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文化>农业资讯>致富项目

重庆大暴雨9月10日是几号啊 重庆大暴雨9月10日是几号发生的

时间:2024-10-12 07:05:59 浏览量: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重庆大暴雨9月10日是几号啊 重庆大暴雨9月10日是几号发生的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重庆大暴雨9月10日是几号啊 重庆大暴雨9月10日是几号发生的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重庆大暴雨9月10日是几号啊 重庆大暴雨9月10日是几号发生的

重庆下暴雨的原因

2005年深圳市气候主要特点是“ 雨量前后少中间多,气温冬春低夏秋高,灾害天气多台风少 ”。即1-4月、10-12月降雨量显著偏少,入汛偏迟,5-9月降雨量多;冬春气温偏低,夏秋高温不断,7月、9月、10月出现的高温均打破历史同期最高记录。灾害天气多:寒冷元旦、连续大雾、秋冬春连旱、大暴雨、强雷暴、大风冰雹、高温、灰霾等灾害天气交替出现,但台风影响偏弱。

名词注解:

1、 多年平均值——1971~2000年统计平均值

2、 偏多(少/高/低)——指相比同一时段的多年平均值

3、 历史记录——有记录以来,深圳气象记录从1952年7月1日开始

4、 暴雨——日雨量50~99.9毫米(mm)

5、 大暴雨——日雨量100~249.9毫米(mm)

6、 特大暴雨——日雨量≥250毫米(mm)

7、 高温——日最高气温≥35℃

8、 低温——日最低气温≤5℃

9、 大风——阵风风速≥17.2米/秒(m/s)

10、灰霾——空气浑浊,相对湿度<70%

一、基本气候状况

1 、降水正常略多,时空分布不均

2005年深圳市年降雨量为2143.6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多9 %,年内降雨时段分布不均, 5月、6月和8月降水量均偏多约6成,7月和9月降水量持平,其它各月降水量偏少。旱季雨季分明,1-4月降水量仅有112.6毫米,比历史同期(315.0毫米)偏少64 %,导致从2004年延续至2005年春季的旱情更加严重。开汛时间推迟至5月8月(平均入汛时间为4月18日)。汛期(4-9月)累计雨量达到2037.7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多23 %,是2004年汛期雨量的1.9倍,也是深圳有记录以来汛期雨量超过2000毫米的13个丰水年之一。但是进入10月后,降雨急剧减少,10-12月雨量偏少79%。年降水日数为127天,偏少17天;年内最大日雨量为240.0毫米,出现在8月20日。

2 、平均气温偏高,冷热变化显著

2005年深圳市年平均气温为23.2℃,比多年平均气温偏高0.7℃,是自1986年以来连续偏暖的第20个年份,但是从1997年以来,2005年平均气温相对偏低。年平均最高气温与历史平均最高气温基本持平;年平均最低气温为21.0℃,比历年平均气温偏高1.4℃。年极端最高气温37.3℃,出现在7月19日,是历史第三高值。高温(≥35℃)天数6天,其中9月22日和10月2日分别出现35.6℃和35.2℃的高温,均打破历史同期最高记录,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出现时间最迟的高温天气。年极端最低气温3.4℃,出现在1月1日,是近30年来最冷的元旦。

3 、日照严重偏少,创下历史记录

2005年深圳市年日照时数仅为1574.3小时,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59.5小时,为历史最低值。其中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偏少较为显著,分别偏少126.0和150.7小时。导致日照时数严重偏少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季度我市出现三次低温阴雨天气过程,2月23-25日出现罕见连续3天大雾。进入雨季后,我市频频出现连续降雨也是导致日照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4-9月有36天无日照。

4 、相对湿度特小,连创历史新低

2005年深圳市平均相对湿度仅有70%,刷新了去年刚创下的历史上最干燥年份的记录。全年只有2月份相对湿度比历史同期略高1%,其余各个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均比历史同期明显偏低(图6);其中12月17日和22日市气象台记录到的最小相对湿度为11%,打破历史同期的最低记录。

