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床养殖 菌床是什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菌床养殖 菌床是什么的文章,本文对文章菌床养殖 菌床是什么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什么是发酵床养殖技术?
编辑本段发酵床 发酵床发酵技术是功能菌群生长繁殖,并完成粪尿降解转化的过程是广义的发酵过程。这个过程以氧化反应为主导并且有厌氧发酵和兼性厌氧发酵。在发酵的过程中功能菌群自身之间发生生物学反应达到产热、分解粪便的目的。发酵床是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绿色养殖法。 编辑本段功能菌群所需的营养物质 N: 菌体生长的营养源:粪尿中能量物质包括未被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其他含氮物质(粗蛋白)等,为菌体主要提供氮源。 编辑本段C 垫料原料中含碳元素较高的以纤维素为主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少量低分子糖类物质)为菌体提供能量,同时还是构成菌体搜猛本身所必须的碳源。 编辑本段O2 垫料的透气性:发酵床床功能菌群的生长活动以有氧发酵占绝对优势。满足氧气的充足供应是保证发酵的前提,同时需要及时的排出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水蒸气。 编辑本段H2O 垫料的吸水性和水分含量:水分是发酵床运行的基本保证,也是保证垫料中养分和微生物移动的条件。垫料中水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发酵床的运行效率和成败。垫料中水分含量在40%最有利于发酵。 编辑本段PH值 适宜的酸碱度:发酵床菌群的正常PH值在7.5.应注意发酵床的运行情况。 适宜的厚度:相当的厚度才能保证单位面积内的发酵空间和发酵效率,以满足最大限度降解粪尿的的目的。只有相当的厚度才能有足够的上下保温层保护中间的发酵层。正常干撒式发酵床的厚度要求在50CM。 编辑本段T 适宜的温度:正常发酵床的发酵温度是在30-40摄氏度为宜。 发酵床养殖的分类比较 根据垫料的含水量不同,发酵床养殖技术又分为湿式和干撒式两种。 编辑本段干撒式发酵床与湿式发酵床的比较 一、发酵菌剂的比较 1.湿式发酵床菌剂:有干粉和液体两种剂型。干粉菌种的活力保持持久,液体菌种的活力衰减较快,常规条件下长期存放质量没有保证。 2.干撒式发酵床菌剂:干撒式发酵床发酵剂干粉状,没有液体菌剂。粉剂更便于运输和储存。 二、休眠性能不同 1、湿式发酵床在不进行发酵的情况下,菌种处于湿环境中会衰减较快,所以不宜空置较长时间。 2、干撒式发酵床铺成后,如果没有粪尿进入垫料,就不会启动发酵,这时菌种处于休眠状态,短时间内活力不会有大的衰减。所以新铺成的干撒式发酵床闲置一段时间再进动物也可以。用过后的干撒式发酵床也可以间歇一段时间再进动物。只要在动物进行粪尿掺和填埋整理,保持圈舍通风,尽快发酵分解粪尿和蒸发水分。 三、垫料原料选用的比较 1.湿式发酵床:一般使用锯末和稻壳各半混合做垫料。锯末吸入非常多的水后的透气性能变得较差,所以湿式发酵垫料需要掺入不粘结,透气性能好的稻壳增加透气能力。 2.干撒式发酵床:它对垫料原料种类的要求不严,可以是锯末、稻壳、刨花、花生壳、玉米芯、玉米秸秆等等,可因地制宜采集原料,能降低成本。 四、世孙桥发酵床铺设操作比较 1、湿式发酵床的铺设:湿式发酵床的特点是垫料原料加水提前发酵。先将垫料原料中均匀添凯陆加菌种和水分(垫料中含水量达50%—60%),还要加红糖水、营养液等,然后发酵10—15天,发酵过程中要进行翻倒。发酵好的垫料再次翻倒、散热后填入发酵池,停歇1—2天进猪饲养。以后在饲料和饮水中经常添加发酵菌剂。