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蛋鸡养殖技术资料大全 蛋鸡养殖技术资料有哪些

时间:2023-09-23 12:39:16 浏览量:

蛋鸡养殖技术

蛋鸡,指饲养起来专门生蛋以供应蛋只的鸡。鸡蛋是饲养蛋鸡的主要收入来源。跟肉用鸡不同,人们饲养蛋鸡的主要课题是提高鸡蛋质量和保持或提高产蛋量,而并非提高鸡肉品质。

蛋鸡从出壳到淘汰大约需要饲养72周,故有蛋鸡饲养500天之说。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可将蛋鸡饲养划分为不问的几个饲养管理阶段。要想使蛋鸡的高产性能充分发挥,以获取最佳的饲养效益,除品种因素外关键在于熟悉并掌握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和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阶段划分

产蛋鸡总体上可分为育雏、育成和产蛋三大阶段

1.育雏阶段现代蛋鸡饲养多倾向将0~8周龄视为育雏阶段。有试验表明明核8周育雏比6周育雏更有利于后备蛋鸡的培育和产蛋潜能的发挥。

2.育成阶段是指育雏完成后到开产前,即9~20周龄。育成阶段又可细分为育成前期9~12周龄,合成后期13~18周龄,产蛋前过渡期19~20周龄三部分。

3.产蛋阶段指由5%产蛋率到淘汰。一般从21周龄到72周龄左右。产蛋阶段又可细分为产蛋前期21~42周龄,产蛋中期43~60周龄,产蛋后期61周龄至淘汰(72周龄左右)三部分

二、不同阶段的饲、管技术要点

1.0~8周龄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1)认真做好育雏前各项准备工作:进雏前必须行汁划地留有足够的时间,做好育雏舍的清扫、冲刷、熏蒸消毒、供温保暖,备好饲料及常用药品、器具。

(2)提供适合于雏鸡生长发育的舍:育雏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舍内环境温度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换句话说,舍内环境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要素。一般要求1周龄内舍温昼夜保持在34~36℃,以后每周下降2℃,直到22~24℃维持恒定。舍内以2周龄内保持在65%~70%、3周龄起逐渐降为55%~60%为宜。

(3)饮水与开食:雏鸡进舍后先给水,间隔2~3小时后再给料。1周龄内饮水中添加5%+电解多维或速补、开食补盐等,其功能主要是保健、抗应激并有利于胎粪排泄。雏鸡对水的需求远远超过饲料,应保证不断水和水质的清洁卫生,过夜水应及时更换。开食第一周应少量勤添,以免引起和造成饲料浪费。

(4)饲料营养:雏鸡采食量虽少,但对饲料质量要求较高,应提供原料质量高、适口性强、易消化吸收的全价配合饲料。口粮营养水平:粗蛋白19%~20%,代谢能11.7兆焦/千克以上,钙0.9%左右,0.60%~0.65%。

(5)光照时间和强度:前3天23~24小时光照,第4~7天减至18小时,从第2周龄到育雏结束为12小时。先强后弱,1周龄为每20平方米用1只60瓦灯泡,1更换为40瓦,灯泡距离鸡床(或地面)2.0~2.2米。

(6)断喙:断喙是蛋鸡饲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一般在7~9日龄内进行。它可节省饲料消耗,减少啄癖发生,但若操作不当可造成出血死亡或终身残疾。在断喙前3天和当日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倍量的、维生素C。

2.9~20周激裂掘龄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如果说育雏阶段的关键在于控制舍温、保证饲料质量,那么育成阶段的关键在于控制光照时间和源局体重。

(1)育成前期(9~12周龄):

①适时分群,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育成期是体重增长最快的阶段,调整好饲养密度有益于群体生长发育和整齐度,并可减少疾病发生。育成前期12~15只/平方米,育成后期8~10只/平方米。

②育成前期是育雏期的延续,对饲料营养仍有较高要求,许多养鸡户往往忽视了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而造成了开产后难以弥补的损失。育成前期要求日粮粗蛋白在15.5%~16.0%,代谢能不低于11.5兆焦/千克,其他同雏鸡。

③光照时间控制在10小时左右,采光窗用有色布帘遮挡,以免光线过强。

(2)育成后期(13~18周龄):

①严格控制光照时间:后备母鸡进入13周龄后无论是体型外貌或生殖生理都在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性腺开始活动、卵巢机能明显发育、骨骼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是后备蛋鸡培育的又一关键时期。为避免因而影响产蛋性能,必须严格控制光照时间在10小时以内。

