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冬季管理技术论文 养殖冬季管理技术有哪些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养殖冬季管理技术论文 养殖冬季管理技术有哪些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养殖冬季管理技术论文 养殖冬季管理技术有哪些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越冬海参苗养殖技术
一、准备
1、池塘越冬准备。
10月底,池塘已连续养殖两年,准备清塘的可将池水排干,捡净海参,清除淤泥和杂物,暴晒半月以上。
首次进水0.5米,每亩使用漂白粉10~20kg,憋水三天后大换水两次,再使用多元有机酸类产品解毒,如“绿水解毒安”一瓶两亩。不准备清塘,可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池中打洞的野杂鱼、杂虾、石蟹等敌害。憋水一天后排水,使用“绿水解毒安”一瓶两亩解毒。敌害尸体能捞的尽量捞,捞完后,使用化学改底类如“底速安”一亩一包,处理底部敌害尸体,连用两次,第二次隔天后使用“底巧”一亩一包。处理完一周后,可泼洒活菌制剂如“强效EM”一瓶两亩,稳定水质。
2、越冬投苗选择
海参要度过环境恶劣的冬季,需要选择体质强壮的海参入池,抓苗前要仔细观察,如有条件选择当地池塘暂养苗最佳,因池塘苗体质强,适应性好。选择大棚苗要注意选择(1)、健康。体表无损伤,无黏液,刺挺且高,在水中伸展较好,活动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受刺激后收缩较快,管足附着力强,所排粪便呈粗长条状。(2)、避免购买老头苗。俗称渣子苗,指同一批中生长最慢的苗,发黑、发硬、不伸展,一般是卖到最后挑剩下的,11年一虾场有客户13亩池塘投苗2100余斤,养殖一年后,清塘总计出产2200多斤,基本没长,赔十多万元。(3)了解苗种生产过程中用药的数量和种类。避免买到使用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的不健康苗,长期添加激素或大量抗生素的参苗体色发黑发亮,体型肥胖,这种苗前期生长迅速,但经常出现化皮和破肚现象,后期生长缓慢。多选择经常添加有益微生物的参苗,近年来,使用微生态代替抗生素已经初见成效,也越来越被人所接受,这类参苗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高。(4)检查参苗是否掺水。有的养殖单位在卖苗前大量投喂海泥,使海参暴食,达到增重目的,还有在卖苗前停止充氧,同时猛的降低盐度,造成海参缺氧吃水,增重20%左右,这类苗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吐肠和死亡。
以明年春天出参算,投苗选择20-30头/斤最佳,为使海参较早适应冬眠前池塘拿裂昌环境,一般从10月底开始投放,水温降至8度时,停止投放,密度依池塘春季剩苗密度、养殖条件确定,一般不超过100斤/亩。
二.管理
1、合理换水
进入十月份以后,海参起蛰,至少每隔3-5天换一次水,每次20-30厘米。同时降低水位以利于水温快速下降,进入十一月后,进入快速生长期,此时换水量20%左右,同时提高水位,延缓降温。冬季海参代谢低,换水量小,12月份左右换水量10%左右,12月份以后水位严格控制在1.5—2米以上,在气温突降前更要注意提高水位,避免冻伤。进入1月份以后,可只进水,不排水。开春后,刚开始换水时,每次换水量不能太大,避免海参应激。冬季外海水温一般较低,尽量选择晴天下午换水。
2、适时增氧源枯改底
11月份池塘经常出现上下水温一样,俗称同温期,底部溶解氧低,出现海参回笼现象。冬季换水量少,再加上水中藻类光合作用减弱,也容易出现底部溶解氧低,建议11月以后,每月至少使用一次“底生氧”一亩一包,缓慢放氧,改善池底缺氧情况。
11月份喂料较多,需加大改底频率,水温10度以上,使用生物底改如“底巧”一亩一包,水温10度以下,使用氧化型底改如低速安一亩一包,7-10天一次,中间可使用芽孢杆菌产品调节水质,使水质清爽,半透明,如“利生素”。12月份以后,使用底速安15天一次或爽底安15天一次。
3、封冰后的管理
进入冬季池塘容易结冰,结冰后及时打部分冰眼,下雪后清除冰面积雪,改善池底光照条件,利于水下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胶南地区因纬度原因,池塘一般不会全部封冰,但也应注意破冰。
4、加强水质检测和日常管理
(1)水质检测。水温降低后,海参处于半休眠或休眠状态,一般会蛰伏在池底附着基上,难以对其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多根据水质检测来监控,主要检测①水温:海参在水温5度以下停止摄食,进入休眠。②溶氧:4毫克/升以上,封冰后容易出现溶氧2-3毫克/升的情况,要及时破冰使用快速增氧剂如过碳酸钠类,再使用“底生氧”改善。③盐度:27-33‰。 ④pH:7.5-8.5,冬季因水中溶氧低,二氧化碳高,容易出现偏酸性消扒,可使用少量生石灰或“增氧解毒安”一包两亩调节。⑤氨氮:不超过0.02毫克/升。⑥亚硝酸盐:不超过0.1毫克/升,检测水样放入试剂后,颜色越浅越好,平时可使用嗜冷型芽孢杆菌调节水质,减少有机质污染。⑦透明度:50-100厘米,以站在岸边,隐约看见附着基为准。
