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水产养殖面积减少的原因 苏州水产养殖面积减少了吗
太湖的生态状况与变迁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包孕吴越"。三万六千顷湖水弥漫,七十二峰岛屿散立,自然风光秀丽雄浑。太湖是长三角的母亲湖,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生命之源。然而,太湖水污染令人忧虑。
一、太湖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一曲"太戚腊族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让多少中外游客心醉!吸引了多少中外游客到太湖旅游!然而,太湖的水质污染又让多少关心环太湖旅游业发展的人深深忧虑!
(一)太湖水污染严重。太湖仅有四成水体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而七成水体已达到富营养水平,主要污染物浓度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蓝藻时有爆发。
(二)整个流域水质型缺水严重。地表水质恶化是地下水大量开采的直接原因,而超强度开采导致地下水水位迅速下降及优质地下水资源的浪费。规划新建、扩建及在建的太湖大型取水口又加大了太湖年取水量。考虑到未来用水以及生态用水扩大等因素,至2020年,环太湖地区需水量至少比2000年增加约30亿方。而根据太湖调度运用方式,太湖调节容积只有10至20亿方。
(三)太湖的网围养殖、圈圩养殖已经超过了太湖的承载能力,严重影响太湖局部水域的生态环境,破坏湖泊生态功能。以大规模集中式网围养殖的东太湖为例。东太湖是太湖向下游泄洪和向上海等地供水的主要通道,通过东太湖泄出的水量约占太湖泄水总量的70%-80%。由于湖浅、水清、风浪和水位变幅小,东太湖成为围网养殖大闸蟹的主要区域之一。网围养殖需投放大量饵料,残饵积沉湖底,成为水中有害藻类生长的肥料,使水质的富营养化更加严重。此外,投放的部分水草腐烂和螃蟹排泄物会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四)东太湖沼泽化。东太湖水浅,原本底泥肥沃,水生植物发育良好,可以大量吸收湖水和底泥中的营养盐,起到净化湖水和防止富营养化的作用。但由于东太湖水面的大部分为网围养殖,水草生长旺盛,形成了东太湖独特的生态系统。"湖流向东输送了大量泥沙和营养湖,湖盆变浅,为湖中挺水水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网围养殖和茂盛的挺水水生物减少了东太湖的风浪和流速,为落淤创造了条件,从而大大加速了东太湖的沼泽化进程"。"湖泊沼泽化是湖泊消亡的前奏。
(五)防洪压力不断加重。地面沉降使防洪大堤的堤顶高度相对降低,从而使防洪标准降低。高弊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防洪标准仅为20至50年一遇,中小城镇的防洪标准则更低;江堤海塘等部分已建工程尚存在标准不足等薄弱环节;由于地面沉降、河道淤积、城镇及圩区面积扩大,河湖面积减少,城市城区规模不断扩大,高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保护对象不断增加,防洪战线拉长,防洪压力加重。
二、太湖面临环境保护难题
主要是:
(一)行政交界水域污染管理问题
此处污染,彼处受害。如,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镇与江苏省苏州市所属吴江市盛泽镇相邻,流过太湖流域主要城市常州、无锡、苏州的京杭运河在此地成为江浙两省的界河。江浙两省交界水域污染严重问题仅依靠各自的力量难以解决。
(二)局部经济利局渗益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
经济利益驱动是东太湖网围养殖面积难以压缩的重要原因。高密度的围湖养殖以太湖的资源成本、生态环境成本换取局部的、有限的经济效益,从大局看,得不偿失。从局部看,需要寻找替代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三)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工业化速度、产业、行业结构状况等,对太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环境的污染和环境保护直接相关,容易发生矛盾。
保护太湖生态环境,需要建立协调机构和协调机制。在行政区划和现有考核指标体系下,全面推进协调比较困难。避难就易选择突破口,比较现实。
三、发展环太湖生态旅游是太湖环境保护与城乡产业发展互动的最佳选择
选择一个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能增加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还易于协调不同行政区划利益的产业,对于启动"太湖共同体"是现实的。以发展环太湖生态旅游为粘合剂,是太湖环境保护的共同利益与各城乡产业发展互动的最佳选择。
(一)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生态旅游是"回归大自然旅游"、"绿色旅游"、"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西方旅游者喜欢到热带海滨去休闲度假,热带海滨特有的温暖的阳光(Sun)、碧蓝的大海(sea)和舒适的沙滩(Sand),使居住于污染严重、竞争激烈的西方发达国家游客的身心得到平静,"3S"作为最具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成为西方人所向往的地方。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展,游客环境意识的增加,西方游客旅游从"3S"转"3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olgia)"情结,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进入"天堂(Nirvana)"的最高精神境界。环境的恶化使人们追求健康、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愿望更为强烈,21世纪生态旅游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都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
(二)发展生态旅游业,是太湖周边城乡产业发展的有益选择太湖是长三角的天然珍珠,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无价之宝,环太湖城乡发展生态旅游业在资源上得天独厚、在时间上是天赐良机。
