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蝌蚪人工养殖技术 林蛙蝌蚪人工养殖方法
怎样养殖林蛙
中国林蛙俗称哈士蟆,主广东北,属,是我国著名药用经济蛙种,那么林蛙要怎么饲养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林蛙养殖技术概要
一、蛙场选址:
可在房前屋后,院子选择平整的地面做养蛙场,附近有地下水、河水、池水,土质黑土、黄土均可。
二、蝌蚪池的修建:
在蛙场中选择一处地势平整,容易排水的地方建蝌蚪池。首先将要建蝌蚪池地方的地面用土垫高15-20厘米,以便抬高地面利于排水,然后将池的四周用土堆成土坝,土坝高度在30厘米左右,再将池中及土的小石子等杂物拣干净,以防弄坏塑料布,将两层或三层比较结实的塑料布铺到蝌蚪池上,将塑料布的四边用土压实,在塑料布上面放水,水深20-30厘米,这样蝌蚪池就建成了。当然,蝌蚪池的宽度最好不要超过2米。这样利于将池中脏水换掉。面积的大小要根据引进种蛙的数量而定。一般100对种蛙有10-15平方的蝌蚪池即可。
三、蝌蚪期的喂养:
蝌蚪孵出后,首先吃包卵的卵膜,卵膜吃7-10天,吃完后再开始吃饵料,一般将7份玉米面和3份豆粉混合加入适量的水,煮熟后呈稍干状喂蝌蚪即可。喂的时候将饵料直接投放带局到水中即可。
四、幼蛙及成蛙的喂养:
蝌蚪经过50天左右的喂养就变成幼蛙,登陆上岸,变成幼蛙以后就要吃小虫,蚊蝇、、蝇蛆等。只要温度适宜,小蛙就开始活动捕虫,每天用小黄粉虫或饲喂,喂时将虫直接撒在蛙场四周的地面上。实际养殖中,一般采用繁育黄粉虫或蝇蛆来喂养幼蛙及成蛙,黄粉虫用子繁养(饲养方法极简便,详见技术资料),蝇蛆可用1份猪、牛、羊血(任意一种)兑40-50份水加入少量麦麸子或玉米面放到室外的缸、盆、水泥池、土池中,3-5天自然产出大量的蛆,这种方法简便快捷,来得快,数量大。
五、幼蛙及成蛙养殖圈的搭建:
养殖蝌蚪时期可以让蝌蚪氏行配在下直接饲养,当蝌蚪变态成幼蛙以后就要让幼蛙在遮阳保湿的环境下生长,这样就必须为其搭建养殖圈,首先可以用竹杆或竹片,铁筋搭建高度1.8米的拱棚,拱棚上面用遮阳网罩住,遮阳网四周底边用土埋压,在拱棚下修建幼蛙及成蛙养殖圈,修建蛙圈可以修一个大的养殖圈也可以修建数个养殖圈,在规划好养殖圈的大小后,沿每个养殖圈的四周每隔1米-2米埋一根木桩,木桩高出地面1米,埋入地下20-30厘米,然后用塑料布将所有木桩围成一个圈形,塑料布底边埋入土中,上边用1米-2米长的木板卷起用钉子钉歼指到木桩的顶端,使塑料布垂直于地面,塑料布的上边沿在木板的作用下与地面保持平行,与木桩成直角以防蛙逃跑。蝌蚪池可以建在幼蛙及成蛙养殖圈中,这样,蝌蚪变成幼蛙上岸后直接可以投喂而不需再换地方,省时省力,只是养殖蝌蚪时不要在拱棚上罩遮阳网,等到蝌蚪变成幼蛙时再罩上遮阳网。保湿就是在晴天每天往养殖场内的地面上喷一到。
六、延长生长时间:
早春利用塑料提高水温,提早孵化蝌蚪,促进早变态进入陆地生活,早春气温低也可先将网棚盖上塑料布,促使蛙提前捕食,晚秋盖塑料布延长幼蛙捕食时间。这样可使林蛙提前达到商品蛙规格。
七、越冬管理:
林蛙在气温低于10时就开始冬眠,不吃东西,减少活动。
1、养殖可以采用地面上盖上一尺到二尺厚的杂草、稻草,让林蛙在杂草、稻草下面直接越冬的方法。
2、窖内越冬:窖宽2米,深2米,四壁用砖石水泥等砌成,窖底为土层,窖盖覆土保温,留有通气孔道,地面放入石块落叶等隐避物。每平方米大约贮小蛙3000只,大蛙700只。要经常喷水。
3、室内越冬池越冬:在室内修建水泥池,面积因地制宜,池深1米,水深70-80厘米。需经常换水,防止缺氧,水池上边盖上窗纱等防逃网。
4、焊接水池越冬:有移动方便,控制温度方便,换水方便的特点,可放置在空房的炕上,天冷时烧一下炕,或在池下方放一电暖器控制温度,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简便,且安全可靠。
八、林蛙油的提取