均匀垫料法的垫料可在猪舍发酵池中直接制作,也可在舍外集中统一制作。 2、干撒式发酵床的铺设:干撒式发酵床做床时不需要提前发酵,也不用加水,只需一剂一料(一剂既:干撒式发酵床发酵剂,一料即:垫料),将垫料铺好后就可将动物放进去,一旦有动物粪尿进入后就可启动发酵。 这样相比之下,可以明显看出干撒式发酵床操作更简单方便;湿式发酵床铺设时间长、繁琐,用工多。 五、垫料厚度比较 1、湿式发酵床垫料厚度:80—100公分。 2、干撒式发酵床垫料厚度:40—50公分。 明显看到,干撒式发酵床节省了垫料投资,减少发酵床的建造费用。 六、对圈舍内水泥台的要求 1、湿式发酵床:湿式发酵床因垫料含水量很大,要求在猪圈内保留较大面积的水泥地面,目的是让猪在炎热天气式卧在水泥地面上,以避开发酵垫料上的湿热。但是这种方法最少会带来三个问题:第一,水泥地面没有发酵功能,只有发酵垫料的面积才能决定养猪数量。第二,猪的粪尿排到水泥地上需要人工清理,增加工作量。即使频繁清理也不能保持圈舍的无臭。第三,水泥地上面的粪尿容易滋生蝇蛆。其实,在炎热天气时水泥地面上的温度与空气温度一致,并不凉爽。 2、干撒式发酵床:干撒式发酵床技术中,特别强调除了必须的走道和饮水导流台外,不建造水泥地面。这样就增加了有效面积,也省去了建造水泥台的麻烦。 七、维护过程不同 1、湿式发酵床:湿式发酵床,垫料较厚,水分多,容易板结,要经常翻动垫料,翻动维护要费力得多。 2、干撒式发酵床:干撒式发酵床一周只需翻动一两次,垫料中水分少,垫料轻,厚度薄,中下层干燥松散,不容易板结,减少了翻动的频率,翻动也比较轻快。 八、使用寿命比较 1、湿式发酵床:湿式发酵床使用2—3年甚至1年,垫料都会出现严重的粉化,底层沤烂,在应用过程中失败的较多。 2、干撒式发酵床:干撒式发酵床的使用寿命从理论上分析,可以运行三年。实践证明,只要维护得当,干撒式发酵床有把握持续运行3~5年以上。 发酵床养殖垫料的选择 主原料指锯末、统糠粉两种(原料均为无污染、无毒、无刺激性原料)。辅助原料包括棉籽壳粉,棉杆粗粉、椰子壳粉、花生壳粉、各种秸秆等。 锯末是指各种野杂树、松树、杉木、桉树、简单粉碎的灌木等。 统糠粉是指谷壳粉、稻谷谷粒中没有米粒的空瘪谷粒等。 垫料的选择方法以惰性原料为主,硬度较大,有适量的营养如能量在内。各种原料的惰性和硬度大小排序为:锯木屑>统糠粉>棉籽壳粗粉>花生壳>棉杆粗粉>黄玉米秸杆粗粉>其他秸秆粗粉,惰性越大的原料,越是要加点营养饲料。总而言之碳氮比不得低于25:1。 各种原料的碳氮比锯末492:1,玉米杆97:1,玉米芯88:1,稻草59:1 配方的原则:以粗纤维含量较高并且惰性较强的的原料为主,根据惰性去区别划分。 编辑本段发酵床的操作方法 1、稀释菌种。发酵床发酵菌剂每公斤15平米,按1:5比例与米糠,玉米粉或麸皮不加水混匀稀释,目的是增加泼洒量,均匀撒入垫料。 2、垫料准备。面积20平米的猪床需锯末10方,鸡鸭鹅床约需锯末8方。锯末必须无毒,无害,去杂,晒干后再用, 3、播洒菌种。可以采用边铺边撒,也可混匀后再铺,切记无需加水。 4、铺足垫料。猪床要求锯末厚度50公分,鸡鸭鹅等动物垫料厚度为40公分。锯末不易得到可部分用稻壳,花生壳,秸秆代替,表面用20——30公分锯末代替 5、畜禽入床。铺好后就可以把猪放进去,不要等发酵好了再放进去,表面干燥,可以先撒一点点水,以猪奔跑不起尘为宜。 6、快速启动。将新鲜的粪尿埋入20—30厘米处,盖上锯末再摊平。经过几次这样操作,即可快速启动。 7、日常维护。粪尿过多过湿时,需埋入摊平,注意打开通风口,翻倒撬动,利用空气流动调节湿度。 编辑本段日常维护 1、运行良好的发酵床有几个特征。首先是发酵温度,发酵层内部温度40-60℃,手感觉温热甚至烫手。其次是垫料状态,垫料含水量在20-50%之间,垫料表面无明显粪尿堆积、无蝇蛆孳生、不板结。再者是空气质量,猪舍内无臭味,无明显氨气,感觉不闷。屋顶和墙壁上无水滴凝结。 2、做好日常维护是保障发酵床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发酵床运行维护包括通风、粪尿与垫料混合填埋以及垫料的翻动三个方面。 