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泥鳅育苗技术培训内容 泥鳅育苗技术培训班

时间:2023-09-23 09:16:25 浏览量: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技术:池塘消毒、泥鳅苗投放、饲料投喂、水质管理、定期巡查。

1、池塘消毒

在放养泥鳅苗前,要彻底清理池塘,对池塘进行消毒,可以提前20天用生石灰清理池塘,然后用增氧颗粒以及复合盐有效改善水质,清塘完毕后,要重新加水,可以在池子里种一些空心菜、藕、茭白、水葫芦、水花生,这样有利于改善水质和泥鳅躲避阳光。另外在可以在放养前10天往池塘里泼洒一些氨基酸肥,这握首样泥鳅喜欢吃的水生动植物会繁殖更快。

2、泥鳅苗投放

泥鳅苗要选择游得快,表皮无损伤,健康无病害,体长3-4cm的泥鳅苗,一般运输来的泥鳅苗要先进行消毒,可以用食盐水淋一遍泥鳅苗,再放入池塘,放养苗种的适宜时间在5月中期,每亩可以放养1万尾泥鳅苗。

3、饲料投喂

泥鳅的食性是很杂的,处于苗期的泥鳅,口器较少,不能直接使用人工饵料,可在养殖池塘中施足肥料,以浮游藻类为食裂皮蚂,否则产量极低,存活率极低。人工饵料,如鱼粉、鱼肉、动物内脏等,可在幼苗生长过程中,慢慢添加,使其快速生长。

4、水质管理

泥鳅生长肆埋水质较差,将导致其生长能力受损,饲料转化率变低,水体中还会滋生大量细菌,使泥鳅患病的机率大大增加,出现水体中毒死亡的现象。一般在放养泥鳅苗之后要经常换水。每次换水的时候,要先将池子水先排出去一部分,再注入新水。每周要用生石灰来调节一下水质,池水颜色呈现黄绿色是最好的。

5、定期巡查

养殖泥鳅的鱼池要定期进行巡查,做好换水和防病防逃等工作,水色要做到清亮黄绿,能见度30厘米左右为宜,及时进行换水注水的处理,每天打扫一次饵料台,捞出食物的碎屑和杂物防止污染水体,修补鱼池上的漏洞防止泥鳅逃跑。

养殖泥鳅技术介绍怎样养殖泥鳅技术

1、养殖泥鳅的池塘可以使用废弃后的家禽池塘、鱼虾池塘等。
2、把池塘的水放干,淤泥清理干净,并使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
3、养殖池塘内要多栽清激耐种些水铅卖生植物,帮助改善水质。
4、购买泥鳅育苗后要及时放入池塘中,放养后的10天至15天不需要进行喂答春食,玉米粉、麦麸、蛋黄、骨粉、贝壳粉等小颗粒形状的饲料都可以喂食,喂食主要是在夜晚进行。
5、每天都要进行巡查池塘,观察池水的透明度,池塘周围的防护栏也要仔细的进行检查,防止家禽进入。