②控制体重,调整日粮营养水平:正常情况下此时应以防上体重超标为主,町采取限质饲养使口粮粗蛋白水平不超过14%,或者限量饲养对其采食总量加以限制。如果体重偏低则要提高口粮营养水平,延长饲养时间,保征上笼体重在正常值范围内。

③驱虫:上笼前一般在17周龄内进行一次性体内驱虫工作,可选用作为驱虫药物,根据后备蛋鸡的数量、平均每只体重来确定用药量。将药片碾碎后逐级拌入后备鸡一天的料量中任其自由采食。喂前将料清干净并停料数小时,使鸡处于饥饿状态效果更佳。

(3)产前过渡期(19~20周龄):后备蛋鸡经过18周的精心培育,骨骼生长已经完成,卵巢等生殖系统的发育也较为充分,并已转入产蛋鸡舍,此时可供给产蛋期日粮,将育成阶段0.9%左右的低钙水平提高到2.0%~2.5%。经过两周的过渡准备为产蛋期贮备足够的营养物质,使后备蛋鸡快速、整齐地进入产蛋高峰。

过渡期后备蛋鸡面临着鸡舍环境、日粮构成、饲养人员、饲养方式以及生理等诸多因素变化的应激,在管理上必须注意保持鸡舍环境的安静和卫生,工作人员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各种外界刺激,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抗应激类药物的添加量。

18周龄以前光照时间只能缩短,不可延长,进入产前过渡期后可逐渐增加光照时间,但不能过快,过渡期每天延长15分钟即可。

3.产蛋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1)产蛋前期(27~42周龄):所谓产蛋前期主要包括产蛋上升期和高峰期。一般从21周龄正式步入产蛋期,经过6~7周的快速增长即可达到产蛋高峰(产蛋率90%以上)。此时产蛋鸡敏感且娇气,抗病力较弱,需加倍精心呵护。

①对日粮营养水平要求高。从5%产蛋率(21周龄)开始就给以高峰期日粮,这时产蛋率呈直线快速增长,同时体重仍在继续增加。这种营养先于产蛋率到达高峰的饲养方法有益于育成蛋鸡营养物质的贮备和体成熟,有益于高产遗传潜力的发挥,使产蛋高峰期延长。产蛋前期是新产母鸡最关键的时期,其管理要求严格、细致,但首先要满足营养需要,日粮粗蛋白18%~19%,代谢能11.7兆焦/千克以上,钙3.3%~3.6%,有效磷不低于0.4%。尤其重要的是保证日粮各种比例的平衡并含有足够量的、矿物盐及酶类物质,否则难以保证在高峰期维持较长的时间。

②努力营造一个舒适的产蛋环境。主要包括舍内温度(13~23℃)、相对湿度(55%~65%)、、通风与光照及饲料质量等综合因素。

③严格确定合理的光照时间。开产后随着产蛋率的提高,相应地逐步延长光照时间(只能延长不能缩短),直至产量高峰(27~28周龄)将光照时间恒定在16.0~16.5小时,且将每天的开关灯时间严格固定下来,不可随意更改。

④保持饮水供给和清洁卫生,产蛋期不可断水,杜绝非工作人员入舍,工作人员在操作时要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改变服饰,尽量避免因外界刺激造成的一切。如果饲养与管理不当,在产蛋上升期间遭到逆境致使产蛋率下降则难以复原。

(2)产蛋中期(43~60周龄):此时是产蛋高峰后,产蛋率逐渐下降期。优秀的高产蛋鸡平均产蛋率仍可维持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如何使产蛋率保持平缓下降是此阶段饲养管理的关键。

①首先思想上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像对待产蛋前期一样,决不可以为产蛋高峰已过而放松管理水平或盲目降低日粮营养水平。

②此时产蛋鸡逐渐出现羽毛脱落现象,鸡舍尾梁、墙壁、窗户等处蓄积有一定的尘埃污物,舍内空气质量与产蛋初期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恶化。因此,更需要加强对舍内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整治,营造安静、卫生、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的生活、生产环境,减少疫病发生。

③适当降低粗蛋白和能量水平,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这样有利于鸡恢复高产带来的疲劳,使其保持较高的产蛋水平。

