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野鸡技术教学视频大全 养野鸡技术教学视频全集
野鸡饲养技术视频
野鸡对儿童营养不良、妇女贫血、产后体虚、子宫下垂和胃痛、神经衰弱、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很好的疗效,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野鸡饲养技术视频,一起来看看。
野鸡饲养技术视频
1、养殖场舍的建造
野鸡养殖场应设在地势干燥,平缓,向阳背风,比较安静的地方,饲养野鸡鸡舍与家鸡舍要求相仿,鸡舍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决定,鸡舍可用旧房、猪圈、牛圈、房前屋后多余面积进行改建,三面为墙,一面开放,开放一面的外边应留一定的运动场。
野鸡运动场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最好做成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扫,运动场的四周可砌1.8米左右的砖柱,顶上及四周加上拦网,拦网或用铁丝网,也可用尼龙网代替,安装拦网时,可在四周砌起30-100厘米高的矮墙基,再将拦网安装上去,这样既可延长拦网的使用年限,又使运动场整齐美观。
因种鸡在交配鸡前都要雌雄分离饲养,所以至少要建改两个鸡舍。同时,鸡舍内还应准备好食槽,饮水槽等。食槽可用木片订制,一般长1米,宽5厘米,高5厘米。槽上可用大眼铁网或小片木片订好,防止鸡进入食槽,水槽可用塑料盆或其它容器代替。有条件的,可购买专用塔式饮水器。因为鸡很喜欢沙浴可在运动场内设沙池(河沙,石沙均可,本大岛农庄可传授保健砂的配方技术),也可用大塑料盆装沙置于运动场,应注意让沙保持清洁、干燥。
2、雏鸡养殖技术
野鸡饲养阶段的划分:0-6周龄为育雏阶段,7-12周龄为育成阶段
(1)适时饮水与开食:雏鸡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鸡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最好喂湿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4周每天5次。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2)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3)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鸡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野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早兄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时间控制:雏鸡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鸡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大核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鸡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鸡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种: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
3、成鸡养殖技术
雏鸡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鸡笼。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野鸡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鸡体重。因此,6~20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鸡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陆仿袭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鸡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24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转入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
(2)后备种鸡限饲: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鸡,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