1、环境效益: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业的生命之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2、经济效益:旅游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提供的就业机会多。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的六大要素,每一个方面都是一个巨大的行业。有资料说,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相关行业相应增加43元。旅游兴业,旅游致富。旅游业可以为环太湖城市和村民带来经济效益,就地增加收入,明显改善生活。
3、社会效益:旅游业的发展,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提升村民文明行为。
(三)发展生态旅游业是各方面的共同利益,便于协调
在行政区划和地方利益的现实体制下,共同的需求、共同的利益,是各方合作的粘合剂。有的产业,各地可以独立兴办,如制造业。有的产业,受制约于共同的环境条件,如旅游业。这是由旅游产业特点决定的。
1、发展旅游业要求交通便捷,无障碍通达。无论哪一种交通方式(飞机、铁路、公路、水上)都不受行政区划的分割。只有交通便捷,无障碍通达,"进得来,出得去",各方才能受益。
2、发展生态旅游,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净化环境是环太湖城乡人民共同的要求和愿望,有协作的内生动力。"保持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3、整治污染,保护环境,需要省市政府、环太湖城乡人民共同努力,长效管理。只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述环境污染的难题,才有望逐步解决。
四、发展多档次、各具特色的环太湖生态旅游
(一)大型、高档度假区与中小型、乡村度假区相结合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太湖山水、古吴文化,桥岛风光、田园野趣,美食度假,游乐世界"为特色,以度假、休闲、观光、游览、康复、运动、娱乐为主要内容。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服务一流。可以满足国内外旅游花费较高客人的需求。
发展中小型、乡村度假区,可以满足普通游客3-5日游(度假)需求。乡村度假区需求量大,卫生条件要求高,而购置设备设施的资金要求相对低。分布较散,有利于参观名胜古迹后,就近享受原生态休闲度假生活。
(二)大中型湖、大中型项目开发相结合
环太湖和阳澄湖、澄湖景点的旅游规划、景点恢复和建设相结合。大中型旅游项目的开发相结合。
(三)人文资源与自然风光、生态项目开发相结合
环太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且等级高,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过现场验收予并以公示的景区共有4家,除中山陵景区外其余3家均位于环太湖,它们是苏州拙政园、周庄古镇和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三国水浒景区。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就更多了。
发展环太湖生态旅游,让游客在参观名胜古迹、古镇的同时,享受自然风光、天然温泉和生态环境,既符合旅游发展趋势,又有广阔的市场。
五、建立环太湖生态旅游协调会的探讨
(一)以沿湖城乡政府(或政协)某部门出面组织建立协调会(或机构)。应有发改委、环保部门、规划部门、旅游部门等核心部门参加,又有景区企业参加,商讨太湖生态旅游协调会章程等。
(二)目的:协调生态旅游项目的规划、开发和建设,减少项目决策、规划分散化和恶性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协调环保,谋求多蠃。
(三)以共同议题和协议为推动。以每阶段共同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议题,多层次、多方面人员(官、产、学)进行探讨协调,达成共识(或协议)。
苏州最大的食品批发市场在哪,有几个!都在那个位置
名称:苏州市南环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东方大道1688号
电话:0512-6726203867414509
苏州市南环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市政府菜篮子重点工程,建于1995年。市场先后被授予定点市场、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定点市场、争创全国绿色批发市场示范单位、全国诚信示范单位、全国菜篮子放心工程优秀企业、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
省安全无公害农副产品准入试点市场、江苏市场农产品质量信得过单位、江苏省文明市场、苏州市文明市场、苏州市样板市场和苏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等。南环桥商标于2005年荣获江苏省著名商标,南环桥品牌荣获2006年亚洲品牌盛典创新奖。
市场通过了ISo9001:2000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市场的移扩建项目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攴持下,被列为2006年市政府实事工程。
市场投资4亿元,按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要求实施建设,于2006年3月19日整体从原址搬迁到东方大道。
地址:苏州市新区长江路838号苏州市长江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日供应蔬菜约550吨、猪肉400头左右、家禽2.3万羽、水产品70-90吨,以及南北货、冷冻食品、豆制品、粮油、蛋类、水发食品等应有尽有,基本上满足了苏州市民对副食品的需求。
名称:苏州市长江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商铺数量:1300
成立日期:2009年
咨询电话:0512-88607175
苏州市长江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位于苏州市西北部,东枕””北临”、西面南北主干道长江路”,距沪宁高速出口3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市场共占地110亩有批发、零售摊位1300余家,担负着周边地区百余个零售市场和附近50余万居民的农副产品供应,平均每天交易额在600万元左右,年上缴国家税利2300余万元,是苏州市两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之一