3、通风的方法有三种。一是靠门窗水平通风,二是用机械通风,这两点和水泥圈舍相同。第三种通风方法是发酵床圈舍特别强调的,就是利用天窗和地窗形成的循环气流通风。 4、在寒冷和温暖季节,不考虑圈舍降温的情况下,单独使用天窗和地窗基本能满足排放圈舍内废气的目的。这时最好要关闭门窗,以保证天窗和地窗气流的顺畅循环,而且减少圈舍内的温热散失。 5、大猪阶段外界气温在15℃以上,或者保育阶段外界气温在20℃时,可以完全开启卷帘。温度稍低时根据情况适度开启卷帘,同时结合天窗和地窗灵活掌握通风。 6、炎热季节,不但要排放废气,更要降温。由于发酵产生热量,发酵床猪舍的降温负荷比水泥圈舍更大。这时要开启机械通风和降温设备。 7、发酵床圈舍使用冷风机通风降温,效果较好。冷风机本质上是密闭的湿帘,但比湿帘有明显优势。一是冷风机是正压吹风,运行时需完全开启门窗,通风效果好,不明显增湿。正好符合发酵床圈舍开放式通风降温的需要。 8、粪尿与垫料的混合与填埋。猪有在一个地方集中排粪尿的习性,必须将集中的粪尿与垫料混合填埋。目的是让粪尿进入垫料中间部位的发酵层,创造良好的发酵条件。 9、如果粪尿长时间在一处集中,就会造成局部发酵环境的破坏,不但粪尿不能及时发酵降解,而且使这一区域发酵功能丧失。 10、定期不定期对垫料进行适当的翻倒,以增加垫料内部的透气性,防止板结后透气不顺畅,造成厌氧发酵,无法将猪粪尿降解掉。 11、小猪阶段粪尿量小,性情也特别欢快,喜欢跑动玩耍,运动量大,对垫料的拱掘频繁。粪尿的积累较少,垫料水分小,猪身体对垫料的压迫较轻,垫料大多处于松散状态。同时垫料发酵产生的废气和水汽量也不太大。所以这个阶段的维护强度不大。 12、随着猪生长,粪尿量逐渐增大,性情逐渐趋向安稳,运动减少,对垫料的拱掘减少,而身体对垫料的压迫增强,粪尿和垫料中的水分增多,发酵产生的废气和水汽也明显增多,垫料容易板结。粪尿的分散和垫料的翻动任务越来越大,这时通风的强度也相应地需要提高。 猪出栏后要彻底翻倒垫料,并在老垫料上补充新垫料,达到原有厚度。如果原有垫料中水分和粪尿不过多,新垫料没有必要与老垫料掺和。否则要用部分新垫料掺入老垫料中,提高发酵速度。新垫料中需添加菌种。发酵约一周后再进下批猪饲养。 13、大猪出栏后最好接着养小猪。一方面,养过大猪的发酵床的温度高,利于小猪生长,而且小猪粪尿少,这时正好把大猪留下的粪尿分解完。 14、防止粪尿以外的水分,包括水管和饮水器漏水、雨水和地下水进入垫料。要使用优质饮水器,最好用乳头式或碗式饮水器,尽量不用鸭舌式饮水器。定期检查和更换饮水器弹簧。雨季要特别注意猪场内的排水通畅。
食用菌栽培
食用菌品种多样,特性各异。只有经过栽培管理,生产出各种食用菌产品,才能显示出它们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供人们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孙腊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依其生长习性可分为木腐型和草腐型。木腐型食用菌是以木质材料为主要原料,分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香菇、侧耳、黑木耳和金针菇等。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分为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草腐型食用菌是以秸杆类物质为主要栽培原料,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和竹荪等。
