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养殖技术视频大全 鹧鸪养殖技术视频教程
鹧鸪有哪些比较好的养殖方法
鹧鸪又名中华鹧鸪,是鸟类的一种,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养殖鹧鸪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学会一些养殖方法。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鹧鸪的养殖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鹧鸪的养殖方法光照控制
母鸪180天左右性成熟,公鸪早一个月。母鸪开产前3周增加光照,公鸪比母鸪早2周增光。增光可用电灯,平均每平方米3瓦,灯距地面2米。保证每天共有14小时的光照,增光要求照明均匀,光线稳定。
溼度
溼度的大小要根据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调整,孵化前期相对溼度应保持在60%~65%,中期55%~60%,到了孵化后期,为了使空气中的水份与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于蛋壳,使碳酸钠变为碳酸钙,使蛋壳变脆,有利于雏鸪喙壳,应将溼度提高到65%~70%。
饲料要求
产蛋鸪饲料营养应全面,代谢能每千克1.15-1.17兆焦,粗蛋白质含量18%,并新增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饲料配方可以用玉米粉53%、小麦粉12%、豆饼15%、鱼粉10%、骨粉2%、贝壳粉2.1%、食盐0.4%、复合维生素0.5%,混合均匀。每天定时饲喂,保证全天有料,任鹧鸪自由采食,同时保证有充足饮水。产蛋种鸪室须保持清洁、空气新鲜。产蛋期间不滥用药物,以免影响产蛋。
产蛋
野生鹧鸪一般在3~6月产蛋繁殖,属季节性繁殖,人工养殖产蛋率跟野生鹧鸪相差无几,产蛋率很低,控制的良好条件下,繁殖季节延长。但无法一年四季产蛋,年产蛋量为20左右枚。鹧鸪繁殖效能的高低,除受亲本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外界环境如营养、管理等因素影响。
个体选择
饲养鹧鸪必须先要对所有饲养的雏鹧鸪进行个体选择,特别是作为种用鹧鸪,雏鹧鸪品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生长发育、成活率及饲料费用,而且直接关系到生产效能和种用价值。
选择雏鹧鸪应以体质健壮有神,发育良好,两腿稳健有力,羽毛色鲜亮清洁,个体体重在12克以上,头小适中,脐部收缩良好,食欲旺盛,增重快,叫声洪亮,泄殖腔附近无粪污染,一般可选作商品鹧鸪饲养。准备将来留作种用的鹧鸪苗除上述标准外,还要挑选个体大、发育好、体重适中、活力强、眼大有神、行动灵活、站立姿态正常、体羽整齐、喙短稍弯曲、头颈匀称、背部和胸部宽且两者平行,胜部硬直、脚趾齐全正常。挑选出来符合上述条件的雏鹧鸪,为培育生庆嫌产力高的合格种用鹧鸪打下良好基础。凡是体质较弱、发育较差、体重过轻、肩尾低拱背、跛行或行走不稳、动作迟缓、羽毛松乱、绒毛缺少光泽,无尾羽、泄殖腔附近不干净,如将雏鹧鸪捏在手中无力挣扎或不挣扎、喙狭长、眼睛瞎或有毛病、喙过弯、上下喙闭不紧,背、胸不平行,脚趾弯曲的,均不宜留作种用。挑选淘汰的失去种用生产效数差贺能价值的雏鹧鸪,可另作育肥肉用商品鹧鸪饲养处理。肉用鹧鸪饲养到平均体重达500克是生长最适宜的鹧鸪龄,这时饲料报酬也最高。
鹧鸪的饲养方式鹧鸪可散养也可笼养,一般多采用笼养,笼养可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养殖密度每平方米10只左右,可使不愿交配的母鸪逃避公鸪的追逐,种蛋受精率也较高。
鹧鸪的相关知识点鹧鸪是中国南方常吃的一种野禽。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南人专以灸食充庖,云肉白内脆,味胜鸡雉”。福建的谚语:“山食鹧鸪肉,海食马鲛jiāo鲙kuài”。可见在中国南方很早就有食用鹧鸪的习惯。在广州,病人痊愈后多以沙参、肉竹、杞子、桂圆肉等与鹧鸪同炖,据说有滋补的功效。广西邕宁、崇左、桂平、博白一带,鹧鸪的产量甚多。在福建,从海岸直至闽西山地,到处可以遇到。
鹧鸪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且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较高的锌、锶等微量元素,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铁、钾等多种矿物质。具有壮阳补肾、强身健体的功效,是男女老少皆宜的滋补佳品。
民间把鹧鸪作为健脾消疳积的良药,治疗小儿厌食、消瘦、发育不良效果显著。妇女在哺乳期间食用鹧鸪,对促进婴儿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具有明显效果。可治贫血和消除眼疲劳、增进人体机能、防风溼和神经疼、消炎镇痛、退热消痛、营养滋补、消退老年斑,使面板光润、治疗妇女痛经和不孕等症、治疗失眠和神经衰弱、治疗头晕和高血压、治疗老年哮喘、防止孕妇流产、补虚劳、强筋骨、防止动脉硬薯派化、防止毛发脱落和变色、防腰、腿痛、治男性阴囊溼疹、治疗小儿生疮生癞、治胃痛、治疖子、治疗闭经、治麻疹、治虚劳、治疗泌尿系结石、治冻伤、治癣、治疳积。
鹧鸪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鹧鸪是鸟类的一种,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繁殖特点
成年公鸪重0.75公斤,母鸪0.6公携拦斤,人工饲养的鹧鸪,年产蛋可达80枚以上,受精率以上,受精率达85%,孵化期18天,孵化率可达90%.
