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黄鳝混养技术 视频教程 泥鳅黄鳝混养技术 视频讲解
泥鳅怎么养在家里,泥鳅黄鳝可以一起养吗
1、鱼缸:泥鳅的体型并不是特别大,不过若是养殖的泥鳅条数比较多,建议还是选择大一些的鱼缸,不然空间会不足。2、喂食:养殖过程中还得定期给泥鳅提供食物,泥鳅并不挑食,很多食物都可以给它们吃,动物饲祥李料有鱼肉和动物内脏等。3、水温:当水温适宜时,泥鳅长得比较好,所以尽量提供适宜的范围,也就是22-28°C之间。
一、泥鳅怎么养在家里
1、鱼缸
(1)泥鳅的体型不是很大,但如果养殖的泥鳅条数比较多,一定要选择大一点的鱼缸,否则空间会不足。
(2)泥鳅具有一定的跳跃能力,所以可以在鱼缸上加一个盖子。
(3)野生泥鳅比较喜欢生活在泥多的地方,由于鱼缸里面不太适合放太多泥,则可以放置一些底砂。
2、喂食
(1)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定期给泥鳅提供食物,泥鳅不挑食,基本上很多食物它们都能吃。
(2)动物饲料主要有鱼肉和动物内脏等,还可以给它们吃专门的颗粒饲料,或者豆饼豆渣等,这些泥鳅都比较喜欢吃,喂食频率保持制在每天两次即可。
3、水温
当水温适宜时泥鳅就会长得比较好,所以一定要给其提供适宜嫌信的范围,一般是22-28°C左右。
4、换水
(1)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水也不能太浑浊,一般1个月或者两个月更换1次即可。
(2)养殖直接用自来水不行,必须要在其中的氯气都散掉之后才能使用。
5、光照
可以将鱼缸放在适当光线的地方,但直射光一定要避免。
二、泥鳅黄鳝可以一起养吗
1、黄鳝和泥鳅可以一起养。泥鳅属于淡水鱼类中的底栖鱼类,食性比较杂,主要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虫为食。在养殖中可以以动物性饲料搭配植物性饲料喂养,很好养殖。泥鳅和黄鳝非常相似,都是浑身滑溜溜的,但是泥鳅和黄鳝也有一定区别。
2、养殖时一定要选择在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使用水泥池或土池都可以。也可在水库、堰塘、小水沟、小河中进行网箱套养,面积一般为25-150平方米,如果用水泥池养黄鳝、泥鳅,放苗前必须要进行脱碱处理。
3、养殖黄鳝和泥鳅是否可以成功,种苗是关键。黄鳝种苗一定要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不能使用杂谨者迟色鳝苗和没有通过驯化的鳝苗。黄鳝苗大小以每千克50-80尾为宜,太小就会导致摄食差,成活率也低。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鳝苗1-1.5千克为宜,黄鳝放养20天后可以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鳅苗。
怎么养泥鳅啊?
1.池塘建设在养殖念带桐泥鳅的池塘周围,需要高出仔坦水面40厘米,坡度60℃~70℃,深度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池塘周围要用网、塑料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老鼠等敌人进入养殖区。此外,进水口和出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敌害生物、野生鱼卵、鱼苗进行亮入池塘。
2.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泥鳅前,清理池塘很有必要。水深达到10cm后,就要用生石灰做成泥浆,然后洒水,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底肥。
3.播种。
泥鳅苗上塘时间为每年5月,种植密度为1500-2000只/m2。鱼苗投产过程中,要注意放养前的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4.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时,可根据水情适当追肥。追肥可以用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天早晚各撒一次。泥鳅长到2cm时,加深水位至50cm,施肥水质,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除了一周换一两次水,还需要经常施肥,保持水的黄绿色。
黄鳝泥鳅的养殖方法
1、池塘处理: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池塘中的水深控制在5-20cm左右。
2、放养鱼苗:调节好水温后,每平方米放养2kg的黄鳝苗,3周后按照1:10的比例放养泥鳅。
3、喂食:每天喂食1-2次,喂食量为黄搭灶局鳝总量的3-10%,配合料为2-5%。
4、水体:透明度为25-40cm,pH值为6.5-7.5,水体溶氧量应大于5mg/L,水温保持在21-28℃。
一、池塘处理
放养黄鳝前,每知让平方米水面使用0.2kg生石灰,泼洒全池进行消毒,然后灌满清洁水。水深控制在5-20cm左右,同时在池塘中可以种植适量的水生植物。
二、鱼苗放养
放养前,将存储黄鳝苗的容器放到池塘中,等到容器中的水温与辩扮池塘中的水温相差不大时放养鳝苗(一般二者温度差不超过3-5℃),黄鳝苗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kg鳝苗(鳝苗规格为50g/尾),养殖3周以后,按照1:10的比例放入泥鳅。
三、喂食
每天的喂食量为黄鳝总量的3-10%,配合料为2-5%。水温在18℃以下时,每日投饵一次;水温21-28℃时,每日上午和傍晚各投饵一次。而泥鳅以黄鳝的粪便和残饵为食即可。
四、水体环境
水体透明度为25-40cm,pH值为6.5-7.5,水体溶氧量应大于5mg/L,水温保持在21-28℃。
五、混养好处
泥鳅在水体中上下搅动时,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并且泥鳅以黄鳝粪便和残饵为食,提高了食物的利用率,降低了饵料、粪便对水体的污染。
上一篇:中华锋养殖 中华蜂养殖技巧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