(3)产蛋后期(61~72周龄):就产蛋鸡生产能力及生殖生理规律而言,进入60周龄后可视为是产蛋后期了。此时群体产蛋率已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70%左右),即使供给高水准的日粮也难以改变。由于鸡体生理机能的退化,对钙质的吸收利用能力降低。因此,在日粮营养水平上做一定的调整,以高能量(代谢能11.7兆焦/千克以上)、高钙(含钙3.4%~3.8%)、低蛋白(14.0%~14.5%)为特征。

在管理上可将光照时间延长0.5~1.0小时,以增强对母鸡性腺活动的刺激,从而增加产蛋强度,同时随时将休产、低产鸡剔除。

三、日常卫生管理与免疫接种

为使蛋鸡500天能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产蛋率,降低死淘率。除以上所述的饲养管理要点外,还需认真做好日常卫生管理和免疫接种工作。

1.加强日常卫生管理

①健全和完善卫生防疫工作制度,责任到人,严格执行。

②保持鸡舍内外环境卫生,勤打扫,勤消毒。定期清除粪便,产蛋阶段每日一次,育雏、育成阶段可视具体情况每周2~3次。

③坚持带鸡消毒,正常情况下海周进行2次,消毒剂要交替更换使用。

④饮水器每天用消毒液浸泡冲洗1次,每次饮完都必须刷洗、冲净后再使用。料桶每周用消毒液洗刷1次。笼养使用V形水槽者,必须每天认真擦洗1次,1周用消毒液消毒1次。

⑤产蛋阶段应每天擦拭灯泡,报废灯泡及时更换。

⑥每天注意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及粪便情况,及时捡出死鸡作焚烧或深埋处理。及时淘汰病、弱、残鸡,并做好每日工作记录。

2.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烈性传染病发生和蔓延的重要手段,但没有哪一种免疫程序可以通用。在进鸡以前应制定出符合本地发病特点和规律的免疫程序,按时免疫接种。

散养土蛋鸡的饲养技术

  土蛋鸡,指饲养起来专门生蛋以供应蛋只的鸡。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散养土蛋鸡的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散养土蛋鸡的饲养技术

  1、选择合适的场地

  土鸡养殖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高燥、取水方便、远离村庄、交通便捷、树冠较小、果树稀疏的地方为宜。切忌沿江沿河密布鸡场,场与场间距不少于200米。利用山区自然屏障的优势,提倡一个山包一个场。

  2、场地消毒

  新场地,育雏室用5-10%或1:600百毒杀、1:1200消毒威、2%烧碱等进行场地喷雾消毒;老场地,地面清扫冲洗,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用14克/平方米加甲醛28亳升/平方米密闭熏蒸消毒1-2天(将饮水器、料桶等用具一齐放入消毒)后,开启通风1-2天。

  3、温度要求

  温度是育雏成功与否关键。进雏鸡前,提早半天就应调节好温度,一般育雏舍温度控制在:0-1周龄32-33℃,以后每周降1-2℃,直到4周龄后方可脱温。观察温度是否适宜有二个办法:一是看温度表,二是看鸡群状况。当鸡群扎堆、紧靠热源、不断鸣叫、表明温度偏低;当鸡群远离热源、分布四周、不断张口呼吸,表明温度偏高;当鸡群分布均匀、活动自如、比较安静,表明温度较为适宜。

  4、选择优质的鸡苗

  养鸡成功与否鸡苗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江村黄、、广西麻鸡、浙大黄、固始鸡、仙居鸡、福建等中小型的迟速型鸡,以其对环境要求低、适应性广、抗病力强、活动量大、肉质上乘等特点,比较适合我市的野外养殖。

  要选择品种较纯、体质健壮的鸡苗。一般鸡群活泼、叫声有力、雏鸡头大、眼凸有神、挣扎有力、身体洁净、个体均匀、毛色一致的为优质的苗鸡。

  5、尽早开水

  雏鸡第一次饮水叫开水。当雏鸡运到后,尽快将它送进育雏室(冬季尤其必要)让其自由饮水。对经长途运输或天热时的雏鸡,饮水中加0.9%生理盐水及速补;近距离的饮水中加0.01-0.02%高锰酸钾。开水应早,要让80%以上的雏鸡同时饮到第一口水;对反应迟钝、蹲着不动的应人工调教,或拍手声刺激促进饮水。应当全天候供水。

