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棚养殖技术培训学校 山东大棚养殖技术规程最新
大棚金蝉养殖技术方法
金蝉的养殖技术方法涉及到饲料供应、环境条件、防疫准备、繁育技术等方面。
1、饲料供应
选择根系发达、生长茂盛、汁液较多的健康树种,如杨、榆、柳、桐树或果园中的各种果树。此外,还要间作一些根茎类植物,如土豆、甘薯、山药等。
2、环境条件
蚱蝉“殖种”深度以30~50厘米为宜,要向阳防冻,土质松软、肥沃、无污染;不能过于干燥,也不能含水量过高或存在积水现象,保证寄主植物根系正常生长发育、幼嫩发达多汁。冬季应在殖种区域覆盖麦秸、稻草、玉米秸等,以保持地温。
3、防疫准备
出土后的若虫(知了龟)以及羽化后的成虫天敌较多,如癞蛤蟆、蛇、鼠类、刺猬、野猫、麻雀和螳螂等都喜食若虫(知了龟),白僵菌、绿僵菌和虫生藻菌(蝉花)等微生物也寄生危害。另外,水灾和农药化肥等的污染对若虫(知了龟)或蝉的危害也洞行颂较大,养殖时应加以注意和保护。
4、繁育技术
构建成虫及若虫生产设施,除自然采获蝉卵外,可以建立纱网大棚,提供金蝉成虫产卵空间。可以利用废弃果园中的果树,重新栽植果树实生苗,周围利用水带灶泥柱或竹棒架设成围栏,中间再拉设铁丝等,外面罩上尼龙窗纱网即可。羽化或采集的成虫在其中交配产卵,以后可以根据需要留取成虫数量,不必再从野外采集种源。
金蝉养殖的注意事项
1、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和反复实验,金蝉卵期一般280天到300天左右,进入7月份的金蝉蝉卵已开始大量衰亡,生命力降低,孵化前就有死亡(杨树枝条更是所剩无几),孵化过程中更是极易出现死亡。成活率不及正常情况的10%。
2、当年产纳郑的金蝉卵枝是孵化不出小金蝉的,因为它有休眠期。所以都是上一年的卵枝才能孵化。千万不要被一些场家金蝉随时都可以孵化养殖的不科学许诺所迷惑。
3、有的场家说只要孵化看不到小金蝉也有种,纯属无稽之谈。这样种的后果只能说成活率极低1%以下,且周期要五年之久。还有的说不孵化也能种,那样成活率只能说0%左右了。所以想养殖金蝉就要把握孵化和种的时间。不要听信一些不负责的场家的八九月份了还让种,没孵化到看到小金蝉也让种。一定要种孵化好的卵枝,一定要能看到小金蝉蠕动。
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技术:选用优质的苗种、肥水放苗、投饵、大棚调节、收获。
1、选用优质的苗种
优质的苗种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因此建议苗体规格应大小整齐,体长以1cm左右为宜,且要保持健壮活泼、肢体齐全、无伤无没皮衫病等主要特性。
若无法直接判断,可以进行试种,取大棚内养殖池水2kg左右放入某一容器,再放入几十尾虾苗,24小时后观察是否有死苗及苗的活力,一般没有死苗且活力仍较好的即可购苗放养。
2、肥水放苗
在放苗前的一个月需要对大棚用生石灰进行全面的清理消毒,消毒后15天后网滤进水40cm-50cm,然后等稳定两三天后用有机发酵肥600kg左右/大棚进行积肥肥水。另外要根据水色情况追施一定量的无机肥,以培养单胞藻、糠虾、枝角类、桡足类等天然生物饵料。
3、投饵
由于前期的肥水工作比较到位,因此大棚内有比较丰富的天然饵料,故虾苗一般长至4cm-5cm前不需投饵。而到后期则可以投喂枯腔南美白对虾专用配合饲料,一般日投饵两次,具体投饵量要根据日常观察来决定。
4、大棚调节
在放养苗期的一个月之内需要间断的充气增氧,大约每间隔4小时-5小时充氧半小时左右。另外在要保持棚内水温不得低于20℃握旦,同时通过密封大棚来规避连续阴雨天的影响。
而在中午前后气温较高的时候,可掀起大棚,让棚内通气,来达到降温效果,同时也能通过中午的这一次换气来改善棚内的空气质量,促进空气流通。
5、收获
一般南美白对虾在放养50余天后即可达到上市规格。此时可根据市场行情随时用地笼或拖网起捕上市。
大棚里养大海参的技术方法?
大棚养殖海参的方法1、饲喂方法
投喂的饵料要质高、量足。饵料配方为:煮熟发酵好的海带25千克、蛤肉5千克、海泥69千克、牡蛎壳粉1千克、食母生40至50克、多维素80至100克、酵母粉50至100克(每100千克饵料所需原料量)。海带、蛤肉须经过粉碎打浆。海带需脱胶、发酵才可以,投喂的海泥是在刚退潮的泥质海滩上刮出的。在水温14至17℃时,日投饵按刺参体重的3%至5%,分2次投喂。每天早上7点投喂1次,投饵量为日投饵量的20%,17点投喂1次,投饵量为日投饵量的80%。每日定时投喂,投喂饵料时注意要泼洒均匀,要勤检查、勤观察,要视刺参苗的吃食情况及粪便排泄情况适当增减投喂量。
对于海参的饲料投放,一般是每天早上晚上各一次,投放的重量为海参重量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左右,不过在投放之前可以将海参配合饲料用水浸泡十五分钟。
2、养殖管理
刚开始换水及流水:每日16点换水,视水温的高低及水质的好坏而决定换水量,一般为1/2至2/3。饵料投喂后停止流水3至4小时,然后再保持小流水使水质清新,一般日换水量为饲育水体的的l至2倍。第二是倒池:每3天清池1次,用虹吸法清除残饵和粪便,减轻池底污染。每7天倒池1次,将池底和附着基用高压水流彻底冲尘并逗洗清洁;污染较重、池派卖底发黑变臭的养殖池蔽洞可用二氧化氯20至25毫克/升泼洒处理。倒池的同时对刺参进行筛选和稀疏,将规格相近的刺参集中在同一池中养殖。倒池时要细心操作严防刺参体表受伤,以避免伤后感染而腐烂。池子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再次使用。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