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种蛙的养殖技术 种牛蛙养殖技术视频
牛蛙养殖技术
1.建造青蛙池塘。建蛙塘,对地形和水源要求比较高,适合水源充足,地势高的地方。然后,在池塘后面建围栏,防止牛蛙逃跑。如果需要高密度养殖,需要修建水泥池。贮水量视蛙体大小而定,蛙池的水要排尽,以利水分交换。
2.蛙池的清洗和消毒。
蛙池需要在水中浸泡15天进行脱碱,必须注入淡水后才能放养幼蛙;比如新开的池塘,使用前要在水中浸泡5~7天,然后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溶液清洗池底和池壁,进行水泥池养殖。用泳池里的漂白水,然后喷洒消毒。
3.幼蛙的饲养和管理。
幼蛙的大小和饲料状况要根据饲养管理水平来决定。如果每平方米养殖100~120只青蛙,必须喂人工饲料。一般可以饲喂蚯蚓、蝇蛆等活饲料或颗粒饲料,费用要控兆镇制合理。而且牛蛙的食量、温族毕粗度、饲料都数橡有较大差异,要合理控制投喂量。
4.饲养管理。
牛蛙食量大,环境污染会恶化水质。所以要经常清洗水泥池,注意池水的更换,保证牛蛙的水质干净。养殖过程中,每半个月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一次。在高温养殖环境下,要合理降低水温,保证牛蛙的正常生长。因为牛蛙有以大小争食的习性,所以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大小分池养殖,可以提高牛蛙养殖的效率。
牛蛙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1、蝌蚪时期,刚孵化出的蝌蚪,体小、黑色、游泳能力差,随着个体长大,游泳能力增强,因此在孵化池中饲养10天左右才能转入蝌蚪池中。在蝌蚪下池之前,袭厅水池要清洗干净,并饥族用200PPM的漂白粉消毒,如果是泥土池,则要用生石灰(每亩75KG)消毒,过7天生石灰药效消失(并经试水),再放入蝌蚪。2、幼蛙时期,蝌蚪变态后应及时转入幼蛙池饲养。一般刚变态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80-100只。变态30天后,体重达25—50g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30—50只。为拍肢隐防止残食,根据大小及时分级饲养。
3、成蛙时期,成蛙池一般以300平方米为宜,池水深度保持1—1.2m。池内陆地杂草丛生(也可种农植物),有进出水口,要建立防逃墙,高度1.5m左右。每平方米可养殖10—20只。成蛙的饵料和幼蛙一样,但投喂量较大,5—6月投5%,7—8月投20%。
如何养殖牛蛙 牛蛙养殖技术要点介绍
牛蛙是水陆两栖动物。白天多在水面上,或栖息于草丛中,或洞穴内;晚上则四出活动觅食,是一种夜行动物。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如何养殖牛蛙,了解一下牛蛙养殖技术要点有哪些。
1、牛蛙的幼蛙如何养殖
幼蛙是指脱离蝌蚪期后两个月的小蛙,体重为20克左右。此时饲料应以活饲料为主,如昆虫、蝇蛆、蚕蛹、蚯蚓、小鱼、小虾、蛙类蝌蚪等。幼蛙有不吃死动物的习性。为了让其养成吃死的动物性饲料,如投喂死的动物性饲料于盘中时,可放几条活泥鳅,让其发生错觉,来慢慢转变其食性。
幼蛙的放养量,一般40日龄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养100只,40日龄以上的幼蛙,每平方米只能放养80只。
2、牛蛙成蛙养殖要点
幼蛙经一年以上饲养后,性腺即成熟,体重达250克以上,即可作为商品蛙出售。
成蛙喜欢吃昆虫类、蝇类、螺类、蜗牛春轿、蚯蚓、小鱼、小虾及水生昆虫等活饲料,经过驯化模隐后,也食蚕蛹、禽畜内脏等物。投喂时间多在傍晚进行,因为它是夜行动物。如果饲料不足,会发生自相残杀的现象。若长期投喂单一饲料,则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而引起皮肤病。
成蛙的放养量,一般每平方米为40只左右。
3、养殖牛蛙的三种方式
(1)集约养殖
即高密度精养,包括单养、鱼蛙混养。蛙池面积以0.07公顷以内为好,水深1米,池边有坡度,池内放些水生植物,以利它栖息和隐蔽。蛙池可以放养幼蛙、成蛙或蝌蚪,但不能混养,只能单养。放养密度,一般每0.07公顷放养成蛙2000-3000只,当年变态的幼蛙10000只左右,翌年春,稀放为5000-6000只。,
(2)半开放式养蛙
就是在较大的水面,可投放幼蛙,以天然饵料为主,人工饲料为辅。
(3)流放养殖
把牛蛙投放到成千上万亩的水面(国外及我国台湾旦森厅省已采用此法)。这种水面内应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和天然饵料资源。
4、牛蛙养殖注意事项
牛蛙对温度十分敏感。当温度下降到10℃以下时就进入冬眠。牛蛙的致死低温为0-5℃。如果温度太高(39-40℃时)亦有热死的可能,它的最适温度为25-30℃。
湿度也对牛蛙有影响。牛蛙皮肤裸露,没有任何防止蒸发和保护组织,因此牛蛙对干燥的抵抗能力较差。特别是幼蛙,怕日晒和干燥。30分钟日晒即能使牛蛙致死。牛蛙在空气干燥的环境下20小时也会自行死亡。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