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苗孵化技术视频 泥鳅苗孵化技术与管理
泥鳅养殖的苗种培育技术(泥鳅苗繁殖技术)
泥鳅鱼苗破膜3天后卵黄吸收完毕,便可以自由游穗镇动和摄食,此时可将移入鱼苗池内进行培育。
泥鳅的放苗密度分别为:微流水池每平方米放养1200~1500尾,静水池每平方米放养750~1050尾,同池鱼苗规格要-致。
培育期间液举,静水池塘可只施肥不投饵闹族碧,水位保持50~80公分,隔天施一次尿素,每次用量为每平方米1.8~2.2克,连施3~4次,略停几天。
当鱼苗长到4公分左右时,要及时分池以降低密度。
分池前最好先拉网锻炼2~3次。起捕时要小心操作,将同-规格的鱼种放于同-池塘,分池后密度为每平方米45~75尾即可。
再经3个月的饲养,当鱼种体长达到10公分、体重10克左右时即可分池进行成色养殖。
泥鳅苗的泥鳅苗孵化技术
泥鳅苗人工繁殖的关键在于催产,催产选择成熟度较好的雌雄泥鳅后,就可进行人工催产。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鱼剂量为每克体重20-40国际单位,雄鱼减半,注射方法为背鳍基部肌肉一次注射。雌雄比例一般为1:2或1:3。注射时间一般选择在晚上7-8时,注射后的鱼放入挂有鱼巢(用水草制成)的孵化池或网箱中,在水温为25℃度左右时,注射后12小时可发情,这时可进行人工采卵受精,首先将雄鱼的精液挤出,再将卵子挤入器皿中,并用羽毛轻轻搅拌,用水冲洗后将受精卵轻洒在鱼巢上,不要轻易搬动鱼巢。
孵化将附有卵粒袭森肢的鱼巢放在池中,密度要适宜。如果是静水池塘,需要充气,以保证孵化时所需的充足的溶氧春谨。充气量大小与卵质密度有关,如拍世鱼巢放置密度较稀,卵质好,则充气量小;反之,充气量要大。在水温25℃左右时,约30小时可以孵化出膜。在精心管理下,孵化率一般可达80%左右。仔鱼出膜后三天,需立即清洗鱼巢,将仔鱼移入水质良好的池中暂养,仔鱼暂养时要投喂熟蛋黄,每10万尾鱼苗投喂一个蛋黄,上下午各投一次,蛋黄要用手捏碎经120目筛绢过滤后再投喂,第二天投喂前要清除残渣,并加入新水再投喂,仔鱼高密度暂养的时间一般为5天,以后可转入池塘中饲养
泥鳅苗种放养及饲养管理?
随着野生泥鳅的减少,现在人工养殖泥鳅正盛行,养泥鳅首先第一步就是买苗,接着就是放养及饲养管理,那么泥鳅苗种放养及饲养管理要怎么做?下面一起来了解下。随着野生泥鳅的减少,现在人工养殖泥鳅正盛行,养泥鳅首先第一步就是买苗,接着就是放养及饲养管理,那么泥鳅苗种放养及饲养管理芦丛要怎么做?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1、投苗前准备
泥鳅苗是个体鱼类,特别是刚孵化的泥鳅苗个体较小,对环境和饵料要求较高一些。
投放泥鳅苗前应对池塘进行杀虫、消毒处理,消除敌害和致病菌。
然后是进行培水,为泥鳅苗准备充足的浮游动物等天然饵料。
2、水温要求
放苗时池塘温度不能低于运苗水温3℃,若是水温相差过乱简大,要逐渐调整温差,等到鳅苗适应之后再放入池塘中,在放入池塘前,可先将装泥鳅苗的塑料袋开口缓慢放入到安置好的水箱内,过个10-20分钟后再将泥鳅苗连陪陪樱同水一起缓慢倒入箱中。
3、鳅苗下塘
选择池塘深水处,紧贴水面然后慢慢放苗,泥鳅苗入池一定要注意缓慢轻放,苗放养后不要立即离开,要看到泥鳅苗全部散开游入池塘中才可以离去,若是发现泥鳅苗密集游到一团,可以用水滴轻轻泼洒,使其散开游入池中。
4、放苗后培水
足的天然饵料,是泥鳅苗快速生长的保障,培育中应陆续做好培水工作,通过施用豆浆、肥水膏等保证池塘水一定的肥度。
若出现池塘水变瘦变清再培水,已是为时已晚。
5、严防病虫害
池塘中可能会滋生蜻蜓幼虫、水蜈蚣等敌害,一旦发现应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泥鳅被大量残害。
苗期病害主要预防出血病,一般采用菌毒克泼洒,就可有效进行防治。
当泥鳅苗体长达到5-6厘米以上时,其对敌害的防御能力大大增强,饲养管理就更加粗放。
6、饲养管理
等到泥鳅苗规格长到2cm左右,就可以加深水位到60cm了,另外续培肥水质,还要投喂配合饲料,日投饵量为泥鳅的4-10%,另外投饵量要根据池塘的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当泥鳅长至体长5厘米时,完成泥鳅苗种培育阶段,进入成鳅养殖队伍。
就只要定时巡塘,做好饲喂管理,严防病虫害等就可以了。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