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黄颡鱼病防治方法是什么 黄颡鱼鱼病防治

时间:2023-09-16 06:45:00 浏览量:

黄颡鱼苗种期主要疾病及预防技术都有那些?

下面举几个黄颡鱼苗种期主要疾病及预防技术:

一、车轮虫病

  1、流行情况及症状

  在黄颡鱼苗种期,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鳃丝和尾鳍上。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大批死亡主要在4到7月。水浅、水质不良、食料不足、放养过密、连续阴雨天气等均容易引起车轮虫病暴发。车轮虫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车轮虫在鱼鳃及体表各处不断爬动,损伤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及粘液细胞增生、分泌亢进,鳃上的毛细血管充血、渗出。病鱼受虫体寄生的刺激,引起组织发炎,分泌大量粘液,鱼体消瘦、发大汪镇黑、游动缓慢、呼吸困难而死。

  2、预防方案

  每半月定期使用克孢素500g加克菌素200g1亩一套。开水闷泡一晚之后化水全塘泼洒。

二、大肚子症状

  1、流行情况及症状

  即气泡病,在黄颡鱼苗放养时期,气泡病是使放养鱼苗大批死亡的元凶之一。目前此病在南海西樵地区发病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气泡病用肉眼就能诊断:鱼的体表或肠道内聚集众多小气泡,使鱼体失去平衡。西樵地区大部分症状为病鱼肚内出现一大的气泡,导致鱼体肚子翻上而失去平衡。该病对鱼苗的危害最大,常可导致鱼苗大批死亡、甚至全部死亡,但对鱼种和成鱼的威胁则较小。

  2、原因

  发生气泡症状的原因是池水中的某种气体过饱和,通常为溶解氧、甲烷、硫化氢、氨或氮气过饱和。这些气体会经过鳃、皮肤渗入鱼体血管,使血液中的气体过饱和,太多的气体游离出来形成气泡,堵塞血液流动,使鱼苗大量死亡;或者因鱼苗缺乏经验误将小气泡当作食物吞下,结果在肠内聚集成一个个明亮的大气泡,导致肠阻而死亡;如果鱼苗培育池的水体太浅、阳光照射强烈,易使溶解氧和底泥分解的气体过饱和;水体太肥、藻类光合作用很强也会使溶陵晌解氧过饱和;池底腐殖质太多,水温过高时,易产生很多的氨、硫化氢等气体,这些都会使鱼苗患气泡病。水泥池的池壁上极易附着小气泡,因此在水泥池放养水花鱼苗时只要遇到日光照射,十有八九会得气泡病。在运鱼途中,人工送气太多,也会引发气泡病。某些地下水含氮气达到过饱和,如不经曝气直接进入鱼滚粗苗池,往往会发生气泡病。鱼受到强刺激或剧烈运动如摄食后易患气泡。


三、红头病

  1、流行情况及症状

  该病病症分急性型和慢性型,症状和败血症相似。急性型发病急,死亡率高,多在水温迅速升高,水质恶化的条件下发生。从初期到大量死亡只需3-5天。发病初期病鱼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不吃。头朝上尾朝下,悬垂于水中的特殊姿势,有时螺旋状游动,最后沉入水底死亡。体表典型症状为头部发红,伴随腹部膨大,鳍条、下颌、鳃盖、腹部可见细小的充血,出血斑,肛门外凸,剪开腹腔内有大量含血或者清亮的液体,肝肿大变白。另有部分病死鱼却没有明显症状。慢性型病情稳定,死亡量不会出现明显的起伏,但病程很长,可达20天甚至一个月。随着病情的发展也会出现急性型相类似的症状。后期还会出现在颅骨上方形成一条带状凸起或出血性溃疡带,严重时头顶穿孔,头盖骨裂开,所以当地养殖户又称该病为暴头病,红脑门病等。