所谓“代料”,是指代替段木栽培木腐型食用菌的各种有机物。代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保护林木,而且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如100kg干培养料生产了80kg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80%,生物学效率也称为转化率。利用农林业的秸杆、枝杈及酿造工业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还可以消除环境污染,所以,人们说食用菌生产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产业。第一只雕是食用菌产品;第二只雕是减少了秸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只雕是生产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 平菇栽培
一、 概 述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真菌。侧耳属的子实体菌盖多偏生于菌柄的一侧,菌褶延生至菌柄,形似耳状而得名。侧耳属是一个大家族,共有30多种,有很多名优品种,除平菇外,还有阿魏菇、鲍鱼菇、杏鲍菇、风尾菇、榆黄蘑、姬菇等。人们通常所说的平菇泛指侧耳属中许多品种,俗名冻菇、北风菇等。其中较著名的为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金顶侧耳等,普遍栽培的大多为糙皮侧耳。
平菇是世界四大食用菌之一,总产量仅屈居蘑菇之后,列为第二。人工栽培起源于德国,始于1900年。我国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1972年由河南省刘纯业用棉籽壳生料栽培成功
后,栽培生产迅速发展。棉籽壳在平菇栽培中的成功利用,是食用菌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改进。
平菇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栽培技术简易、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已发展成为世界性栽培菇类。平菇是我国目前食用菌生产中生产量最大、发展最快、产量最高、分布最广的一个菌类。因为其栽培原料广泛(凡是含有木质素、纤维素的原料,如稻草、麦秆、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皆可以用来作为栽培平菇的原料),生物效率高(每100kg干料,经50~60天的培养,可产近100kg~150kg的鲜菇),资金回收快(成本低、出菇快、产量高)等特点,是目前推广栽培最多的菌类。
平菇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弯凯好30.5%(其中粗蛋白19.5%,纯蛋白11.0%)是鸡蛋的2.6倍,避免了动物性食品的高脂肪、高胆固醇的副作用。所含氨基酸达18种之多,谷氨酸含量最多。此外,还含有大量维生素,其中VC的含量相当于西红柿的16倍,尖辣椒的1~3倍。平菇能补脾健胃助消化,除湿邪,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解决世界营养源问题的最重要的食用菌品种。
五、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有多种栽培方式。
1.依栽培原料处理方式不同,可分为①生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直接装袋接种;②发酵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但经过建堆发酵后装袋接种;③熟料栽培:栽培原料经过灭菌后装袋接种。
2.依装料方式不同,主要有①袋料栽培:将料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培养;②畦床栽培:将栽培料铺成畦床状进行接种培养。
