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文化>农业资讯>农业科技

大丽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大丽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时间:2023-09-08 20:17:28 浏览量:

大丽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都有哪些?

大丽花养殖方法

选地整地

挑选土地资源耕植土深、松散富饶、地势平坦、排水管道优良的田园,深松前1亩施磷肥125KG作底肥,多加50%地亚农0.5KG,开展土壤消毒杀菌,土壤深松15公分上下,随后梳理耙平,做高畦或平畦宽2米,沟深20公分,做好内外“三沟”,便于防涝。

插枝方式

一般在6至8月份,侧芽至后15至20公分,融合除侧芽随剪随播。插穗需3芽,留上端2芽,第3芽剪至叶基部去叶子,插进土中深及第二芽,浇透水性,立支撑架用50%的遮光网两层遮光。大晴天早、晚各浇水一次,持续浇水十几天,土壤环境湿度维持在90%,3星期过后长根,存活率很高,当初秋季就可以开花。

插后管理方法

插枝存活后,融合培土除草、花时、花谢各追肥一次复合肥料饱和状态土壤溶液,每1个背式喷雾机(约12.5KG)添加400mL水解液开展根外施肥。大丽花长根后就不慎运衫适合深培土,以防损害块茎,并可避免产生草害。因植株汁多绵软,须立支撑架、以防叶茎断裂,花朵种类苗高15公分时打顶,使植株矮壮多开花,花败后立即摘下,能延长开花期。

栽种时间

栽种时间随状况而定,不一样的地区有不一样的栽种时间,针对南方地区来讲,因为在11月的情况下气体较为潮湿,因此在这儿大部分会挑选在秋天来栽种,绿色植物会生长得比较好。

土壤

大丽花适生在松散、含有腐殖和排水管道性优良的砂土壤。由于大丽花肉质地块茎在土壤中水分含量太多而气体透亮欠佳时即烂掉。移栽时一般以菜园子土(50%)、腐殖土(20%)、碎石土(20%)和大粪干(10%)配置的塑造土为宜,禁止用结块土壤,不然非常容易造成淹水烂根。

光照

大丽花喜阳不抗荫,若长期性置放在阴蔽处则生长欠佳,根茎衰微,叶薄茎细,花小色淡,乃至有的不可以开花。因而,盆栽植物大丽花应放到光照充足的地区,每日阳光照射规定在6钟头之上,那样植株强健,花瓣粗大而丰悄胡腴。

浇水

大丽花喜水但忌存水,既怕涝又怕旱灾,这是由于大花系肉质地块茎,浇水太多根处容易腐烂。但大丽花枝干茂盛,水面蒸发大,又必须较多的水份因而。浇水要把握“晾干浇过”的标准,一般生长早期的幼苗环节,需水分比较有限,大晴天可每日浇一次,维持土壤稍潮湿为度,太干燥水分太多均不适合,生长中后期,枝繁叶茂,耗费水分较多,尽可能提升浇水量。

施肥

大丽花喜肥,从小苗逐渐一般每日10-15天追肥一次较稀液肥。现蕾后每7-10天施一次。到花骨朵透色时即应停浇液肥。温度高时不适合上肥。肥料施加量的是多少要依宽腔据植株生长状况而定。

整枝

一是留单芽成单棵,使其早开花,花谢留1~2节短截,冒出的嫩芽可再次开花;二是对发枝能力差的种类,在幼期开展摘顶,促进其发枝,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对植株开展短截,9~10月份产出率高品质的花。

播后管理方法

依据土壤苗情浇水。维持土壤间干间湿当土壤表层稍干燥时,用浸浇法保潮湿。种子萌发适合温度为19~21℃。栽种后常常自然通风,有益于种子萌发。大丽花种子萌发要适度遮光,出芽齐整后慢慢撤去塑料薄膜,并把小苗移到光照充足处。每2-3天开展180°转箱,有益于小苗伸直生长。

