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双王群过冬好不好 双王群越冬各区应放几张脾

时间:2023-09-21 17:03:06 浏览量:

蜜蜂如何越冬及越冬的注意事项

当气温下降低过8度时,蜂群就会在巢内内团结靠食蜜糖维持生命,处于休眠状态来度过整个冬天。

注意事项

1、防饿

整个越冬期的饲料是否质优量足,是蜜蜂越冬成败的基础。饲料质优,蜜蜂食后大部分被消化掉,蜂群安静稳定、寿命长、不春衰、春繁迅速。

2、防热

蜜蜂越冬的适宜温度是2—8℃,蜂群在箱内团结靠食蜜糖维持蚂枣咐生命,处于休眠状态。但整个越冬期气温在8℃以上的天数比较多,蜜蜂活动量大,饲料消耗多,工蜂老化快,不易春繁,故须防热。方法是,可用通风、洒水或吹电风扇降温。

3、防寒

越冬的蜜蜂处在-2℃以下气温中活动量也会增大,主要是加大食量,并不停地摆腹,靠活动产生热能抵御严寒。这样,既消耗大量饲料又使工蜂老化缩短寿命。防寒的方法是:小蜂群应在白天多晒太阳,夜晚尽量把巢门关小,填补箱缝和风洞。

扩展资料:

保温

将紧脾后的1张脾放在蜂箱中央,此时蜂足以保护巢脾。靠近邻箱的一侧放1隔板,另一侧放1隔板,板外再放保温物。

箱外保温的做法是:箱底垫草,两蜂箱之间填杂草,用塑料布防湿保温,在阴雨天或较冷的傍晚,用塑料布将蜂箱全部覆盖,谨防堵死巢门。傍晚视气温隋况,可关闭巢门。

奖励饲喂

紧脾后,每晚从箱底进行奖励饲喂。糖水或蜜水岩宴盛人箱底饲喂器中。第一次饲喂可稍多些,一般每群喂350~400ml,以后看蜂数多少和产卵圈大小而定,以闷纯脾上有少量角蜜为宜。饲喂要勤,每晚1次,不能间断,饲喂量不宜太多。

参考资料来源:


双王群的组织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组建双王同群)

一、双王群的组织方法

1、巢箱双王群:巢箱双王群是将巢箱用隔板严密地隔成相同的两区,两区各开一巢门,每区为有2至3框蜂、同龄蜂王的蜂群,待两区的群势均发展到5框蜂时即可加继箱,然后从每区各提2~3张蛹脾和一张蜜粉脾放在继箱中间,巢箱补入空脾,巢、继箱间加隔王板限制蜂王在各区内产卵。

2、继箱双王群:继箱双王群是在巢箱双王群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当巢箱双王群繁殖到加继箱时将其中的一群蜂整个提到继箱中,继箱开后巢门,巢箱和继箱之间用铁纱隔开,等7~8天后换成隔王板均可,但这种组织双王群方法对于生产蜂王浆非常不便,因此生产王浆的蜂场一般不采帆棚用。

二、双王群的管理方法

1、巢箱双王群:加继箱前要按一般小群进行管理,两区群势不均时可通过巢门的扩大和缩小调整外勤蜂或互换子脾来解决,加继箱后要用隔王板限制两只蜂王在巢箱两区内产卵,每4~6天调整一次,每次调整把巢箱两区的新蛹脾或大虫脾提到继箱,继箱已经出房的蛹脾分别调给两区供蜂王产卵,因巢箱区容积较小,所容纳的巢脾较少态滚则,要及时调整巢脾。

2、继箱双王群:继箱双王群每6~7天调整一次,最初几次调整以继箱的卵虫脾换巢箱的蛹脾,待继箱的群势增强且巢继箱的子脾差不多时就在各自的基础上繁殖到满箱,加第二继箱时应考虑到新王产卵力强、分蜂情绪低,流蜜期到来前8~10天提走老蜂王另组成一个小群,新蜂王用隔王板限制在巢箱备局中,隔王板上面叠加1~2个继箱组成一个强大的采蜜群。

三、双王群的注意事项

1、双王群养蜂时要注意蜂箱中的群势的发展,当蜂箱中群势超过五框时就应及时加继箱,然后在蜂箱中再补入空的巢脾,而且蜂巢和继箱间还要用隔王板进行隔离,如果蜂群处于繁殖期中还要注意蜂箱中巢脾的调整,最好每隔五天就能调整一次。

2、双王群养蜂在大流蜜期到来前十天左右就应限制蜂王的产卵数量,这样能保证蜜源花大量开放时蜂群的群势处于最强的状态,从而增加养蜂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双王群养蜂时要注意蜂箱的散热问题,不然蜂群很容易因为温度过高而出现疾病。

怎样布置越冬蜂巢?

一般群磨卜势较小的弱群,最好组织双王群过冬。布置方法,用普通隔离板或铁纱隔板将标准箱分成两区,巢门开在两边。每个小群各占一边,每区不少于四张脾,靠隔离板的巢脾放半蜜脾,大蜜脾靠另一边,边脾外加隔板。

5~6框蜂,可放6~8张巢脾,平箱越冬。大蜜脾放在两边,半蜜脾放在中间,边脾加隔板。

7框足蜂烂首以上的蜂群,可以采用继箱越冬。将蜜脾集中放在继箱上,蜂群结团于中间,巢内空间大,通气良好,蜂群越冬安全。

布置好巢脾后,纱盖上加盖保温物,其覆布要折起一个角,做箱内通风口。可在覆盖上加几层报纸,以增加保温效果。对双饥游数王群蜂箱,巢门口最好加一块垂直蜂箱的挡板将两巢门隔开,以防工蜂偏集。

本文标题:双王群过冬好不好 双王群越冬各区应放几张脾

本文链接:http://www.chaxuanwen.com/article/59601.html

上一篇:兰花叶尖黄叶子中间裂是什么原因 兰花叶黄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喜欢农业科技就经常来哦!
农业资讯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