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意蜂快速繁殖 意蜂什么品种繁殖最快

时间:2023-09-25 16:03:33 浏览量:

适合定点饲养的意蜂品种

1、严寒的地区可养耐寒性相对较强的喀尔巴阡蜂、卡尼鄂拉蜂等品种,气温高的地区可养耐热性相对较强的中蜜一号、松丹一号等。2、蜜源集中且相对连续的地方可养产蜜型意蜂,蜜源分散的地区可养对蜜源要求较低的品种。3、以蜂王浆为主时要养高产浆型品种,也可养既能产蜜又能产浆的蜜浆型品种。

一、根据气候选择

1、意蜂定点饲养的品种要根据地区气候条件进行选早搭蔽择,因为不同的意蜂品种对气候的适应性完全不相同。

2、在比较寒冷的地区可以养殖耐寒性较好的喀尔巴阡蜂、卡尼鄂拉蜂枝携等,在温度高的地区可以养殖耐热性较强的中蜜一号、松丹一号等品种。

二、根据蜜源选择

1、意蜂定点饲养品种要根据蜜源条件进行选择,虽然意蜂对集中大蜜源的利用率要比中蜂强,但它不能像中蜂那样利用少量蜜源维持生存。

2、在蜜源比较陆州集中且连续的地方可以选择养殖产蜜型意蜂品种,在蜜源比较分散的地可以养殖对蜜源要求较低的品种。

三、根据目的选择

1、意蜂定点饲养品种要根据养殖目进行选择,有些养殖者养意蜂是为了生产蜂蜜,而有些养殖者则是为了蜂王浆。

2、养殖目的以蜂蜜为主时一定要养高产蜜型的品种,以蜂王浆为主时要养殖高产浆型的品种,如果想要二者兼得也可养殖既能产蜜又能产浆的蜜浆型品种。

四、根据技术选择

1、意蜂定点饲养品种要根据养蜂技术进行选择,不同的意蜂品种有不同的蜂种特性。

2、有些品种的意蜂分蜂性可能相对要强一些,而有些品种的繁殖速度可能更快,但不管是什么品种必须要根据自己的技术进行选择,因为只有具备相应的技术才能处理这些特性。

怎样迅速发展意蜂蜂群?

一、意大利蜜蜂养殖技术

摘要:意大利蜂简称意蜂,是我国养蜂生产的当家品种。意蜂除在华南亚热带地区越夏困难,在西藏地区没有饲养外,全国各地均有饲养。意蜂为黄色品种。工蜂体长12-14毫米,第2-4腹节背板前缘有黄色环带,后缘有黑色带,绒毛带宽而密,喙长6.2-6.9毫米,较长。
  
意大利蜂简称意蜂,是我国养蜂生产的当家品种。意蜂除在华南亚热带地区越夏困难,在西藏地区没有饲养外,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意蜂为黄色品种。工蜂体长12-14毫米,第2-4腹节背板前缘有黄色环带,后缘有黑色带,绒毛带宽而密,喙长6.2-6.9毫米,较长。肘脉指数中等或偏高2.2-2.7,雄蜂胸部绒毛黄色。
  
意蜂产育力强,育虫节律平缓,分蜂性弱,易维持仔掘强群,对持续时间长的大蜜源采集力强,造脾快,产蜡多,性温和不怕光,提脾检查时蜜蜂安静,抗巢虫力强,分泌蜂王浆能力最强。采集蜂胶较多,越冬性较强,饲料消耗大;抗螨力弱,易感染幼虫病;易迷巢,盗性较强;蜜房封盖为中间型。
  
近10余年我国科技人员已经从意蜂选育出几个王浆和蜂蜜高产的蜜蜂品系和品种。如河北永年养蜂厂用意蜂和东北黑蜂杂交培育的品种抗病性强,高产,蜂蜜、王浆产量均可提高50%-80%。

二、意大利多王蜜蜂群养殖
 
意蜂多王群的饲养管理与单王群、双王群的饲养管理有相同点,也念慧核有不同点,只要掌握基本要点,灵活地根据季节、气候、蜜粉源与蜂群内部情况等的碧和变化,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充分挖掘和发挥多王群的优势,就能获得优质、高产。
  
