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石蛙计算方法 2023年养殖石蛙
石蛙养殖技术
石蛙养殖技术包括:养殖场地选择、养殖池的建造、种蛙选择、种蛙培育、配种产卵、人工孵化、蝌蚪饲养、幼蛙饲养、安全越冬。
1、养殖场地选择
养殖石蛙的场地最好选择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山区比较好,而且在山区养殖的话枣雀天气条件是碰笑一个优势,山区有着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所以对于石蛙的生长条件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还有就是水源优势,像山区里面水资源是天然的,都是地下水和溪水,水质非常好。
2、养殖池的建造
选择好场地后就要进行养殖池的建造了,人工养殖大部分都采用集约化的养殖模式,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养殖成本,蛙池的设计采用1m*2m的规模进行建池。
池内壁的光滑度一定要好,这样能够避免一些突起对其造成的伤害,而且蝌蚪喜欢沿着池壁进行攀爬逃逸,这样能够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水的深度要保持在3m以上10m以下。
3、种蛙选择
种蛙是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
4、种蛙培育
石蛙选留作种用的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冬季在温度达到12℃以上时应保持喂食,减少冬季体内能量的消耗,保持石蛙的生长和性腺的良好发育。
5、配种产卵
石蛙通常在4月份配种,雌雄比例为1:1,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5~20只,一般在夜间9时后抱对,母蛙于清晨4~7时排卵,一般每次产卵300~500粒。
6、人工孵化
石蛙受精卵开始发育至蝌蚪孵出阶段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整个孵化过程中应做到温度适宜、水质无污染、蛙卵消毒、孵化池增氧等技术要求。
7、蝌蚪饲养
石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蛙产卵后卵经人工孵化10~15天孵出蝌蚪,小蝌蚪孵出后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到了三天后活动量增加并开始觅食。
8、幼蛙饲养
幼蛙饲料有蝇蛆、黄粉虫、蚯蚓等,白天采取避光措施,水深10~15厘米,水质与蝌蚪期相同,换水视水温、水质变化定,20~26℃时每天换水一次。
9、安全越冬
蝌蚪越冬可在室内进行,水深20厘米左右,采用常流水、蛙池加盖、保温等防冻措施。幼蛙冬眠水深为15厘米左右并留有一定的陆地,遇低温、冰冻天气应有保温防冻措施。
石蛙的冬眠习性:
石蛙石冷血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说来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9-26℃,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
当水温超过30℃,皮肤水分蒸发量大,而使其感到不适,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0℃,代谢很弱,进入冬眠。
冬凳吵早眠时,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就会再出来活动,时常约为4个月,冬眠后体重将会有适度的减轻。
石蛙怎么养殖
1、建好适宜石蛙生长的养殖池后,在石蛙网学习养殖技术,学到一定基础后就可以引入小石蛙、蝌蚪、种蛙进行养殖繁育。2、种蛙产卵后孵化出来蝌蚪要特别注意饲养细节,投喂饲料一定要合理,促进蝌蚪变态成为幼蛙,在幼蛙期要投喂复合维局历搜生素、鱼肝油等营养,需要注意的是,鱼肝油不能长期投喂,否则会导致维生素d摄入过量中毒,一定合理的投喂管理,并做好防桐历逃防鼠害等办法。烂裂
养石蛙的方法
1、饲养管理。蝌蚪期:是石蛙幼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决定蝌蚪的生长发育、变态幼蛙的产出数量。初期为孵化后1~10d,可以投喂熟蛋黄等高蛋白流质饲料。2、用法为:将熟蛋黄揉碎,用水化开,以40目纱网过滤后定点投喂,早晚各一次,咐没含用量为每3000尾喂1个。并在投喂1h后,对养殖池水进行换水作业,以确保水质清爽。5~6d后,可以投喂粉状饲料,将粉状饲制成团状放于饲料盘中即可。
3、生长前期为10~20d,虽然在这一期间,蝌蚪的消化功能仍不够强大,但发育迅速,需要更多食物,所以这一时期也是影响蝌蚪存活率的关键时期。在饲料上必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日常所需,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藻类植物等。同时在投喂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清爽的水质及时处理残饵及粪便。一般认为20~50d为蝌蚪的生长中期,时期开始初步进行饵料驯化,确保蝌蚪从以植物性饵料为主转变为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管理上同样需要保证水质,若养殖水温较低,打开加热棒进行加温处理以缩短该期的时间。生长后期在50~78d,后期是蝌蚪变态的关键时期该时期蝌蚪开始出现前后肢,并有完全水生转化至水陆两栖。
4、变态时,蝌蚪首先长出前肢,其后,尾部慢慢被吸收,此时蝌蚪停止摄食,故在保证提供充足食物的时候,也需要注意水质问题及投喂状况。幼蛙刚刚完成变态时,各种器官还不很完善和发达,特别是捕食和运动器官,若得不到饵料补充极易发生死亡现象,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活体饵进行投喂。
5、日常管理。养殖蝌蚪的水质要求较高,故应该按时检测水质状况,在每次投喂后1~2h内将水体中残饵及粪便清除,当发现水质出现问题时,必须及时换水,一般3~4d换一次。同时需要每天按时检查养殖设施是否有损坏,及时清理入水口的过滤设施。每10~15d进行一次常规消毒,发现患病个体,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死亡个体捞出后进行无公害处理。在例行检查时,应注意蝌蚪发育状况,生长时期不同的蝌蚪食性存在差异,所以需要将不同长阶段的蝌蚪分开饲养,既有助于日常管理,也有利于蝌蚪发育。
6、病害防治。石蛙发生病害死亡的现象在自然环境中很难发现,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人工条衡笑件下病害发生为频繁,且发病迅速,死察亮亡率高达85%以,是人工养殖成败的关键技术。高密度养殖的条下,病害造成的损失将会更加巨大。
7、蝌蚪养殖期间较为见的病有红腿病和水肿病,预防病害需要对养殖池进行定期消毒,确保水质优良,必要时采用流水作业,高密度养殖环境中需要适当曝气。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