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养殖季节是几月 猴头菇生长在什么季节
猴头菇市场价格高需求大,猴头菇要怎么种植才产量好?
猴头菇分布全国各省,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深受人们喜爱。猴头菇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生长?猴头菇的生长发育需要合适的碳氮比,猴头菇菌丝体的生长温度范围为6-34℃,最适温度为25℃左右,低于此温度菌丝体代谢停止;当温度高于30℃时,菌丝生长缓慢,容易老化,35℃时停止生长。温度高于25℃时,子实体生长缓慢或不形成子实体;当温度低于10℃时,子实体开始变红,随着温度的降低,颜色加深,没有食用价值。猴头菇味道鲜美爽口,堪比燕窝。
猴头菇提取物能有效抑制部分癌细胞的增殖,降低肝癌、子宫癌、食道癌、胃癌的发病率。猴头菇种植地点的选择没有特殊要求。闲置房屋、果菜坑、隧道、晒床、塑料瞎答大棚、节能太阳能大棚都可以作为蘑菇房进行栽培。新建蘑菇房应位于地势较高干燥、靠近水源的地方。蘑菇房要阳光充足,同时要有保温、保湿、通风等基本条件。猴头菇的栽培季节应根据猴头菇的生长特点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来确定。在北方地区,套袋一般安排在每年的2月或9月,如果有温湿度控制装置和通风设备,可以进行不间断的年度生产。
原种应致密洁白,上下均匀,无菌丝中断,表面菌丝应旺盛磨弊慧。如果基底收缩,材料壁分离,颜色变暗,说明应变在老化。墙体周围出现各种条纹和斑点,说明菌种混杂,不能使用。其卜汪次,菌种的年龄要适当,母种和原种在冰箱中存放不超过3个月,还应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优良品种。猴头菇菌丝体的最适温度为24℃左右,子实体的最适温度为18~20℃。这种细菌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北方栽培最好,南方春秋栽培可分别提前或推迟20-30天。实践证明,我国北方地区春播生产蘑菇不宜迟于3月中旬,以免蘑菇期出现25℃以上的高温,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如果秋季种植温度较低,可以尽早接种,以便在温度降至12℃以下之前完成结果。
装袋时要外紧内松,防止基质水分流失影响正常出菇。另外,材料要填满,少留空间,以免手柄过长,营养消耗过多。彻底灭菌是保证制袋成品率的关键。蒸压小袋在14.7×104Pa压力下保存1.5~1.8小时,大袋保存1.8~2.4小时。常压灭菌应在100℃下保持4小时,然后保持4小时。如果温度不够,应延长灭菌时间。高压灭菌还应防止袋子因充气而爆裂,因此无需拧紧装料孔。灭菌时,应通过打开阀门加热、文火预热、缓慢排气、自然降压来控制充气。为了防止袋面出现孔洞,灭菌后,将袋浸泡在pH值为13的浓缩石灰水中,可以明显提高袋的成品率。
猴头菇适合在哪里种植?
猴头菇种植条件
猴头菇喜低温潮湿的生长环境,需要种植在深山密林中,更有利于生长发育。除此之外,保养期间要有充足的阳光,但要避免强光,散射光通常就够了,还需要良好的通风环境。
猴头菇种植气候
猴头菇生长时需要保持温度在14-26度之间。低于16度或高于30度,生长缓慢,平时可以在阴凉的地方维持。
适合猴头菇种植区域
猴头菇通常种植在阴凉潮湿的生长环境中。在我国东北三省最为常见,湖北、河南、广西等地也有产。
猴头菇种植时间
猴头菇种植时,具体时间通常根据当地气候决定。大部分地区一般在春秋两季种植。在华北,2-3月种植,4-5月会出现蘑菇。
猴头菇种植效益
猴头菇有滋补强身的作用,因为它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脂肪含量也很低。它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物,在市大搜场上有很大的利润。如果滚启历它的产量比较大,它的利润会非常可观。
猴头菇种植要点
猴头菇一般在春季种植,此时气候最适合生长,种植时应选用疏松肥沃旁腊的土壤,对以后的生长更有利。平时要有足够的阳光,这样才会长得好。
猴头菇的种植方法
猴头菇,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那么,大家知道它是怎么种植的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猴头菇的种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猴头菇的种植条件:
1.营养
猴头菇属木材腐生菌,分解木材的能力很强。能广泛利用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及维生素等。人工栽培时,适宜树种的木屑是最经济而优良的碳源。而甘蔗渣、棉籽壳等也是理想的碳源。麸皮和米糠是良好的氮源,其它能利用的氮源还有尿素、蛋白胨、铵盐、硝酸盐等。
