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饲养鲳鱼技术要求 饲养鲳鱼技术要点

时间:2023-09-23 16:21:47 浏览量:

鲳鱼如何饲养,应注意哪些事宜?

  人工养殖
  金鲳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型较大,食量大,消化快,抢饲凶猛,其生长迅速,从苗种开始养殖,3-6个月可达400—600g的上市规格,养殖户可根据金鲳生长速度快的特点,选择在金鲳生长最快的6、7、8月份加大投饲量,促其迅速生长,尽快达到上市规格,压缩其生长周期,降低风险。金鲳鱼人工养殖主要有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模式。
  网箱养殖
  一、海区的选择和网箱的准备
  养殖卵形鲳鲹的网箱应该选择在有一定挡风屏障或风浪相对较小,水流畅通、水体交换充分、不受内港淡水和污染源的影响,水质清爽,水质环境相对稳定的海区。水深一般要求在10米~15米(指落潮后),如果为深水网箱,可以设置在水深20米以上的海区,一般要保证在最低潮时,网箱底到海底的距离至少应在2m以上。为保证养殖的成功,养殖海区的水质应满足以下条件:盐度20‰~30‰,水温18℃~32℃、酸碱度7~9,透明度8米~15米、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
  养殖卵形鲳鲹的网箱一般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网线编结而成。网目为2.5~3.0厘米,网箱规格可以根据鱼苗的大小及实际情况调整,从3米×3米×4米到4米×4米×4米不等。随着深海网箱的普及应用,实践证明卵形鲳鲹也适用于此类网箱养殖。所以在深海区,则可以使用直径达20米以上由高强度聚乙烯(PE)制成的深水网箱进行养殖。根据网箱大小以及潮流和风浪的不同情况,可以单个网箱单点固定,或多个网箱组成网排,多个网箱组成的网排应保持适宜的间距,一般要求在3米以上,以保障水流的畅通。
  二、鱼种的放养
  养殖金鲳,放苗时间在每年的4-5月份,放养规格为2-3厘米,当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8℃以上时,即为鱼种的适宜投放时间。卵形鲳鲹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海区水质环境条件、养殖技术和日常管理水平、饵料来源情况及产量和规格要求指标等情况来灵活掌握。一般来说,如果要早日收获,体长10厘米左右的鱼苗,可放为40尾/立方米~50尾/立方米水体,如果不急于收获,可适当加大养殖密度。鱼苗放养前要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及寄生虫;放养后要加强鱼苗早期的营养,壮苗,增强抗应激能力。
  三、喂养与管理
  1、饲料投喂
  卵形鲳鲹是肉食性的鱼类,过去主要使用绞碎的鲜杂鱼进行投喂,但是也可以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而有较好的养殖效果。在金鲳鱼网箱养殖滚启中普遍使用高档海水鱼膨化配合饲料进行养殖。
  金鲳鱼食量大,消化快。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饲食后停留不长的时间,若再投喂其爱吃的食物,仍然凶猛争抢。因此,在水温适宜其生长的6、7、8月份日投饵量可以控制在鱼体重的20%以上,而在水大雹如温较低的其他月份可以适当降低投饵量。也有部分养殖者为使其迅速生长,压缩其生长周期,在高温季节通过增加投喂次数的方法来提高其日投饵量到其体重的40%。
  2、日常管理
  网箱养殖的日常管理要做到“五勤一细”,即勤观察、勤检查、勤检测、勤洗箱和勤防病,耐心细致投饵,以及防患大风、污染、人为等意外事故发生。要经常对养殖卵形鲳鲹进行巡视,注意观察鱼群活动情况及水色、水质肆或等情况。一般每天早、中、晚都应该测量水温、气温,每周应该测1次PH值,测2次透明度。每隔15天~20天左右抽样测量卵形鲳鲹的体长和体重,以掌握其生长速度、规律等情况,便于确定饵料的投喂量,同时检查卵形鲳鲹鱼体是否有病害发生。
  在网箱养殖中,网箱的清洗和更换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海水中浸泡了一定时间的网箱系统,会或多或少地附着藤壶、牡蛎等贝类和各种藻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流的畅通和水体的交换,从而影响了卵形鲳鲹的生长和加重了网箱系统的下沉力。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根据网箱上附着生物量及鱼类养殖情况进行换网和清洗。一般3个月~6个月换一次网,换网时必须防止养殖鱼卷入网角内造成擦伤和死亡,操作要细致。网箱清洗可使用高压水枪喷洗、淡水浸泡、暴晒等方法进行。
  3、安全生产
  在海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的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网箱的安全。应采用水面、水中(潜水)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经常检查网箱系统的附着情况,网箱有否破损、各种缆绳骨有否磨损、网箱系统的固定设施是否固牢坚硬等,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在灾害性天气出现之前应采取在加盖网;检查和调整锚、桩索的拉力,加固网箱的拉绳和固定绳;检查框架、锚、桩的牢固性;养殖人员、船只迁移至避风港等措施进行防范。