新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300多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置了10个农产品交易区域,具体有蔬菜、水产、冷冻制品、家禽副食、粮油、小商品、猪头批发、水果等,商铺大约1000多家,实现了农副产品经营品种的全覆盖。
地址:张家港市锦丰镇洪桥村商铺数量1000成立日期2014年咨询电话0512-58528101另配套有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客户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安全监控中心、电子结算中心、消防控制中心。
展示中心及冷库、综合楼、商业街等。冷库容量可达一万吨,配套商业街近万平米,停车场停车容量可以达到近千量。
张家港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前身为创建于1995年的青草巷老市场,张家港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张家港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从1995年至今已有将近20年历史。
2014年11月整体搬迁至锦丰镇洪桥村的新建市场,具体位置为:老市场往北4公里,杨锦公路与兴南路交叉口往东月500米。搬迁后的老市场已经于2014年11月18日18时关闭并停止交易。
扩展资料:
市场的移扩建项目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被列为2006年的市政府实事工程。市场投资5亿元,按国家农业部、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实施建设。
于2006年3月19日整体从原址搬迁到东方大道。新市场占巧键念地400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是一个集蔬菜、鲜肉、水产、畜禽、蛋品、水果、豆制品、南北干货、冷冻食品等农副产品的批发、加工、仓储、配供、集散为一体的农产品园。
2009年完成交易量134.34万吨,年交易额135.63亿元。市场建有信息发布中心、电子监控中心、食品检测中心、菜价行情咨询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实施配套,逐步完善电子结算。
使与信用卡相结合、信息发布与检测相结合、批发交易与逐步电子拍卖相结合、环境储排水与污水处理相结合、冷冻仓储与恒温保鲜相结合。
南环桥市场的企业名称为苏州市南环桥市场发展有限公司,经股份制改造,并于2007年11月召开了股份公司的创立大会,公司翻牌为苏州市南环桥市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本着强烈的率先发展意识,建立生产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流通前伸后延,安全质量全程控制。
009年公司建设了农产品安全质量的可追溯系统,助推了食用农产品的孝困规格化、包装化和品牌化的建设,并推动农产品向配送物流方向发展。
公司下属企业有苏州市南环桥畜禽产品经营有限公司、苏州市同发水产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苏州市鲜肉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苏州市南环桥配送有限公司、苏州市石湖市场、苏州市豆制品分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
水产动物养殖前景及方法分析
近年来,我国每年的水产品养殖产量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水产品在膳食结槐数誉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产业的总产值呈稳定增长态势。同时,由于养殖技术的提高,我国的水产养殖的产出销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向好。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养殖水域周边污染、养殖布局不合理,近海养殖网箱密度过大等问题。对此,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至2022年,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将取得明毕前显进展。
1、2019年我国水产养殖产业总产值稳定增长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水产品在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产业的总产值呈稳定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和淡水养殖产业总产值分别保持了5%和2%左右的年均增长率。2019年,我国水产养殖产业总产值为9391.63亿元。其中,海水养殖总产值为3542.03亿元,淡水养殖总产值为5849.6亿元。
2、海水、淡水养殖面积双双下降
在我国海水、淡水养殖产量和产值总体提升的情形下,海水、淡水养殖面积却双双下降,说明我国的养殖技术在逐年优化、养殖产出效率逐年提高。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为201.37万公顷,同比减少1.44%;淡水养殖面积为511.67万公顷,同比减少0.58%。
海水养殖面积分水域来看,2019年,海水养殖面积中占比最大的是海上水域,养殖面积约112.43万公顷,占海水养殖面积的56%;其次是滩涂,养殖面积58.78万公顷,占比29%。
淡水养殖面积分水面类型来看,2019年,淡水养殖面积中占比最大的是池塘,养殖面积约264.44万公顷,占淡水养殖面积的52%;其次是水库,养殖面积为141.72万公顷,占比28%。
3、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养殖"是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向好,自2013年以来,产地监督抽查合格率都在99%以上。市场例行监测合格率也由2013年的94.4%提高到2018年的97.1%,多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养殖水域周边污染、养殖布局不合理,近海养殖网箱密度过大等问题。对此,为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铅段展的若干意见》。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