二、主要气象灾害及重大天气事件

2005年对深圳影响较明显的气象灾害事件有:自2004年延续至2005年4月的干旱,2月连续大雾,5月19日局部致灾暴雨、6月21-24日连续暴雨和8月20日大暴雨,5月9日小龙卷,4月25日冰雹,6月22日、7月20日和8月13日的强雷暴,7月18-20日的连续高温及9月22日、10月2日秋季异常高温等,有6个热带气旋外围环流影响我市,但无直接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因气象灾害或衍生灾害(大风、雷击、山体滑坡等)直接导致人员死亡达8人。

1 、干旱

2005年的年雨量虽然高于历年平均值,但降雨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匀。其中1-4月累计雨量比历史同期偏少64%,自2004年4月起已连续长达13个月雨量偏少,致使旱情更加严重,为52年来仅次于1963年的大旱年。第四季度雨量为36.2毫米,比常年偏少78.8%,出现中度秋冬连旱。

为解决持续严重旱情,从3月13日至5月上旬期间,我市启动了“增雨解旱”行动,累计作业飞行11架次,飞行时间约25小时,共播撒发烟管催化剂176支。图6是其中的一次飞机作业航迹图。按权威部门统计的平均增雨效率10%-15%计算,全市范围内增加蓄水达1950万立方米以上,同时有效提高了土壤含水率,净化了空气,对保护和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大雾

今年深圳共出现4天大雾天气,为近10年来最多。其中2月23-25日出现罕见的连续三天大雾,最小能见度只有100米,为历史最低记录,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雾天气过程,在我市53年的历史记录中是第二次出现。大雾天气造成我市近200个航班延误,其中16个航班取消,梅观高速公路一度关闭,交通事故发生数猛增,导致11人死亡。

3 、暴雨

2005年进入汛期后,我市频频出现局强降雨、连续暴雨和大暴雨,年暴雨日达到13天,是有记录以来的第四高值。市气象台多次发布暴雨信号,并于2005年出现最大日雨量的8月20日首次发布黑色暴雨信号。

5月19日早晨6-8时,南山站累计雨量达177mm,凌晨3-4时小时雨量达60.7毫米,7-8时再次出现强降雨,小时雨量44.1毫米。短时的强降雨加上地形的影响,造成南头出现严重的路面积水和交通堵塞,积水最深处达到2米。由于交通堵塞,使得部分乘客不能及时抵达机场,导致18次航班延误起飞时间,另外还造成到校学生被积水围困、围墙倒塌、信号灯故障等问题。

6月21-24日市气象台累计雨量达204.9毫米,深圳东部大鹏半岛连续3天出现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南澳4天累计雨量达557毫米。23日因天气原因有30次航班延误;24日京九线铁路有多处险情,涉及深圳始发或终点的列车有5趟,龙岗平湖木古宝来工业区安利嘉厂房厂区边坡发生塌方,福田和龙华油松河出现小部分河堤坍塌,深惠交界处山体滑坡造成惠阳新圩镇南坑村4死4伤。

8月19-20日受热带辐合带和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引发了罕见的特大暴雨过程,20日全市有5个自动气象站记录到超过250毫米的日雨量,最大日雨量龙华为304毫米,9-10时龙华1小时雨量高达71毫米,市气象台记录到240毫米日雨量。持续强降雨造成我市山体滑坡、雷击、水浸等灾害,死亡5人,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

4 、龙卷、冰雹

今年5月9日、7月15日、7月22日分别在宝安沙井、福田区下沙村、福田保税区出现三次小范围龙卷,其中5月9日宝安沙井第三工业区、观澜大水坑废品收购站附近出现范围的龙卷风出现较明显灾情,龙卷持续约25分钟。沙井第三工业区水库市场南侧的店铺被毁坏,三轮车被腾空,铁皮屋遭掀顶;观澜大水坑废品收购站被肆虐,铁架支离破碎,杂物漫天乱飞,破坏时间约2-3分钟。

4月25日受地面低压槽和低空切变影响,一块特强雷暴云从珠江口移入宝安公明福永一带,并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我市的公明、福永、平湖等地出现一次明显的冰雹天气,持续约2-3分钟,大小如黄豆般。

