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中华鳖的养殖技术 中华鳖的养殖

时间:2023-09-10 14:02:34 浏览量:

甲鱼怎么养

甲鱼又名中华鳖,俗称甲鱼、水鱼、王八。该品种在亩茄我国大量养殖,养殖方式主要有工厂化养殖及池塘养殖。

水温控制

水温20℃-30℃是甲鱼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水温高于20℃时甲鱼就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水温低于最佳温度时饲料转化率会降低;水温高于最佳温度时由于活动量增加,饲料转化率也会降低,所以应使水温保持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过高、过低都会造成饲料浪费。

饲料投喂

投喂方式水下投喂适合甲鱼的摄食习性,能使甲鱼摄食速度加快,采用软颗粒饲料投喂比采取块状饲料投喂节省饲料。

投喂量控制甲鱼摄食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很大,当气温、水温发生变化罩耐液及用药时,应考虑到对甲鱼的影响调整投喂量,一般水下投喂应控制在30分钟内吃完。

甲鱼过量摄食时生长过快,容易导致甲鱼生理负载增加或超负载,引起甲鱼内脏受损而诱发内脏疾病。

饲料选择

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中占40%左右,饲料的投喂方法与所选饲料品质的好坏,决定养殖成本控制的成败。通过最终的效益分析,比较优质饲料与劣质饲料的价格与综合养殖成本,就可以走出选择饲料光看价格的误区。

水质调控

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重要条件,水质调控工作做得好坏,决定着养殖的成败。

充氧水体充氧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水体中有害气体与有害有机质的含量,要保证充氧设施的畅通。但要选择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充氧,使甲鱼形成习惯,减少充氧对甲鱼的惊扰。

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可以大大节约水质调控及其他方面的投入。

排污与换水定期排污是控制水质的有效手段,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式,换水时应根据水质情况决定换水量。

病害控制

稚鳖入池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入池前用2%。的食盐水溶液浸泡稚甲30分钟。在甲鱼体重50克以前谨防霉菌病的发生。在这个阶段应增强稚物物甲体质,避免机械性损伤是预防工作的重点;甲鱼体重50-150克时谨防白点病的发生,日常消毒以溴氯制剂为主;体重50克至成甲,谨防疖疮病的发生。

甲鱼的养殖技术?

