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藕田养殖技术视频 泥鳅藕田养殖技术要点
如何在莲田高效高产地养殖泥鳅?有什么技术可以参考?
一、试验方法
1.莲田选择。选择有充足水源、水质良好、连片且交通便利的莲田作为套养泥鳅地点。此次选择在黄埠贤河村的四块连片莲田,经过修整每块莲田面积2亩,莲田呈长方形,四块莲田分别编号为(T1、T2、T3、T4),整个莲田设计如图1所示,土质pH值在7~8.5之间,符合泥鳅生长所需的偏碱性土壤。
2.防逃设施及泥鳅沟建设。为了防止泥鳅从田埂钻出以及敌害生物钻进吃食泥鳅,需要奈实田埂和田底,并在莲田周围加装围网。围网采用无毒耐用的聚乙烯围网,在莲田四周每隔1m钉入一根木桩,木桩钉入田埂下约20cm,木桩作为固定围网的附着物,形成高于田埂30cm的围网。田埂垒成60cm宽的梯形,进排水口处用40目网扎紧。泥鳅沟面积占整个莲田面积的5%左右,泥鳅沟沿着排水处建设,泥鳅沟挖成30cm深、宽40cm的长方体型,内两侧和底用砖砌成。泥鳅沟建设是莲田套养泥鳅重要的工程环节。
二、饲养管理
1.饵料生物培养
放苗前先培养一定的饵料生物。先将莲田水排走,注入新水至30cm,每亩用30公斤生石灰化水泼洒对水体进行消毒,7天后每亩施发酵的鸡粪60kg进行肥水培育轮虫、水蚤。当水色呈现黄褐色或者黄绿色时即可放苗入田,以后保持水色呈现黄绿色。
2.苗种放养
5月中旬,选择晴天上午放苗,泥鳅苗要求体长5cm左右,大小规格整齐、活力好。先将物拦泥鳅苗放入4%的食盐水中浸浴10分钟后再罩猜胡投入莲田,投放量见表1所示。
3.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天然的饵料如枝角类是泥鳅很好的饵料,因为在此之前培养了丰富的饵料生物,因此前期(5~6月)泥鳅刚下水时,以注入新水为主,每半个月换水5cm。
(2)饲料投喂。5~6月每日投喂两次,傍晚投喂量占投饵的70%左右。将蚯蚓(15%)、鱼粉(8%)、豆饼(15%)、食盐0.2%、磷酸二氢钙2%混合米糠(59.8%)投喂。观察泥鳅的吃食情况,以投喂后2小时以内吃完为宜。
(3)疾病预防。泥鳅适应环境能力强,抗病力强,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做好病害预防可以减少发病机会甚至不发生疾病。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通过加注新水和定期用生石灰来预防病害发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三、小结
1.泥鳅在莲田低密度养殖情况下可以有比较好的投入产出比。
2.莲田套养泥鳅的过程中难免要施用杀虫剂,要注意选择低毒、高效、环保的药物,选择晴天上午或者傍晚施药。到了夏季,建宁县部分地方会出现轻微干旱情况兆袭,所以养殖朋友需要选择有山涧流水的地方为佳。
3.莲田套养泥鳅模式具有投资成本低、效益好的优点。
泥鳅养殖技术方法
1.池塘建设在养殖念带桐泥鳅的池塘周围,需要高出仔坦水面40厘米,坡度60℃~70℃,深度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池塘周围要用网、塑料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老鼠等敌人进入养殖区。此外,进水口和出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敌害生物、野生鱼卵、鱼苗进行亮入池塘。
2.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泥鳅前,清理池塘很有必要。水深达到10cm后,就要用生石灰做成泥浆,然后洒水,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底肥。
3.播种。
泥鳅苗上塘时间为每年5月,种植密度为1500-2000只/m2。鱼苗投产过程中,要注意放养前的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4.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时,可根据水情适当追肥。追肥可以用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天早晚各撒一次。泥鳅长到2cm时,加深水位至50cm,施肥水质,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除了一周换一两次水,还需要经常施肥,保持水的黄绿色。
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是池塘条件,清塘消毒,鳅苗投放,饲料喂养,水质调控。
1、池塘条件
目前人工养殖泥鳅多用水泥池进行养殖,池塘条件要求:面积以2到3亩为好,水深50到60厘米,池底铺15到20厘米厚的肥泥等。而且在池塘选址上要考虑排灌、交通、阳光、水质等环境因素。
2、清塘消毒
池四周离岸边1厘米左右的位置可栽种一些禾本科植物(如黑麦草、芦苇等),作遮荫用,对于水质培育也有好处。苗种下塘前,用生石灰(150Kg每亩)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当池水呈绿色时,即可放入苗种。
3、鳅苗投放
一般情况下,鳅苗的放养密度以800到1000尾为宜,有微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注意,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以确保苗种均衡生长和提高成活率。
4、饲料喂养
刚下塘的泥鳅苗,只要适量投喂一些熟蛋黄、豆粉、豆饼等易消化的精饲料。待到苗体长到1cm时,已经能够捕食水体中的小虫,这时可以投喂一些熟的麦粉、糠及剁碎的鱼、虾等饲料,每天3到4次。另外,冬季当水温低于10℃可不投喂,这时要适当降低池水深度,也可先放干池水后在池底铺谨明腊一层稻草,以便泥鳅安全越冬。
5、水质调控
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到20厘米,以后随着鳅槐老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祥滑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