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虫养殖骗局揭秘 豆虫养殖的投资和效益
时间:2023-09-23 07:09:22 浏览量:
关于养殖豆虫
豆虫养殖如果你只想单纯饲养豆虫(豆天蛾),那么可以不用施肥;如果二者兼顾,那么施肥还是有必要的。以下提供一些技术:
放养时期:
根据田间调查观察,本地豆无蛾幼虫多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发生,到8月底至9月初陆续入土宽帆越冬。因为从幼虫个体发育来看,放养适期提前有利于幼虫取食生长,增大个体虫重。太迟则不能发育到5龄,虫体小,影响幼虫产量。
综合分析豆天蛾幼虫以7月下旬至8月初大豆结荚初期放养为宜,早的可提前到7月上中旬放养。此时大豆叶片生长旺盛,豆叶已充分展开。接入的l-2龄幼虫小,食量少,对大豆生长影响不大,从而使豆荚生长与幼虫生长两者相互影响最小,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大豆品种的选择:
为了能提供尽可能多的豆叶食料,大豆品种应选择具有植株高大、生长旺盛、叶片多而大的无限结荚习性的类型,可增加养虫量,提高单位面积的幼虫产量。
根据大豆的长势具体掌握养虫量:
长势好、枝叶茂盛的豆田,可适当多养,反之应减少放养量。如放养过多,总虫量虽有所增加,但因食料缺乏,虫体发育不良,提前人士,经济效益差。从本次试验看,以每平方米放养l-2龄幼虫10-15头为宜。
天敌影响:
在笼罩外大田条件下,豆大蛾幼虫还会遭到寄生蝇、螳螂、青蛙和鸟类等的寄生和取食,从而影响幼虫的产量。根据田间观察,大田条件下天敌对豆天蛾幼虫的取食约占总养虫量的5%-10%,1-3龄幼虫被寄生、取食率略高于4-5龄幼虫。平均损失率约80%。因此在大田条下放养低龄幼虫可适当增加放养量。
综合效益:
豆天蛾幼虫按每平方米放养10头计算,则667m2可得虫6670头,平均单虫重8.15g,共可获虫54.36kg,按天敌损失8%计,则损失虫重4.35kg,实得虫重约50kg,按目前市场售价10元/kg计,每667m2养虫收入约500元。大豆产量损失约为6%,若按200kg/667m2计算,则大豆损失12kg,按市价2.2元/kg算,则大豆损失为26.4元/667m2。两者综合,饲养豆天蛾的大豆田比普通豆田每667m2增加收入为500-26.4=473.6元。
此外在豆田中饲养豆天蛾幼虫,不需喷药防治豆天蛾,既可减少用药费用,同时又可以生产出无农药污染的大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又为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与途径。
此外在豆田中饲养豆天蛾幼虫,不需喷药防治豆天蛾,既可减少用药费用,同时又可以生产出无农药污染的大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又为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与途径
豆天蛾养殖
摘要通过对豆天蛾在田间笼罩条件下的饲养调查观察,测定出其幼虫食叶量、食叶率,从而计算出每平方米豆田的理论养虫量,实际适宜养虫量及对大豆产量损失的影响。笼罩条件养虫量(x)与食叶率(y1)回归方程:y1=2.20+2.14x+2.8749,r1=0.9971**;笼罩条件养虫量(x)与产量损失率(y2)回归方程:y2=1.57+0.425x+0.6837,r2=0.9946**;笼罩条件养虫量(x)与结顷巧者荚损失率(y3)回归方程:y3=1.57+0.33x+1.7854,r3=0.9468**。在幼虫饲养量为10-15头/m2时,综合效益比一般豆田每667m2增雀薯收473.6元以上。
--------------------------------------------------------------------------------
豆天蛾幼虫
豆天蛾属鳞翅目天蛾科,幼虫俗名豆丹,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其蛋白质会计师极高,在徐州、连云港,人们现已把它作为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且市场售价不你。现在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田间自然产生的幼虫量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开展其应用前景将随着人们对昆虫食品的不断开发而日趋看好。
