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最新技术研究进展 羊肚菌的技术
羊肚菌栽培技术
羊肚菌栽培技术:地块选择、播种、搭棚、浸水、放袋。
1、地块选择
选择平坦、世橡土质肥厚、不太黏、不太沙的土壤,既能渗水又能保湿,最好不黏脚的土壤,土粒以手指头大小的疏松土质,不适应过干、过湿的板结土壤。先把石灰粉均匀撒施在地块上用旋耕机将地翻1~2次,清理石块、杂草及其他植物根茎太阳暴晒3天。
2、播种
一般最适宜在11月播种,每667平米用种300~400瓶菌种。将菌种从塑料菌种袋中掏出,放在大盆或大桶中,用手捏碎,并用益富源菌菇益生宝稀释200倍后浸泡1~2h,混合均匀,将菌种均匀撒在整好的播种沟内,再用开沟的土壤覆盖3cm厚,然后在厢面上立即覆上黑地膜,黑地膜保水不长草。地膜以100m×0.008mm的规格为宜,667平米用量为2.20~2.50kg。
3、搭棚
播种后立即搭棚,一般宽度每4箱一棚,高度1.8m,用竹子搭建,上盖单层遮阳网,长度不限(不超过30m)。
4、浸水
浸水是羊肚菌栽培的必要程序,但浸水要根据气候干湿而定,一般播种后15天左右,可浸水1次,浸水时每亩冲施3-5公斤菌菇益生宝,浸水程度以水淹没表土90%为宜,然后立即停水,让水在短时间自然渗透或排干,总之要让土壤一直处于湿润状态,以后大约每隔30天左右浸水1次。大约从播种后到出菇前要浸水2~3次,出菇后不适宜浸水。
5、放袋
在第1次浸水后,大约7天左右土表面就会出搜世旁现白色孢子,像霜一样白茫茫的,趁白色很多很厚时就开始放袋,30~40cm放1袋。只返档要保持土壤湿度,放袋7天后菌丝从土上窜入袋内,并向上生长,若气温为10~15℃,大约20天菌丝就可长满袋子,袋子周围会出现一圈浓浓的白色菌丝,长满后几天就可以移走袋子。
羊肚菌人工栽培新技术是什么意思啊
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材,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人们的喜爱。然而,野生的羊肚菌数量有限,价格昂贵,难以满足大众需链枣求。因此,人们开始尝试羊肚菌的人工栽培。而新的羊肚菌人工栽培棚信拆技术则是指在羊肚菌的人工栽培过程中使用的新技术。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探索如何在人工环境下培育羊肚菌。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首先,人们需要选取适宜的培养基,将羊肚菌的孢子或组织培养到培养基中,使其在人工环境中生长繁殖。同时,还需要注意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以及营养物质的供给和排水等问题。
新的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可以更好地控制羊肚菌的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也能够降低成本,使得羊肚菌等珍贵食材更加普及和可负担。
总之,羊肚菌人工栽培新技术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可靠、高坦罩效的羊肚菌生产方案,也为保护自然资源和推广珍贵食材提供了新的途径。
羊肚菌的种植方法栽培技术
羊肚菌的种植方法栽培技术:选地,搭建遮阳棚,整地,菌种选择,播种覆膜,出菇管理,采收。
1、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卖脊质疏松,靠近水源,排水良好,附近无大规模的牲畜养殖的田地,通常农作物生长良好的田地均适宜。
2、搭建遮阳棚
一般使用直径2-2.5厘米的轻钢管搭建人字形拱棚。一个拱棚占地面积以400-800平方米为宜。棚宽6-8米,中间高2.5米,两边高1.5米,长60-90米,并有遮阳网覆盖拱棚。沿着棚顶层和两侧的加固横管走向,安装耐高压水管和雾化喷头,以便水分管理,但具体要根据水压和雾化面积确定安装密度。
3、整地
首先将田间清理干净,闭配厅翻耕前每亩撒50-75千克生石灰,以杀灭土壤中杂菌害虫。若是地块长时间未耕作,要适当增加石灰用量,可控制在75-100千克左右。然后深耕地块,耕作深度保持在25-30厘米。最后按照行距0.8-1.5米进行开沟,沟宽保持在0.2-0.3米,够深0.2-0.25米,以便排水、人员行走。
4、菌种选择
菌种需要在相关单位购买,由于购买回来的菌种是瓶装的,而我们需要把菌种撒在培养料上,所以在撒播菌种之前用竹片把菌种钩出来放在塑料盆里搅拌均匀,以便播撒菌种。优质菌种的标准是,菌种瓶的瓶壁有少量的黄色异核菌核,菌丝分布均匀,菌丝为淡黄色。
5、播种覆膜
羊肚菌播种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至12月,菌丝在3摄氏度到25摄氏度内均能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至18摄氏度,低于3摄氏度或者高于25摄氏度菌丝生长停止或者死亡。轿隐将预湿好的菌种,按照每亩干重150千克撒播于整理好的地块上,然后用钉耙对地块进行抖土10-15厘米,使菌种和土壤均匀混合,确保菌种被土覆盖。
播种完成后,按照行宽将黑色农用厚地膜或者草帘覆盖在地块上,两边每隔30厘米压一个*块,以保温保湿通气。
6、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是光照和湿度的控制,苗床是不能锄草、松土的,羊肚菌可以和杂草共生,所以日常可以不做锄草工作,原因是第一锄草难度较大,容易伤害到土里的菌丝,影响其生长。第二因为杂草可以为子实体的生长起到遮阴的作用,松土和锄草一样可能会破坏羊肚菌的菌丝,影响出菇。
7、出菇管理
地温8-12℃是羊肚菌最佳出菇温度。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羊肚菌原基持续分化形成顶部黑色、下部灰白色的针状子实体。羊肚菌原基发生后,根据气候变化,在严寒来临前避免出菇或加快原基发育至幼菇。小面积的栽培可以加盖稻草或塑料薄膜防寒,以起到防寒作用。
从幼菇到成菇的快速生长阶段,要保持12-16℃低温,空气相对湿度80%-90%,土壤含水量20%-25%,加快棚内空气流通速度,以促进羊肚菌的快速生长发育。在子囊果成熟阶段,空气相对湿度降至70%-85%,降低土壤含水量,加快空气流通速度。在10℃以上温度条件下,一般7-12天羊肚菌成熟。
8、采收
采收时用小竹片插入土里,然后轻轻往上撬,等到羊肚菌松动即可采收。当羊肚菌子实体的菌盖表面充分伸展,显现出羊肚状凹坑的时候就可以采收了,不过羊肚菌子实体有的单生,有的同生,而且整个生长过程有不规则的延续性,所以要随长随采,保证新鲜,在采收的同时,由于有许多子实体萌发或出土生长,要小心不要碰伤正在生长的子实体。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