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文化>农业资讯>致富项目

故宫婚礼9月9日有多豪华啊 09故宫婚礼

时间:2024-08-11 17:44:47 浏览量: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故宫婚礼9月9日有多豪华啊 09故宫婚礼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故宫婚礼9月9日有多豪华啊 09故宫婚礼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故宫婚礼9月9日有多豪华啊 09故宫婚礼

为什么故宫内的大婚要持续100天?

1、因为皇帝大婚礼仪隆重而繁缛,要经过纳采、大征、册立、奉迎、合卺、祭神、庙见、朝见、庆贺、颁诏、筵宴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仪式。

皇帝大婚,浩繁而隆重,更多的是政治而非夫妻的幸福。而皇帝结婚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需要100天的礼仪,那么长达百余天的大婚礼仪究竟包含什么内容,又为什么会持续这么长时间呢?

公元1888年隆冬,18岁的光绪皇帝载湉大婚即将举行,通过选秀女确定皇后的程序,慈禧太后21岁的侄女叶赫那拉氏即将成为新一代的皇后。光绪虽然对这位相貌平平的大表姐毫无兴趣,但也无力改变既定的事实。同样让年轻皇帝难以忍受的就是隆重浩繁的大婚礼仪,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一月初二日起,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十五日结束,共计104天。

清代有幸举办大婚典礼的仅有幼年登极的顺治、康熙、同治、光绪4位皇帝。早期顺治、康熙朝典制不够成熟,顺治甚至举行两次大婚,可谓绝无仅有。到晚期同治、光绪朝尊崇古礼,并融合了当时满民族的习俗,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大婚典礼程序。光绪朝的《皇帝大婚图》册,用细腻写实的画法再现了皇帝大婚的礼仪全景,给后人留下了研究清朝皇家礼仪的珍贵资料。

光绪皇帝大婚礼仪隆重而繁缛,分别经过了纳采、大征、册立、奉迎、合卺、祭神、庙见、朝见、庆贺、颁诏、筵宴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仪式。其中纳采礼物包含马匹、鞍辔、甲胄等等,充分体现了满民族的尚武精神;

至于奉迎礼中持如意、宝瓶、苹果,跨马鞍等仪式又是各民族习俗的融合。不同礼仪的地点往往相去甚远,而且都要经过钦天监仔细测定吉日后才能施行,这使得内务府官员们疲惫不堪。即使是皇帝本人,在册立、奉迎、合卺等项仪式上为了等待所谓吉时,也只能彻夜不眠。

光绪违心地把皇后之宝赐予叶赫那拉氏以后,还必须频繁地往来坤宁宫、慈宁宫、太和殿、奉先殿之间行礼,尤其是在慈禧慈宁宫的礼节更不能丝毫懈怠。而天安门颁诏,象征着皇帝大婚的消息已传达到每一位百姓,普天同庆。

随着太和殿的国宴和舞乐表演,大婚礼仪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大婚并非大喜,面对不喜欢的皇后和渺茫的亲政梦想,18岁光绪郁郁寡欢。大婚各项费用已耗尽了清政府当年财政总收入的1/4,年轻皇帝和古老的帝国将历经更多的磨难。至于继任的幼年皇帝溥仪,在位仅3年就迎来了清朝的灭亡,他无法等到大婚的那一天。光绪大婚礼仪遂成为帝王婚礼的绝唱。

【婚前礼】

婚前礼分为纳采礼和大征礼

【纳采礼】

清代皇帝大婚,皇后的选择通过选秀女的形式,并没有像民间的订婚程序,皇家行纳采礼只是表明尊崇古礼。历代的纳采,男家都要向女家致以薄礼。从汉代开始,馈赠之物渐次增多,并且开始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光绪皇帝大婚的纳采礼物中主要有文马4匹(文马指披挂鞍辔的马匹,不披挂鞍辔的马匹称闲马)、鞍辔10副、甲胄10副、缎100匹、布200匹以及金银茶筒等等,这些礼物由内务府预先备办。

清朝统治者热衷骑射与尚武,所以在纳采礼物中把马匹、鞍辔、甲胄列入其中,却没有中原地区婚礼用雁代表妇从夫、顺阴阳的仪物,这应是满汉民族的差异。纳采礼由此揭开了隆重的大婚序幕。

民间举行婚礼要选择黄道吉日,皇帝大婚事关国家盛典,更加重视吉期的选择。掌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负责选定大婚各项礼仪举行的黄道吉日以至吉时,他们认为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一月初二日午时(11点至下午1点)行纳采礼最吉,于是从那一天起,光绪帝大婚的序曲终于奏响了,整个紫禁城都忙碌起来。

首先要钦命使节代表皇帝行礼。午时之前,光绪皇帝钦命的正副使恭恭敬敬地来到太和殿前,听宣制官宣布皇帝命其以礼纳采的诏令,然后三跪九叩,接受由大学士所授的金节,再率仪仗队伍以及纳采礼物出东华门前往皇后府邸。

