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白鹅的技术资料有哪些 养白鹅的技术资料大全
大鹅饲养技术
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鸭科动物繁杂,我们常说的大雁、天鹅、鸭、鸳鸯等都是鸭科动物。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大鹅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大鹅饲养技术
一、雏鹅的饲养管理
雏鹅体质娇嫩,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差,必须精心管理,科学饲养。育雏室要保持合适的温度,最初一周不得低于28℃,以后每周下降1―2℃。雏鹅在出壳24小时内毛干能独立行走时,应及时饮水开食,但须做到“先饮水,后开食”。凯弊供给雏鹅的饮水必须清洁卫生,温度适宜(20℃左右)。第1天饮用5%浓度的白糖水,可提高雏鹅成活率。
雏鹅开食的饲料可用2份切细的青草或菜叶加1份碎米(碾碎泡软的稻谷、玉米或煮至7―8成熟的米饭均可)混合均匀,而后将混合好的饲料撒在浅食盘或塑料布上。供给雏鹅的日粮,5―10日龄可用20%―30%的米饭或混合精料加70%―80%的青草或菜叶,2%―3%的谷粉、0.5%的贝壳粉和0.3%的食盐;11―20日龄,精料与青料搭配比调整到1:4―8;21―30日龄可调整到1:9―12。1―10日龄每天喂8―10次,11―30日龄每天喂5―6次。雏鹅消化道短,生长发育快,夜间需加喂“夜食”。一般15日龄前每天加喂2顿夜食,15日龄后每天加喂1顿夜食。
雏鹅1周龄后可选风和日暖的天气开始短途放牧,放牧时间分2次,分别安排在上午和下午。每次放牧时间开始不宜过长,颤宏约控制在0.5―1小时,以后随日龄增长而适当延长放牧时间。阴雨天应停止放牧。雏鹅在15日龄前后可开始饮水,每次饮水时间约15秒。
二、中鹅的饲养管理
雏鹅养到1月龄左右即进入中鹅阶段。中鹅消化器官发育完善,消化能力增强,应以放牧饲养为主。放牧时以200―300羽一群为宜,鹅群过大,容易造成鹅只采食不均,影响鹅群整齐度。放牧时应让鹅慢慢采食,不能乱赶乱追,防止踏残跌伤和采食不好。放牧时间以每天9小时左右为宜,上午5―6小时,下午3―4小时。夏季天气炎热,中午阳光直射,不可整天放牧。一般清晨出牧,上午10:00左右收牧,中午进行补饲;下午15:00以后再放牧,傍晚时收牧。
有水源的地方要合理安排饮水时间。每次应让鹅吃饱后,才能让其饮水。一般让鹅饮到食道膨胀到喉头下方才能饮饱,最好每天上午饮2次,下午饮3次。每次饮水时间0.5小时左右,上岸休息30―60秒后继续放牧。
中鹅生长发育快,食欲旺盛,如牧草资源不足,应适当补喂青草或混合精料。混合精料以玉米、豆粕等为主,再适量添加骨粉、食盐、矿物添加剂等物质。
三、肉鹅的快速育肥
肉鹅快速育肥是畜牧科技人员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一项加快肉鹅生长发育、缩短饲养周期、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实用新技术。进行快速育肥的肉鹅应选择狮头鹅、莱茵鹅等体型大、生长快的肉用型杂交雏鹅品种。当雏鹅饲养到45日龄时可进行快速育肥。常用的育肥方法有3种:
1、放牧育肥法以放牧为主的鹅群,利用作用收割后残留的遗粒进行育肥,是最经济实惠的育肥方法。应掌握当地作物的收割季节,提前育雏。物色好放牧茬地,随着作物收割时间的早晚顺序,一路放牧过去,到收割结束时,鹅群已经育肥,尽快上市出售。
2、舍饲育肥法把45日龄的中鹅赶到光线较暗的育肥鹅舍,限制其运动,减少能量消耗,饲喂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这样圈养约15―20天,即可使鹅迅速育肥。
3、填饲育肥法将配合好的饲料加水拌成干盯洞族泥状放置3―4小时,待饲料全部软化后制成直径1.5厘米左右的条状食条。然后两腿夹住鹅体使其保持直立,用左手握住鹅的后脑部,以拇指和食指将上下喙分开,用右手将食条将强制填入鹅的食道。每填一条用手顺着食道轻轻地推动一下,帮助鹅吞下。每天进行3―4次。每次填食后,将鹅放入安静的鹅舍内饮水休息,约经10―15天后,鹅体内脂肪沉积增多,育肥完成。填饲鹅的饲料要求蛋白质丰富,能量提高。可参考以下配方(%):玉米50―55,米糠20―25,豆饼5―7,麸皮10―15,鱼粉2―3,食盐0.5,细沙0.3,多种维生素0.1。填饲量:第1―3天为200―250克,第4―5天为300―350克,第6―7天为400―450克,第8―10天为500―550克,第11―15天为600克。
四、种鹅的饲养管理
种鹅的饲养管理在冬季和休产期,应使种鹅得到优质的粗料,适当补充精料即可。一般在产蛋前4周开始改用种鹅日粮,饲料粗蛋白质水平为16%―17%。在整个繁殖期间每天每只种鹅按体重不同喂给250―300克的混合粉料,并全天供应足够的优质粗饲料。2年以上的种鹅主要靠放牧粗料为主,适当补饲少量精料。
公鹅喜欢啄斗,编群最好在繁殖季节之前,以免临时编群、引起骚乱,影响鹅群受精率。种鹅一般可以在陆地配种,但饲养大型种鹅如狮头鹅需要有深度在1米左右的水面。大型鹅种在水中配种,可获得较好的受精率。
为提高种鹅繁殖力,需做好以下技术措施:
1、选择饲养优良品种根据市场需要,选择饲养适应性强、生产性能较高的优良鹅种,如莱菌鹅、四川白鹅、皖西白鹅、太湖鹅、豁眼鹅等。选留体质健康,发育正常,繁殖性状突出的个体做种。
2、重视后备鹅的培育4月龄以前的后备鹅,要给足全价饲料。有放牧条件的,充分放牧之后也要酌情补喂精料。4月龄至产蛋配种前的后备鹅要实行限制饲养,增加粗饲料,减少精料,加强运动,防止母鹅过肥或过早开产。为防止公鹅过早配种,公母鹅须分开饲养。