5 、雷暴

2005年我市雷暴天数虽比历年平均略为偏少,但其强度异常激烈,强雷暴还伴随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6月---雷暴次数最多:今年6月我市共出现4次雷雨大风天气。强度最强为12日傍晚,龙岗记录到26米/秒的短时雷雨大风;范围最大的是22日上午9时前后,蛇口、南山、罗湖均记录到8级以上的阵风,其中蛇口最大阵风达10级(24.8米秒)、南山九级(21.8米/秒)、罗湖8级(19.2米/秒)。

7月---雷暴强度最强:7月20日傍晚到夜间,我市出现2005年强度最强的雷雨大风天气,出现在深圳范围内的雷击次数达到941次;多个自动站记录到8-11级短时大风,其中大鹏站记录到29.0米/秒的大风;局部地区降雨强度大,其中坝岗站21-22时雨量达到70毫米/小时。

8月---雷暴范围最大:8月13日我市出现2005年范围最大的一次雷雨大风过程。13日16:20-18:00,全市出现了一次雷雨大风过程,我市的云对地闪电次数高达1197次,福永站记录到最大28.2米/秒的瞬时十级雷雨大风,本台也记录到22.9米/秒的瞬时九级雷雨大风。

6 、高温

年内市气象台共记录到6天大于35℃的高温天气,分别出现在7月18-20日、8月12日、9月22日和10月2日,全年中暑病例222例。

7月中下旬,受副热带高压和台风“海棠”外围下沉气流影响,11-21日我市出现连续十一天的炎热和酷热天气,其中18-20日连续三天超过35℃,19日最高气温达37.3℃,为53年来7月中旬的最高记录。由于受连日高温酷热天气影响,深圳有多人中暑死亡,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儿科病人出现高峰,用电量超负荷,部分地区供电电缆烧毁,造成大面积停电。

9月22日受副热带高压和台风“达维”外围下沉气流影响,我市普遍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市气象台记录到最高气温35.6℃,打破同期9月下旬的最高记录(34.7℃),是我市9月下旬唯一出现的一次高温。

10月2日受台风“龙王”外围下沉气流影响,我市再度出现秋季高温天气,气温达35.2℃,刷新9月22日创下的季节最迟的高温记录。

7 、热带气旋

今年无热带气旋直接影响我市,但间接影响我市的热带气旋有6个,分别是第5号“海棠”、第8号“天鹰”、第9号“麦莎”、第10号“珊瑚”、第16号“韦森特”和第18号“达维”。

“海棠”、“天鹰”、“麦莎”、“珊瑚”和“达维”都先后给我市带来高温和狂风暴雨。其中受“海棠”影响,我市出现2005年最高气温37.3度。历经三天半时间缓慢穿越南海北部、登陆海南的0518号台风“达维”是今年影响我市最严重的台风,先后给我市带来高温、灰霾、大风和暴雨。9月22日全市普遍出现35℃以上的高温;21-22日出现严重的灰霾天气,能见度下降到2.5公里;“达维”24日白天到夜间在距我市约300公里的南海海面横过,我市24-26日出现连续三天的大风天气,陆地风力5-6级,阵风8-9级,沿海海面风力7~8级,阵风10级以上,其中蛇口和龙歧站24日下午分别记录到35.1和33.6米/秒的12级瞬时大风,市气象台记录到的最大达阵风为9级(24 m/s );25-26日我市出现大雨到暴雨。

8 、大风

9月受热带风暴“韦森特”的外围及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我市17、18日连续两天出现大风天气。陆地平均风力达5到6级,沿海地区平均风力达5到7级,阵风达11级。全市十几个自动气象站记录到17米/秒以上的大风,其中蛇口、龙歧瞬间风速达11级(28-30米/秒),本站17日也出现17米/秒的大风,市气象台首发大风警告信号。

9 、寒冷

2005年虽然年平均气温偏高,但阶段性寒冷天气明显。年内共出现了23天最低气温低于10℃的寒冷天气,极端最低气温为3.4℃,出现在1月1日,成为近30年来最寒冷的元旦。3月中旬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市气温骤降,3月12日05时至13日05时24小时降温幅度达15.3℃,为历史罕见;3月13日的日平均气温仅为8.5℃,创下3月中旬日平均气温的历史同期新低。年内因天气寒冷使用燃气造成中毒人数高达1718例。

10 、灰霾

2005年我市出现灰霾天数为135天,虽然比2004年减少了42天,但仍位居历史第二高值,第四季度及第一季度灰霾日分别为61和37天。受副热带高压和台风“海棠”外围下沉气流影响,7月19-21日连续三天出现严重灰霾天气,最小能见度都在3公里左右;受台风“达维”影响,9月21-22日出现严重的灰霾天气,能见度下降到2.5公里。灰霾的出现导致使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12月26日,南山站空气污染指数达143,属轻微污染。

中国历年来的泥石流数据

我也在找......