(3)第2次断喙,防啄癖发生:野鸡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育成鸡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
(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育成前期的野鸡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火焰喷射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野鸡饲养方法
(1)立体笼养法
以商品肉用野鸡为目的大批饲养,在育成期采用立体笼养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此期间野鸡的饲养密度应随鸡龄的增大而降低,结合脱温、转群疏散密度,使饲养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0只左右,以后每2周左右疏散1次,笼养应同时降低光照强度,以防啄癖。
(2)网舍饲养法
网舍饲养法对作为种用的后备野鸡可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使种用野鸡繁殖性能提高。在雏野鸡脱温后,转到网舍饲养时,为防止由于环境突变,野鸡惊慌突然起飞乱冲乱撞,造成死亡损伤,应将野鸡的主翼羽每隔2根剪掉3根。网舍饲养应在网室内或运动场上设沙地,供野鸡自由采食和进行沙浴。
(3)散养法
可以根据野鸡的野生群集习性,充分利用荒坡、林地、丘陵、牧场等资源条件,建立网圈,对野鸡进行散养,为防野鸡受惊飞逸,可在野鸡出壳后进行断翅,即用断喙器切断雏野鸡两侧翅膀的最后一个关节。在外界环境温度不低于17—18℃时,雏野鸡脱温后即可放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3只。这种饲养方法,野鸡基本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空气新鲜、卫生条件好、活动范围大,既有天然野草、植物、昆虫采食,又有足够的人工投放饲料、饮水,极有利野鸡育成期的快速生长。同时,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野鸡具有野味特征,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怎么饲养小野鸡的养殖方法
野鸡肉质鲜美价格昂贵,所以现在野鸡养殖很赚钱。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野鸡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小野鸡的饲养方法
一、掌握进苗时间:按消费习惯,雄性肉山鸡95-105日龄上市,体重2-3市斤,羽毛丰满,出现“七彩”外观;而雌性肉山鸡上市要求不严格,约体重为1.5-2市斤,所以常以公鸡为准计算上市日龄(即95-105天)。根据养殖周期准确计算进苗时间,捕捉商机,如春节上市山鸡,可在农历9月上旬进苗。
二、适时饮用与开食:雏雉出壳24小时开食,开食前先用雏禽开食补盐饮水,同时饮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0.3%硫酸新霉素,3-6天内喂适口性芹袜好的湿拌料,少喂多餐。第一周每天喂5-6次,第二周每天喂3-4次,第三周以后每天喂3次。
三、温湿度调控:由于冬季天气寒冷,日夜温差大,保温工作非常关键,1-3日龄为35℃-34℃,4-7日龄为34℃-32℃,2周龄为31℃-28℃,3周龄为26℃-24℃,4周龄为23℃-22℃。第5周后,如天气正常,可脱离保温,如遇强寒流天气,5-6周龄的山鸡,还应适当保温或采取其它防寒措施,相对温度1-10日龄可高点,为65%-70%,11日龄以后为55%-65%。
四、解决好通风与保温的矛盾:按目前山鸡养殖情况看,山鸡相当部分疫病都是因受寒和舍内有害气体引起的。为便于采光、通风,最好选择背西北朝东南鸡舍,墙体、天花板导热绝缘性能要好,密封性能要好,通风可采用负压通风系统,必须控制通风口,使气流直接流向天花板,充分吸收天花板日照热能。加热保温最好采用室内红外线灯,旦首返也可用煤炉等保温方式。