3、充分配种一般大型鹅种公母比为1:3―4,中型1:4―5,小型1:6―8。有些品种的公母鹅体格相差悬殊,自然交配困难,受精率低,可采用人工辅助配种。有条件的种鹅场可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配种,对提高种蛋受精率和饲料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4、补充光照合理补充光照是提高种鹅产蛋量的重要因素。一般光照时间13―14小时,光照强度每平方米25勒克司就能满足鹅产蛋、配种需要。把光照时间适当延长到14―16小时,可使鹅产蛋期延长,提高产蛋量,增加全年种蛋量,提高种蛋利用率。
5、供足营养种鹅繁殖期需供给营养全面的全价日粮。每公斤精料含代谢能11340―11760千焦,粗蛋白质16%―17%,钙、磷比为2.5―3:1。日粮应以优质青绿多汁饲料和混合精料为主,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饲料。
五、鹅的疫病防治
小鹅瘟是危害养鹅业的主要传染病,多发生于15日龄以内的雏鹅。适时地免疫接种小鹅瘟疫苗是防止该病发生的重要途径。预防时可在种鹅开产前30天肌肉注射小鹅瘟疫苗,所产种蛋可获得母源抗体,使雏鹅产生被动免疫,避免发生小鹅瘟。对开产前没有注射小鹅瘟疫苗的雏鹅,用其种蛋孵化的雏鹅无母源抗体,应在雏鹅出壳后立即注射抗小鹅瘟血清,10日龄后再接种疫苗1次,可获终生免疫。
禽霍乱是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型传染病,尤其对水禽的危害较大。在饲料中添加0.3%的土霉素粉,连用3―5天,每月1次。也可采用禽霍乱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鹅群抗病能力,可有效防止疾病发生。圈舍每天至少清扫1次,食槽、水槽每周用消毒液洗刷1次,鹅群及运动场每半月用百毒杀、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全面消毒1次。适时对鹅的寄生虫进行预防性投药,定期在饲料中投放一些广谱抗菌素。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对发生疾病的鹅,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鹅的药疗作用
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鹅血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免疫球蛋白,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达40%以上,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升高白血球,促进淋巴细胞的吞噬功能。鹅血中还含有一种抗癌因子,能增强人体体液免疫而产生抗体。由于免疫功能和肿瘤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大多数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其机体的免疫功能显著下降。在鹅血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抗癌因子等活性物质,能通过宿主中介作用,强化人体的免疫系统,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养鹅技术
养鹅技术如下:进鹅苗前两天,在鹅棚里铺好细刨花、碎鲜秸秆等铺垫材料。准备250瓦红外灯、煤炉等取暖设备,检查屋内是否有贼进风口,在墙上安装排气扇通风。
为了有效利用鹅棚设施,雏鹅的饲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20~25只。最好用35厘米高的围栏把小鹅分群。棚内湿度应控制在60%~65%。如果湿度过高或过低,雏鹅的体质会下降,生长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秦英要加被褥,通风除湿,降低湿度。
养鹅注意事项:
大多数鹅不怕冷是因为它们有保暖的皮毛,但这并激简不意味着明简裤它们耐寒。鹅的适应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一旦气温变冷,它们就会行动迟缓,精咐此神状态不好,非常容易生病,抵抗力下降。当然,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长大,慢慢习惯了,小鹅一般都太小,没有保暖的外套,所以需要放在20度以上的空间里。
鹅怎么养殖技术
养殖鹅时,需要在水源充足且水质无污染的地方建立鹅场,且鹅场中的鹅舍要分为育雏舍、育肥舍和孵化室等,给鹅饲喂时,要为其提供青贮饲料和精饲料,保证鹅营养充足,而且要定期清理水槽和料槽,避免鹅感染疾病。
鹅如何养殖
1、建立鹅场
养殖鹅时,需要在地势平坦且水源充足的地方建立鹅场,便于鹅后期运动,并且蠢清鹅场中的鹅舍要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可以分为育雏舍、育肥舍、配种舍和孵化室等,而且鹅场和水流间要铺设运动场,最好使用水泥地面。
2、饲喂管理
鹅是杂食性动物,养殖鹅时,需要为其提供植物茎叶、天然牧草、青绿树叶、蔬菜等粗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成本低廉的青贮饲料,或者为鹅提供玉米、小麦、豆饼或者小鱼小虾等能量较高的精饲料。
3、清理鹅舍
养殖鹅时,需要定期清理鹅舍,可以每隔一周打扫一次卫生,并将鹅舍中的粪便杂物清理出去,以免其腐败变质,而且要为答逗鹅更换潮湿稻草,避免鹅感染疾病,并且要消毒清理水槽和料槽,使其中的病菌含量减少。
4、休产管理
鹅的产蛋期有7个月左右,它会在夏秋季节时进入到休产期,在此期间,要在鹅舍上安装通风设备,使室清档卖内的空气流通,避免空气中产生大量细菌,而且可以为鹅群进行人工换羽,缩短鹅的换羽时间,使其产蛋期延长。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