  甲鱼又名中华鳖,俗称团鱼、水鱼,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膳食价值及药用价值,受到水产养殖者的青睐。马山县位于广西中部,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水产养殖已经成为当地比较重要的支柱产业。笔者结合自身长期从事水产推广的实际经验,总结出一套快速养殖甲鱼的关键技术,现将此技术介绍如下,为养殖者提供参考依据。
  1甲鱼池塘建造
  亲鳖池面积一般为667m2左右,水深1.2~1.5m,池深2m左右,池底铺设20cm左右的沙泥土。养鳖池周围都应具有围墙,防止甲鱼爬出。同时,在围墙与水面之间的池埂,应留出空地,以便鳖的活动和繁殖。稚鳖池最好建在室内,一般以水泥池为好,池塘面积15~20m2,水深0.8~1.0m,底铺5~10cm厚的粉沙,同时池塘四周也应该设置防逃墙。幼鳖池面积为200m2左右,0.8~1.0m,底铺铺设细沙,池周加20cm高的防逃墙。成鳖池面积一般667~1334m2,水深1.5~2m左右,可利用普通养鱼池加修30cm的防逃墙即可。
  2甲鱼卵的孵化
  应选择品质优良的甲鱼卵,一般要求甲鱼卵受精率在90%以上,卵的重量为4~8g左右。发育正常的受精卵外壳上有细小白色斑点,卵粒颜色为粉红色或红色,而未经过受精或者受精后发育不良的卵没有白色斑点。要采用先进设备和孵化技术,缩短孵化时间,从而培育出体质健壮的幼甲鱼。准备好若干个盛卵器,细沙5mm,加段稿适量的水进行搅拌,然后均匀平铺在盛卵器中,厚度大约2~3cm,同时用手指在细沙中按出许多小洞,将卵放置于小洞中,之后将盛卵器放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孵化,恒温培养箱孵化条件设置为温度28~30℃,相对湿度80%~90%。要求幼甲鱼在7月上中旬就孵化出第1批,8月末结束孵化,孵化率在90%以上,个体重量达到4g以上。
  3合理投喂甲鱼饲料
  甲鱼饲料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为辅,植物性饲料包括小麦粉、玉米、大豆等。一般幼期甲鱼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应该保证50%左右,成甲鱼(200~600g)需要的蛋白质为45%左右。
  饲料配方。甲鱼植物性饲料的配方为麦麸30%、面粉7%、玉米粉5%、鱼粉30%、食用盐1%、植物油3~5%,加入适量的水,盯燃滚进行均匀搅拌。鲜活动物性饲料以鱼、螺、蚌、虾碎泥为主。制作饲料的机器为常规的绞肉机或颗粒机,制粒前将2种饲料先混合在一起,然后再充分拌匀,制成颗粒和团状,制成颗粒状或团状结构,直径可根据甲鱼的规格口径来确定。
  饲料投放量及时间。幼期甲鱼投放量一般为25g~250g。夏天由于水温高,取食量大,可以在上午和下午各投放1次,秋季每天投放1次即可。春季由于水温比较低,摄食量不大,一般在10:00左右投放1次,投放量为总体重的5%~10%。在进入冬季后,在幼甲鱼和成甲鱼入冬之前应当增加鲜食动物饲料,有利于体内储存脂肪,安全越冬。
  4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由于池塘环境恶劣、水质差,饲料变质等原因,在养殖鳖的各个阶段均会引起甲鱼病害的发生,常见的几种病害有以下几种。
  出血病,由气单胞杆菌引起,临床症状为全身都具有炎症,腹部充血发红,口、鼻、肠管出血,发病甲鱼呆滞,摄食减少,运动下降。防治方法:使用抗菌类药物,磺胺0.2g/千克体重或土霉素7.5g/100kg,混入饲料中喂,饲料要少喂些,使病甲鱼吃光,以达到治疗效果。
  鳃腺炎病,是危害甲鱼最严重的传染病,不及时控制,就会死亡。临床症状表现为全身发肿,腹甲部没有出血斑和血点,为凯余纯白色贫血状态。防治方法:将病鳖后将其捞出隔离饲养,以防蔓延,同时池水用200mg/L漂白粉溶液进行彻底消毒。
  毛霉病,是由霉菌寄生全身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表现在鳖甲、颈部、四肢均寄生霉菌,出现白斑,使表皮坏死,产生溃烂。一般此病主要危害3月龄以内的稚鳖,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成鳖患此病后死亡较少,但影响正常生长。防治方法:首先要保持水质一定肥度,抑制霉菌发生,当发现患病的甲鱼后,立即用10mg/L漂白粉溶液浸洗3~5h。另外,全池泼洒1mg/L高锰酸钾溶液2次。
  寄生虫病,鳖体上可寄生蛭、螨、吸虫、等多种虫害,主要症状表现为食欲降低,引起皮肤、内脏出血及肠穿孔。防治方法:体表寄生虫可用8mg/L硫酸铜溶液,或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洗30min即可。
  水霉病,由真菌引起,一年四季皆可发生。防治方法:病鳖池用2mg/L的孔雀石绿溶液或100mg/L福尔马林或消毒15min即可,或在饲料中拌喂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红脖子病,由病毒引起的,症状表现为甲鱼颈部发红、充血、肿大,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使用肌肉注射金霉素、氯霉素等药物,用量15万单位/千克体重,注射部位在鳖的后腿基部与腹板之间,约1.5cm深。
  5结语
  甲鱼养殖是今后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在实际生产养殖过程中,往往受到技术的限制,导致甲鱼养殖速度慢、产量低等问题。掌握一套快速养殖甲鱼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便于在今后生产中能够科学、高效、规范化进行养殖甲鱼,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PS:需需要最新甲鱼养殖技术,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cnwdgz”

甲鱼要怎么养

 1.甲鱼是变温动物,为水陆两栖,用肺呼吸,所以在养甲鱼池睁春绝的周围或中心要有足够面积的陆地沙滩以便它进行陆上活动。甲鱼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甲鱼即可迅悉姿速潜入水底淤泥中,所以饲养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甲鱼如果经常受到惊吓,对其生长繁殖都是很不利的。
  2.甲鱼喜欢呆在水质好的环境中,所以主人一定要勤换水,大概2—3天换一次水。注意换水的时候不能全部更换这样会让甲鱼对新水不适宜的,换水的时候应该留一半的老水,加上一半的新水,而且换水不能换太勤,不然容易破坏掉甲鱼好不容易制造出来的氛围。
  3.甲鱼要多晒太阳,因为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并通过晒背提高体温,促进食物消化。
  4.甲鱼为水生杂食动物,喜食动物性饵料。幼甲鱼以水生昆虫、水蚯蚓、蝌蚪、小虾等为食。成年甲鱼摄食田螺类,蛤蜊等软体动物、鱼、虾以及动物尸体,也食蔬菜、水果、杂粮等植物性饲料。小甲鱼你可以将肉切成碎肉丁,慢慢喂他吃,就好了。
  5.使用鲜料喂食时,必须经过消毒、清洗处理,并现配现用,以免腐败变质。投森做料时应采取投喂的形式,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甲鱼胆小,投料时应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
  6.甲鱼在南方十一月底就冬眠了,在北方大概还提前一个月吧.冬眠不需要另外准备地方只在盆里铺半边沙子超出水面就可以了。它可能爬出水面到沙子上一动不动的睡上几十天,又不知不觉的进水里再睡上几十天。

本文标题:中华鳖的养殖技术 中华鳖的养殖

本文链接:http://www.chaxuanwen.com/article/42407.html

上一篇:养殖网箱前景怎么样 养殖网箱前景如何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喜欢农业科技就经常来哦!
农业资讯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