  4、收获
  当年人工孵化的卵形鲳鲹鱼苗一般在10厘米左右进行投放,养殖4~5个月即可达到400g以上的商品规格。一般来说,卵形鲳鲹的市场价格在600g/尾以上时较好,因此建议在此时收获。此外,养殖者可以根据卵形鲳鲹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预测来确定开始养殖的时间或放苗的规格,以期获得最大的收益。
  土池养殖
  一、养殖条件
  试验池3口,位于紫泥镇甘文生态养殖示范区内,大小相同,每口池塘面积12亩,长方形,南北走向,池塘开阔向阳,池深2m,坡比l:2.5,沙泥底质,池底淤泥6cm-10cm。水源为九龙江中港水,排灌方便,可利用潮汐变化进排水,水质清新无污染,pH为7.0-8.2,盐度范围在5‰-12‰之间,氨氮含量低于0.5mg/L,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1mg/L。
  二、池塘改造及清塘消毒
  利用冬闲干塘曝晒后翻耕平整,加固、加高池岸,对进、排水闸门渗漏水、塌陷处进行维修,清除过多淤泥。池深达2.5m,各池有独立进排水系统,进水口安装40目—50目筛绢网,防止野杂鱼进入。每池安装4台0.75kW水车式增氧机。池内建面积1亩—1.5亩暂养池。改造后每亩用100kg生石灰化水后干池泼洒消毒。
  三、苗种投放和管理
  1.投苗前15天,进水80cm,每亩用10kg—15kg茶籽饼温水浸泡24小时后全池泼洒,以杀灭野杂鱼卵。每亩投施100kg~150kg发酵有机肥,待池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即可准备投放鱼苗。
  2.到5月中旬,水温达到20℃时,每亩放养体长2.5cm—3cm淡化的卵形鲳鲹鱼苗2500尾,鱼苗购自厦门,先投放于暂养池培育。每亩混养200尾体长为5cm—6cm鯵鱼苗、4000尾体长为1.5cm淡化斑节对虾苗,直接投放大塘。放苗时池水茶褐色,含有丰富天然饵料生物,透明度为30cm,盐度为80‰。
  3.苗种标粗卵形鲳鲹鱼苗在暂养池中24小时充气增氧,投苗2天后开始投喂浮游动物或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1周后用绞碎鱼糜,添加30%粉状鳗鱼配合饲料,拌均捏成小团状,投放于料罾,每口暂养池放置6个—8个料罾,每天投喂2次—3次,日投喂量为每万尾鱼苗1000g—1500g,逐渐驯化为用卵形鲳鯵0#全价配合饲料投喂。经过20天培育,卵形鲳鯵长至4cm-5cm,可打通暂养池,让鱼种进入大塘。
  四、养殖管理
  1.投饵管理卵形鲳鯵使用粗蛋白含量43%的卵形鲳鯵专用膨化颗粒饲料投喂,混养的鲻鱼、斑节对虾不另行投饵。按鱼规格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饲料,前期用0#料、1#料,中后期用2#料、3#料。根据气侯、水质情况灵活调整投饵量,一般低温阴雨天少投料,晴天气温高多投料;水温20℃左右每天投喂2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8%—10%;6月—9月水温为25℃—35℃时,卵形鲳鯵摄食旺盛,生长快,每天投喂3次—4次,日投饵量增至鱼体重15%以上;高温闷热天气要适度控制投饵量,避免卵形鲳鯵暴食。投喂配合饲料要营养全面,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美国纳欣(国际)生物营养有限公司产品“银黄维红VC”或潍坊东方海洋(加拿大SASKAATCHEWAN大学)生物科技研发中心产品“激活肽”,调节卵形鲳鯵肠道微生态环境,加强肠道的吸收功能,增进饲料转化率,提高机体抗病、抗应激能力消化吸收,促进鱼类生长。
  2.水质调控保持水位,养殖前期鱼塘逐渐加水,每天加水5cm-10cm,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cm-40cm,一直到池塘水深1.5m后才开始逐渐换水,每2天—3天换水20cm-30cm。高温期水位保持2m以上,酌情增加换水量和换水次数。养殖中后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池水积累大量残渣、排泄物,增加池塘有机耗氧量,应加开启增氧机,每15天施放1次潍坊东方海洋产品“东方菌王”(氨氮/亚硝酸盐降解剂),用量为150-200/亩·米,高效降解池水中有机残渣、鱼虾排泄物,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稳定PH值,通过营养,场所竞争及分泌类似抗生素的物质,抑制真菌和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保持水中有益菌群和浮游生物的生态平衡;每15天—20天全池泼洒东方海洋产品“底改先锋”,立即以数倍繁殖成优势种群,其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功效明显高于常规菌群;增氧成分同时释放氧气,增加池底溶解氧,防止因缺氧造成的浮头和泛塘现象。
  3.日常管理日常管理要做到早、中、晚最少巡塘三次,观察卵形鲳鯵摄食情况,发现卵形鲳鯵摄食量异常或死鱼时要查找原因,及时对症处理。经常检查进排水口过滤网,清除杂物,发现破损及时更换,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发现池水恶化要及时加注新水,养殖前期每天开机增氧2次,中午开机1小时—2小时,黎明前开机3小时—5小时;中后期适当增加开机时间,阴雨天、高温闷热天气要及时开机增氧,防止卵形鲳鯵缺氧浮头。卵形鲳鯵有聚集抢水习性,加水时进水口附近区域用围网围起来,防止卵形鲳鯵过密聚集在进水口周围造成缺氧窒息死亡。

