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鸭瘟病首选的确诊方法是什么 对鸭瘟病首选的确诊方法是
养鸭常见疾病如何防治以及措施是什么?
鸭子在农村地区是非常常见的养殖家禽,现在鸭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欢迎,绝芦养鸭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养鸭虽普遍,但管理起来却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尤其是各类疾病的危害,若防治不当,则直接会影响到养殖效益。
那么养鸭常见疾病如何防治以及措施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下吧。
鸭子在农村地区是非常常见的养殖家禽,现在鸭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欢迎,养鸭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养鸭虽普遍,但管理起来却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尤其是各类疾病的危害,若防治不当,则直接会影响到养殖效益。
那么养鸭常见疾病如何防治以及措施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下吧。
1、鸭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主要是有大肠杆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主要症状表现为:食欲废绝、精神萎靡,体温升高发热;腹泻,粪便稀薄有恶臭,还夹带血丝;呼吸困难,最后衰竭窒息而死。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防止细菌滋生繁殖侵染。
(2)不要喂食发霉、变质的饲料,尤其是夏季高温的时候,饮水也要勤换。
(3)大肠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药物进行治疗。
2、鸭热应激
即鸭的中暑症,是鸭只夏季生产的一大障碍。
主要症状表现为:精神不好,喜饮不食,翅膀下垂;呼吸快速,张口喘息,进而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严重时步态摇晃,站立不稳。
防治措施:
(1)用少量清凉油涂擦鸭的头部,用针尖刺破翅静脉放血,同时灌少量的冰水并返带或凉水。
(2)大群鸭子发病,可在饮水中加入禽用口服补液盐,疗效十分显著。
3、鸭瘟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死亡率的传染病,俗称“大头瘟”。
主要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颈部收缩,食欲废绝;眼部流泪,眼睑肿胀,鼻部有粘性分泌物,导致鸭子呼吸困难;粪便常常为绿或灰白色,最后鸭为败血症状死亡。
防治措施:
(1)做好鸭群分群工作,不同品种世衡、日龄的鸭分开饲养。
(2)禁从鸭瘟疫区进鸭。
平时严格执行对鸭舍、运动场、管理用具、运鸭车辆的消毒工作。
(3)注射鸭瘟疫苗是防治鸭瘟唯一最有效的措施。
4、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传染性浆膜炎也叫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表现为:嗜睡,两肢软弱,跛行或卧地不起,行走摇晃;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眼周围毛粘连形成“眼圈”;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部分雏鸭腹部膨胀。
防治措施:
(1)改善育雏舍的卫生条件,特别是通风、干燥,饲养密度合理,平时要勤换垫草,经常消毒。
冬春季节还要做好鸭舍的防寒保温工作。
(2)使用鸭疫里默氏杆菌灭活苗,6日龄接种一次,进行免疫预防。
(3)用多种抗菌素,比如阿普霉素、硫酸粘杆菌素、庆大霉素等连用4-5天,进行治疗。
近几年来,随着养鸭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养鸭已发展成为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与此同时,各养殖地区鸭病的频发,严重阻碍了养鸭行业的发展,也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想要养好好,做好防病工作是关键要点之一。
怎样鉴别鸭病毒性肝炎与鸭瘟、巴氏杆菌病、黄曲霉毒素中毒?
鸭病毒性肝炎主要症状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临床上短时间内可出现大批死亡;表现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然后出现蹲伏或侧卧,随后出州哪虚现抽搐、转圈等神经症状,大部分鸭出现神经症状后很快死亡,死鸭呈“角弓反张”状;剖检肝脏肿大、淤血、脆化、黄褐或暗红色,表面有斑点状或刷状出血。
(1)与鸭瘟鉴别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的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虽然各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但3周龄以内的雏鸭较少发生,而病毒性鸭肝炎对1~2周龄雏鸭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超过3周龄雏鸭很少发病,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鉴别之一;患鸭瘟的鸭以食道、泄殖腔和眼睑黏膜呈出血性溃疡和伪膜为主要特征性病变,与病毒性肝炎症状完全不同,可作为重要鉴别之二;用抗鸭瘟病毒高免血清和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在1~7日龄易感雏鸭中作交叉中和试验,或交叉保护试验,可作为重要鉴别之三。用鸭胚和鸡胚作病毒分离检验。可作为鉴别之四。(2)与鸭巴氏杆菌病鉴别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青年鸭、成年鸭比雏鸭更易感,尤其是3周龄以内的雏鸭很少发生,这在册燃流行病学上是重要鉴别之一;患鸭巴氏杆菌病的鸭肝脏肿大,有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灶和心冠脂肪组织有出血斑,心包积液,十二指肠黏膜严重出血等特征性病缓耐变,与鸭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可作为重要鉴别之二;患鸭巴氏杆菌病的鸭肝脏触片,心包液涂片,革兰氏或美蓝染色见有许多两极染色的卵圆形小杆菌,可作为重要鉴别之三。(3)与鸭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鉴别鸭黄曲霉毒素中毒病是由黄曲霉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中毒病。雏鸭比成鸭易感,1周龄左右中毒病鸭拱背和尾下垂,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鉴别之一;发病的鸭群饲料一般都被污染,有特殊异味,发霉变质,可作为重要鉴别之二;剖检皮下胶样浸润,眼和蹼皮下出血以及肝脏病变;肝苍白,萎缩,肝硬变。心包积液和腹水,肾肿胀出血,胰脏出血。可作为鉴别之三。
鸭病的临床诊断方法有哪些?