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 107万多人受灾 (2008-11-04 22:08:09)

10月24日至11月2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季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导致楚雄、双柏、武定、禄丰、元谋、南华等县市遭受严重洪

涝和滑坡泥石流灾害。

4日从云南省民政厅获悉,截至3日22时,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云南省楚雄、昆明、临沧、红河、大理、玉溪、保山、昭通、德宏等9个州(市)107.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5人、失踪47人、受伤9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51万人。

灾害还造成道路、水库、通信、电力等设施严重受损。其中公路塌方231.36万立方米,毁坏公路130条1733公里,毁坏桥涵63座;小(一)型水库受损1座,小(二)型水库受损7座,小坝塘受损69座,沟渠毁坏55条177公里;通信线路受损2条68公里;电力线路受损4条51.1公里。

重庆:7月3日,重庆市遭受大范围暴雨袭击,导致城口、巫溪、綦江、万盛、巫山等县(区)发生多起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6人死亡。7月13日,受连续降雨影响,重庆市奉节县发生滑坡,6人死亡。西藏:7月10日凌晨,西藏林芝县色季拉山318国道因连续降雨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16人死亡。湖南:7月上旬,湖南省西北部澧水流域、酉水流域(沅水一级支流)普降特大暴雨,永顺县、张家界市降雨量分别达598、594毫米。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澧水、酉水流域大小溪河山洪暴发,发生多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1981年,暴雨引起宝成铁路和陇海铁路宝天段暴发泥石流,造成了我国铁路史上最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之一。宝成线淤埋车站5座,50余处受灾,中断行车达二个月之久。宝天段的泥石流泛滥,造成几处断道,总淤积量达1.3万立方米以上,使宝天段成了陇海线上“发炎的盲肠”。这次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没有确切的资料,仅灾害后的复修改造费(包括水害)就达4亿元。

同年8月,在陕西省南部勉县、略阳、宁强三个县及四川北部旺苍、南江二个县大部分地区也暴发了大量的泥石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984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甘肃省武都城区连降大暴雨。8月3日,武都城区暴发了北峪河泥石流、东江水沟泥石流、北山诸沟(共9条沟)、灰崖子和钟楼滩诸沟(共11条沟)泥石流也同时暴发,泥水横溢、洪积锥比比皆是。泥石流淤埋公路、淹埋房屋、冲毁河堤和田地,汇入白龙江,引发了近50年一遇的洪水。这是解放以来武都地区最大的一次灾害。

1988年,成昆铁路沿线32条沟发生54起泥石流,断道5次,淤埋车站两个。

另外,1982年、1985年和1987年辽东地区的复县、金、盖县、凤城、恒仁、宽甸、新宾等县及辽西地区的锦西、建昌、朝阳等县都发生过区域性泥石流灾害。特别是1987年7月发生的复县、丹东地区的泥石流、规模之大、损失之严重,是该省前所未有的,死亡人数达610余人。

8月28日,因长时间普降特大暴雨,广元市青川县、朝天区遭遇百余年来罕见的特大洪灾及泥石流。受灾最为严重的青川县,全县出境的4条公路(包括国道212线等)多处被冲毁……截至昨晚8时30分,救灾指挥部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此次灾害导致3人死亡11人失踪,受灾总人数高达5万人。在一些重灾区,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告急,救援队伍正设法连夜翻山,运送救灾物品。

1、2002-02-17 10:23:23 印度尼西亚发生严重泥石流事件 7人死亡多人受伤

2、 2002-06-17 15:11:43 暴雨引发洪灾及泥石流 四川省3000万应急款急调灾区

3、 2002-08-19 14:45:06 云南新平泥石流死亡人数升至33人 3000多人参与抢险

4、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 107万多人受灾 (2008-11-04 22:08:09)