对自然条件下豆田适宜养虫量,理论养虫量及豆天蛾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找出幼虫产量及大豆产量综合效益的最佳值。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徐豆9号。虫源:饲养于网室中的豆天蛾越冬幼虫,经化肾、羽化产卵后孵化得来。
1.2试验方法
1.2.1幼虫食叶量及大豆株叶数、单叶重测定
将刚从卵壳中孵化出的1龄幼虫放入室外养虫笼中大豆株上饲养,从1龄饲养到5龄,测定每龄幼虫取食后缺刻叶重量和完整叶重,计算出各龄幼虫的食叶量和每头幼虫一生的食叶量。
在大豆田中利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10株,调查大豆的叶片数,并称出叶片重量,测出每株大豆平均叶数及平均单叶重。计算出平均每平方米的理论养虫量。
1.2.2田间笼罩养虫试验
在大豆开花结荚初期(7月25日)将1-2龄幼虫放入笼中。养虫笼为1m×1m×1m木架,四壁钉蓝色尼龙
纱作网罩。每小区(即每个笼罩)种大豆2行共20株,饲养的虫数分别为1,5,10,15,20,40头幼虫,以不
养虫作对照,共7个处处理,3次重复。养虫前一周喷施40%乐
养虫量(头/m2)平均虫重+标准差(g/头)虫重差异显著性食叶情况
F0.05F0.01小区总叶数取食叶数食叶率(%)
18.80+0.79aA73827.63.74
58.32+0.90abAB773105.813.69
108.15+0.52abAB765233.230.49
157.58+0.94bcAB780299.838.43
207.17+0.58cB786367.446.74
405.51+1.62dC74173799.5
表3不同养虫量与产量损失率测定结果
养虫量(头/m2)产量损失结荚损失
百粒重(g)小区产量(g)损失率(%)单株实荚(个)单株空荚(个)空荚率(%)
021.1338.70130.815.912.2
119.8334.91.1109.415.113.8
519.4323.14.6106.518.917.8
1019.0317.86.2108.822.620.8
1519.2313.07.6105.221.120.1
2020.3304.510.196.423.023.9
对笼罩条件下的养虫量(x)与结荚损失率(y3)资料的回归分析结果,其F=34.5991>F0.01=21.2,也达极显著水平。表明不同养虫量与结荚损失率有真实的直线回归关系。其回归方程式与相关系数为:y3=1.57+0.33x+1.7854,r3=0.9468**。
3.l放养时期
根据田间调查观察,本地豆天蛾幼虫多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发生,到8月底至9月初陆续入土越冬。因为从幼虫个体发育来看,放养适期提前有利于幼虫取食生长,增大个体虫重。太迟则不能发育到5龄,虫体小,影响幼虫产量。
3.2大豆品种的选择
为了能提供尽可能多的豆叶食料,大豆品种应选择具有植株高大、生长旺盛、叶片多而大的无限结荚习性的类型,可增加养虫量,提高单
位面积的幼虫产量。
3.3根据大豆的长势具体掌握养虫量
长势好、枝叶茂盛的豆田,可适当多养,反之应减少放养量。如放养过多,总虫量虽有所增加,但因食料缺乏,虫体发育不良,提前人士,经济效益差。从本次试验看,以每平方米放养l-2龄幼虫10-15头为宜。
3.4天敌影响
在笼罩外大田条件下,豆大蛾幼虫还会遭到寄生蝇、螳螂、青蛙和鸟类等的寄生和取食,从而影响幼虫的产量。根据田间观察,大田条件下天敌对豆天蛾幼虫的取食约占总养虫量的5%-10%,1-3龄幼虫被寄生、取食率略高于4-5龄幼虫。平均损失率约80%。因此在大田条下放养低龄幼虫可适当增加放养量。
3.5综合效益
豆天蛾幼虫按每平方米放养10头计算,则667m2可得虫6670头,平均单虫重8.15g,共可获虫54.36kg,按天敌损失8%计,则损失虫重4.35kg,实得虫重约50kg,按目前市场售价10元/kg计,每667m2养虫收入约500元。大豆产量损失约为6%,若按200kg/667m2计算,则大豆损失12kg,按市价2.2元/kg算,则大豆损失为26.4元/667m2。
