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螃蟹养殖技术大全 池塘螃蟹养殖技术视频
时间:2023-09-23 17:53:02 浏览量:
螃蟹如何养殖方法
第一步|选塘口选择合适作养殖螃蟹的养殖的田块:
以水稻田为优,湖滩旱地为次,荒草芦苇滩为下。
土壤土骨应以黄骨五花土,为最佳。黑青土为次,黑板沙为最次。
pH值土壤为6.5-7.8为优,6-7.5为次,7.5-8.5为差
水源:
临近自然水源为主,大湖,大河,上流无工厂为佳,沿水源区15公里无人口生活排污,工厂排污,最忌水源地有化工企业。
开塘:
四周坝埂坡比为3:1,坝高1.2米,以养大规格闸蟹为主,四周开50公分3米宽缓坡回形沟。50亩以上大块中间加十字分水沟。
进出水口进行固定化设计。
防逃墙栏设计:
以pvc板为主,55Cm-75Cm左右,一半埋土坝中,1米5间隔立支撑竹竿,高1米8左右,30cm埋土下,上面加5目铁丝网,或尼龙织网防盗。
看护房建设:
应保障饲料仓库一间,饲料毕咐明工作凉堋一间,其他工具渔具房一间,有条件的应加盖生活用房,水电线路,检测设备。
开塘后的第一次改底:
开好塘口,先放80cm水泡塘,检查渗透点,进行补修,一周后测水质3大项。根据水质报告,进行计算石灰,和其它改低料量,放水改底
完成第一次改底后,再次回水,一周后测水质,达到养质水标准后,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灭杀消毒。
三天后放干水,进行有机肥追底,每亩200-300斤自制有机腐肥埋施。然后在沟内栽伊乐草,栽好后,回水。35-50Cm(板田上)
|第二步|栽草
在载好环沟内伊乐草后(亩3百斤鲜草后)开始放回水。并在三天后,进行第一次肥水,肥水使用长效有机肥+各种菌源同时培养。必要时加施无机肥辅助,在取得比较满意的水相和藻相后,将水体保持在板田50Cm左右,开始准备第一次冬螺下塘工作。
螺丝的质量把控,和塘口水质要求,我己经单独写过这个,不在赘述。这次说说螺丝的数量吧,每亩要求60-80子中螺,500-800斤,一次性下塘,使用人工和船只,将螺丝放入沟里,注意忌打堆放入,忌气温时放入,或冰雪天气施放
螺丝放入后3天-一周,应及时观察塘内的水质和藻相交化。发现水质过清,过瘦现象,应用豆浆+红塘水经菌类发酵后,每亩5公斤,撒瑭2次,间隔2-3天。
在期间,应测一次pH值和溶解氧是否异常。
在进螺后的半个月(元旦后十天左右,在选择天晴时日),进行第一次青虾苗放入,以5斤左右为宜。
并开始以菜子粕+豆粕发酵方式,每3-4天一次跟喂,每亩,1公斤左右,天气到冰点时停料。
辅助鱼类:塘口内有必要施放一定量的各种鱼类进行水质平衡。因自然水质中含有各种杂鱼卵子会随水源进塘口,使用桂鱼控制杂鱼,防止之后施的饲饵料被消耗是一种有效手段,建议每亩5条-18条左右为宜,根据水体中杂鱼量决定。另外每亩放入3条花白鲢(1白十2黄)每斤2条的幼鱼。并放入一斤20条左右的本地鲫鱼,2斤左右,带子鲫鱼半斤/条,每亩一条。可在30亩塘中,放简清2-3条草鱼。
|第三步|进苗蟹
一般新塘口采用冬苗+春苗二元法进苗,老塘口,插苗+春苗进苗。冬苗一般80头以内,个体均匀的苗为佳,春苗,一般在60头以下,均匀体为佳,如果以养大规格蟹为目标:应在春苗规格上把控:40头以内苗为主)。冬苗400-500只左右,春苗800-1000只左右。
老塘口的插苗在7月份中旬左右,入塘圈养,豆苗(每斤(250头一300头),每亩1.5斤左右,并在10月一12月期间进行饿苗,保持豆苗的老头苗化现象在10%范围内,个体重不能超过50头/斤。合理控制营养摄入是关键。
春苗,为60头大苗800头每亩,清明前15天左右下塘手告。
注意:因春苗下塘,发现第一蜕时,苗有顶壳,粘肥现象,必须进行补苗。并且要在饲料中加维生素E进行调控。
|第四步|种草
蟹大小,看水草,水草很大程度上决定河蟹的规格和产量,水草在池塘养蟹中作用重大,是河蟹养殖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水草种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50%以上,要几种草混种,防止水草虫害过多要割掉,过少要移植高温季节及时捞除腐烂的水草。
按照不同生长期控制水草的覆盖率。春季占20-30%,夏季占55%,秋季占30-40%,水草过少时,应适当进行补种或移栽,水草过多时,应及时采取割茬清除、缓慢加深池水、增加池底溶氧等技术措施。水草应控制在水面向下20-30厘米为最佳。水草应注意防枯萎、烂茎、变黄、烂根、粘泥、疯长等,具体情况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及时加以处理。
|第五步|做好水质调控