淡水白鲳鱼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怎么养

淡水白鲳具有肉质好,体形大,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耐低氧,易捕捞等特点,是一种有价值的大型经济鱼类,它的引进和推广对提高效益,对改良养殖结构,丰富菜篮子具有积极作用。

一、淡水白鲳的生物学特征

1、形态特征

淡水白鲳鱼体似海水鲳鱼,呈卵园形,侧扁,头小,头长与头高相当,尾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背部有脂鳍,体被园鳞,自胸鳍基部至肛门有呈锯状腹棱鳞,体色为银灰色,胸鳍,腹鳍,臀鳍红色,尾鳍边缘带黑色。

淡水白郑谨鲳鱼的鱼种时体表有黑色斑,成鱼时消失,放养在池塘中的成鱼则是白身,银鳞,黑尾,红鳍四色相配,极为美观,故又是一种很好的观赏鱼。据报道,在原产地此鱼最大个体可达20千克。

2、生活习性和食性

淡水白鲳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喜群聚群游,族群间不互相残杀。

淡水白鲳消化系统发达,为杂食性鱼类,既摄食小鱼、虾和底栖动物等饵料,又摄食小草、蔬菜、藻类等植物性饵料。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麸皮、米糠、豆饼和配合饵料。冲谈

3、生态习性

①适温范围:淡水白鲳的生长温度为21—32摄氏度,最适温度为28—30摄氏度,最低临界温度为10摄氏度。正常吃食温度为16摄氏度。在长江中下游及淮北地区14摄氏度以下处于休眠状态,侧卧池底。

②耐氧能力:淡水白鲳对低氧耐受力较强,在溶氧0.5毫克/升时能活数小时,其生长最佳水体溶氧为4—6毫克/升。

③耐盐性:在5—10‰盐度水域中能正常生长,且无鱼病,15‰的盐度中16小时死亡。

④酸碱度适应范围:ph5.5—7.4,喜偏酸性或中性水体。

淡水白鲳鱼养殖技术

⑤起捕率:淡水自鲳性温驯,好群聚,一般第-网起捕率都在90%以上,两网基本可捕尽。

⑥常用药物的耐受力:淡水自鲳对有机磷农药、敌百虫最为敏感,0.2ppm时经11小时即死亡,0.5ppm时仅3—4小时就大量死亡,1pm时立即死亡。在水温20—25,0.3ppm孔雀石绿也会使淡水白鲳中毒。0.135ppm就会引起红头症状。用10ppm浓度硫酸铜浸洗25分钟鱼无异常现象,漂白粉(有效氯30%)为2ppm时无异常,4ppm时20分钟后鱼体失去平衡,100分钟死亡。硝酸亚汞0.2ppm时无异常,1ppm时10小时内全部死亡,0.1ppm对防治小瓜虫病有特效。

