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人工养蚯蚓 蚯蚓养殖技术方法视频 人工养蚯蚓 蚯蚓养殖技术方法有哪些

时间:2023-09-22 18:52:34 浏览量:

蚯蚓养殖技术 怎样养殖蚯蚓

1,了解蚯蚓生活和繁殖环境的酸碱度

养殖蚯蚓,选择养殖场地相对宽松,不管是房前屋后,还是专业的室内养殖,温床养殖,以及其他的一些广口容器等都可以,里面放入的基料质量,对于蚯蚓生长是否良好有很大关系,也是养殖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经实验检测,蚯蚓最适宜的生长繁殖场所pH在7.4~7.6,当基料的pH高于7.8或低于5.9,蚯蚓就会严重地不适应,生长繁殖慢,产量很低。谈游蚯蚓在中性偏碱的基料中生长繁殖较为适宜(pH为7.1),饲料的PH在7.5左右最为适宜。

2,蚯蚓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蚯蚓要想生长得好,产量高,为蚯蚓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很重要。蚯蚓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0度,蚯蚓属于变温节肢动物,温度太低,非常不活跃,繁殖基本停止,温度低于12度以下,或高于35度,都会影响蚯蚓的正常生长与繁殖,蚯蚓喜欢潮湿,但不能水涝,规模养殖应选择地势高燥,污染,良好的排水能力,没有持续的异响声等。一般培养料湿度,基质的相对湿度陵侍贺保持在60~70%最为适宜。

3,选择饵料,蚯蚓食用比较杂,如果养殖的比较多,用到的饲料的量就会非常大,可以选择新鲜的牛粪,经过充分腐熟的猪粪、鸡粪、羊粪等畜禽粪便,达到外观咖啡色,无酸味,无臭味才可以投喂,直接用没有经过充分腐熟的畜禽粪便之后,这些粪便在自然发酵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有害的氨气,或有机酸,再加上发酵时产生的高温,对蚯蚓危害是非常大的,会造成大量的蚯蚓,因为不适应而出现死亡。在投喂饵料的时候,每次不应太多,平铺10公分左右厚度的饵料即可。

4,蚯蚓种苗投放,蚯蚓的生殖方式可分为孤雌生殖,自然体外受精,异体受精,蚯蚓有多个种类,要想产量高,可做适当的选择,比如,日本异唇蚓,爱胜蚓,八毛枝蚓,尺派赤子蚓,北星2号,太平2号等品种,北星2号与太平2号养殖的较多,选择新鲜的牛粪,在养殖池里平铺20公分,每平方米投入4000条左右的蚯蚓种苗为好。

5,遮光喂养,蚯蚓喜欢在黑暗潮湿的环境当中生长,怕阳光直射。

6,翻基料,养殖的过程当中一直投喂料,会造成下层基部透气性差,影响蚯蚓的正常生长繁育,可在投料的时候,或者间隔一段时间,进行翻动一下基料,提高基料的疏松度,增加透气性,可以让蚯蚓生长得更好。通过翻基料,可以观察到蚯蚓的生长情况,是不是该收获了,一般每平方米达到25,000条左右就可以进行收获。

怎样养殖蚯蚓

分类:休闲/爱好>>花鸟鱼虫
解析:

蚯蚓养殖技源薯术

人工养殖蚯蚓工作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它能作为畜、禽、鱼类等养殖的蛋白质饲料,可以利用蚯蚓改良土壤,培育地力,还能处理城市有机垃圾,化废为肥,消除有机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蚯蚓的用途很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木片主要以红蚯蚓为例,介绍其养殖方法。红蚯蚓为正蚓科,爱胜蚓属,属于粪蚯蚓,其个体较小,一般体长90-150毫米,宽3—5毫米,性成熟时,平均每条鲜体重0.50克。体色为紫红色,尾部浅黄色。喜吞食各种牲畜粪,倾肥性强,适合于人工养殖。

饲料的调制和发酵工作,是蚯蚓养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关键。蚯蚓的饲料来源很广,凡是无毒的有机物质,如畜禽的粪便、各种植物器官、果皮、蔗渣、烂水果等,经过发酵腐熟后,均可作为蚯蚓的饲料。蚯蚓的生长繁殖,需要多种营养物质,主要的营养指标是碳氮比例。氮素饲料和碳素饲料不宜单独使用,必须适量搭配,使其比例调整在20—30之间。蚯蚓是杂食性动物,要求营养丰富的有机物质

蚯蚓的饲料是经过充分发酵后的有机废物,如各种牲畜粪便和秸杆等。在发酵前,所用的畜禽粪便都要经过洒水、捣碎。如用农作物秸杆、稻草,最好用锄刀切成6-9厘米长,再浇水,拌均匀,使其充分湿润,然后在地面堆制。堆料时,要求堆料松散,不要压实,以利高温细菌的繁殖,堆制时要充分洒水,所含水份在50-60%之间,堆积高1米左右。

饲料堆积好以后,上面可用塑料布覆盖,以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蚯蚓是杂食性环节动物。这些有机废物必须经过堆制发酵后,才能吞食利用,否则会使蚯蚓大量死亡。堆积的有机废物经过3-4天后,里面的温度可上升至50-60℃之间,半个月左右可翻堆1次,并添加水分,经过三、四次翻堆腐熟后,即可使用。

养殖蚯蚓有多种方法,平地堆肥养殖是最常用的一种,在室内或室外均可以进行。

取充分腐熟后的饲料投入到蚯蚓床上,此时腐熟好的饲料,黑褐色,无乱裂历臭味,质地松软,不粘滞。腐熟堆肥的宽度为80-100厘米,长2-3米。浇水使饲料水分在60-70%之间。