3.依出菇方式不同,主要有①室内栽培:在室内将菌袋垛成菌墙进行出菇;②室外半地下土温室栽培:在室外大棚(外半地下土温室)将菌袋垛成菌墙埋铅进行出菇。 但以半地下土温室栽培方式效果最好,也比较简单易行。这种方式,已被广大菇农普遍采用。半地下土温室内,昼夜温差比较大,菌丝体生理成熟以后很快就会在袋口内产生菇蕾,容易出菇,并且在低温季节栽培平菇,病虫危害轻,杂菌污染率低,高产稳产性能好,菇体盖大、盖厚,柄短,色质好,质量高。
栽培季节为春、秋两季,一般多为秋季8~10月份进行栽培,因秋季栽培出菇时间较长,可延长到昱年春季。
管理措施:
(五)发菌管理
袋栽平菇在温室内具有保温性能好,发菌快等特点,但若管理不当,易造成杂菌感染和烧菌。正如菇农们说的:“能否成功在发菌,产量高低在管理。”因此搞好发菌期管理是取得稳产高产的重要基础。必须把菌袋放在20~25℃,空气湿度在65%~75%的条件下发菌。气温低时,菌袋可堆高5~7层;气温高时,可堆高2层或单个摆放。菌袋总体积应掌握在有效空间的20%左右。10天翻一次菌袋,翻袋时应注意把上下层翻到中间,中间的放到上下层,同时要将每个菌袋翻转180度。如菌袋内温度上升到35℃,则要及时翻袋,并同时打开门窗通风散热,以防烧菌。精心管理25~30天即可发好菌丝,其标准:一拍即响,菌丝浓白,手掰成块,大多出现菇蕾。
(六)出菇管理
将菌袋两头松开,适量通风,以供给菇蕾新鲜空气,并每天向地面、墙壁、空间喷少量雾状水,温度应保持在85%~90%。温度低时,子实体易干,损失料内水分,影响出菇产
量。湿度过大,子实体易腐烂,喷水时切记不要直接喷洒在子实体上面。随着菇体的生长,要适当加大通风量。
采取以下措施可提高产量:
1、温差刺激法 在平菇子实体形成阶段,每天给予7~12℃的温差刺激,可促使出菇提早,子实体发良整齐。方法是:白天盖膜保温,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过降温,加大温差,并结合高温浇水诱导出菇。
2、高温刺激法 先将菌床(或菌袋)敝开干燥1~2天,然后连续进行重喷水,使菌面上有大量的积水存在,让菌床(或菌块)慢慢吸收,每天喷水2~3次,连续2~3天,在此期间,一般可敝膜通风。菌床表层培养基含水量以手握有水滴下时为适宜,最后用棉布吸干料面上的积水,盖上地膜保温,几天后便可现蕾。采取高湿刺激法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菌丝体必须吃透整个培养基,而且必须达到生理成熟,主要标志为吐黄水、结菌膜、菌丝体略呈黄褐色,甚至出现个别菇蕾,二是培养基结块要好,不能过于松散。
3、光照诱导法 菇房种植平菇,子实体在形成时,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平菇播种后宜在黑暗条件下发菌,待菌丝发好后再曝光可诱导出菇。
在缺少光照时,可用电灯上光代替,也有很好的刺激作用。
4、覆土出菇 采完头潮菇后,清除老菌皮,脱去塑料袋,把菌袋切成两段,截面朝上放入深40厘米、宽100厘米、长度不限的坑内。菌块间的空隙用营养土填实,用1%的复合肥、1%的磷酸二氢钾、0.5%的尿素、97%的水配成营养液浇入菌块通气孔内,并浇透土壤,达到存水不渗为宜。然后盖上薄膜和草帘,保温保湿。菌丝恢复生长后,又可长出新菇蕾。采完二潮菇后,补充营养液和水分,盖薄膜和草帘,还可收3~4潮菇。玉米芯栽平菇生物转化率一般在180%以上。
六、病虫害防治
随着食用菌专业化、规模化、周年化生产的发展,食用菌病虫也日趋严重。
危害平菇的杂菌主要有绿霉、毛霉、曲霉、根霉、细菌、病毒病、细菌性褐斑病、黄斑病等,主要以防治绿霉和黄斑病。
绿霉是侵害食用菌最严重的一种杂菌,凡是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均适宜绿霉菌丝的生长。平菇在培养料中灭菌不严格、接种时消毒不严格、出菇期环境卫生差,均能产生绿霉。
绿霉侵入到培养料和菌丝及菇体内严重时即报废。 防治方法:
1、培养基内水份控制在60~65%,过高水份极易引发木霉;
2、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无废料和污染料堆积。保持出菇场所的卫生,菇棚保持通风,适当降低空气湿度,减少浇水次数,防止菌棒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出菇,应干湿交替,菌棒应有较低的湿度环境养菌和转潮期;
3、及时采菇、摘除残菇、断根和病菇,清除污染菌棒; 4、用绿霉净注射绿霉处或用立信菌王或用菌绝杀注射。
其它病害的防治与防治绿霉的防治方法基本相似,只有用药有所选择。另外,在操作过程中对工具和手要用酒精或高锰酸钾严格消毒。
主要虫害有:多菌蚊(又称菇蚊或菇蛆)、瘿蚊、粪蚊、蚤蝇、果蝇、家蝇、食丝谷蛾、夜蛾、螨虫、线虫。
它们主要在秋季的11~12月,春季3~6月是繁殖的高峰期,在温度适宜情况下,卵期5~7天,幼虫期10~15天,它们在料中取食、产卵、孵化,繁殖率极强,对平菇生产危害极大
天麻菌床的培育方法,你有哪些了解呢?
天麻的栽培与许多作物一样。还有一个正常的生长季节。种植天麻的一般时间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最佳种植时间。而天麻生长在阳历4 - 10月之间,生长时间约为6个月。
选择湿润透气、透水性好、松散、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沙壤土,深挖35厘米,长、宽各85厘米的坑内栽培。在选择土地的时候,最好是产生荒地。土壤ph值5-6为适宜。避免粘土和积水,避免重复种植。此外,还可在防空洞、洞穴、地下室等地种植天麻。种植天麻时,应先培养蜜环菌的菌丝或菌床。一般阔叶树可作为培养蜜环菌的材料,但以槲寄生、橡树、板栗、橡树等树种为最佳。种子选择:选择挖天麻,删除商品麻,麻,然后选择所有屏幕,挑出烂麻,麻和其他劣质大麻畸形,最后确定头相当强劲,整洁的外观,大,色泽好,无创伤天麻明年使用大麻。
拌种:采用新型高脂膜10-50次液体拌种,防止病害侵袭。将坑底挖松,找平后,铺上一层阔叶树叶和腐殖质土,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木材均匀地放在坑底,木材之间的距离6-8厘米,每个窝放6-8个木材。种植时,靠近鱼鳞嘴两侧的木材,然后把天麻种子放在真菌和木材上,使两者迅速建立营养共生关系。剩下的蜜环菌被分成大豆大小的颗粒,均昌迟匀分布在木材中。然后用腐殖质或细沙填满,轻轻按压,不要留下空隙。如果种子数、品系数、分枝数较多,可在第一层以上再栽一层,方法同上。但要注意木方的上下承景;字体。最后耐御李盖上细土15厘米左右,盖上枯枝落叶,形成龟背状,略高于地面,便于排水。
天麻种植后不需要施肥和除草,因此保持野生状态。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40%左右,地温应在15-28度。叶表面喷涂解决方案在扩张阶段的粉末可以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营养)根系从叶片表面,提高土壤养分转化率和放松能力,使粉末快速扩张,大大增加的内容有效物质。在夏季高温季节,应使用遮阳网或树枝遮阳降温,防止人畜践踏。如遇干旱,可适当浇水。另外,在雨季要注意防止积水。越冬前要加厚土壤,并盖上树叶以防结冰;6 - 8月高温期,应建棚或间作高大茎干作物遮荫,雨季到来前,清理排水沟,及时清除积水,防止块茎腐烂。春、秋季节,拆蚂应接受必要的阳光照射,保持一定温度。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菌床养殖 菌床是什么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菌床养殖 菌床是什么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