五、疫病的有效控制:根据鸡场情况及周围环境、模饥疫情情况等,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实行程序化免疫,以保证产生和维持可靠的抗体水平,值得提倡的是:因山鸡生长期长,高日龄时慢性新城疫时有发生,50-60日龄山鸡可用新培灵饮水一次,加强免疫效果。如今较多见的细菌疾病有霉形体、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其中以霉形体、大肠杆菌病及其并发症最为突出;霉形体病特效药有泰乐菌毒、泰妙菌素(支原净)、北里霉素、普乐健,这几种药按自标示量使用,效果不错。由于霉形体经常经母体垂直传播,有的用户在雏鸡10-15日龄饮0.1%泰农溶液,对预防后来霉形体的发生,有较好效果。使用泰妙菌素应注意毒性反应,据了解多数饲料都加了莫能菌素、盐霉素、马杜霉素等药物,饲用添加了上述药物的饲料,是千万不能使用泰妙菌素的,大肠杆菌病用普乐健(氟甲砜霉素)0.1%饮水,或特号禽菌净0.2%饮水。眼型大肠杆菌病可同时涂人用金霉素眼药膏。对于大肠杆菌与霉形体病混合感染。可用泰乐菌素与庆大霉素合用饮水,鸡喉净拌料(按标示量)。或用0.1%特号禽菌净加0.1%金刚呼喘清饮水,对于病情复杂、顽固的疾病,应配合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六、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并适当断喙:使用添加剂可以促生长,减少应激,减少啄癖,促进羽毛丰满。为使山鸡有较好的外观,使用添加剂非常重要。本地区养户常使用的添加剂有:应激灵、胺基维他、植酸酶等。具体做法:雏鸡1-2周龄用胺基维他0.1%饮水,断喙转群时,用应激灵0.2%饮水,4-10周龄用植酸酶0.2%拌料,适当使用上述添加剂,山鸡毛色光亮,羽毛丰满,肉肥体壮。断喙应以浅断多次为原则,不要断得太深,发现啄癖再断喙,有的饲养密度小,饲养管理完善,较少出现啄癖,当然不需断喙。
小野鸡养殖技巧
野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野鸡的育雏期是指雏野鸡从出壳到脱温这段时间,一般为1—30日龄,有些地区可长达42日龄,育雏期是饲养野鸡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雏野鸡在1周龄内死亡率最高,许多品质低劣的种蛋孵出的雏野鸡多在这一时期死亡。雏野鸡非常胆怯。对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特别敏感,任何刺激都会引起雏野鸡惊慌逃窜,以致死亡。所以育雏鸡要特别保持环境幽静,操作按程序,不要随意更改或经常换人。
如果环境条件较差时(如各种声响、黑暗、强光、各种颜色等),应在雏雉出壳30小时内输送给雏野鸡,建立对这种刺激的条件反射,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不会引起恐惧而四处逃窜。育雏方式可分两种,一种是立体式育雏(笼式育雏);另一种是平面育雏(地面垫草育雏、网上平养育雏)。其中笼式育雏和网上平养育雏清洁卫生,便于防疫。地面平养垫草育雏容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球虫病等。育雏前的房舍、饲养用具等准备工作均与家鸡相同,但有一些特殊要求。野鸡育雏比家鸡难度大,要求高,刚出壳野鸡体小娇嫩,必须提供完全符合野鸡生长的良好生活环境和营养。
1.严格保温温度是野鸡育雏的重要条件,必须控制好适宜、恒定的温度。如温度忽高忽低,变化太大,野鸡容易感冒,患消化道疾病等,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引起死亡。育雏温度随着雏野鸡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脱温时间应视育雏季节、天气变化、给温方法、雏野鸡体况,灵活掌握,可采取20日龄以后白天脱温,晚上供温的方式,使育雏效果达到最佳。
2.湿度育雏湿度过大,雏野鸡水分蒸发散热困难,食欲不振,容易患白痢、球虫、霍乱等病;湿度过低,雏雉体内水分蒸发过快,会使刚出壳的雏野鸡腹内卵黄吸收不良,羽毛生长受阻,毛发焦干,出现啄毛、啄肛现象。
3.密度育雏野鸡密度大小直接影响雏野鸡的生长发育。密度大,雏野鸡生长速度减缓,易发生啄癖。因此,应按时调整雏野鸡的密度。1周龄每平方米饲养50只雏野鸡,2周龄每平方米40只,从3周龄起每平方米面积的饲养密度每周减少5只,到7周龄时为15只。
4.光照雏野鸡的光照基本与家鸡光照制度一样,但是野鸡胆小,敏感易惊吓,在控制光照开关应采用渐暗、渐明式开关调控器,避免引起对雏野鸡的惊吓刺激造成意外损失。
5.及时断喙野鸡易发生相互啄斗,到2周龄时,就有啄癖发生,应对其进行断喙。在14—16日龄时进行第一次断喙,7—8周龄进行第二次断喙,由于野鸡喙部生长很快,应根据生产情况,及时安排断喙。断喙前2天要作好准备工作,为防止野鸡应激,应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维生素K3,连用3天,同时料槽中饲料应加满。
6.初饮雏野鸡从出雏器出来后24—36小时,应进行第一次饮水,给予雏野鸡35℃温开水,为防白痢、大肠杆菌病,在水中加入0.01%氟哌酸或环丙沙星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同时还可在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或葡萄糖。