10月24日至11月2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季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导致楚雄、双柏、武定、禄丰、元谋、南华等县市遭受严重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灾害。4日从云南省民政厅获悉,截至3日22时,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云南省楚雄、昆明、临沧、红河、大理、玉溪、保山、昭通、德宏等9个州(市)107.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5人、失踪47人、受伤9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51万人。灾害还造成道路、水库、通信、电力等设施严重受损。其中公路塌方231.36万立方米,毁坏公路130条1733公里,毁坏桥涵63座;小(一)型水库受损1座,小(二)型水库受损7座,小坝塘受损69座,沟渠毁坏55条177公里;通信线路受损2条68公里;电力线路受损4条51.1公里。

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 107万多人受灾 (2008-11-04 22:08:09)

10月24日至11月2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季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导致楚雄、双柏、武定、禄丰、元谋、南华等县市遭受严重洪

涝和滑坡泥石流灾害。

4日从云南省民政厅获悉,截至3日22时,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云南省楚雄、昆明、临沧、红河、大理、玉溪、保山、昭通、德宏等9个州(市)107.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5人、失踪47人、受伤9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51万人。

灾害还造成道路、水库、通信、电力等设施严重受损。其中公路塌方231.36万立方米,毁坏公路130条1733公里,毁坏桥涵63座;小(一)型水库受损1座,小(二)型水库受损7座,小坝塘受损69座,沟渠毁坏55条177公里;通信线路受损2条68公里;电力线路受损4条51.1公里。

重庆:7月3日,重庆市遭受大范围暴雨袭击,导致城口、巫溪、綦江、万盛、巫山等县(区)发生多起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6人死亡。7月13日,受连续降雨影响,重庆市奉节县发生滑坡,6人死亡。西藏:7月10日凌晨,西藏林芝县色季拉山318国道因连续降雨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16人死亡。湖南:7月上旬,湖南省西北部澧水流域、酉水流域(沅水一级支流)普降特大暴雨,永顺县、张家界市降雨量分别达598、594毫米。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澧水、酉水流域大小溪河山洪暴发,发生多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16:30 中国日报网站

据法新社报道,菲律宾救援队伍负责人赫克托·雷耶斯对记者说:“抱有希望是好的,但这些失踪者的家属现在应该承认现实了。”

而另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救援小组20日表示,他们曾经在废墟内探测到声音,但无法确定是否是由人类发出的。

菲律宾发生一系列山体滑坡 造成至少200人死亡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1日09:53 中国新闻网

菲律宾山体滑坡示意图

中新网12月21日电,据法新社报道,菲律宾民防官员星期天称,菲律宾中部和南部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山体滑坡事故,有至少200人在这些灾难中死亡。

他们说,在菲律宾中部的勒耶特岛和南部的棉兰老岛,暴雨引发了洪水和山体滑坡,已有77人被证实已经死亡,还有123人失踪,官方估计他们也已遇难。(春风)

1981年,暴雨引起宝成铁路和陇海铁路宝天段暴发泥石流,造成了我国铁路史上最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之一。宝成线淤埋车站5座,50余处受灾,中断行车达二个月之久。宝天段的泥石流泛滥,造成几处断道,总淤积量达1.3万立方米以上,使宝天段成了陇海线上“发炎的盲肠”。这次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没有确切的资料,仅灾害后的复修改造费(包括水害)就达4亿元。

同年8月,在陕西省南部勉县、略阳、宁强三个县及四川北部旺苍、南江二个县大部分地区也暴发了大量的泥石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984年7月下旬和8月上旬甘肃省武都城区连降大暴雨。8月3日,武都城区暴发了北峪河泥石流、东江水沟泥石流、北山诸沟(共9条沟)、灰崖子和钟楼滩诸沟(共11条沟)泥石流也同时暴发,泥水横溢、洪积锥比比皆是。泥石流淤埋公路、淹埋房屋、冲毁河堤和田地,汇入白龙江,引发了近50年一遇的洪水。这是解放以来武都地区最大的一次灾害。