水质调控是关键,高温季节每2-3天加水1次,持续高温边加水边换水,同时采取增氧措施,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使用底改和微生物制剂来改善底质和水质,达到生态养殖的目的。做好5月一8月低的,每三日检水质的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防治水害,比药治水害有效的多。
当春苗下塘后,我是第一时间及时调节水位的。要把握“春浅、夏满、秋适当”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水位调节。3-5月份水深掌握在0.5-0.6米,深沟保证1米,6-8月份控制在1.2-1.5米(高温季节可适当加深水位),9-11月稳定在1.0-1.2米,沟中水1.米5。特别要注意蟹蜕壳期间应保持水位的稳定,不要轻易进水,出水,防应激反应。
换水时先排除池底老水(底水一般会在深沟内流换,所以回形沟很有必要深宽,后灌入外河新鲜水源,分三一四次换。每次换水量控制在池水的1/5,加水应选择在凌晨或上午进行,不宜在傍晚加水。
水体溶氧应常年保持在7.5毫克/升以上,pH稳定在6.50-8.50之间,分子氮小于0.02毫克/升、亚硝酸盐小于0.2毫克/升、硫化氢小于0.1毫克/升。如有下列情况,需要换水或采取其它措施:pH日波动幅度大于0.5,pH小于7或pH大于9;池水透明度大于70厘米(白盘法)或过于浑浊而小于20厘米(黑盘法);池水颜色显著变暗,无机悬浮物的数量增加,池塘水面出现稳定的泡沫,有机物多而耗氧量增加;水生鱼物浮头,池塘底质发黑。
及时观察水色和测定水质理化指标。学习老蟹农的目测经验,水质通常可通过水色来反映,常见优良水色如茶褐色、黄绿色、淡绿色、翠绿色等,常见不良水色如白浊水、清色水、浑浊水、油污浮沫水、暗绿色及墨绿色、黑褐色及酱油色水。水质不良除了在水色上得到直观的体现外,还可通过仪器测定在水质指标上如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反映出来。若水质指标发生变化,应做适当的调整。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的养殖方法:1、池塘的条件和工程要求
河蟹昼伏夜出,喜溶氧高的清洁水体,怕强光,爱安静,水温10℃以上开始摄食,15℃左右蜕壳生长。20~28℃为生长旺盛期,因此池塘结构应适合它们的习性。
型孝锋 1.面积水深。一般以2~5亩为宜,水深通常保持1米左右。
2.池塘结婚。池坡1:2.5,池坡处设蟹穴,约占面积的20%~25%;池中要建“暗岛”供蟹打洞,进食和蜕壳。
3.水质。水质不宜过肥,透明度保持30~50厘米。水质过肥容易缺氧,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水源以江河水为好。
4.暗岛。暗岛是河蟹打洞,吃食和蜕壳的场所,一般低于水面10厘米。在蜕壳的暗岛上不要投食,防止河蟹因觅食而残杀“软壳蟹”。
5.防逃墙。河蟹两栖,又能攀高,有很强的活动能力,在饲料不足,水质变坏,缺少隐蔽物时,常作迁移或外逃。因而一定要在池周筑~60厘米高的防逃墙,可以用砖砌抹水泥也可用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但一定要光滑,无附着点。
二.管理
1.放养量。一般每亩投放10克左右蟹种2500只左右。同一批蟹种规格尽可能一致,以免以后生长个体差异悬殊,造成大期小现象。
2.投饵。常见的水生植物、菜叶、各种饼粕以及小鱼、小虾、蚯蚓、动物内脏等都可作为饵料。一般植物性饵料投喂量不必控制,但动物性饲料根据水温适当调剂。
3.巡塘。除与池塘养鱼巡塘一样外,还必须注意观察蟹的活动,如果清晨受惊后爬在岸边的河蟹仍不下水说明有病了。如果受惊后下水后又立即爬上岸或傍晚大量河蟹聚集岸边,表示池中缺氧,要立即加水。若见相互残食,需增加适口饵料,另外注意消灭水蛇、水老鼠,随时修补防逃墙也是必不可少的。
4.水质管理。养蟹池必须保持水质清新,因此根据水温变化,经常换水,水温越高就越勤换水。
三.捕捞
1.流水捕捞。秋季成蟹有生殖洄游习性,在池塘中养殖的,也要弃穴在水中活动,只要池塘缓慢放水,在出水口捕即可。
2.灯光诱捕。抽出部分池水,留下30~40厘米,晚上河蟹便会爬上岸活动,只要在池塘四周四个角上点灯慎蔽,便能聚集捕捞。
注意事项:
一、饵料投喂与水质管理
1.至七月份蟹塘一般亩蟹、虾、鱼存塘量达70斤以上,因此按饵料投喂量8—卜晌10%计算,每亩投饵量应在5—7斤。
2.在高温时期,饵料组成进行调整,由前期以动物性小鱼饵料为主,改变为动植物饵料各占50%,饵料投喂应做到勤观察,饵料投入蟹池中应在4—6小时左右吃完,过多的饵料投喂将导致水质恶化。
3.如有剩饵,应分析具体情况是天气原因还是水质原因;如水体混浊或水草被大量夹食,可能饵料投喂不足,应增加投喂量。建议高温期间小鱼的投喂量控制在3斤/亩左右,有利于改善水环境。
4.进入七月,蟹塘水质水位应调控在平均水深1500px以上,至7月下旬应加至最高水位,水质调节中要做到勤加水,2—3天可加水一次,水质应保持清淡活 爽,水质透明度应保持在1250px以上。