7.开食在雏野鸡进行初饮后2—3小时,将饲料用水调制到干湿适中,均匀撒在开食盘中或垫纸上,诱使雏野鸡采食。喂料量控制在半小时内采食完,少给勤添,防止饲料腐败。1周后饲料中拌1%—2%砂砾,以助消化野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野鸡脱温后至性成熟前的这一阶段,为野鸡的育成期,这时期正是野鸡长肌肉、长骨骼、体重的绝对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只鸡日增重达10—15克,到3月龄时雄野鸡可达到成年体重的73%,雌野鸡可达到成年野鸡的75%。因此,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对日后商品野鸡的上市规格或种野鸡性能的质量关系密切。所以对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同样也应给予高度重视。
如何饲养:
野鸡为野生动物,生命力、适应力和抗病力极强,对环境要求不高,能耐46℃的高温和-32℃的严寒,养殖技术与家鸡一样,主食五谷杂粮,用普通饲料加青草、菜叶即可喂养,可利用旧房、仓库等进行圈养或笼养。
野鸡从周龄开始到16~18周龄为育肥阶段,此阶段野鸡体重呈直线上升趋势。
1.合理饲喂。采用原粮饲喂野鸡的养殖户,可适当增加玉米、高粱等能量饲料的饲喂比例(推荐配方:玉米40%、小麦15%、炒熟的豌豆20%、菜籽饼15%、麸皮5%、米糠4%、骨粉1%,另每吨料加入食盐2.5公斤及适量微量元素)。采用家鸡饲料饲喂的可购买肉鸡生长料进行饲喂,并保证充足的饮水,此外可以添加10%~20%的青饲料。让野鸡每周至少沙浴一次,并在河沙中喷入2%的敌百虫溶液,以杀灭体外寄生虫。
2.控制密度。育肥初期(5~11周龄)每平方米可养10~12只野鸡,以后可按公母、强弱、大小进行分群饲养,使其密度逐步降至每平方米6~8只。同时,应设置足够的料槽让其均匀采食,生长一致。
3.设栖架、防啄癖。育肥野鸡舍内外应放置栖架供野鸡飞攀栖停,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养殖空间,还有利于减少野鸡的啄癖。发现有被啄伤的野鸡应在伤口处涂紫药水或樟脑软膏,并隔离饲养。必要时对野鸡群进行调控,方法为:(1)在舍内挂青草或青菜,引诱野鸡啄菜以分散其啄羽的精力,同时也补充了维生素和纤维素。(2)9~11周龄时,可在饲料中加入1%的羽毛粉。(3)饲料中的食盐要提高到2.5%,或在饮水中添加食盐,并保证供水充足。
4.防惊飞。尽可能保持场内安静,谢绝参观,以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为防惊飞出现撞伤或撞死,可剪掉野鸡一侧的初级飞羽。
5.做好防疫工作。野鸡舍应每天清扫,每周用百毒杀等消毒剂进行一次消毒。8~9周龄的野鸡要进行新城疫Ⅱ系疫苗饮水接种,并预防禽霍乱或球虫病的发生。
野鸡的饲养技术目前已经基本成熟,我国人工驯养野鸡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目前国内开发最成功的著名特禽。
小野鸡的生活习性
雉鸡脚强健,善于奔跑,特别是在灌丛中奔走极快,也善于藏匿。见人后一般在地上疾速奔跑,很快进入附近丛林或灌丛,有时奔跑一阵还停下来看看再走。在迫不得已时才起飞,边飞边发出“咯咯咯”的叫声和两翅“扑扑扑……”的鼓动声。飞行速度较快,也很有力,但一般飞行不持久,飞行距离不大,常成抛物线式的飞行,落地前滑翔。落地后又急速在灌丛和草丛中奔跑窜行和藏匿,轻易不再起飞,有时人走至眼前才又突然飞起。秋季常集成几只至10多只的小群进到农田、林缘和村庄附近活动和觅食。
杂食性。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秋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植物叶、芽、草籽和部分昆虫为食,冬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芽、嫩枝、草茎、果实、种子和谷物为食,夏季主要以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以及部分植物的嫩芽、浆果和草子为食,春季则啄食刚发芽的嫩草茎和草叶,也常到耕地扒食种下的谷籽与禾苗。
分布: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保加利亚、中国、格鲁吉亚、希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哈萨克斯坦、韩国、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缅甸、俄罗斯联邦、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引进: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澳大利亚、奥地利、巴哈马、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加拿大、智利、克罗地亚、古巴、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日本、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前南斯拉夫共和国、墨西哥、摩尔多瓦、黑山、英国、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波多黎各、罗马尼亚、圣赫勒拿、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乌克兰、英国、美国、越南。