1988年,成昆铁路沿线32条沟发生54起泥石流,断道5次,淤埋车站两个。

另外,1982年、1985年和1987年辽东地区的复县、金、盖县、凤城、恒仁、宽甸、新宾等县及辽西地区的锦西、建昌、朝阳等县都发生过区域性泥石流灾害。特别是1987年7月发生的复县、丹东地区的泥石流、规模之大、损失之严重,是该省前所未有的,死亡人数达610余人。

8月28日,因长时间普降特大暴雨,广元市青川县、朝天区遭遇百余年来罕见的特大洪灾及泥石流。受灾最为严重的青川县,全县出境的4条公路(包括国道212线等)多处被冲毁……截至昨晚8时30分,救灾指挥部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此次灾害导致3人死亡11人失踪,受灾总人数高达5万人。在一些重灾区,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告急,救援队伍正设法连夜翻山,运送救灾物品。

08年9月10日下午,《财经》记者在山西临汾新塔矿业有限公司“9?08”泥石流事故现场看到,目前的抢险工作大部分由工程车承担,人力搜救范围较之前一天已大大缩小。现场仍有尸体挖出,进行包裹后,等候处理。

此前的9月8日早8时,新塔公司选矿厂的尾矿库发生垮坝,宽约600米,长约3公里泥石流将下游的一个农贸集市和两个村子的部分房子冲跨。据新华社消息,截至9月10日17时许,已有128人在事故中遇难。而被困人数仍在核实,搜救继续进行。

《财经》记者获知,由于人力搜救基本放弃,这意味着失踪者已生还无望。

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

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

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编辑本段]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编辑本段]泥石流发生时间规律

(1)季节性: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因集中降雨的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而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尤其是7、8两个月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害约占该地区全部泥石流灾害的90%以上。

(2)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地震的影响,而暴雨、洪水、地震总是周期性地出现。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地震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相叠加时,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如云南省东川地区在1966年是近十几年的强震期,使东川泥石流的发展加剧。仅东川铁路在1970-1981年的11年中就发生泥石流灾害250余次。又如1981年,东川达德线泥石流,成昆铁路利子伊达泥石流、宝成铁路、宝天铁路的泥石流,都是在大周期暴雨的情况下发生的。

(3)泥石流的发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稍后。

[编辑本段]泥石流分布特点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4)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水雪融化的显着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编辑本段]泥石流活动强度因素

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水文气象条件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比如、崩塌、滑坡、岩堆群落地区,岩石破碎、风化程度深,则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源;沟谷的长度较大、汇水面积大、纵向坡度较陡等因素为泥石流的流通提供了条件;水文气象因素直接提供水动力条件。往往大强度、短时间出现暴雨容易形成泥石流,其强度显然与暴雨的强度密切相关。

[编辑本段]泥石流类的危害

(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如1969年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暴发泥石流,堵塞自龙江,公路因此被淹l公里,白龙江改道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河道,公路、护岸及渡槽全部被毁。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己3次被迫改线。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编辑本段]泥石流的诱发因素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当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近年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又如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方,才能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这种行为形成的泥石流的事例很多。如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1972年一场大雨暴发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lO万立方米,淤埋成昆铁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又如甘川公路西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沟内开采石料,1974年7月18日发生泥石流,使15座桥涵淤塞。

(3)滥伐乱垦: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例如甘肃省白龙江中游现在是我国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区。而在一千多年前,那里竹树茂密、山清水秀,后因伐木烧炭,烧山开荒,森林被破环,才造成泥石流泛滥。又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沟山上大耳头,原是森林区,因毁林开荒,1976年发生泥石流毁坏了下游村庄、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当地群众说:“山上开亩荒,山下冲个光”。

[编辑本段]泥石流减轻或避防的工程措施

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跨越工程一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2)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3)防护工程——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4)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5)栏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对于防治泥石流,常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比用单一措施更为有效。

[编辑本段]泥石流的预报方法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取以下方法:

(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如对云南省东川市小江流域蒋家沟、大桥沟等泥石流的观测试验研究;对四川省汉源县沙河泥石流的观测研究等。

(2)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有关参数和特征。

(3)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比如、当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时,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就应发出泥石流警报。

(4)建立泥石流技术档案,特别是大型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成条件、灾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资料应逐个详细记录。并解决信息接收和传递等问题。

