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稻田生态蟹养殖基地 盘锦稻田生态蟹养殖基地在哪
田家镇的工农园区
大堡子河蟹立体生态养殖示范区:为进一步推广和扩大盘锦垦区稻田养蟹面积,提高养殖技术水平,示范、辐射、促进盘锦全市水稻、河蟹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使其成为项目区农工增加收入的主渠道和农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8年,在省农垦的大力支持下,田家镇实施了“辽宁省盘锦垦区前进农场稻田养蟹立体生态示范工程”。现有养殖户220户,养殖水面2000亩,其中扣蟹区1180亩,成蟹区820亩,预计每亩稻田可增加效益400-600元。基本模式:利用稻田水面资源,通过技术手段,放养河蟹种苗,进行人工养殖,实现稻田水面的二次利用,达到稻蟹菜鱼一地四收(即水稻、河蟹、果菜、泥鳅鱼)。
田家镇机电产业区:位于侍陵盘海营高速公路北、盘营路西、305国道两侧、清水河南,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是2007年底经大洼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的,机电产业区建设将成为田家镇未来重要的经济支撑点。田家镇机电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张建老闷戚设之中。第一期投资700万元,修建产业区1号路,长度为700米,设计标准为四车道。目前,道路土方工程和桥梁基础工程已完工,路面正在施工。随着产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工作也有较大的成果。共有5家企业拟入驻该园区,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田家大市场:2007年末,县政府及镇政府相关领导以负有前瞻性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审视田家镇第三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决定在原有六大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在清水河南岸建设辐射东北三省,带动全镇实现经济总量大跨越、群众增收的专业市场。在充分考虑其的现实价值以及它与盘锦经济社会格调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经过市县领导多方考察论证,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为主要以建材市场和皮草、箱包为主要经营内容的两大市场。
2008年初,在大洼县、田家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盘锦天安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启动了建设田家大市场的项目。六大市场规划占地面积34.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01万平方米,容积率0.38;计划总投资2.70亿元,可实现销售额2.90亿元,实现税收3000万元。预计整体竣工时间为2010年12月。前期的征地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还剩下西侧的花卉大棚没有动迁,但不影响项目建设,土地平整工作已经结束,并修建了三座桥,现在三条总长1500米的道路正在铺垫路基,将来还将陆续修建一条环市场路,总长约5000米。建成的市场将以批发业务为主,展示和零售业务为辅,能够很好地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罩祥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特色产业。同时可以强力拉动镇域第三产业的发展。
盘锦振兴生态旅游景区在哪里
盘锦振兴生态旅游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盘锦振兴生态旅游景区是全球500佳、国家2A级景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振兴生态旅游景区隶属于辽宁振兴生态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位于盘锦市大洼县西安镇。从京沈高速转盘海营高速,西安出口下可达。距盘锦市区约43公里。