:种鸪的选择
做种用的母鹧鸪辩弯胡必须身体强壮,体形匀称,毛色光亮,活泼好动,眼明,脖小,头形后翅。公鹧鸪体高、头大,胸脯宽,羽色深,肢爪桔红,好斗。12周龄时,公鸪体重要达到0.60~0.75公斤,母鸪体重达0.5~0.55公斤。
:饲养管理
1.笼舍和场地的选择:笼舍可闹李因地制宜,根据饲养规模,可采用箱式加小运动场和舍式加大运动场,运动场用尼龙网或铁丝网罩住,内设若干个栖架,场地四周开设排水沟,保持场地干燥,育雏可用网箱饲养,育成和成鸡采用地面养殖。
2.管理:雏鸪对温度非常敏感,必须注意防寒保温,1周龄温度为37~35℃,以后每周降低2~3℃,中鸪的适宜温度为22~20℃,成鸪为25~18℃,饲养密度为:1周龄60~70只/平方米,4周洗澡一次。
3.饲料及饲喂方法:
***1***饲料鹧鸪的常用饲料配合比例为:谷类***玉米等***占60%,豆类占20%,动物性饲料***鱼粉等***占5%,青菜类占5%,矿物质占3%,砂子占2%.
***2***饲喂方法雏鸪出壳12~24小时后开食,料中最好掺入0.1克酵母粉和0.1克磷酸钙。开食可把饲料直接撒在塑料或报纸上,让雏鸪自由采食,日喂4次。若用母鸪孵化,仔鸪出壳后前两天可由亲鸪嗉囊中分泌的乳汁喂养,亲鸪不愿哺育,必须人工饲喂,带仔的鹧鸪在白天喂2次即可,并供给清洁的饮水。
:疾病防治
鹧鸪舍要定期进行消毒,发现异常及时检查,适时进行新城疫免疫,防治慢性呼吸道病、黑头病、球虫病、白痢病等。
鹧鸪的养殖技术
鹧鸪养殖饲养管理1、生活习性美国鹧鸪由野性鹧鸪驯化选育而来,基本上保留其祖先的生活习性,但随着人工饲养。人工繁育的代数递增,某些习性已起变化。⑴适应性与食性美国鹧鸪适应性强,出生后毛干就会戚启走动寻食,喜欢温暖干燥的生活环境,怕剧冷、酷热、潮湿,喜欢群居,胆小怕惊。鹧鸪食性杂,在野生状态下,其主食昆虫、杂草、种子、谷物、野果和青绿茎叶等。人工驯化后的鹧鸪,喜颗粒或半颗粒饲料,也能适应其他配合饲料。鹧鸪食量不大,喜经常采食,连续吞食,采食高峰为黄昏,对霉变的饲料非常敏感,尤其是褐曲霉素和黄曲霉素。⑵日常行为①鹧鸪喜欢群聚生活,散养时常成群结队一起觅食。其听觉敏感,视觉发达。为此在饲养时应注意减少应激反应,尽量保持环境安静,不要突然产生大的响动,并有专人饲养,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管理,不可随意改变饲养规律和抓捕。对外来人员,要有本场饲养人员批准带领方可进场,尽量避免不良因素造成的应激反应,导致生产能力下降,甚至死亡。②鹧鸪生性好斗,多表现在交配期和初配期青年雄鸪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有时造成头破血流。平时多表现在互啄羽毛、肛门及血迹,一旦发现有受伤流血的,应采取隔离措施,否则,易造成群起啄之,严重时把伤者啄得肚破肠流,为此应注意断喙。
③鹧鸪平时喜在地面活动,飞翔快而有力,但不能持久,笼养鹧鸪好动,喜频频走动,喜于钻空隙逃跑。在作息或采食时,一只跳跃惊叫,则整群聚动,放高裤如出笼外显得十分活跃。驯化的鹧鸪破网逃走后,只要不受惊吓,一般都能飞回原处。④鹧鸪有趋光性,如发现有光就向亮处飞窜,灯泡上应加网罩,定时开灯。⑤鹧鸪公母均不营巢,产蛋没有固定地点,也未有孵卵、生巢行为。⑶鹧鸪的繁殖特点种鸪生长到28周龄后就逐渐进入性成熟阶段,生长到31周龄时母鹧鸪就开始产蛋,公鹧鸪比母鹧鸪性成熟晚3~4周。鹧鸪在繁殖期间公母配比可根据饲养方式不同而各异,平养散养为1:4,笼养为1:3。一般饲养条件母鹧鸪年产蛋120枚左右,若管理得当,温度、湿度、光照、健康状况及周围环境均处最佳状态,产蛋量可达150枚左右。种鹧鸪可使用3~4年,如饲养管理得好,饲料比例合适,营养充分,种鸪的受精率可达92~96%,孵化率可达90~91%。2、营养需要鹧鸪需要不断地摄食饮水,以满足生理机能活动和生产活动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及水分的需要,根据鹧鸪的生活习性及其产品富含营纯仔养的原因,鹧鸪需要比较齐全的营养成分和较高水平的营养标准。⑴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①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生理机能活动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所有生物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所不能代替。含量过低影响鹧鸪的生长发育,造成消瘦、扩病力下降、性功能减弱、产蛋量下降、种蛋受精率低或过高,不仅不经济,而且可能会导致软骨病、麻风病的发生。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