(5)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

(6)开展泥石流防灾警报器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研究。

[编辑本段]典型案例

1、2002-02-17 10:23:23 印度尼西亚发生严重泥石流事件 7人死亡多人受伤

2、 2002-06-17 15:11:43 暴雨引发洪灾及泥石流 四川省3000万应急款急调灾区

3、 2002-08-19 14:45:06 云南新平泥石流死亡人数升至33人 3000多人参与抢险

4、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 107万多人受灾 (2008-11-04 22:08:09)

10月24日至11月2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季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导致楚雄、双柏、武定、禄丰、元谋、南华等县市遭受严重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灾害。4日从云南省民政厅获悉,截至3日22时,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云南省楚雄、昆明、临沧、红河、大理、玉溪、保山、昭通、德宏等9个州(市)107.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5人、失踪47人、受伤9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51万人。灾害还造成道路、水库、通信、电力等设施严重受损。其中公路塌方231.36万立方米,毁坏公路130条1733公里,毁坏桥涵63座;小(一)型水库受损1座,小(二)型水库受损7座,小坝塘受损69座,沟渠毁坏55条177公里;通信线路受损2条68公里;电力线路受损4条51.1公里。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 107万多人受灾 (2008-11-04 22:08:09)

10月24日至11月2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季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尤其是11月1日普降大到暴雨,导致楚雄、双柏、武定、禄丰、元谋、南华等县市遭受严重洪

涝和滑坡泥石流灾害。

4日从云南省民政厅获悉,截至3日22时,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云南省楚雄、昆明、临沧、红河、大理、玉溪、保山、昭通、德宏等9个州(市)107.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5人、失踪47人、受伤9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51万人。

灾害还造成道路、水库、通信、电力等设施严重受损。其中公路塌方231.36万立方米,毁坏公路130条1733公里,毁坏桥涵63座;小(一)型水库受损1座,小(二)型水库受损7座,小坝塘受损69座,沟渠毁坏55条177公里;通信线路受损2条68公里;电力线路受损4条51.1公里。

重庆:7月3日,重庆市遭受大范围暴雨袭击,导致城口、巫溪、綦江、万盛、巫山等县(区)发生多起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6人死亡。7月13日,受连续降雨影响,重庆市奉节县发生滑坡,6人死亡。西藏:7月10日凌晨,西藏林芝县色季拉山318国道因连续降雨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16人死亡。湖南:7月上旬,湖南省西北部澧水流域、酉水流域(沅水一级支流)普降特大暴雨,永顺县、张家界市降雨量分别达598、594毫米。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澧水、酉水流域大小溪河山洪暴发,发生多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重庆市开县涨洪水是哪一年

2004年9月4日下午2:00,大暴雨突袭整个开县,洪水瞬间有东向南爆发,到9月5日下午一天的时候,县城几乎全部被洪水淹没,全县最大降雨量达327.3毫米,造成全县55个乡镇全部受灾,其中受灾严重的有18个场镇,被洪水围困人员87000多人。据开县灾情报告,这次洪灾为开县历史上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灾。

强降水导致开县境内的南河、浦里河流域两岸乡镇严重受灾,县城及8个场镇严重进水,房屋倒塌无数,汉丰镇被洪水围困的人员达1000多人,县城淹没水位超过1982年历史最高记录。万州至开县公路上1座大桥被洪水冲毁,多处交通干道被洪水淹没,交通被中断,通信、电力线路被严重毁坏,全县境内131座水库已有52座溢洪。

从开县政府了解到的信息,暴雨已经造成9人死亡、18人失踪。

详细的观看下面的视频,记录了04年开县洪灾的整个过程。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重庆大暴雨9月10日是几号啊 重庆大暴雨9月10日是几号发生的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重庆大暴雨9月10日是几号啊 重庆大暴雨9月10日是几号发生的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本文标题:重庆大暴雨9月10日是几号啊 重庆大暴雨9月10日是几号发生的

本文链接:http://www.chaxuanwen.com/article/167529.html

上一篇:9月28号的高铁票几号开售的 9月28号的票什么时候可以买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致富项目相关文章
更多致富项目文章
喜欢致富项目就经常来哦!
农业资讯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