1、多王群组建初期的管理
  意蜂多王群组建初期,蜂群群势还比较弱小,蜂王因“生物诱导”处理和多只蜂王之间相互“磨合”,受到刺激,处于应急状态,腹部会收缩变小,产卵下降甚至停产。蜂王恢复至正常产卵约需1周时间。在蜂王恢复产卵阶段,多王群饲养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干方百计地扶持多王群及时达到蜂脾相称的群势,为多王同时产卵创造条件。在这一阶段的管理中,可采用从大群中抽出中间少量出房、外围大量临出房的子脾加给多王群,以满足多只蜂王同时产卵的需要。群势的大小以5~6框足蜂为宜。这种补充幼蜂的措施有双重好处:一方面新蜂刚出房的巢脾,能刺激蜂王恢复正常产卵;另一方面,多王产下的卵有足够的工蜂哺育。
  
2、多王群的越冬管理技术
  与单王群一样,多王群安全越冬也需要具备以下4方面的基本条件:①以适龄越冬蜂为主体组成的强群;②越冬饲料充足,质量优良;②蜂群健康无病;④越冬环境适宜。意蜂多王群越冬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越冬开始前,多王群管理工作应由利用多王产卵并抽取虫卵为蜂场生产服务为主,转到多王群自身繁殖为主。如果多王群群势弱,蜂脾不相称时,要从大群中抽取老熟的封盖子脾补之,达到蜂脾相称,有新的越冬蜂过冬。多王群越冬不可关王,应保持蜂王自然养成的越冬习惯,否则会产生失王等严重后果。
  由于多王群能集中几只蜂王在同一巢脾上产卵,蜂场可从多王群中获得整齐一致的子脾,既可常年为生产群提供子脾补群,维持生产群采蜜、产浆、采粉能力,是提高王蜂指数,维持强群的有效手段;也可为生产王浆提供日龄一致的幼虫脾。此外,多王群在生产雄蜂蛹方面也很有潜力。但是,养蜂生产本身是一门灵活多变的学问,多王群的饲养管理技术需要结合蜂场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多王群越冬饲料必须充足,进越冬场地后要检查一次,若饲料不足,视情况补充1~2张封盖蜜脾,以免因饲料短缺而饿死;在检查的同时注意适当扩大蜂路,迫使蜜蜂结团,蜂王停产,减少工蜂活动和饲料消耗。
  
3、多王群组建后的管理
  多王群具有产卵快、产卵量大、产卵集中等优势,宜作为生产群的副群饲养。在多王群蜂王正常产卵后,应充分发挥多王群的优势,为蜂群繁殖、维持强群和获得高产服务。多王群主副群饲养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多王群蜂群结构特殊,对蜂箱内外环境敏感,日常管理上要求勤查勤看;需保证花粉饲料充足,蜜糖饲料适量,恰到好处;及时清理王台,防止分蜂;注意保温,防止盗蜂等。另外,多王群的日常管理还应该特别注意蜜蜂的偏集现象。多王群在蜂场内的摆放位置应尽量靠后。蜂场应根据小区域气候的特点,因地制宜设置防风屏障和便于蜜蜂辨认的标记物以防蜜蜂偏集。如果多王群内偏入一定数量的蜜蜂,会打乱已建立的蜂王与蜂王、蜂王与工蜂的相互关系,引起围王、工蜂斗杀,造成组织多王群工作前功尽弃。所以,多王群宁可偏出,绝不能偏人蜜蜂。
  
多王群为生产蜂王浆提供1日龄幼虫。具体做法是:把分别为1日龄、2日龄、3日龄的3框卵脾和1日龄幼虫脾作为孵化区,用隔王栅分隔在靠蜂箱壁一侧;而另一侧用1张空脾作为产卵区。每天从孵化区抽出1张1日龄幼虫用于生产王浆,同时将产卵区内的1日龄卵脾放入孵化区孵化,在产卵区放人1张空脾供蜂王继续产卵。移虫后的卵脾放到产卵区(脾)边上补产12小时卵,再放人大群孵化。根据多王群群势的需要,适时地从大群中抽出即将出房的封盖子脾补充给多王群,以保持一定的群势。此方法所提供的幼虫日龄十分一致,能明显提高移虫的效率。
  
