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的饲养技术要点是什么 牦牛的饲养技术要点有哪些
冬季牧场牦牛饲养注意事项,牦牛的养殖放牧技巧
牦牛的饲养管理受分布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生产方式因素制约和影响,不辩岁同地区的不同牦牛群间都有差异。加强牦牛冬季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现将冬季牦牛的饲养管理介绍如下:
防疫驱虫
高寒的气候与牦牛强健的身体会使养殖户放松对疫病的防治。
调查表明,布氏杆菌病、副伤寒、双芽焦虫病等传染性疾病,以及皮蝇、疥螨、住肉孢子虫、球虫、线虫等内外寄生虫病都有发生。应定期检查、防疫注射,检查出阳性的及时治扒毕疗,以免在牦牛群中迅速传播。
据报道,有地区1岁-3岁牦牛皮蝇感染率达100%。住肉孢子虫为人畜共患,牦牛的感染率也很高。
犊牛腹泻死亡率可达30%。犊牛腹泻的原因有喂奶不足、抵抗力低。也有开春后随着气温升高,沙门氏菌活跃,球虫、绦虫感染等综合性原因。因此,不能忽视牦牛疾病的防治。
加强春季产犊的护理
牦牛产犊季节相对集中,由于长年放牧、管理粗放,是犊牛成活率不高或生长缓慢的根本原因。
因此,产犊季节要搭建帐篷和临时栏圈。临产母牛留在栏圈内。产下的犊牛应让母牛舔干并加毡布等物覆盖,帮携此睁助犊牛尽早吸吮初乳。母牛要喂给加盐和麸皮面的稀汤水,同时添入热水加温,补喂干草。
饮水
由于冬春季以干饲料为主,牦牛饮水显得更重要。在野外天寒地冻,牦牛只能用蹄刨冰而饮或吃雪止渴。这些是母牛流产和消化道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放牧
冬季放牧要晚出牧、早归牧,充分利用中午暖和时间放牧和饮水。晴天放较远的山坡和阴山。风雪天近牧,应选避风的洼地或山坳。放牧牛群朝顺风方向行进。怀孕母牦牛避免在冰滩地放牧,也不宜在早晨及空腹时饮水。
刚进入冬春季牧场的牦牛,一般体壮膘肥,应尽量选择未积雪的边远牧地、高山及坡地放牧。冬春季风雪多,应注意气象预报,及时归牧。
防兽害与冻害
冬季是狼害严重的季节,夜晚应有猎犬或牧工守护,并有意将公牛、阉牛放在牛群外围,可以减少狼害的损失。遇大风雪天,晚上牧工要驱赶牦牛起身活动3次一4次,减少漫漫长夜给牦牛的腿、腹下等器官造成冻伤和引起流产。
繁殖管理
牦牛生产以放牧饲养为主,虽然有先进的人工授精技术,仍然要坚持选择和培育足够数量的种公牛。地区业务部门制定选种选配计划,实行人工授精与本交相结合,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可能还要以本交为主。
绝大多数地区的牦牛仅靠天然草地牧草获取营养,而冬季饲养牦牛的任务是保膘、保胎、防止牛乏弱。所以,养殖户要因地制宜,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以保证牦牛安全越冬过春,产生更大的效益。
牦牛育犊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牦牛养殖技术
牦牛犊一般为自然哺乳,为保证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必须根据牧地的产草量、犊牛的采食量及其生长发育、健康状况,调整对牦牛的挤乳量。犊牛在2周龄后即可采食牧草,3月龄左右时可大量采食.随年龄的增长哺乳量逐渐减少。
同成年牛相比,牦牛犊每日采食时间较短,卧息时间多。
因此,在放牧中要保证充分的卧息时间,防止驱赶或游走过多而影响生长发育。
同时,不宜远牧,天气变冷,遇风雪时应及时收牧,应有干燥的棚圈供卧息。
进入冬春季,牦牛犊哺乳至6月龄时,一般应断乳并分群饲养。
如果一直随母牦牛哺乳,幼牦牛恋乳,母牦牛带犊,均不能很好采食,甚至拖到下胎产犊后还争食母乳。
在这种情况下.母耗牛除冬春季乏弱干乳外,无干乳期,不仅影响到母、幼弯源牛的安全越冬过春,而且使怀孕母牛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如此恶性循环,就很难提高牦牛的生产能力。
对出生迟哺乳不足6月龄或乏弱的牦牛犊,可适当延长哺乳期后再断乳,但一定要对母牦牛在冬春季进行补饲。
6月龄后,一般要断奶并与母牦牛分群饲养,同成年牛比较,牦牛犊每天采食的时间较短(占放牧时间的1/5),躺卧休息时间多(占1/2),放牧中要保证犊牛有充分的休息时间,防止驱赶或游走过多而影响生长发育。
不要让犊牛卧息于潮湿、寒冷的地方,遇暴埋斗态风雨或下雪、天气寒冷,不宜放牧时,销简应及时收牧。
牦牛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我国牦牛饲养管理水平和技术措施,受牦牛分布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和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生产者的科技文化水平、生产经验、劳动技能、风俗习惯,甚至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地区间存在很大差异。
既有现代畜牧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又有原始传统的自然生产方式,现代和原始的生产技术相互并存.这是我国牦牛饲养管理的一大特点。
但从总体而言,牦牛的饲养管理比较粗放,没有脱离靠天养畜的范畴,仍依靠天然草地牧草获取维持生命、生长、繁殖等所需的营养物质。牦牛群并慧伏的管理则随季节而定,概括为以下几句话。
夏初:绝携接产护犊,整群分群,去势阉割。
入夏:抓绒剪毛,预防接种,药浴驱虫。
夏秋:挤乳制乳,抓膘配种,打草贮草。
冬前:淘汰屠宰,清点圈存,整修棚圈。
入冬:停奶保胎,保膘度春碧胡,进入冬房。
翌春:少量补草,控制死亡,丰年在望。
牦牛的饲养管理,一年四季,周而复始。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