5.高温期间,蟹塘常存在底层水质败坏,水体分层,深沟内水质恶化,局部水草丛中水质不好,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因此,除经常加水换水调节水质外,应勤用底质改良剂与微生物制剂,并可对水体进行解毒,改良底质与水质,10天左右定期使用一次,蟹塘水体环境状况较差,7天左右定期使用一次。
二、池塘环境改善与病害防治
1.七月份,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仍处于生长旺盛期,为河蟹生长、蜕壳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并起到了净化水质、水体降温,增加水体溶氧等有效作用,因此,对蟹池内水草要保护好,如发现水草被大量夹食或水体浑浊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投放批量优质仔螺蛳,增饵投喂等防止败草。要做到勤观察、勤处理,对漂浮的残余水草要及时捞除,对深沟底还没有清除的伊乐藻要逐步清除,保持蟹塘的清洁卫生,防止水草腐烂败坏底质与水质而引发池塘环境突变恶化。
2.在病害防治方面,应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现阶段应勤用底质改良剂与微生物制剂,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使水体中大量繁殖有益微生物,成为养殖水环境中微生物系统中的优势种群,通过其代谢来改善水质,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同时,目前可在饵料中加服内服药及维生素,矿物质等添加剂,提高河蟹的抗病能力。
三、在第四次蜕壳基本结束后,池塘中的矿物质元素、营养盐类、维生素被河蟹大量吸收利用,为了保证池塘中河蟹的健康生长和确保河蟹的第五次蜕壳顺利进行,建议广大养殖户全塘泼洒硬壳宝和多维等营养添加剂1—2次,另外有些前期杀虫消毒不彻底的蟹塘可选择雨过天晴,水温不高而螃蟹无批量伤亡整体活力较强的时机进行一次杀纤毛虫药物与低剂量生石灰泼洒,生石灰泼洒量控制在每米水深每亩5—10斤,确保高温季节河蟹体表与鳃上没有大量寄生虫及水体水质清爽良好,目前病害防治工作应结合饵料优化投喂,环境改良等工作进行,切实做到生态防病,健康养殖。
池塘螃蟹养殖技术大全
1、养殖场。要求选择水源充沛、水质清新、环境安静、背风向阳、底质较硬(以黄色土壤为好)、通电通路的地方建螃蟹养殖池。水源的引用以河流、水库、湖泊的水质为好。工厂、矿山的废水含有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重金属离子,不宜引用。水温过冷的泉水、水库底层水也不宜引用。养螃蟹池的池边要有一定斜坡、浅滩和陆地。2、建螃蟹池。一般养螃蟹池要求在放养螃蟹种前15天建好。螃蟹池的形式较多。有四周挖深水区作堤、中间作浅水区的,也有大池中挖掘许多小沟埂的。这里介绍的是凹型螃蟹池,即中间挖深水区,四周作浅水区,边上筑堤的一种螃蟹池,每池5000平方米或再大一些,挖出的池内土可用在周围筑埂。要求埂顶宽1米以上,坡比1∶2以上,中间深水区面积占2/3左右,池深1.52米,能保持水深3040厘米。设高灌低排水系统,选购价廉适用的材料修建防逃设施,如砖、钙塑板、水泥板、石棉板、玻璃钢和塑料薄膜等。
3、清塘消毒。对确定养螃蟹的池塘,在水草移植前抓紧清塘,池水深1015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用生石灰75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泼橘答慧洒后10天待药性消失后,放进幼蟹。也可用漂白粉清塘,水深1米,每667平方米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1315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清塘后5天药性消失,8天后即可投放幼蟹。
4、建防逃圆答墙。以在离开螃蟹池1.5米的堤埂外,用砖块建防逃墙为佳。建防逃墙时,朝阳的一面可在离水3米处建,防逃墙不宜离水太近。墙基以埋入20厘米,高出水面80厘米为宜,每隔4米距离在墙外砌一方垛,加固围墙。顶端要向内伸出“厂”字型倒檐15厘米以上,内壁用水泥抹光一层,转弯处砌弧形角,不要砌直角,使螃蟹无处攀举敬缘。
5、养殖喂食。螃蟹是杂食性动物,有条件的话可以喂红线虫,可以喂鸡蛋黄,当然螃蟹也可以吃鸡鸭的内脏或者是小鱼小虾。同时要喂一些草类的食物。要注意喂食量,半个小时内吃完为准,不然余下的食物会污染饲养的水。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