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泥鳅混养技术视频 泥鳅混养技术要点

时间:2023-09-22 21:27:40 浏览量:

田螺和泥鳅如何进行混养?技术要点包括哪些?


小的时候,相信有不少人都有过捞田螺的经历,而到了现在,田螺已然成为夏季夜市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由于田螺市场价值的稳定性,田螺的养殖也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了,但多数农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以及节约资源,会进行泥鳅和田螺的混养,因为这两者在农村都是野生常见的,对于养殖户来说也较为熟悉。
那么泥鳅和田螺要如何进行混养呢?需要注意哪些技术要点?而混养的田螺吃什么饲大型答养呢?下面就来一一了解一下吧。
泥鳅田螺混养技术
1、建好基础设施
在混养的稻田选择上要求水源条件好,能排能灌,大水不漫田埂,最好保障稻田干旱不缺水,租升同时要求便于看护。
在进行混养时在田面放养一些红萍供泥鳅和田螺食用。
水质方面则要求要求肥、活、嫩、爽,pH值在7.5左右。
2、选用良种
螺、鳅种最好到沟、渠、塘等天然水体中采集,种田螺要求个大、外形圆、肉多壳薄,壳色灰黑、螺纹少;泥鳅种要求体色深黄、健壮、规格整齐。
3、提早放养
单季稻田栽秧后即可放养鳅、螺苗种,而冬闲田可先放养苗种,后栽秧。
一般亩放3-5厘米的鳅种0.7-1万尾、田螺2000只,在苗种放养前还需要提前用3%食盐水浸浴3-5分钟。
4、饲料管理
采用本养殖方式,稻田内活饵丰富,一般不需要补喂动物性饲料,若需补充投料,可用人工饲料。
一般要求日投喂量为整体总重的5%,并根据水质滚慧、天气、摄食情况等适当调节,在7-9月份生长旺季,日投喂量需增加至10%。

泥鳅的养殖方法

1.泥鳅应保持在24-27℃的最适水温范围内。2.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故可用米糠、小麦、蝇蛆作饵料,一般一日三次。摄食率通常由摄食量决定。3.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有机肥,但施肥时一定不能太频繁,池水要勤慎孝换,一般10-15天换一次。4.钓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排干,采取抓大留小的方法,保证池中有一定数量的泥鳅苗,有利于后续的养殖和高产。5.随着泥鳅品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至其适当深度,平时较浅,热天热时可加深,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容水环境。6.秋末冬初,水温降到10℃~15℃,泥鳅的食量减少时,就可以捕捞了。想要泥鳅长得好,就要注意饲料的投喂。这样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喂食平台,方便观察。答:每次喂食的量可以根据泥鳅剩余的宽段稿食物来调整。一般半个月喂一次燃吵即可。扩展数据笔记版本:1.注意池塘的水温。一般来说,不应该超过30。如果天气很热,应该给池塘加水,这样可以降低温度。2.水质应该正常,有点绿,能见度20cm左右。如果发现水有点黑,可能是里面微生物太多了。这个时候要注意调节水质。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的养殖方法是池塘混养,养殖技术方面是注雹轿意喂养过程。

1、方法:养殖泥鳅的时候,水质要干净,池塘最好靠近水源,这样才能方便后期往里面加水。泥鳅苗一定要健康,这样才能让后期的养殖更加省心。泥鳅苗可以用食用盐加水来试,在水里面加入适当的食用盐,将泥鳅放进去,如果能正常的活动,才能挑选。水温低于5摄氏度或高于35摄氏度以上时,就潜入泥中停止活动。

2、技术:养殖户需要注意每天2次巡塘,经常检查防逃设施,防止泥鳅出逃。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源悔肆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在养殖的中后期每月施1-2次微生物制剂。遇到泥鳅病害需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泥鳅的生活习性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前告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

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本文标题:泥鳅混养技术视频 泥鳅混养技术要点

本文链接:http://www.chaxuanwen.com/article/62124.html

上一篇:夏季香菜套种技术视频 夏季香菜套种技术要点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喜欢农业科技就经常来哦!
农业资讯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