在每年的十月末到十一月末开始捕捉个大的雌蛙,这个季节林蛙肥胖,油多质量好,经济价值高。林蛙油就是雌蛙的卵巢,将林蛙雌蛙干制后取油。将捕捉的活雌蛙用细铁丝或线绳从蛙嘴处的鼻孔串起来晾晒7-10天成林蛙干。取油方法:林蛙油取出后是固体的干块,容易存放。林蛙油的提取方法较多,一般是采用将林蛙干首先放于60-70摄氏度的热水里,浸泡5-10分钟左右,然后从水里取出放在盆或其它容器里,用湿润的麻袋等物覆盖,放在温暖室内进行闷润,大约10-15小时左右,可把整个林蛙闷软,皮肤和肌肉变软,即可取油。取油时一只手托住闷软的林蛙,腹面向上,大拇指紧紧地顶住林蛙的两条腿,另一只手掐住林蛙的头部两只手同时用力下折,这时将靠近两腿的皮撕破,露出片状油来,用手或刀片轻轻撬起一端,将两大片油撕下,并同时取出零星小块油,放于盘内晾干即可。
九、药用
林蛙油是一种滋养强壮补益食疗性药品。对年老体弱、产后体虚乳汁不足,,肺结核、等多种疾病,少量服,久服必有益。
1、林蛙油的服用方法:一般是加水浸泡,达到膨胀松软后便可服用。
浸泡方法:首先用凉水将林蛙油冲洗干净,然后放入碗适量的凉水或温水(试验证明1克油加水15毫升),浸泡8-12小时,林蛙油便充分吸水,体积膨大松软,颜色雪白有弹性,没有硬心,即可服用。
服用方法:生服法,就是将浸泡好的油不经蒸煮而生服,其优点某些成份不会因高温而破坏,保持林蛙油完整的营养价值。另一种是熟服法,将浸泡好的林蛙油经过蒸煮后再服用,此法缺点是失去某些成份。
林蛙蝌蚪怎样喂养
早期蝌蚪主要吃包卵的卵膜,稍大后就补充粉状颗粒饲料,如,黄豆粉,或煮熟的,一万尾只需1—2个,3—5天喂一个。
成蛙期吃些什么饲料
如在养蛙场(池)内设置几盏灯,夜间开灯后,就可将远处的蚊蝇等昆虫引过来。这几乎就不需人工喂多少饲料,也可人工繁殖蛆虫或黄粉虫喂养。
蛙长大后怎样销售
雌蛙长大后,秋冬季就可以取油,取油时用细铁丝将头部串起来(上吊),自然下坠,成小块即可取下(成白色固体易保存)。
蛙种怎样放置
由于林蛙有冬眠习性,10月初到次年4月末不吃任何饵料,所以将购回的林蛙种放入有净水的缸中或盆中用纱网罩住缸口及盆口即可。
林蛙的人工养殖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养林蛙要把握的六个关键技术。1孵化管理关首先是卵团的选择,一般选择2d内产的卵团放于已消毒好的一个孵化池内,将未受精的卵团剔除,以提高孵化率,孵化过程中卵团的密度不宜过大,如水源充足时按劳取酬10~15团/m2,卵团要均匀分布在孵化池内为宜。其次是孵化池的温度,温度包括气温和水温,它是影响蛙卵孵化的最直接的外界条件,温度高,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孵化期短,反之,胚胎发育速度慢,孵化期长。但是,林蛙卵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各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卵团孵化初期保持水温在6℃以上,中后期保持水温在16~24℃之间。由于初、后期的气温不同,可采用塑料膜覆盖及灌水的方法来调节水温,确保蛙卵在适宜的温度下正常发育。再次是水质,孵化池的水质要保持清新,不混浊、无泥沙、无污染的水质为宜,因为水中混沙污染卵团,造成“水卵”,而降低孵化率,因此要保证孵化池内是中性的清新水质。2蝌蚪培育关2.1蝌蚪的密度蝌蚪培育的前两周密度可大些,随着日龄的增加,密度可逐渐减小,采用人工疏散分池的方法来降低饲养密度。一般饲养密度为:1~15日龄为2000~3000只/m2,15~25日龄1500~2000只/m2,25日龄至变态期500~1000只/m2;如密度过大,蝌蚪生长发育迟缓,成活率低,体质不健壮,影响变态幼蛙的成活率。2.2饲料当蝌蚪将自身卵胶膜吃完即可喂开食料,一般用熟鸡蛋黄或豆浆做开食料。将熟鸡蛋黄用两层纱布包好,在池水中慢慢摇晃,蛋黄便溶于水中,蝌蚪可以自由采食,以后视蝌蚪采食情况酌情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以喂2h吃完不剩或少有剩余为宜。当蝌蚪生长到20d以后要添加动物性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2.3水质与水温良好的水质对蝌蚪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水质冷凉,有污染,含矿物质多等对蝌蚪生长发育都十分不利,会阻碍胚胎发育和各器官的形成。