生长发育过程还要适宜的C/N比,菌丝生长阶段以25:1为宜;子实体生育阶段以35-45:1最适宜。此外,猴头菌在生长中还要吸收一定数量的磷、钾、镁及钙等矿质离子。
2.温度
猴头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4℃,最适温度为25℃左右,低于6℃,菌丝代谢作用停止;高于30℃时菌丝生长缓慢易老化,35℃时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2-24℃,以18-20℃最适宜。当温度高于25℃时,子实体生长缓慢或不形成子实体;温度低于10℃时,子实体开始发红,随着温度的下降,色泽加深,无食用价值。
3.水分和湿度
培养基质的适宜含水量为60-70%,当含水量低于50%或高于80%,猴头菇原基分化数量显著减少,子实体晚熟,产量降低。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菌丝培养发育阶段以70%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则需要达到85-90%,此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而洁白。若低于70%,则子实体表面失水严重,菇体干缩,变黄色,菌刺短,伸长不开,导致减产;反之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则菌刺长而粗,菇体球心小,分枝状,形成“花菇”。一个直径5-10cm的猴头子实体,每日水分蒸发量达2-6g。
4.空气
猴头菇属好气性菌类,对CO2浓度反应顷肢滚非常敏感,当空气中CO2浓度高于0.1%时,就会刺激菌柄的不断分枝,形成珊瑚状的畸形菇,因此菇房保持新鲜的空气极重要。
5.光照
猴头菇菌丝生长阶段基本上不需要光,但在无光条件下不能形成原基,需要有50lx的散射光才能刺激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光强度在200-400lx时,菇体生长充实而洁白,但光强高于1000lx时,菇体发红,质量差,产量下降。
猴头菇子实体的菌刺生长具有明显的向地性,因此在管理中不宜过多地改变容器的摆设方向,否则会形成菌刺卷曲的畸形菇。
6.酸碱度
猴头菇属喜酸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在pH2.4-5的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以pH4最适宜。当pH在7以上时,菌丝生长不良,菌落呈不规划状。子实体生长阶段以pH4-5最适宜。
猴头菇的种植方法:
1.品种选择
栽培的主要品种有C9、H11、H5.28、H401、H801、Hsm。出菇快,产量较高的优良菌株主要有C9、H5.28。
2.栽培季节
猴头菇的栽培季节,应根据其子实体生长温度以16-20℃为最适宜的特点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一般春秋两季均可栽培,华南地区春季在2-3月开始接种,秋季以9-10月接种栽培为佳。
3.培养料的配制及装袋
培养料的配制:
1.培养料的配方:
①棉籽壳50%,木屑30%,麦皮16%,石膏或碳酸钙2%,糖1%,过磷酸钙1%。
②草粉50%,木屑26%,麦皮20%,石膏或碳酸钙2%,糖1%,过磷酸钙1%。
③木屑69.5%,麦皮25%,黄豆粉2%,石膏或碳酸钙2%,糖1%,尿素0.5%。
配制时,先将主料拌和均匀,再将其它辅助料如石膏粉、过磷酸钙或糖等溶解于水后,缓慢喷洒入培养料中,料:水=1:1.2-1.5,使含水量达到70%左右。拌料后,将料堆成堆稍闷半小时,使料充分湿润,而且吸水均匀,防止干湿不匀现象。因为猴饥凯头菇喜欢酸性,培养料中不宜加石灰,使料的pH控制在4-5之间。
2.装袋:前装培养料的塑雀余料袋规格不一,但以15×55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常用,每袋可装干料0.2-0.25kg。装料前先将袋口一头用线绳扎好,装料时将料压实,上下松紧度要一致,且袋口要擦干净,以避免杂菌从袋口侵入。装满料后,从中央打上通气接种孔,再用线绳将另一口扎紧。
4.培养料的消毒:
采用高压消毒灭菌,也可采用常压灭菌,当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4h以上,停火后再密闭4-6h。
5.播种发菌
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每袋接5个穴,接种后,将菌筒搬入培养室,按“井”字形堆叠发菌,培养室内温度维持20~25℃,空气湿度65%左右,遮光培养。于菌丝生长旺盛期(接种后15天左右),温度降低至20℃左右。经20-28天培养,菌筒的菌丝基本长满,应及时将菌筒搬入菇棚进行催蕾出菇。
看了“猴头菇的种植方法”的人还看:
1.猴头菇袋料栽培方法是怎样的
2.提高猴头菇产量的种植要点有哪些
3.猴头菇长菇阶段如何管理
4.猴头菇出菇管理要点有哪些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