为了慎重起见,在正式养殖之前,应做饲料的鉴定投试,在料床上投放少量的蚯蚓,如果蚯蚓不愿进入料中,说明饲料腐熟不完全,需要继续发酵。

经过生产实践证明,平地堆肥养殖的方法,可以大量的繁殖蚯蚓。每个料床上可以接种蚯蚓1000-2000条,3个月左右,当蚯蚓大量繁殖后,及时进行分池养殖。一般1个月加料1次,保证蚯蚓有足够的饲料,其才能迅速地繁殖生长。

在蚯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对其有较重要影响,温度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利于蚯蚓繁殖生长,在温度下降至7℃时,就出现蚯蚓大量逃逸现象,如果在0℃以下就可能冻死。

蚯蚓的生长温度在5-30℃之间,最适合温度为20℃。

蚯蚓是好气性运动,靠皮肤呼吸,因此要求养殖床的饲料氧气充足,必须通风换气,疏松饲料,保证有充足的氧气,蚯蚓才能生长良好,否则就会生长发育受阻,体色发暗不鲜,行动迟缓。

蚯蚓的生长繁殖与饲料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适应范围在PH6.0—8.0之间,最适宜为PH7.0,超过此范围,蚯蚓会出现脱水、变干、萎缩,体色变黑紫,感觉迟纯,往外逃逸等现象。

有生产实践证明,在投饲料前,用水冲洗饲料,可以调节PH值。用水冲洗饲料,虽然会损失一些水溶性养分,但能排除有害气体,洗涤盐分和有害物质,但发酵较好的饲料,不用调整PH值。

蚯蚓喜欢吃甜饲料、蛋白质、糖分丰富的饲料,尤其是喜欢腐烂的瓜果、菜叶,亦爱吃酸甜饲料。

蚯蚓的饲料必须经常浇水保持湿润,饲料太干或者太湿都会影响蚯蚓的生长发育。

水分是蚯蚓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调节体温的重要因素。蚯蚓可以从饲料中获得水分和营养物质。

蚯蚓的体内含水量为85%左右,在生活中必须有一定量水分才能生长发育。

饲料被蚯蚓吞食1个月左右,要及时补充营养丰富的新饲料,补料一般在清粪后进行,蚯蚓由上而下取食,粪粒排泄在面上长期堆积,对蚯蚓生长繁殖不利,应及时消除。刮取蚯蚓粪同时,在养殖床上补充新饲料。

当床内大部分蚯蚓体重已达到400-500毫克时,并且每平方米密度达1.5-2万条时,即可收取—部分成蚯哗搜蚓。蚯蚓的收获有多种方法

在养殖床表面,用多齿耙疏松表面的床料,等蚯蚓往下钻后,刮取表面蚓粪,反复进行疏松床料和刮取蚓粪,最后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捕成蚓的目的。

将蚯蚓的粪便用于农作物,在改良土壤,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同时,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人们可不能轻视小小蚯蚓的作用,它被称为“环保卫士”,处理城乡垃圾;它排出的粪便星星点点,不仅是优质的有机肥料,而且还是喂养畜禽鱼虾的高蛋白质饲料。它在食品、医药等方面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人工养殖蚯蚓,提高循环利用,不仅可以降低畜禽饲料的成本,而且还可以快速脱贫致富,它将对发展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蚯蚓的工厂化养殖方法(人工蚯蚓的养殖技术)

(1)棚式养殖法。用混凝土做壁,以阻隔外部噪音和振动,并对养殖槽加以覆盖,形成上下数层的养殖棚。养殖棚设有可以推拉进出的箱状设备,即养殖槽。养殖棚内的温羡氏和度和湿度,由设备的换气孔和洒水装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把酒糟、纸浆和含有大量动物蛋白质的鱼残渣、谷类、麸皮等腐殖质混合,然后铺在养殖槽内,槽内湿度调节在75%-90%之兄盯间。大约每3.3立方米的养殖槽内可繁殖10万条左右。

(2)通气加温法养殖。用食品残渣、农产品和畜产品废弃物等作为蚯蚓的饲料,放置在10-20厘米深度的土壤中,在土核仿壤中埋设许多有细孔的管子,缓缓通气。全年保持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冬季低温时,可用电热法保持土壤适宜温度。

(3)塑料棚养殖。在日本,常用跨度为6米,长为30米的拱型塑料大棚,两边为2米的饲养区,中间2米为通道。地面为水泥,就地靠墙,堆放成半拱型。在较大规模饲养条件下.可以把8个塑料大棚并排盖在一起,便于管理,节省人工。棚顶为弧形,盖以有色塑料,能遮光。温度为10-30℃时,蚯蚓生长良好,温度在40℃以上要喷水降温。

在美国,大规模饲养蚯蚓是采用长方形饲养床,床长10-15米,宽2米,高0.5-2米,饲养床上需有盖,或用草帘子,表层1-2厘米以下1.5厘米厚的范围内为蚯蚓活动区。

(4)室内多层式(利用工厂余热加温)养殖。在室内建成多层式加温床,床内铺以调制的饵料,然后将红蚓(爱胜蚓)放入,内保持20℃左右,饵料含水量保持65%-80%。

本文标题:人工养蚯蚓 蚯蚓养殖技术方法视频 人工养蚯蚓 蚯蚓养殖技术方法有哪些

本文链接:http://www.chaxuanwen.com/article/61847.html

上一篇:土鸡种鸡养殖技术与管理 土鸡种鸡养殖技术视频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喜欢农业科技就经常来哦!
农业资讯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