  6、适时开料

  给雏鸡第一次投料为开料。开料时间应适当推迟,最适宜时间应在鸡出壳后24-36小时。也可根据雏鸡健康状况和外界气温情况御哗来定,一般数局有85%的雏鸡具有食欲时为好。开料太早,容易引起雏鸡卵黄吸收不良而成僵鸡,导致育雏率降低及均匀度差的弊端。开料时最好选择小、容易消化的配合饲料。饲料应撒在尼龙布或团箕上使雏鸡容易吃到,应尽量做到少投勤添,以刺激雏鸡食欲,减少饲料浪费。

  7、适当的饲养密度

  土鸡的饲养密度可稍大于快大鸡,一般一周龄内掌握在35只/平方米,以后每周降5只左右,直到四周龄脱温后方可放养。

  8、搞好免疫工作

  土鸡饲养期较长,其免疫与室内饲养的快大鸡应有所区别,主要需做好:

  8.1、选择优质疫苗。由于土鸡饲养期长,疫病威胁性大,故养户选购疫苗时,务必检查疫苗的有效期、批次、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发现破瓶、潮解、失效或有杂质者杜绝使镇毕行用。应该到农业部门指定的店家购买为好。

  8.2、疫苗应足量使用。土鸡养殖其他方面都可以节省,唯独疫苗不能克扣,应当足量使用。方法是:前期若饮水免疫量应加倍(即1000只鸡,用2000羽份疫苗),点滴免疫用1-1.5倍量;后期1.5-2倍量为宜。

  8.3、合理的免疫程序。4-5日龄H120疫苗,8-10日龄Ⅱ系或L系疫苗,13-15日龄法氏囊疫苗和禽流感疫苗,25-26日龄法氏囊疫苗,28-30日龄I系疫苗和禽流感疫苗,32-34日龄H52疫苗。饲养期超过100天的,建议60-65日龄注射一次I系疫苗。

  8.4、采取正确的免疫方法。前期由于鸡个体小、活动量不大,容易被抓,应提倡逐只滴鼻、点眼或滴口免疫,后期采取注射法,这样能确保雏鸡只只免疫到位,免疫效果确实,防止饮水免疫带来饮多饮少,甚至饮不到的弊端,造成免疫死角。

  9、育出雏阶段主要疾病的防治

  9.1、白痢病。该病主要发生在7日龄内,特征是雏鸡肛门粘有白色粪便,用、佛哌酸、敌菌净、等药进行防治。

  9.2、霉菌病。好发于半月龄内,以、肌体脱水、消瘦,剖检可见肺气囊内含霉菌结节为特征。防治上应杜绝霉变饲料、降低舍内湿度、经常更换垫料,可用制霉菌素治疗。

  9.3、球虫病。特征为食欲减少、饮水增加、场地可见、少数鸡肛门周围粘有血便。剖检、小肠增粗,内含血色稀物,肠粘膜可见出血点。用、磺胺类及球虫药治疗,配合降低舍内湿度及饲养密度,收效尚佳。

  10、后期饲养管理要点

  后期饲料可由配合料逐渐过渡到单一的玉米、,条件好的用颗粒料。一般上午10时后投料,下午3时后投1次料,入睡前再加一次。整个饲养期不停水。经常观察,发现精神、食欲、粪便异常者,应及早采取措施。要及时剔除病、死鸡,防止老鼠、老鹰、蛇、等兽害。

  10.1、适当的饲养时间。土鸡饲养期不当,直接影响鸡的肉质风味及养殖效益。饲养期太短,肉质太嫩,风味差,影响销路及价格;饲养期太长,饲料报酬降低,风险性增加,且易造成劳力、场地等资源浪费,增加饲养成本,效益变差。一般体重达1.2-1.5公斤,时间在80天以上即可上市,养户也可根据市场行情作合理的安排。

  10.2、适度的饲养规模。饲养土鸡的效益与适度的饲养规模有关。在我市目前的条件下,一般以一个正劳力每批以1500~2000只为宜。避免超规模连片养殖。条件好的也不要超出5000只。宁愿多点投放,分散养殖。这样有利于饲养管理、防疫治病、降低风险、增加效益、稳步发展。

  10.3、合理的轮牧时间。一个鸡场饲养时间太久,场地会受污染、病菌增多,对鸡群健康威胁大,影响成活率;而且容易将场内的草根、树根、树皮啄尽,造成土地板结和环境污染,影响果树生长;时间太短,投资重复,成本增加,造成浪费,影响效益。一般二年一轮可以避免上述弊端。