泥鳅苗怎么培育

泥鳅是一种我们熟悉的鱼类,它也是一种价值很高的小型鱼,泥鳅的养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经济效益,在养殖过程当中,泥鳅苗的培育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泥鳅苗怎么培育?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泥鳅苗培育技术。一、泥鳅繁殖1、亲鱼强化培育。①培育池条件。面积300-1333平方米,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无污染,透明度15厘米左右,水深0.5米,淤泥深度10厘米左右。池埂斜面平缓,做好防害、防逃等工作。②强化培育。为了使亲鱼发育成熟和同步,要对亲鱼进行强化培育。雌雄亲鱼分开培育,放养密度0.5千克/平方米。亲鱼下池前培肥水质,培养出大量红虫等浮游动物,作为辅助性饵料。投喂鲤鱼饲料,每天7:30、11:00、16:30各投喂一次,分别占日投喂量的30%、40%、30%。日投喂量占亲鱼体重的7%左右,投喂半小时后用长柄密抄网检查吃食情况,然后适当增减。连续培养30天左右,进行检查与挑选。2、人工繁殖。①亲鱼挑选。用密网拉网起捕,一般在下午4:00左右进行。选择身体强壮、游动有力、无病无伤的亲鱼,雌鱼要求腹部膨胀、呈白色并且无斑点,其宽度明显超过背部:雄鱼选择,用拇指和食指从前向后轻轻挤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雌雄比例(5-6):1,二者仍分开用密网吊在清水池塘里,准备人工催产授精。②人工繁殖。人洞御工催产:催产药物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用4号针头一次性注射,剂量为20单位/克,雄鱼减半,每尾注射0.15毫升,注射深度0.3-0.4毫米。催产药物用0.75%Nacl溶液按照注射剂量和体积进行相应稀释。注射时用拧去水的纱布包裹鱼体防止滑脱,背部肌肉注射。然后亲鱼仍分开用密网吊在水里(),同时用水泵充水造成竖键网内的亲鱼有流水刺激。水温27-25℃时,效应时间为8-12小时。人工授精:操作前用干纱布擦干鱼体。杀雄鱼取精巢,并置于冰块上的培养皿里,加少量0.75%NaCl溶液,避光用弯头剪刀剪碎备用,雌鱼用食指和拇指从前至后反复几次挤压腹部,挤卵于干燥洁净的培养皿里,按照上述亲鱼挑选雌雄比例立即进行人工授精。用0.75%NaCl稀释后的精液与卵子充分混合,倒入冰盘(市面有售,长、宽、高为40厘米、30厘米、10厘米)内,加入曝气井水或自来水,迅速晃动使卵均匀散开,然后静置30秒钟,倒去水,再加入前述新水,置于通风的室内或棚内的框架上,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25℃时32小时即可出苗。每个冰盘可孵化6000-10000粒受精卵。二、泥鳅苗种人工培育泥鳅仔、稚鱼阶段相比其他鱼类个体较小并具有外鳃结构,形状与幼鱼或成体相差较大,抵抗病害的能力相对较弱,一般成活率较低。通过有效控制环境条件,能安全度过外鳃转内鳃的生理过程,提高成活率。1、仔鱼培育。鱼苗孵出后2天即可开口摄食,用冰盘分苗进行培育,每只5000尾,前2天投喂蛋黄,然后改投新鲜、煮熟的鱼肉糜,80目筛绢过滤。日投喂量为每万尾10克左右,稀释后均匀泼洒,上午(9:00-10:00)、下午(4:00-6:00)各一次,以1小时内吃完为准,此时可看到鱼苗肠管内充满白色食物。每次投喂1小时后再换水80%(鱼苗有贴壁习性,换水方便)。经过7-10天的培育,此时鱼苗体色金黄,体长接近1厘米,体质较强壮,可收苗计数转池进行稚鱼培育。2、稚鱼培育。池塘面积300平方米左右,抽去淤泥。放苗8天前消毒,施底肥,注水深40厘米,培养浮游生物。鱼苗下塘时小型水蚤数量达到高峰,每平方米放养量2000尾左右,2-3天后投喂鲤科鱼类人工配合饲料,前10天每平方米每天50克,以后日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5%-8%。早、中、晚按日投喂量的30%、40%、30%各投喂一次,经过30-40天的培育,转变为幼鱼,此时可分塘进行大规格苗种培育或成鱼的养殖。3、饲养管理。①泥鳅在仔、稚鱼阶段能大小相残,饲料一定要投足、投喂均匀。稚鱼培育阶段随着鱼体生长,定期排去部分老水,加注新水,保持池水40厘米左右。②清塘消毒要彻底,水温应控制在25%及以上,防止仔余颤巧、稚鱼外鳃感染水霉。进出水口加密网装置,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池内。通过以上关于泥鳅苗培育技术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泥鳅苗怎么培育,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生活在湖池,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

本文标题:泥鳅育苗技术培训内容 泥鳅育苗技术培训班

本文链接:http://www.chaxuanwen.com/article/63391.html

上一篇:农户养鸡技术 农村养鸡技术资料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喜欢农业科技就经常来哦!
农业资讯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