盘锦振兴生态旅游景区是以生态养殖、生态种植、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下设种猪场、有机猪场、有机水稻种植区、高效农业示猜顷败范区及正在建设中的亚马逊生态观光园。独创的“四级净化,五步利用”的养殖模式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1992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是目前世界首家获此殊荣的养殖场。
盘锦振兴生态旅游景区绿树成荫,瓜果飘香,一排排拱形葡萄架遮盖小路,犹如藤萝长廊,水池里,鱼儿欢畅,绿油油的水葫芦、细绿萍长势正旺,繁花绿荫簇拥着一排排清洁的猪舍,用“蝶舞绿荫不见蝇,猪肥鱼美蟹蚌鲜”来形容景区可以说是最恰当不过了,前来参观的游客无不叹为观止,留恋往返。主要景点乎枣有养殖场区,包括水葫芦池、细绿萍池、葡萄甬路、猪天堂、音乐长廊穗颤等;还有在建的亚马逊观光园,包括亚马逊河、鱼池、蟹池、垂钓场、吊桥等景点。
稻田养蟹防控稻田杂草技术
中国河蟹产业第一县2003年,辽宁省盘山县坝墙子镇在于永清教授主持下采取大垄双行水稻栽种模式进行稻田养殖大规格成品河蟹实验。大垄双行水稻栽种模式不仅解决了河蟹生长后期光照不足的问题,还扩大了河蟹活动空间,又因大垄双行通风透光好,水稻产量不但没减反而有增。稻田养蟹技术是指在稻田内既种稻又养蟹、稻蟹互利共生的复合生态农业技术,在我国已经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该技术应用农业生态学中的食物链理论、生态位理论和种间互利共生理论,融传统的精细耕作农业、现代低耗高效农业、无公害农业、立体农业于一体,采取种植、养殖相结合的方法,重建了稻蟹互利共生、安全生长的稻田生态系统,生产出无公害稻米以及消费者喜食的河蟹,对稳定粮食生产、改善人们食物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试验在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坝墙子镇姜家村稻田养蟹示范基地进行,该地区常年平均温度8.4℃,无霜期174天,年降水量612毫米。蟹种为辽蟹,规格12克/只,每公顷放蟹苗60千克;水稻品种为辽星1号;试验田土壤为黏土,田间土壤肥力均匀一致,各处理施肥量相同。
水稻于4月27日播种,5月31日插秧,采用大垄缓喊双行(即40厘米垄,比常规的30厘米垄大)栽插方式,能有效地解决水稻株行距较小,导致封垄早,后期通风透光不良,底部叶枯死较早,造成水稻早衰、干物质积累受阻等问题,从而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每公顷基本苗82.04万株,平均每蔸4.1株。于6月10日放蟹入稻田。9月25日收蟹。
1稻蟹共育田的杂草种群稻蟹共育试验田杂草的主要种类有鸭舌草、水葫芦、稗草、苦草、眼子菜和野慈姑,还有陌上菜、节节菜、异型莎草、千金子、丁香蓼和牛毛毡等,数量较少。从其种群数量和密度分析,试验田杂草的主要优势种为鸭舌草、稗草、水葫芦、苦草、眼子菜和野慈姑。其空间分布为,稗草和野慈姑为上层草,而鸭舌草、水葫芦、眼子菜和苦草分布在下部。
2.稻蟹共育对杂草的防控效果稻田养蟹控制稻田杂草的主要机制是:利用河蟹的杂食性和长时间的活动,不断采食稻田杂草,河蟹活动引起的浑水也能够抑制杂草种子和病原体的萌发、杂草幼苗的光合作用,从而有效地控制杂草的发生基数和危害程度。
杂草在水稻插秧后3~5天开始萌芽生长,被翻压的杂草于立苗时恢复生机,至稻苗封行时杂草达到生长高峰。
在水稻拔节期,养蟹投饵区对眼子菜、鸭舌草、野慈姑和水葫芦的植株密度防效分别达到28%、64%、49%、63%和42%,对水绵和浮萍的防效低,对稗草无防效;养蟹不投饵区对眼子菜、鸭舌草、野慈姑和水葫芦的植株密度防效分别达到51%、80%、73%、76%和38%,对水绵和浮萍的防效好,对稗草无防效。
在水稻拔节期,养蟹投饵区对杂草的植株密度防效达到44%,对杂草植株鲜重防效达到43%;养羡亩蟹不投饵区对杂草的植株密度防效达到57%,对杂草植株鲜重防效达到59%。
收获稻谷产量,不养蟹区为兄哪森每公顷9665千克;养蟹投饵区为每公顷10495千克,增产7.9%;养蟹不投饵区为每公顷10405千克,增产7.1%。
收获河蟹产量,养蟹投饵区为每公顷405千克;养蟹不投饵区为每公顷381千克。河蟹的引入,不仅减少了稻田杂草,还增加了水稻产量和河蟹产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上一篇:松鼠养殖规划和计划怎么写的 松鼠养殖规划和计划怎么写作文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