繁殖期3-7月,中国南方较北方早些。繁殖期间雄鸟常发出‘咯-咯咯咯’的鸣叫,特别是清晨最为频繁。叫声清脆响亮,500米外即可能听见。每次鸣叫后,多要扇动几下翅膀。发情期间雄鸟各占据一定领域,并不时在自己领域内鸣叫。如有别的雄雉侵入,则发生激烈的殴斗,直到赶走为止。
一雄多雌制,发情时雄鸟环在雌鸟旁,边走边叫,有时猛跑几步,当接近雌鸟头侧时,则将靠近雌鸟一侧的翅下垂,另一侧向上伸,尾羽竖直,头部冠羽竖起,为典型的侧面型炫耀。
营巢于草丛、芦苇丛或灌丛中地上,也在隐蔽的树根旁或麦地里营巢。巢呈碗状或盘状,较为简陋,多系亲鸟在地面刨弄一浅坑,内再垫以枯草、树叶和羽毛即成。巢的大小约为23cm×21cm,深6-10cm。产卵期在中国东北最早为4月末,而在贵阳4月末即见有雏鸟。
1年繁殖1窝,南方可到2窝。每窝产卵6~22枚,南方窝卵数较少,多为4~8枚。卵橄榄黄色、土黄色、黄褐色、青灰色、灰白色等不同类型。卵的大小在南北不同地方亦有较大变化。
小野鸡的饲养方法相关文章:
1.如何饲养小野鸡
2.如何饲养和管理野鸡
3.怎样养野鸡
4.野山鸡养殖方法
5.山鸡饲养的技术介绍
土杂鸡的饲养管理方法_抓野鸡最简单的土方法
土杂鸡棚舍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平坦的地方建棚。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土杂鸡的饲养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土杂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育雏:育雏的成败主要看成活率,着重抓住以下几点:
1、温度:雏鸡出壳买回后,第一周的温度应控制在34—35℃以内,从第二周起,每周降低2℃,直到枝凳第六周脱温为止。保温的方法视鸡的多少而定,鸡少可用纸箱和灯泡,即将雏鸡放在箱内,挂上一个60W左右的灯差毕泡,同时放上水瓶、食槽;鸡多可用育雏室,室内用煤炉等加温,但煤烟应用铁管排出室外。为保证温度的准确性,除观察雏鸡的状态外,室内应挂温度计,同时勤除粪便。
2、光照:育雏第一周要求24小时光照,以保证雏鸡昼夜都能采食和饮水,促进生长发育,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到夜间不开灯。光照和保温可以结合起来进行,纸箱育雏,如温度不够,可加开水在容器内用布包起来,置于箱内加热。
3、饲养密度:1-14日龄,50-60只/平方米,15-21日龄35-40只/平方米,21-44日龄25只/平方米,60日龄以后12只/平方米。脱温后的小鸡可笼养、平养或放牧养,只要密度不超过上述标准均可。
4、喂养与饮水:雏鸡出壳24小时后即可饮水喂食,将育雏料放在料桶内让其自由采食,同时在水杯内放入清水。育雏头20天饮用冷开水,以后可饮用井水或自来水,由于雏鸡采食量少,新陈代谢旺盛,为防止营养不良,头10天内必须在水中加入8-10%浓度的葡萄糖和水溶性多种维生素。
二、脱温后的饲养:
雏鸡育至40日龄,即可不再加温,但温度不可变化太大,冬季及下雨、大风天气,室温仍应保持在15℃以上,光照为自然光,饲养方法有以下几种:
1、笼养:将脱温后的小鸡转至成鸡笼内饲养,其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空间,鸡不接触粪便,发病少,同时便于抓鸡,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缺点是饲养时间较长的鸡群,应激反应较大,鸡的胸部和腿部容易出现病变。
2、平养:平养又可分为网上平养和地上平养,网上平养同于笼养,但鸡的活动量大,不易发病,当然成本较高虚搭芹;地上平养成就是在水泥地上垫上麦草、谷壳、菜籽壳等到垫料,将小鸡放在上面饲养,其好处是节约成本,鸡的胸部和腿部不易发生病变,由于土杂鸡活动量大,垫料也不需要更换,不足之处是小鸡直接排粪在垫料上,容易诱发一些疾。
3、放养:即早上将鸡放到室外,让其接受阳光照射,接触土壤,同时可找食一些矿物质饲料和昆虫,中午和晚上将鸡赶回舍内补喂饲料,这种方法好处是让鸡回归自然,鸡的肉质特好,售价高,不足之处是需要的场地较大,所以饲养规模有限,此方法适合农户少量散养。
三、加强管理:
1、注意鸡舍通风。鸡舍通风条件好,特别是夏天,一定要创造条件使鸡舍有对流风;即使在冬季也要适当进行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换气好的鸡舍,人进入后感觉不闷气、不刺眼、不刺鼻。
2、保持适当密度,如果密度不合理,即使其它饲养管理工作都好,也难以培育出高产鸡群。育成期在平面饲养的情况下,每平方米的合适密度为:7-12周龄,8-10只;13-16周龄,8-6只;17-20周龄,6-4只。减少应激反应。日常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尽量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抓鸡时动作不可粗暴;接种疫苗时要慎重;不要穿着特殊衣服突然出现在鸡舍,以防炸群,影响鸡群正常生长发育。