二、淡水白鲳的成鱼养殖

1、越冬鱼种主养。越冬鱼种一般体重在15—20克,长江中下游及淮北地区一般5月上中旬开始放养,10月中下旬起捕,生长期5个月,体重平均达750克以上。

2、成鱼池混养越冬鱼种。高产成鱼池中混养谈水白鲳越冬鱼种规格宜放大些,40—50克为好,亩套养50—60尾,不增加投食,可增产50—60千克。

3、网箱养殖。淡水白鲳鳞片致密,不宜受伤,抗病力强,喜群聚,好食人工配合饵料,故适宜用网箱养殖。

①网箱要求:淡水白鲳上下颌有锋利的牙齿,为防其咬破网箱,一般采用单层钢丝网片结构。规格为4×4×2或4×6×2网,网目大3公分,多无盖网。网箱设置时箱盖高出水面0.5m。

②鱼种放养:越冬鱼种5月中旬入箱,规格15克—20克/尾为好,单养密度一般150尾/平方米。

③饵料要求:人工配合饵料,蛋自质含量25—28%。

④投喂方法:鱼种进箱后两天开始驯食,量少次多,在水温25摄氏度以上时每天投喂四次,投饵要耐心,边撒边观察,以大部分鱼吃饱游走为止。6、7、8三个月为最佳生长期,应提高蛋白质含量,加大投饲量。

⑤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中要做到三防:防病、防逃、防偷。设置网箱的水体要无污染,无病害,水质要清新,鱼种进箱时用3—5%食盐水侵洗15—20分钟,进箱后用漂白粉挂篓。定期清洗,检查网箱,防止破损而逃鱼。派人看管,做好日常记录。

淡水白鲳鱼养殖技术

4、池塘养殖技术关键

①池搪条件:塘口面积5—20亩不限,水深1.5—2.5米为宜,水质良好,无工业污染,精养塘每6—8亩要配备-台3千瓦增氧机。放养前池塘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消毒。

②鱼种放养:依据池塘养殖品种,散丛碰饲料的具体条件和计划养成规格及产量指标确定养殖模式。鱼种放养时用3%食盐消毒。

③饲养管理

饲料选择:淡水白鲳食性广,对饵料的粗蛋白要求不高,成鱼饵料粗蛋白含量一般为26—28%,各种农副产品及人工配合饵料,瓜果皮,禾本科植物的种子,多种水生、陆生植物,动物性饵料如蚯蚓、螺蛳、池底有机碎屑,腐殖质及小鱼小虾都吃。

饲料配比:集约化养殖中常使用人工配合饵料投喂,饲料配方:工、主原料鱼粉5%,豆饼20%,菜饼35%,粗面40%,添加剂、赖氨酸0.3%,蛋氨酸0.2%。配方2::细麦麸50%,豆饼粉25%,鱼粉15%,玉米粉8%,复合维生素、矿物质、骨粉、食盐2%。

④投喂方法

定点:以池塘长边的中间为固定的投饵点

定时:水温18摄氏度开始引食,日投两次,上午10点,下午3点。水温20—23摄氏度时,上午9点,中午1点,下午5点3次。水温23—25摄氏度时日投3—4次。水温26—30摄氏度时日投4次,即早上8点11点,下午2—3点,6点。

定量:水温18摄氏度时日投饵量为鱼总体重的0.5—1%。水温20—22摄氏度时为2%。水温23—25摄氏度时为3%。水温26摄氏度以上时为5—6%。

诱导式投喂:在投饵之前,以敲击铁锹或木桶为信号久之鱼便形成一种条件反射,闻声便集中觅食,从而可提高饵料利用率。-

黄鳍鲳的饲养要求

黄鳍鲳
科目:大眼鲳科
水质:中性至弱碱性
水温:20-28℃
食物:人工微颗粒稿衡山饲拦亏料、人工薄片饲料、红虫、
食性:肉食性
性情:温和
混养:可与同体型鱼混养,一般幼鱼和小型鱼混养是完全没问题的。
水族箱要求:有珊瑚石、和沉木的水族箱,饲养时需要定期换水和加盐。
行为习惯:幼鱼温和,成鱼性情稍显粗暴。
水族箱可饲养数量:没有限制,可与根据个人喜好调整。
繁殖:卵生,在水族箱内较难繁殖。
饲养难键中度:中等
如何装饰水族箱:摆放珊瑚石、贝壳、沉木(绑有莫斯、水榕等),种植水草。

本文标题:饲养鲳鱼技术要求 饲养鲳鱼技术要点

本文链接:http://www.chaxuanwen.com/article/64538.html

上一篇:淮山的种植技术与方法视频 淮山的种植技术与方法视频讲解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喜欢农业科技就经常来哦!
农业资讯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