(2)日常管理
每日早晚两次巡塘,观察出爬、摄食、生长、粪便情况,以及水色变化,封冰后注意观察是否漏水,如发现冰眼处有小杂鱼或小杂虾活动,则很可能池底缺氧。每十天做一次水质检测,发现有爬在池塘边的海参及时捡回池塘,以免干露时间过长死亡,尤其阴雨天气,更要注意,冬季注意将水浅处的海参捡到水深处,以前发生过在水浅地方,海参冻伤,化皮的现象。发现化皮的海参及时捞出,避免感染。
三、病害防治
海参冬季发病主要原因是水环境恶化与底质恶化造成。冬季海参基本处于半休克状态,体质虚弱,对病害抵抗力下降,一旦出现缺氧、pH变化、亚硝酸盐或硫化氢过高等情况,极易发病化皮。所以,冬季病害防治首先要按照上述方法加强水质管理,从改善海参外环境入手,防止病害发生。冬季每月尽可能使用一次消毒剂如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杀灭池底有害菌,或使用消毒型底改“爽底安”一次一亩一包,亦可达到底部消毒的目的。
冬季怎么才能养好羊,冬季养羊技术
您可以百度一下,有很多关于冬季养羊的维护管理,在此给您介绍一种金宝贝干撒式发酵床祥茄猛养羊技术,祝您的羊先谨桥生安全过冬!
干撒式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是指综合利用微生物学、生态学、发酵工程学、热力学、空气动力学、动物营养学等原理,以活性功能微生物作为物质能量“转换中枢”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
(1)除臭环保。用金宝贝干撒发酵床养羊,羊的粪便会在金宝贝功能菌的作用下,一部分降解为无臭气体被排放掉,例如:水蒸气和CO2;另一纳缓部分转化为粗蛋白、菌体蛋白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从源头上消除了羊粪尿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使羊舍无臭味,达到无污染零排放良好效果。
(2)节能省源。干撒式发酵床发酵会产生热量,一般北方地区,在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情况下,晚上圈舍温度会保持在6度左右(可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和养殖品种及条件需要适当调控,圈舍密封保温性能好的可在6-10度以上),白天圈舍温度会在15-20度左右(可调控)。
(3)抗病促长。发酵床垫料通过物理吸附、化学中和以及发酵过程的生物化学作用消除了粪尿中的臭味物质,羊长期生活在大量的有益菌环境中,而且圈舍内环境清新,羊可以在宽敞舒适的环境中自由活动,明显提高羊的抗病能力,使羊少生病,生长顺利,自然也就长的快。
(4)节水省工。干撒式发酵床养羊,不用再清理羊粪,管理起来也就更方便、更简单,减少人工投入。
(5)提高品质。金宝贝干撒式发酵床养羊,羊很少生病,所以用药少,或几乎不用药,可大幅减少甚至消除药物残留,使羊肉的品质更优、口感更好,售价更高。
简述月季露地栽培中的修剪与冬季养护技术
修剪技术:强修剪,冬季落叶后需选择生长健壮的木质,保留2~3个发育好的枝条,修剪掉其它枝条;更新修剪,需选择4~5年生的粗壮枝条,保留长度,在老叶上进行回缩修剪。管理技术,光照,冬季光照柔和,可给予全天候散光照射;保暖,需在枝条上缠绕塑料薄膜保暖。
月季露地栽培修剪技术
1、强修剪
在月季冬季落叶后,需选返纳余择一定数量的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枝条作为开花的母枝,只保留基部2~3个发育较为良好饱满的嫩芽,将上部分的枝条全部检查进行短截修剪。主要适用于月季的更新复壮以及温室越冬修剪。
2、漏滚更新修剪
对月季进行更新修剪时,需选择一定数量生长健壮的4~5年生的棕色、粗壮枝条作为开花的母枝,保留基部8~12厘米的枝条,在老叶上方进行回缩修剪,促进隐芽萌生出侧枝。一般适用于5~10年以上老月季的修剪。
月季冬季管理技术
1、充足光照
月季本身在生长期间对光照的需求较大,并且在冬季光线较为柔和,无论进行盆栽还是地栽,都需保证光照的充足,需给予全天候的散光照射,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月季能积累更多的养分,还能提升自身的温度顺利的越冬,在春季也能更好的萌发。
2、防冻控水
月季本身具有一定的耐寒性,但若所在地区温度长期处在茄山10℃以下,还需进行保暖,进行盆栽养殖时,需转移到室内养护,地栽养殖时,需在上方包裹一层稻草或是塑料膜。在这期间还需严格控制浇水量,整个冬季浇水2~3次即可。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养殖冬季管理技术论文 养殖冬季管理技术有哪些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养殖冬季管理技术论文 养殖冬季管理技术有哪些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