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放养猪视频每日农经 放养猪养殖技术

时间:2023-09-22 23:57:58 浏览量:

怎样养猪、最好有视频

技术要点:
1、确定材料种类、用量
注意:秸秆需事先切成8-10cm;经防腐处理过的不能使用;米糠质量要好,掺杂谷糠或腐败的米糠不能使用。
季节谷壳锯末鲜猪粪米糠洛东A-90
冬季50%50%18-20kg/m33.8kg/m3150g/m3
夏季50%50%10-12kg/m33.4kg/m3150g/m3
2、垫料厚度
气温分布育肥舍保育舍
冬季南方地区60cm80cm
华北黄河流域80cm100cm
北方(东北,西北,内蒙)100cm120cm
夏季南方地区50cm50cm
华北黄河流域50cm60cm
北方(东北,西北,内蒙)60cm80cm
3、酵母糠的制作
将所需洛东A-90和一定量的米糠均匀混合,制成10%的酵素糠备用。
4、物料堆积发酵
1)将未发酵的谷壳、锯末各取10%备用,将其余材料如谷壳、锯末、洛东A-90(酵素糠)、猪粪、米糠等按以上材料比例倒入垫料场内,充分混合搅拌均匀,首先从垫料中间往两边翻,然后再从两边向中间翻,最后再向猪舍一头翻搅,并堆锥形状,在堆积和搅拌过程中不断喷水使垫料水份保持在45%-50%,堆积好后周围盖上透气性的麻袋保温,开始发酵。
2)发酵期间,每天测量发酵温度,并作好记录.从第二天开始在不同角度的三个点,约20cm深处测量温度,温度可上升到45℃-50℃,以后温度逐渐升高到65℃-70℃左右为止,则发酵成功。
3)发酵好的垫料铺舍,当垫料推开时气味清爽,没有臭味时即可在好灶灶栏舍内摊开铺平.再用预留的谷壳,锯末各10%混合后,覆盖上面整平,厚度约10cm左右,然后24小时后方可进猪。、生产特点
规模养猪是指生产单位或专业户综合运用场舍、农业、经营管理、畜牧兽医等科学技术,达到优质高产的经济养猪效果,提供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猪肉。规模养猪经营规模扩大,专业化、集约化程度提高,猪群生长肥育迅速,出栏周转加快,增重耗料下降,栏舍利用率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缺乏,规模养猪应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编辑本段]二、经营规模
自80年代以来由于养猪相继发展,养猪规模越来越大,年产肉猪1万、2万,商品猪场迅速发展。假定一个年产肥猪1万头的养猪场,按每头出栏重100千克,屠宰率75%计算,则年产猪肉可达75万千克左右,平均每月可出栏肥猪800头以上。经营规模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与自然、经济、技术、社会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饲料资源的多少,质量的好坏对经营规模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编辑本段]三、饲料加工
规模养猪单位必须根据生产规模与远景任务,建设相应规模的饲料加工厂。假设一个年产肥猪1万头的养猪场,出栏头重100千克,每增重1千克需精料3千克,则每头肥猪共需精料300千克,总辩物计300万千克。全场要饲养种母猪500头,每头年产2胎,成活仔猪20头,在人工授精条件下,公母比例按1:100计算,需养公猪5头,每头种猪每年约需消耗精料0.1万千克,全年共需51万千克。所以,全场共需精料350万千克左右。
[编辑本段]四、科学管理
规友扮模养猪生产中的科学管理,是合理组织生产、提高工效、多出产品、降低成本的中心纽带。科学管理首先要制定好年度生产计划,安排好各部门之间的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制定工作定额与岗位责任制。要求做到品种标准化、日粮标准化、饲养科学化。每个生产环节,必须衔接协调。定期公布各组生产进度、完成任务、产值与成本等情况,以便人人心中有数。
[编辑本段]五、防疫制度
规模养猪是猪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必须十分重视卫生防疫制度。主要包括:彻底消毒制度(净化环境,防止病原入侵);定期防疫制度(疫苗种类、防疫时间);定期驱虫制度(驱虫药物、时间);紧急防疫制度(隔离封锁、病原确诊、采取措施)等。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到严格检疫、严格消毒、定期免疫

养猪的方法与技术 养猪有哪些技术方法

1、选择场所:猪的养殖技术方法、在养猪时需要选择地势开阔、通风向阳的场地,然后使用水泥、混凝土、砖块在场地中建造猪圈,在建造猪圈的过程中,需要为猪配置食槽、水槽、排粪渗弊野沟以及通风孔,在养殖前可以对猪圈清洗消毒,保持环境的卫生。

2、提供食物:在养猪的过程中,可以科学的为其提供食物。猪属于杂食性动物,在养殖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其提供豆饼、玉米粉以及维生素等药粉混合的饲料,也可以为丛喊其提供红薯、土豆等根茎类食物,在喂食的过程中,还需要为其提供无污染的水分。

3、定期清理:在养猪的过程中,也可以定期的清理圈舍,避免环境过于脏乱,影响猪的生长。最好可以选择较为晴朗的午后,使用扫将圈舍中的粪便杂物清扫干净,然后使用清水冲刷地面,并向猪圈中撒上生石灰,消灭环境中的细菌。

4、预防疾病:在养猪的过程中,可以定期为其接种猪瘟、猪丹卜码毒以及猪肺疫等疫苗,避免猪患上传染性疾病,也可以在喂食时,向饲料中混合维生素药粉、或者为其提供水果、青菜等食物,提高猪的免疫力,使其生长的健壮。

