保存有大片的古茶园,如同一个古茶树自然博物馆,勐宋茶山悠久而厚重的种茶产茶历史要从这里寻求活生生的证据支持。

勐宋保塘老寨位于勐宋乡北边,离乡政府大概9公里,海拔一千六百多米,属于山区。很早以前就有茶厂在这里设有茶叶收购站,可见其茶叶品质一直都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坊间有一个说法是,保塘、大曼吕、那卡(那卡的香韵是远近闻名的)等村寨的土壤中不知含有一种什么样的矿物元素,使得这些地方的茶叶有一种特别的香气,发酵成熟茶亦非常特别。很多优质的茶品即是以保塘、大曼吕的茶叶为原料制成的。

03勐宋树茶特点

勐宋大山谷中,在山上远远望去,房屋稀稀落落,村寨房顶都掩映在山谷中的丛林里。云雾环绕茶林、山林,蓝天、白云和满眼的绿树形成一幅山水画,天成一道景观,让人入迷。这里茶树历史悠久,“高山云雾出好茶”,海拔高,茶树享受的日照时间长,叶片就厚实,质地嫩,最明显的是甜度极高,内质饱满。

香:蜜香,浓郁,挂杯持久,且茶汤中蕴含糖香。

甜:甜度似乎携裹着丝丝清凉感,而后又与浓稠汤汁溶合携裹于一起,甜的很干净,于口腔各部渗透显著且持久,8~10泡后随汤汁稠度减退,甜度愈发显著。

苦:微苦而不停滞,瞬间便消逝,第5泡开始减退。

涩:涩很孱弱,几乎被汤汁的稠和甜度覆盖,第6泡~第8泡期间相对会显著些,但如若不静心品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化开速度快不滞留。

生津:有生津,显孱弱,第3~5泡相对突出。

喉韵:甘甜于黏着于喉咙部位持续发力,持续时间较长,新茶置放1年左右即特别明显。

耐泡度:常规冲泡18泡以上。

新六大茶山——布朗山

布朗山乡是我国惟一布朗族民族乡,也是最古老的古树茶区之一。布朗山位于滇南边陲勐海县中缅边境.东与景洪市勐龙镇交界,南和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70.1公里,西北连打洛镇,东北连勐混镇。

境内山峦起伏连绵,沟谷纵横交错,海拔在535—2 082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67%o总面积1 016平方公里,占勐海县土地总面积的l/5,辖7个村委会共53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6万人,其中布朗族1.1万人,其余为哈尼族、拉祜族、汉族。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人,是滇南最为地广人稀的边境民族乡。

01布朗山的历史

布朗古茶山是一座以少数民族而得名的古茶山。迄今,布朗族迁徙到布朗山居住、植茶历史已上千年。其中,这里最古老的布朗族和最古老的茶园都是在老曼峨。布朗山的人、茶就是在老曼峨的见证下,开始生根,繁衍……直至后来遍布在全乡1000多平方公里的山林里,直观的见证了“濮人植茶”的历史。

02布朗山的茶园分布

布朗山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也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布朗山茶山拥有栽培型的古茶园资源9505亩,均为普洱茶种。

古茶园分布在班章村委会新班章、老班章、老曼娥,曼昂村委会帕点和曼糯,新龙村委会曼新龙和曼别,曼囡村委会曼囡老寨和吉良村委会吉良村民小组。

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的班章、勐昴、吉良三个村委会,有普洱茶和苦茶变种两类。属普洱茶的茶树树型为乔木或小乔木,叶片椭圆或长椭圆叶面隆起.叶身内折或平。叶质柔软或中,叶色深绿或黄绿,叶尖尾尖,叶基楔形。

03布朗山茶特点

布朗山普洱茶茶气十足,为收藏佳品。布朗山的普洱茶的茶树多为乔木或者小乔木,香气独特,条索肥壮,显毫茸毛多,滋味醇厚,苦涩味重,回甘快而生津强劲,所成茶品是众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要说到布朗茶山最早建立的寨子,那肯定是老曼峨,其种茶历史已有900多年,苦是老曼峨的一大特征,所成茶品有四大特点:叶厚、条索肥壮厚实,汤色剔透明亮,滋味浓烈厚实、苦尽甘来以及茶气霸气、经久耐泡。其独特的滋味独具绵长和清爽,入口虽苦味重,但化得快,回甘也很好,可谓是普洱茶界的一大佳品。

而最为著名的山寨,无疑要数老班章了,甚至有着“普洱茶王”之称。老班章号称“茶王”,讲究茶气,纯正血统的老班章茶气是普洱茶中茶气最足的。

标准的大叶种茶,条索粗壮,芽头肥壮且多绒毛;有强烈的山野气韵,香型介于兰花香和花蜜香之间,香气很足,茶汤、叶底、杯底上都能嗅到;苦涩化得快,立马转而回甘。

一般来说,布朗山普洱茶除去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的老班章之外,其他的价格均不算很贵,大众级别和口粮茶级别的也不少。爱茶的朋友们可以喝喝这来自新六大茶山的茶气十足的普洱茶,亲身体验和感受下名山名寨赋予的茶气和茶香。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勐海新六大茶山和勐宋有哪些茶山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本文标题:勐海新六大茶山 勐宋有哪些茶山

本文链接:http://www.chaxuanwen.com/article/103.html

上一篇:大红袍母树只有一株吗图片 大红袍母树只有一株吗

下一篇:更多经验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经验相关文章
更多经验文章
喜欢经验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