多王群为单王群提供卵脾(补群)。从多王群中抽取卵脾,补给需卵脾的蜂群,同时给多王群加进1张空脾供多王产卵。由于多王群箱内只有五六张脾,可供产卵的巢房相当紧张,一般加入空脾后,几个蜂王会自然集中到一张脾上产卵。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多王群产卵快的优势,加快蜂场春繁的速度,同时也可用于平时生产中维持强群。

意蜂在高温下怎样繁殖

意蜂养殖,蜂群快速繁殖的方法.
蜜蜂是营造群体生活的昏虫.现代养蜂生产,蜂场根据需要和蜂群群势,在外界有蜜粉源流蜜的情况下,将1群蜜蜂快速分为2群或多群,可实现蜂群的快速繁殖.快速繁殖蜂群,可以在短期内增加蜂群数量,扩大饲养规模,提高养蜂效益.现特介绍几种快速繁殖蜂群的好方法,以供参考使用.
1.转地落场分蜂的快速繁殖在夏秋季节,蜂场如果要分蜂繁殖,在蜂场转场前,先把产卵蜂王预备好,确定处女王的出房时间.然后在转地落场后,蜜蜂还没有试飞前,连蜂带脾提入到摆好的咐桐空蜂箱里,最少2-3脾.次日介绍入1只产卵王或处女王.这种分蜂繁殖法,提出的蜜蜂不会飞回蜂群,提出去的蜂群群势也相对不会减弱,分出群比较好饲养.利用同样的原理,也可以在早、晚提出分蜂群,把分蜂群运到离原蜂场直径3km外,这样采集蜂飞不回原群,分出群也比较好饲养.
2.继箱底箱分蜂的快速散简早繁殖在夏秋季节,当蜂群群势达到8-12脾,如果要分蜂繁殖,先把产卵蜂王预备好,处女王出房时间确定后,再把底箱摆好,继箱放在平箱上.然后从蜂群里连蜂带脾提出2-3脾,提入摆好的底箱或继箱里.要注意继箱与底箱隔开,上下蜜蜂不能冲雀互通,提出的子脾最好是正在大量出房的封盖子脾.1天后,介绍入2只产卵的蜂王或处女王台.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提出去的采集蜂会飞回原群,分出群可能群势与蜂脾不相称,因此提出去的蜂应尽量是幼蜂.还要有一定的蜂(蜜)脾,若无糖(蜜)脾,第二天一定要饲喂补足(1:1).该法的优点是用继箱分蜂,蜂场放蜂的面积不扩大.
3.同群同箱分蜂的快速繁殖在春夏季节,当蜂群群势达到6-8脾时,如果要繁殖蜂群,可先诱入产卵王或介绍处女王,把产卵蜂王预备好和处女王出房的时间确定,再把另一个巢门在分蜂前一个星期打开.在新打开的巢门有蜜蜂出入之后,根据蜂群内部情况把两边子脾、蜜粉脾调均等,用隔板从中一分为二,使两边蜜蜂不能互通.1天后,在无王的一边介绍入1只产卵蜂王或处女王台即可.
4.换王季节分蜂的快速繁殖蜂场换王时,如果要分蜂繁殖,在把处女王的出房时间确定后,如果要分蜂繁殖,在把处女王的出房时间确定后,王台出房前2-3天,把原蜂王连蜂带子脾提出2-3脾,作为繁殖群.继续繁殖,原蜂介入1只处女王,让其交尾.分出群作为繁殖群,可拉离原蜂场,也可摆在原蜂场.如有条件尽量拉离原蜂场,这样对以后的繁殖饲养好.因为提出去的采集蜂不会飞回原群,这样繁殖速度就快.

本文标题:意蜂快速繁殖 意蜂什么品种繁殖最快

本文链接:http://www.chaxuanwen.com/article/69086.html

上一篇:普通南瓜什么样 普通的南瓜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喜欢农业科技就经常来哦!
农业资讯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