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规程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大全
池塘养殖泥鳅技术
池塘友穗养殖泥鳅的技术:建造池塘、投放幼苗、饲喂管理。
1、建造池塘
池塘养殖泥鳅时,要在水源充足、背风向阳、无污染的场地建造池塘,池塘面积在3亩以内,而且池塘的进出水孔要安装防护网,避免泥鳅逃脱,并且要定期为池塘更换水质,以免滋生细菌,影响泥鳅的存活率。
2、投放幼苗
养殖泥鳅要选择长势良好、抗病性强的幼苗进行投放,投放前要用5%的盐溶液对幼苗消毒,然后向池塘中喷洒生石灰灭菌,再往池塘中放入捆扎的玉米桔梗,最后将幼苗放入池塘中。
3、饲喂管理
泥鳅属于杂食性动物,常以蚊虫、浮游生物、米糠等食物为食,养殖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气候决定饲料,在15度到20度之间时,提供米糠、豆渣、麦麸,温度升高至25-30度时,改为浮游生物、蚕蛹、蚊虫等饲料。
养泥鳅的注意事项
1、水质的管理: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前要检查水质,必要时进行调整。要保证水质清澈、无异味、PH值适宜,确保泥鳅的健康生长。
2、水温的调控:泥鳅不适应较高和较低的水温环境,适宜的水温一般在15℃-25℃之间。
3、饲料的选择:泥鳅是杂食性动物,可食草、叶、瘦肉、虾饵等,应根据水中生物种类和密度合理选择饲料。
4、疾病的防治: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对泥鳅的疾病进行检查和防治,注意水体亮敬通风、消毒等措施,以防病菌的侵袭。
5、定期清洁鱼塘:要好键卜定期清理、更换、消毒鱼塘,避免污染水质和繁殖病菌。
泥鳅池塘养殖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大全
1、泥鳅养殖池塘准备工作,在准备养殖泥鳅之前需要你对池塘进行简单的清理工作,显示把池塘的水放干,然后散上石灰,要池塘慢慢的聚集自然的水,等水深到达至3-5米左右的时候就可以把泥鳅苗放进池塘里面。2、泥鳅苗选择,在买泥鳅苗的时候,最好买大小一样的,然后没有疾病的苗种。那么怎样鉴别有没有疾病?主要是通过用手触碰看它活不伍局毁活跃。
3、泥鳅苗放养,泥鳅苗放养时间一般在春季也就是3-4月份的时候,以上指的是南方地区,如果是其它地区,温度上升到15度的时候再放养是最好的。一亩池塘可以投放300尾泥鳅苗。在放养前,在干净的桶子里面准备一些干净的水加入适量的盐,水温在15度左右,浸泡15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进行消毒,放入腔备池塘的时候可以减少死亡率。
4、泥鳅养殖水质要求,池塘的水以黄绿色最腊茄为合适,需要一定的透明的,不是那种浑浊的水,如果水质不是很好的话,可以投入生石灰来得到改善,还可以放入田螺、微生物制剂来改良水体。
5、泥鳅养殖饲料投喂,泥鳅养殖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需要在30%左右,泥鳅比较喜欢吃麦麸、米糠、花生饼、豆饼、菜饼、蚯蚓、蝇蛆等食物,可投喂这些食物来助于生长。要想长的快,每天需要投食2次,早晚各一次。
6、泥鳅养殖日常管理,每天对早池塘进行检查,看是否有死亡的泥鳅出现,如果有立马捞出来,并查看死亡原因,后期也需要关注池塘动态,以防更多的疾病出现,有疾病就需要防治。最重要一点就是做好防逃跑措施。
7、泥鳅疾病预防,泥鳅养殖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气泡病,如果有气泡病出现开宇用可5毫克一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并排除陈旧的水,加入新的水,就能治疗好气泡病。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的养殖方法是池塘混养,养殖技术方面是注雹轿意喂养过程。
1、方法:养殖泥鳅的时候,水质要干净,池塘最好靠近水源,这样才能方便后期往里面加水。泥鳅苗一定要健康,这样才能让后期的养殖更加省心。泥鳅苗可以用食用盐加水来试,在水里面加入适当的食用盐,将泥鳅放进去,如果能正常的活动,才能挑选。水温低于5摄氏度或高于35摄氏度以上时,就潜入泥中停止活动。
2、技术:养殖户需要注意每天2次巡塘,经常检查防逃设施,防止泥鳅出逃。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源悔肆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在养殖的中后期每月施1-2次微生物制剂。遇到泥鳅病害需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泥鳅的生活习性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前告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
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