  2、预防方案

  每隔半月定期使用洁水灵,2亩一袋调节底质,每半月内服3天内解毒抗菌做保健。具体方案为应激宁3型加三黄克菌素拌30kg饲料。

造成黄颡鱼烂身烂尾的原因是什么

黄颡鱼俗称黄骨鱼,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养殖品种结构调整的主要名优鱼类之一。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黄颡鱼的病害逐年增多,危害或宏加大。下面就来介绍一下黄颡鱼疾病的防治方法。一、发病的主要原因天气持续高温、闷热、多变,且时有暴雨,养殖水体中的各种有害细菌繁殖加剧,导致养殖水体恶化,各养殖池塘水体的亚硝酸盐普遍偏高;黄颡鱼放养密度过大。个别水深1米/亩的鱼塘存鱼量高达4000斤,鱼类排泄物增多,水质较差,鱼类长期处于半缺氧状态,加之活动空间减少,活动力减弱,使得寄生虫、消茄细菌等病原更易感染寄生;黄颡鱼养殖池塘多为时间较长的老池塘,水浅淤泥深,未做好池塘及鱼苗的彻底消毒工作;
二、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烂身病的治疗方法:关键在于调水,降解亚硝酸盐的含量。调好水后,可用腐皮烂身灵、季胺盐等药物全池泼洒杀菌消毒2-3次,效果明显;若因感染孢子虫等虫害引发烂身时,应先杀虫后杀菌。裂头病流行情况及治疗方法症状:病鱼头顶部红肿、眼突出、胸鳍基部发红,严重时头部溃烂、脊柱扭曲,鱼苗集群在水面缓慢游动,腹部隆起,腹水特别明显,腹部外观金黄或白亮反光状,胃中充满气泡,常伴有车轮虫寄生。预防及治疗方法:定期使用光合细菌调节水质,例如海联科102,每亩使用2L,全池泼洒;阴雨天气后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池水,降低衫桥册水体细菌含量。定期内服恩诺沙星,最好每15天内服一个疗程。第一天,海联科201用量200~300ml/亩*米加水稀释全池泼洒;第二天,10%聚维酮碘200~300ml/亩*米加水稀释全池泼洒;第三天,二氧化氯300~350g/亩*米加水稀释全池泼洒;停食1天,同时内服保肝宁(每1kg饲料添加4.0~6.0g)+恩诺沙星(每1kg饲料添加4~6g);3天后用海联科105用量200~300ml/亩*米+红糖浸泡1个小时后全池泼洒。三、用药时的注意事项黄颡鱼为无鳞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等药物比较敏感,尤其要慎用。各种鱼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有可能失效,也有可能毒性增加,用量要准确,特别是杀虫药,用药过量很容易引起急性中毒而死亡,有些药物对某种鱼特别敏感,不能使用,同一种药物在不同时间使用,其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别。因此,用药时一定要咨询有关技术人员,力求做到所用药物种类正确,浓度合适,用量准确,用药时间恰当,用药方式科学。病急乱投医、频繁用药。养殖户发现有鱼死亡,心急,天天下药,听说什么药有效就下什么药,结果造成养殖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反而死鱼加剧。四、日常管理在病害防治上必须贯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方针,预防的重点应放在消除病原传播源,切断病原传播途经,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以及提高黄颡鱼自身免疫力方面。为此提出如下几点措施与建议:1、选择放养无病、健康的优质良种种苗,建议到区级良种场购买。2、清淤消毒。放养前必须彻底清理淤泥,严格消毒,充分曝晒池底。常用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或含氯消毒剂、溴氯海因等。3、合理的放养密度。如鱼塘条件好,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mg/L以上,放养密度常在1.5万尾/亩左右。若鱼塘条件较差,放养密度通常在1万尾/亩以下。适当配搭一定数量鲢、鳙、鲫等食水鱼。

养殖黄颡鱼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有什么预防鱼病的办法?

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

黄颡鱼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故混养时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生长季节要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如保持微流水则更佳。

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

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水体以混养30尾~60尾为宜,放养规格为3厘米/尾~4厘米/尾。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夜间投饵

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黄颡鱼规格过小,说明鱼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足,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黄颡鱼饵料。投喂人工饵料时,应先喂主养品种(投入浅水区),后喂黄颡鱼(投入深水区)。黄颡鱼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投饵应以夜间为主。

蟹池中混养黄颡鱼,因河蟹、黄颡鱼在生态上处于相同的水层位置,容易引起两者生态位置竞争。因此,蟹池中必须保持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否则影响黄颡鱼饲养效果。可事先在蟹池中每亩投放螺蛳300公斤~400公斤以及部分怀卵的鲫鱼、抱卵的青虾,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黄颡鱼自由摄食。

黄颡鱼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病鱼主要为3-5厘米规格,发病时头顶部溃烂,红肿,穿孔,鳃充血,鳍条基部充血,离群独游或较长时间头朝上、尾朝下垂直悬于水中,且来回转动。该病是由车轮虫等寄生虫寄生引起的细菌性并发病。

发病原因多为:放密度大,幼鱼粪便和排泄物增多,水质较差,鱼类长期处于半缺氧状态,加之活动空间减少,活动力减弱,使得寄生虫、细菌等病原更易感染寄生。水质污染,空敏清水斗前体pH值偏低,鱼感染机率增大。轻防重治,缺乏防病意识,每月没有按时检查,预防鱼病,调节水体,改善水质,遇到天气骤变,鱼体摄食后,极易暴发鱼病,大量死亡。饲料蛋白质含量较低,使得饲料系数增加,鱼体生长较慢,残饵、排泄物较多,造成了水体的二次污染,诱发了寄生虫、细菌等的感染。

黄颡鱼病的预防和措施

(1)预防方法:

①鱼苗入池前必须用高锰酸钾、硫酸铜和高聚碘等药物交替消毒。

②水源必须经沉淀、过滤、消毒、曝气处理后再流入鱼池。

③池塘消毒:必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④降低放养密度,同时定期换水。

⑤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提高pH值,按时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止水质恶化。

⑥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浪费。建议使用专用黄颡鱼饲料。

⑦定期用硫酸拿激铜硫酸亚铁合剂、福尔马林、车轮净等杀灭寄生虫,同时用杀菌药物进水体消毒,防止细菌病毒病等的发生。

(2)应对措施:

①第一天用生石灰25克/立方米调节水质,提高pH值;

②第二天上午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克/立方米,下午用高聚碘150毫升/亩·米,全池泼洒二天。第四天彻底换水后用车轮净(按说明剂量)全池泼洒。

③内服药,5-7天为一疗程,用药为四环素+恩诺沙星+维生素C(用量均按说明剂量)。

本文标题:黄颡鱼病防治方法是什么 黄颡鱼鱼病防治

本文链接:http://www.chaxuanwen.com/article/46905.html

上一篇:鸡粪生产羊饲料方法视频 鸡粪生产羊饲料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喜欢农业科技就经常来哦!
农业资讯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