两者综合,饲养豆天蛾的大豆田比普通豆田每667m2增加收入为500-26.4=473.6元
豆虫养殖前景怎么样
豆虫,也叫豆天蛾、豆青虫。为大豆、绿豆、刺槐等,主要害虫;危害极大,人工很难清除,故不可以人工养殖,也极罕见人工养殖。如果自己喜欢食用,可直接到大田捕捉。
豆青虫,是豆天蛾的幼虫;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主要寄主植物有大豆、绿豆、豇豆和刺槐、葡萄藤叶等。在豆虫2代区,第一代幼虫以危害春播大豆为主;第二代幼虫,以危害夏播大豆为主。肢皮
豆天蛾,每年发生1~2代,一般中国黄淮流域发生一代,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发生2代。以扒饥蔽末龄幼虫在土中9~12厘米深处越冬,越冬场所春州多在豆田及其附近土堆边、田埂等向阳地。人工防治,需当幼虫达4龄以上时,可采用人工捕捉,剪刀剪等人工防治措施。
养殖骗局遭揭露,农户被骗600多万元,这虫子养不了,别再踩坑
以前特种养殖项目是很多农民的选择,因为缺少竞争,往往能成为创收的突破口,也有一些养殖户凭借其暴富。但随着市场越来越透明,养殖的人越来越多,特种养殖也成了不良商家行骗的高发区,由于这些特殊养殖项目,懂的人少,商贩说啥也只能听着,能不能养活,最后卖给谁,都有不确定性。直到2020年的“禁野令”出现之后,行骗的养殖项目也只是部分消失了而已,虫子类养殖仍是有很多坑人的。前两年竹虫的养殖,从被普遍看好,到被认定为有害物种,也才2年左右的时间,大批农户家中养殖的所谓“竹虫”不得不被无害化处理掉,赔的血本无归。而始作俑者是一些种苗企业缺乏对竹虫种苗的认知,只为了谋利,而农户们看到别人养殖成功,获得很好的收益而心动,踩了坑。
如今除了虫子类的养殖,其他养殖项目基本都上了名单,能不能养,需要什么资质都很明了,所郑模以虫子类养殖缺乏严密监督,就成了诈骗重灾区,比如这两年宣传很火的蛋白虫养殖项目。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湖北孝感有一从事“蛋白虫养殖回购”的诈骗团伙被抓了,一些养殖户合计被骗了600多万元,受害人涉及江拿雀西、河南、湖北等多个省份。这个养殖骗局的套路也被揭露,先告诉养殖户,该公司能提供蛋白虫种苗,等养成功了还包回收,以得到养殖户的信任。
在明知无法养活的情况下,将种苗售卖给养殖户,之后再让养殖户购买营养液、消毒液等用品,再次从中获利,最后养殖户妥妥的养殖失败,或品质不达标。然后该公司以产品不合格等原因,拒绝收购并将养殖户拉黑,拒绝联系,让养殖户所有投入都打了水漂。
其实这种套路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以前特种养殖百花齐放的时候,很多养殖户也是难辨真伪,即使是真正有市场需求的蚯蚓、蝎子、蜈蚣等养殖项目,也存在骗局。只是现在的重灾区来到了虫子类养殖,像金蝉、豆虫、蝗虫、黑水虻等已有成功先例,确确实实有市场需求的,也不能掉以轻心。何况蛋白虫这消丛早种听着高大上,却不知道市场需求在哪里的,就更不能轻易听信种苗商家的话术了。
据了解,蛋白虫并没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哪怕养殖成功,也是找不到可以销售出去的渠道,种苗商家自然是知道这一点,所以只要让蛋白虫养殖失败,他们“包回收”的承诺也就不用兑现了。在种苗商家宣传的时候,有养殖意愿的农户即使是想去参观养殖成功的案例,也是没有的,而关于75天的养殖周期,以及40-80元/公斤的回收价格,都是为了吸引养殖户投入的噱头而已。
所以,蛋白虫的养殖,哪怕存在成功的可能性,在种苗商家眼里也是不允许,所以有问题的种苗,配上不正确的养殖技术,既能多卖些消耗品赚更多,也能保证极低的养殖成功率,对于种苗商家才是双赢的局面。这期间,养殖户只有花钱和被牵着鼻子走的份,自己也很难找到销售渠道,从而挣脱种苗商家构造的陷阱里。
由此可见,对于这种投资少、见效快的养殖项目,农户不要轻易相信,如果真这么好赚,那市场上的相关产品早就泛滥了,天上掉馅饼的时候,很少会只出现在你面前。还是需要多加了解,别被那些铺天盖地的宣传蒙蔽了双眼,能看到成功案例,并且明确销售渠道或市场需求,才是可以尝试的,但也仅仅只是尝试,对于种苗和养殖技术等方面,也要深入了解。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