鸭病的临床诊断方法主要有问诊、视诊和听诊。
(1)问诊问诊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向饲养者询问了解与疾病相关的内容,遇到群发病还要深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调查,为诊断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调查了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了解疾病发生时间和经过:由此可以推测该病属急性还是慢性,如急性传染和某些中毒病的特征是突然发生,疾病的经过常较严重,而营养代谢病一般呈慢性经过。
②了解疾病的主要表现:据此可推断疾病大致范畴,如食欲不振或废绝、下薯绝痢、打喷嚏、瘫痪、麻痹、抽搐等,提示了主要症状,就为鉴别诊断提供了前提。如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主要表现为头颈麻痹。
③了解发病后的病情是逐渐加重还是减轻:由此可以分析疾病发展的趋势,如营养代谢病,开始时症状较轻,若缺乏的营养得不到带锋及时的补充或补充不当,则日益加重。
④了解鸭发病后治疗情况:了解鸭发病后用何种药物治疗,用药剂量、方法、次数及疗效,均可为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⑤了解邻近鸭舍或同一鸭舍中,鸭群是否同时发生类似疾病:据此可推断该病是群发,还是单个发生及有无传染性。如果仅有个别或少数先发病,首先要考虑传染病,如禽霍乱、鸭瘟等。若是同一鸭舍和邻近鸭舍,所有的鸭同时发病,则应考虑中毒病。
⑥了解疾病传播速度快慢:如果疾病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造成流行或疾病在短期内发生并出现死亡,则提示可能是急性传染病或某些中毒病,如鸭瘟、雏鸭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病以及鸭采食喷洒农药的饲草、蔬菜引起的急性中毒或使用喹乙醇、痢特灵等药物过量引起的药物中毒。若是在较长时间内不断地相继发生,则应考虑为慢性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如慢性副伤寒、鸭绦虫病、鸭棘头虫病等。
⑦了解发病率、死亡率和有无年龄差别:这些情况的了解,对一些疾病的鉴别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番鸭细小病毒病、雏鸭肝炎、日龄较小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2月龄以上的番鸭很少发生细小病毒病,即使感染发病,死亡率亦不高,成年番鸭则不发病。雏鸭肝炎仅发生于3周以下的雏鸭,1月龄以上的雏鸭至成年鸭均不发病。而鸭数行姿瘟主要发生于青年鸭、成年鸭,2周龄以内的雏鸭一般不见发病。
⑧了解鸭患病的同时,其他畜禽是否也发病:如禽霍乱,不但能引起鸭发病死亡,而且也能引起鸡、鹅、鸽子、鹌鹑等其他禽类发病死亡,同时亦能够引起猪的死亡。
⑨了解病史和既往史:鸭群曾患过什么病,其发病的经过和结果如何,与本次患病有无相同之处,通过了解来分析本次疾病与过去疾病的联系。例如,雏鸭副伤寒,即使治愈后,若受不良因素(气候、环境、温度等)的影响,10~20天后仍然可以复发。
⑩了解防疫情况及实际效果:防疫制度及贯彻的情况如何,鸭饲养场有无消毒设施,病死鸭死后的处理等等,这些都对分析疫情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预防接种实施情况如何,包括接种的时间、方法和密度,并查明疫苗的来源,运输及保管的方法等,以估计实际接种的效果,有利于分析情况及参考诊断。
?了解鸭舍的构造、设施等以及鸭群的饲养管理、饲养密度和卫生环境状况:鸭舍尤其是肉用仔鸭舍,其位置、结构、设施、光照、通风等条件均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一定联系。
?了解饲料的种类、组成、质量、调制方法及贮存情况:这些情况的了解常为某些营养代谢病、消化系统疾病或中毒病以及寄生虫病提出病因性诊断的启示。如产蛋鸭长期喂单一的饲料或某些营养物质缺乏或不足的饲料,常常是孵出的雏鸭营养不良的根本原因,或种蛋出现受精率、孵化率下降。(2)视诊视诊是接触病鸭或病鸭群进行客观观察的重要步骤,也是观察病鸭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的一种诊断方法。
①观察鸭群的整体状态,如鸭营养状况、生长发育情况、体质的强弱等。
②观察精神状况、体态、姿势和运动的行为等,如精神、行为等。
③观察羽毛、皮肤、眼睛有无异常。
④观察某些生理活动,如呼吸运动有无喘息、呼吸困难、喷嚏、咳嗽,采食、吞咽及排粪状况有无异常。(3)触诊触诊是用手指或触觉来进行体格检查的方法。通过触、摸、按、压被检查局部、以了解体表(皮肤及皮下组织等)及脏器的物理特征。触诊分为直接感诊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