四、鸡病防治:
1、鸡新城疫:俗称鸡瘟,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发病急、来势猛、传播快、死亡率高。根据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和四季发病、病鸡呼吸困难并有带“咕噜”声及病鸡运动失调等症状可怀疑本病。防治:以疫苗免疫为主要方法,肉鸡10-15天用Ⅱ系苗滴鼻接种,35日用Ⅱ系苗饮水免疫,也可3日龄用新支二联苗滴鼻,10日龄用克隆苗饮水,30日龄重复一次。土鸡3日龄用新支二联苗滴鼻,10日龄用单克隆苗饮水免疫,30日另重复一次,60日龄用Ⅰ系注射免疫。在搞好免疫的同时,还要加强消毒工作,如发现病鸡应迅速隔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消毒,以确保治疗效果。
2、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该病鸡、鸭、鹅等能够相互感染,且一年四季都能发病,以春秋季节为多见。防治:60天用禽霍乱菌苗注射免疫,多种抗菌素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3、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本病对养鸡业可造成严重危害。防治:1-7日龄鸡苗用传染性法氏囊弱毒苗饮水免疫一次,12日龄鸡苗用派斯德公司生产的疫苗饮水,24日龄再重复一次,发病时用蛋黄苗紧急接种免疫,有较好效果。
4、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属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病,鸡是本病的唯一自然宿主。防治:
(1)疫苗:3-5日龄雏鸡疫苗滴鼻或加倍剂量饮水免疫;免疫后到1-2月龄时,再用疫苗加倍免疫。
(2)治疗:
1慢呼散,加冷水煎汁半小时后,家入冷开水20-25公斤作饮水,连服7天。同时,每25公斤饲料或50公斤水中再加入盐酸吗啉胍原粉50克,效果更佳。
2每克强力霉素原粉加水10-20公斤任其自饮,连服3-5天。
3每公斤饲拌半入病毒灵1.5克、板蓝梗冲剂30克,任雏鸡自由采食,少数病重鸡单独饲养,并辅以少量雪梨糖浆,连服3-5天,可起到良好效果。
4禽喘平、呼喘王等都有疗效。
5、鸡球虫病:危害鸡的球虫,主要是艾美尔属的8-9个虫种,其中以柔嫩艾美尔球虫和病毒艾美尔球虫为最常见,且危害也最大。防治:
(1)雏鸡3-5日龄球虫病疫苗免疫。
(2)氨丙啉:饮水浓度为0.012%-0.024%,连用3-5天,后改为0.006%,连用1-2周。
(3)磺胺二甲嘧啶:饮水浓度为0.1%,用2天,后改为0.05%,用4天。
(4)百虫清:饮水中加0.0025%或按每天7.5毫克/公斤给予,用2天。
(5)其他药物如:盐霉素、球速灭、诺球、球痢灵、马杜霉素、氯苯胍、杀球灵等等。
6、维生素E缺乏症:又称:“白肌病”。防治:
(1)在饲料中加入抗氧化剂,减少维生素E损失。
(2)在日粮中按比例添加0.5%的植物油;或每公斤饲料中添加10-30毫克的维生素E。
(3)对雏鸡脑软化可用维生素E醋酸脂胶丸5毫克,每日口服一次,用药后1-2天即能恢复正常;对渗出性素质,除用维生素E外,还应补充硒制剂0.05-0.1毫克/公斤饲料。对发生白肌病的鸡群,补充亚硒酸钠维生素E外,饲料中还要添加蛋氨酸0.45%,胱氨酸0.33%。
土杂鸡的饲养技术
一、饲养。
鸡饲料的粒度要适中,幼鸡料1毫米以下,中鸡料l毫米以上,大鸡料应75%-80%在0.5-3.2毫米之间,成鸡料2.0-2.5毫米。如鸡长期使用粒度过细的饲料,会使鸡的消化功能减退,粪便松软无粘性。
二、管理。
1、及时更换垫料,清除排泄物。当鸡粪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极易发酵,散发出各种有毒危害气体,对鸡群产生不良因素。
2、要保证通风,及时排出鸡舍内水气。
3、要控制鸡群的饮水量。由于鸡舍内湿度过大,容易抑制机体的水的代谢,如饮水量过大,容易引发肠炎的发生,并继而不断地加大鸡舍内的湿度。
4、要做好消毒工作。可向地面撒草木灰,或用生石灰洒在地面上,上面再垫上干净的垫草。
三、常见病防治。
常见病:肠炎、球虫和霉菌病等。
1、肠炎防治。因湿度过大而引起的肠炎,一般多采用中药治疗。
2、球虫病防治。在饲料中要经常添加抗球虫药,但用同一种球虫药饲喂时,一般不宜超过5-6天。
3、霉菌病防治。在水中可添加0.04%的硫酸铜,对防治霉菌病疗效较佳。同时要防止饲料受潮霉变,在饲喂时,注意应及时剔除霉变的饲料。
4、综合防治。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电解多维,增强鸡群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鸡抗应激能力。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