蝌蚪的排泄物和其他杂质也会使水质变色,发现这种情况要立即排出池水,注入新水。蝌蚪初期,5d注入1次新水,用0.3mg/mL漂白粉溶液喷洒水面,后期采用单灌的的方法降低水温,水温不能超过24℃。如果气温、水温高时要采取换水和遮荫等办法降低池水温度,否则,蝌蚪易出现各种症状,严重时则死亡。3蝌蚪变态关蝌蚪生长到30d之后进入变态期,此时应及时将变态蝌蚪移入林蛙圈内的变态池内饲养,避免移池过晚幼蛙逃跑的现象发生,林蛙圈要用塑料或其他材料围成内外两层围墙,即小圈一层,整体养蛙场一层,防止林蛙逃跑。此期间要加强管理,精心饲养段唤。因为变成幼蛙比变态前体重要减轻一半以上,而且变态时不采食,能量消耗大,如管理不善,幼蛙体质不健壮,死亡率非常大李纤。变态期管理注意:一要保证变态池内有足够的水量,保持水温在28℃以下,避免高温使变态幼蛙死亡;二要继续喂养蝌蚪,未进入变态期的蝌蚪需要继续摄取食物,必须供应足够的食物。4疾病防治关圈养林蛙在各个时期患不同的疾病,饲养时必须做到以防哪燃仿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方法。4.1蝌蚪期饲养蝌蚪在18~20d时,由于气温高,食最大,水中气体过多等因素易得气泡病。防治方法是:蝌蚪培育期间经常向池内注入新水,每5d消毒1次,不投喂过多的饲料。发现有气泡病时则立即注入新水或将蝌蚪移入清水池内:二是每立方米蛙池用3g食盐兑水泼洒可防治此病。4.2幼、成蛙期主要在夏季饲养期。由于围内杂草丛生,阴凉潮湿,加之饲养密度大,投喂的饲料有剩余,而使各种细菌滋生繁殖,因此养殖林蛙必须做到经常消毒,预防林蛙患病。此期林蛙主要患红腿病、烂皮病、肠炎病等疾病,死亡率较高。预防措施:夏季放养林蛙前将林蛙圈彻底消毒1次,可用漂白粉等消毒剂;夏季饲养期每半月用0.7×10-6高锰酸钾或1~2×10-6漂白粉溶液消毒蛙圈。同时每月用增效磺胺眯0.5g拌入1000g虫内,连喂3d,可起到预防林蛙肠炎病的作用;黄粉虫饲养场所每半月用0.3×10-6漂白粉溶液喷雾消毒1次,避免林蛙吃到带菌的虫体;蛙圈门口设有消毒设施,进入蛙圈要先消毒,谢绝外人参观。5越冬管理关东北地区蛙越冬期长达6个月之久,此期虽不用饲喂林蛙,但不能忽视对越冬林蛙的管理,否则会出各种意外情况,造成林蛙大量死亡.林蛙,到底该用怎样的方法进行养殖?
近年来,林蛙的药用价值越来越高,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大,林蛙作为补品,体弱多病的老人或者病人的需求大,大多商户抓住这个商机,减少对雀孝源野生林蛙的捕捉并对其进行人工养殖。人工养殖的难度比较大,但可以从林蛙的生活环境和生长习性进行研究。
林蛙大多数生活在温暖湿润的北方,生长环境比起特殊。野生林蛙的环境周围要有大面积的阔叶林或者针阔交混林才能生活,因为林蛙不喜光,并且偏湿润凉爽的气候温顷态度。
林蛙与其他普通的青蛙不同,它有陆栖和水栖的阶段,比如在水栖阶段的时候,林蛙生活的环境必须靠近水源,比如河流或者小溪,水深应在三米以上,除水浅外,还需要有水深的洼坑,因为林蛙需要在水深的地方过冬。所以在进行人工养殖的时候,设立的池子应是6×4的长方形形状,水深大概在三十厘米以上,水的温度也要偏凉。
从生长习性入手,林蛙生长的周期和食用量不同。林蛙在蝌蚪期,对饲料的要求高,喂养的时候,需要把饵料放在板子上并缓慢的放进水里慎嫌,因为蝌蚪期需要安静的水环境,对水源的清洁度要求高,如果板子放的过程中晃动太大,饵料会洒出来污染水源。林蛙在蝌蚪期能力弱,需要作相应保护措施,避免老鼠、蛇这些天敌的进入。
林蛙在生长期的时候,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高,所以要经常更换水源,最好2-4小时进行更换;其生长期的食用量也大,建议到草场捕捉昆虫或者在池子边放些粪便吸引昆虫。
人工养殖是缓解市场需求的一个有效方法,并且可以减少对野生林蛙的伤害,大家可以结合情况找到合适的方法养殖。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