养猪的技术

  要使猪健康、快速生长,投入和产出成正比,就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说来就是做到“四良”,即“良种、良料、良舍、良管”。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养猪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养猪的技术

  一、仔猪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一)做好仔猪的接生工作。

  (1)除去羊膜羊水

  (2)剪断脐带

  (3)剪断犬齿

  (4)剪耳号

  (5)剪尾

  (二)及时供给初乳和固定奶头

  (三)补充铁的来源。最可靠的方法是给初生仔猪肌注铁制剂。

  (四)做好保温工作。哺乳期间应采取保温措施,第一周维持在35度,第二周为31度,第三周为27度。用保温箱可提高保温效果。

  (五)提早补料。七天开始调教仔森伏猪开食吃料。

  (六)提前断奶,做好断奶前后工作。断奶后一周内做到四固定:猪群、圈舍、饲养人员、饲料都维持不变。原窝固定:断奶后不要立即并窝,并窝会引起仔猪相斗,增加应激因素,因此要保持猪群不变;圈舍固定,把母猪赶走,仔猪要留在原圈,使它在熟悉的条件下生活;人员固定:喂养母猪的人员继续喂断奶仔猪;饲料固定:断奶后两周内仍喂原乳猪料。

  二、仔猪保育期(断奶至30千克体重)的饲养管理:

  (一)合理组群,加强饲养管理仔猪断奶一周后,按拆多不拆少,拆强不拆弱的原则进行分群。逐渐掺入小猪全价饲料,让小猪吃料慢慢增加。

  (二)控制环境温度断奶至体重13千克,以27度为最适宜,13千克至23千克,以24度为宜,23千克至30千克,以21度为宜。

  (三)把握好饲养密度,协助仔猪度过生长危险期。饲养密度不可过高,每栏饲养头数以不超过20头为佳,可提高仔猪的整齐度。

  三、中猪阶段(30-60千克体重)的饲养管理。

  (一如春森)控制环境温度:30-45千克,以21度为最适宜;45-60千克,以18度为宜。

  (二)把握好饲养密度:每只猪至少0.9平方米面积。

  (三)猪舍中空气对流务必保持畅通,如果通风不良,再加上潮湿,极有可能引起浆膜性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影响中猪的生长及饲料转换效率,尤其是猪舍内氨气与硫化氢的浓度,要时时注意觉察并予以控制。

  四、大猪阶段(60千克体重至出栏)的饲养管理

  (一)控制环境温度:肉猪在体重达到60千克以上时,最适宜环境温度为18度。

  (二)把握好饲养密度:每只猪至少1平方米的面积

  (三)掌握好适时出栏的时间。

  养猪的要点

  1.生喂与熟喂。根据饲料种类的特性决定采取生喂或熟喂。应以减少饲料营养损失,提高利用率,预防中毒和疾病发生为原则。豆科籽实、菜籽饼、棉籽饼、马铃薯和红苕等精料和多汁饲料中因含有毒物质应。熟喂,以防中毒。泔水含各种不明物质,应熟喂。玉米、小麦、高粱及各种青绿饲料均应生喂。

  2.稠喂与稀喂。稀喂因饲料中含水多,胃排空快,对肠胃刺激小,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降低饲料的消化和吸收。为此,喂猪的饲料应采用生干喂和生湿喂。经发酵、青贮、切碎等加工后的饲料以捏得拢、散得开为宜。但喂后要供足饮水。

  3.少餐与多餐。根据猪的类渣亩别、年龄、季节和饲料性质来决定餐数。7日龄仔猪诱食不限餐数;20日龄起至断奶,每天可喂6次以上;断乳仔猪每天4—5次;带仔母猪和妊娠后期的母猪每天4次;架子猪、大肉猪、公猪每天3次。炎夏昼长夜短可酌情加喂1-2次;冬季昼短夜长则早晨第一顿要喂得早,晚上一次喂得迟,夜间加餐一次。

  4.饲喂要“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和定温。根据不同日龄和用途的猪按照饲养标准配制相应的日粮,要求营养全面平衡,种类齐全,多样搭配,适口性好,质优新鲜。定时有利于猪形成习惯,有规律地分泌消化液,促进物质的消化吸收。按猪的营养情况和食欲情况,确定猪的日投饲料量,一般以饲喂后槽内不剩食,猪不舔槽为宜。春、夏、秋季一般以常温饲喂,冬季应酌情用热水凋制饲料和喂温水。

  养猪不但是传统的养殖业,而且是畜牧养殖业的重点。猪肉食品是其他动物食品不可替代的,加之粮食作物、蔬菜和水果种植需要大量农肥,沼气的使用也必须养猪,因此,养猪就显得更加重要。

  养猪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选苗、配料、管理和防病等方面都有讲究。要养好猪并不是很容易但也不是办不到的事。要把猪养好,养出效益来,必须掌握科学养猪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为此,下面就主要讲下喂养育肥的行之有效的技术要点,以帮助养猪户养好猪,进而养出好的经济效益。

本文标题:放养猪视频每日农经 放养猪养殖技术

本文链接:http://www.chaxuanwen.com/article/62390.html

上一篇:芍药播种技术要点 芍药播种技术视频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喜欢农业科技就经常来哦!
农业资讯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