  10.4、正确处理治虫与放牧的关系。一般果园养鸡虫害较少,但当需治虫时,首先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喷洒时尽量少喷到地面,鸡即使食入虫子,毒害的可能性也小;其次选择治虫,药液滴入地面少。最好将治虫与放牧时间错开,尽量使鸡少接触药物,以防万一。

  土蛋鸡的冬季管理方法

  一、增加光照冬季昼短夜长,易造成光照不足,影响蛋鸡产蛋。为[3]此,在早晨和晚上用灯光补充,平均每平方米用3瓦的灯为宜,保证每天光照14~16小时。

  二、防寒保暖蛋鸡较适宜温度为21℃~23℃,低于这个温度就会耗料多、产蛋少。为此冬季门窗要用草帘遮围,有条件时可采用取暖设备或顶棚搭塑料薄膜,以保证鸡产蛋所需的温度。

  三、精心饲喂冬季蛋鸡日粮要特别注意营养均衡。除了保证蛋鸡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外,还要注意补充多维素,适当增加切碎的胡萝卜和青料。晚上饲喂时间可适当延迟。要少喂勤添,保证产蛋鸡有足够的营养。

  四、注意饮水冬季要按时给蛋鸡以足够的温水,以保证鸡对水分的需求,最好给鸡饮大蒜水。大蒜不但能健脾胃,促进食欲,帮助消化,而且能增强蛋鸡的抗病能力,对鸡瘟、感冒、肠道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五、注意通风冬季,鸡群多为封闭式饲养,舍内通风不良,易受氨气、硫化氢、、硫醇等有害气体的侵袭,直接影响蛋鸡的健康,还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所以要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注意正确处理通风换气与保暖的关系,每天要及时扫除粪便,并根据风力大小,确定开窗通气的时间,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给蛋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蛋鸡饲养与管理的几项实用技术

蛋鸡养殖是通过产蛋获取经济收益的一项畜牧生产活动,下面我们介绍蛋鸡饲养与管理的几项实用技术,供养殖蛋鸡的朋友们参考。

1、蛋鸡的饲养要注意补充光照

蛋鸡在产蛋期罩败每日的光照必须保持在15-16小时之间,但是因气候或季节的不同,自然光照有时达不到这一标准,因此需要人工补充光照。补光办法:

将鸡舍灯泡的开关和供水总开关设在卧室内。晚上7点前在料槽内加好饲料,将各水槽供水流速调整好,到卧室内把水、电总开关关闭,早晨3点将水电开关打开,饲养员可继续休息至6点以后再去鸡舍工作。

2、蛋鸡的饲养管理要注意补钙

鸡群的产蛋率分别为60%、80%、80-90%和90%以上时,日粮中钙的含量应分别不低于3.3%、3.5%和3.8%,若产蛋率为95%以上时,日粮含钙率应为物旅颤3.9-4.0%。

蛋壳形成期间主要在下午和晚上,这段时间摄入的钙可直接进入子宫用于形成蛋壳,而在其它时间摄入的钙大多沉积在骨骼中,当需要时再进入子宫而形成蛋壳。

同时在蛋壳形成期间鸡对钙的吸收率最高。因此,补钙最好在下午和晚上进行。

如果饲料中含钙量不足,可在下午和晚上将所需的颗粒状石灰(或磷酸氢钙)放在料槽内,鸡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采食。

3、蛋鸡饲养管理要注意细粉料的处理

蛋鸡喜欢采食颗粒状饲料,细粉料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等,长期不被采食,不但会造成鸡的营养不良,还因鸡的镇谨唾液及擦水槽溢出的水使之板结、发霉变质。

以往大多采用净槽的方法促使鸡采食细粉料,但实际工作中不好掌握。净槽时间短达不到目的,而且蛋鸡一般都进行了断喙,上下喙长短不一,细粉料不能被采食干净。

若净槽时间过长可能会发生啄食鸡蛋现象,还可能会造成营养缺乏而影响产蛋率。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每隔2-3天,将细粉料清扫出来,拌入少量的水搅成团粒状,撒在槽内新的饲料上面,蛋鸡会争抢这些含水的团状细粉料。

本文标题:蛋鸡养殖技术资料大全 蛋鸡养殖技术资料有哪些

本文链接:http://www.chaxuanwen.com/article/63941.html

上一篇:农广天地枇杷种植视频 农广天地枇杷栽培技术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喜欢农业科技就经常来哦!
农业资讯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