盆栽植物大丽花注意事项

1.插枝扶株:大丽花的茎既空又脆,非常容易被风刮倒断裂,当植株长个子至30公分之上时要立即插竹帮扶,插竹还能够防止枝干生长弯折,提升盆栽植物观赏性

2.维护植株安全性过冬:大丽花不耐低温,当枝干凋谢后,要将地面上一部分剪去,搬入房间内原盆储存。

大丽花怎么养,大丽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大丽花养殖技术:
1、温度光照:大(小)丽花性喜温凉气候,喜阳光。大丽花喜光不耐荫,若长期放置在荫蔽处则生长不良,根系衰弱,叶薄茎细,花小色淡,甚至有的不能开花。适应性强,在夏季高温条件下也能生长良好。在晚秋、冬、早春三季,由于温度不是很高,就要给予它直射阳光的照射,以利于它进行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开花、结实。若遇到高温天气或在夏季,需要给它遮掉大约30%的阳光。开花后放在室内养护观赏的,要放在东南向的门窗附近,以尽可能地延长花期和增加开花数量。  
大(小)丽花
2、土壤:忌粘重土壤,宜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栽培土质以肥沃之沙质壤土为佳,排水及日照都需良好,大丽花适生于疏松、富含腐殖质和排水性良好的砂壤土。盆栽大丽花定植用土,一般以菜园土(50%)、腐叶土(20%)、砂土(20%)和大粪干(10%)配制的培养土为宜,板结土壤容易引起渍水烂根,不能用。在日常管理在及时松土,排除盆中渍水,因为大丽花肉质块根在土壤中含水量过多而空气通透不良时即腐烂。
3、浇水:盆栽忌积水,否则球根易腐烂,生长期间要合理浇水与施肥,同时给予充足光照,使之生长健壮,花繁叶茂。夏季每日浇水一次,冬季3-5天浇水一次。大丽花喜水但忌积水,既怕涝又怕干旱,这是因为大花系肉质块根,浇水过多根部易腐烂。但大丽花枝叶繁茂,蒸发量大,又需要较多的水分,如果因缺水萎蔫后没能及时补充水分,再受阳光照射,轻者叶片边缘枯焦,重者基部叶片脱落,因此。浇水要掌握“干透浇透”的原则,一般生长前期的小苗阶段,需水分有限,晴天可每日浇一次,保持土壤稍湿润为度,太干太湿均不合适,生长后期,枝叶茂盛,消耗水分较多,晴天或雀闭吹北风的天气。注意中午或傍晚容易缺水,应适当增加浇水量。
4、施肥:大丽花是一种喜肥花卉,从幼苗开始一般每天10-15天追施一次稀薄液肥。现蕾后每7-10天施一次。到花蕾透色时即应停浇肥水。气温高时也不宜施肥。施肥量的多少要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而定。凡叶片色浅而瘠薄的,为缺肥现象;反之,肥料过量,则叶片边缘发焦或叶尖发黄,叶片厚而色深浓绿,则是施肥合适的表现。施肥的浓度要求一次比一次加大,这样能使茎秆粗壮。
5、种植注意事项:(1)插杆扶株。大丽花的茎既空又脆,容易被风吹倒折断,应及时插竹扶持,插竹还可以避免枝条生长弯曲,提高盆栽观赏价值。当植株长高至30厘米以上时,应在每一枝条旁边插一小竹、并用麻皮丝(或细线绳)绑扎固定;随着植株越长越高,还应及时换上更长的插竹,最后插的小竹要顶在花蕾的下部。
(2)保护植株安全越冬。大丽花不耐寒(主要是块根不能受冻),11月间,当枝叶枯萎后,要将地上部分剪除,搬进室内,原盆保存。也可将块根取出晾1-2天后埋在室内微带潮气的砂土中、温度不超过5度,翌年春季再行上盆栽植。
6、病虫害神颤:大丽花在栽培过程中易发生的病虫害有;白粉病、花腐病、螟蛾、红蜘蛛。
(1)大丽花白粉病。9-11月份发病严重,高温高湿会助长病害发生。被害后植株矮小,叶面凹凸不平或卷曲,嫩梢发育游岁败畸形。花芽被害后不能开花或只能开出畸形的花。病害严重时可使叶片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加强养护,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控制浇水,增施磷肥。②发病时,及时摘除病叶,并用50%代森铵水溶液800倍液或70%托布津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大丽花花腐病。多发生在盛花至落花期内,土壤湿度偏大,地温偏高时有利病害的发生。花瓣受害时,病斑初为褪绿色斑,后变黄褐色,病斑扩展后呈不规则状,黄褐色至灰褐色。
防治方法;①植株间要加强通风透光;后期,水、氮肥都不能使用过多,要增施磷、钾肥。②蕾期后,可用0.5%波尔多液或70%托布津1500倍液喷洒,每7-10天一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大丽花暝蛾。该虫主要危害大丽花、菊花,以幼虫钻进茎杆危害。受害严重时,植株不能开花,甚至残废。
防治方法:一般应在6月开始至9月,每20天左右喷一次90%的敌百虫原药800倍液,可杀灭初孵幼虫。
(4)红蜘蛛。红蜘蛛即朱砂叶螨,可参看“茉莉”中朱砂叶螨的防治部分。

大丽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大丽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1、土壤:养殖大丽花最好选择疏松且排水性好的沙质壤土,尽可能不要用黏重的土壤。可以用腐叶土、沙土、菜园土调制使用。

2、阳光:应该将它养殖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光照时间最好在6小时以上,这可以使它更好的生长,花朵也会更丰满;若阳光不充足叶子和花朵生长都会受到影响。

3、浇水:在生长期要加大浇水量,气温高时每天浇水一次,也可以向四周喷水来增加空气湿度,不要过于干燥或湿润。一般在生长期要增加水量,在苗期要减少浇水量渣察芹,以免导致矮化。

4、温度:在大丽花的生长期温度要求并不严格,一般将温度控制在5-35℃都可以正常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0-25℃,若是想让它生长更好,尽可能控制到最适宜的温度。

5、施如毕肥:从它幼苗时期就要间隔10-15天施一次肥,出现花蕾一周后再施一次,温度高的时候最好不要施肥。施肥量要根据它的生长情况决定,叶子颜色较浅的多是缺肥,若叶子发黄发焦则是施肥过量。叶子颜色绿且厚,这是施肥适量的表现。

大丽花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巨大棒状块根。茎直立,多分枝,高1.5-2米,粗壮。叶1-3回羽状全裂,上部叶有时不分裂,裂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下面灰绿色,两面无毛。

头状花序大,有长花序梗,常下垂,宽6-12厘米。总苞片外层约5个,卵状椭圆形,叶质,内层膜质,没册椭圆状披针形。舌状花1层,白色,红色,或紫色,常卵形,顶端有不明显的3齿,或全缘;管状花黄色,有时在栽培种全部为舌状花。

本文标题:大丽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大丽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文链接:http://www.chaxuanwen.com/article/41206.html

上一篇:朱顶红 过冬 朱顶红 冬季

下一篇:更多农业科技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农业科技相关文章
更多农业科技文章
喜欢农业科技就经常来哦!
农业资讯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