皇后家精心准备,跪迎来使,皇后之父聆听正使传制。纳采礼后,给皇后娘家的赐物可以留下,而给皇后的礼物却仍要带回宫中。

当天傍晚,皇后的娘家张灯结彩,举行盛大的纳采宴会,这并非皇后的父亲设宴款待来使,而是光绪皇帝特命内务府大臣侍卫八旗公侯以下、满汉二品以上的官员宴请皇后的父亲,同时还赏给皇后娘家女眷饽饽桌20张,酒筵桌20席,羊20只,酒20瓶。宴会结束,以皇后之父为首,众官员朝皇宫的方向行三跪九叩之礼,以谢皇帝赐食之恩。

【大征礼】

传统婚礼中称为纳征礼,也称纳币,表明男女双方的婚事已成,男方需给女方家里大量的财物作为经济上的补偿。而作为一国之主的皇帝,大征礼当然相当丰厚、贵重。

大征礼物比纳采礼物从数量到种类都多得多,不但有金银茶筒、银盆、绸缎、马匹等实物,而且还有巨额金银钱两。

经钦天监卜测,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初四日行大征礼为吉。为把大征礼物送达皇后邸第,同样要由皇帝钦命正副使节,率领各相关的机构人员完成使命,其仪式与纳采礼的命使礼仪相同,只是使节的人选有变更而已。

内务府官员把大征礼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给皇后的礼物,盛在74座龙亭内陈放于丹陛上,另一类为赐物,盛在58座采亭内陈放于丹陛下。命使结束后,浩浩荡荡的人马在御仗引导下经东华门向皇后娘家进发。

到了皇后娘家,正使毕恭毕敬地把金节放在厅堂正中的节案上,大征礼的仪式与纳采礼相同。同样地,给皇后的礼物也要随妆奁带回宫中,而赐物则可以留下。

【婚成礼】

婚成礼分为册立、奉迎、合卺、祭神

【册立礼】

皇帝亲临盛典

册立礼就是授予皇后象征其地位的金册与金宝的仪式。清代金册镌刻以满汉文,金宝亦为满汉篆字,形式与皇帝御宝相同。

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二十六日,皇帝先派遣官员告祭于天地、太庙、奉先殿,然后到慈宁宫向慈禧皇太后行礼,告知将要迎娶新娘。与此同时,太和殿前的典礼布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光绪帝向慈禧太后行过礼后,亲临太和殿阅视金册金宝,命使节持金节奉迎皇后。使节接受金节后,光绪皇帝回到内廷乾清宫等候皇后的到来。

光绪帝亲临的盛典陈设自然相当隆重。

太和殿:殿内正中南向设节案,金册案西向,金宝案东向,殿前设皇帝的法驾卤簿,东西檐下设中和韶乐。丹墀中道左右陈列仗马。

太和门:设丹陛大乐于门内东西檐下,陈列步辇于太和门外,皇后凤舆于太和门阶下,皇后仪驾于太和门阶下直至午门外。

午门:陈列五辂于午门外,驯象于五辂之南。

一切人员准备就绪,只等光绪皇帝到来。

册立皇后

正副使率领仪仗队伍出太和门,紧随使节之后的是盛放金册、金宝的龙亭。皇后的凤舆在16人抬护下,列在龙亭之后,一同出午门、大清门,前往皇后府邸。

内务府官员早在皇后府邸提前作好了准备,正使先向皇后之父宣读迎娶皇后的制文,然后把金册金宝放在册案宝案上,引礼女官引导新皇后到拜位前,由侍仪女官向皇后宣读册文宝文,皇后接过金册金宝。最后,皇后行三跪三拜礼毕,册立大礼即告完成。等钦天监官报告子时(二十七日凌晨)吉时一到,皇后身着龙凤同合袍,正式坐上凤舆向皇宫进发。

光绪帝向慈禧太后行礼

册立礼结束后随即进行奉迎礼。銮仪卫校尉把凤舆抬进内堂正中。皇后入宫的凤舆与常人的喜轿不同,要提前在内部放置御笔龙字,光绪帝皇后凤舆中的龙字则为慈禧太后所写。皇后身着龙凤同合袍,头梳双髻,戴富贵绒花,福晋们用藏香熏一下凤舆和盖头,以便驱除邪气,然后请皇后手执苹果、金质双喜如意(寓意平安如意),搭上红盖头上轿。正使持节偕副使出,乘马先行。

皇后之母率诸妇人送至凤舆前,皇后之父率子弟跪送于大门外。銮仪卫校尉抬起凤舆,提炉侍卫手持凤头提炉引导,太监左右扶舆,内大臣侍卫在后乘骑护从,向皇宫进发。由于是深夜,随行的人多手执宫灯,沿途也悬挂了大量的灯笼。

大清门中门天安门外金水桥(正副使下马持节步行进入)天安门中门端门中门午门中门(钟鼓齐鸣)太和门中门中左门后左门乾清门中门(正副使至此完成使命,与内大臣侍卫退下)乾清宫阶下。

皇后凤舆到乾清门时,光绪皇帝早已身着龙袍在乾清宫西暖阁等候,接着近支王公为光绪帝在乾清宫正殿结发,然后从后槅扇前往坤宁宫洞房等候。

寅时(凌晨3点至5点),皇后的凤舆迎到乾清宫阶下,在恭侍命妇的导迎下皇后走出凤舆。此时恭侍命妇接过皇后手中的苹果与金如意,同时又递给皇后一个宝瓶,宝瓶内装有珍珠、钱币等各种金银财宝。皇后怀抱宝瓶,

进入乾清宫内,首先要跨过火盆,然后出乾清宫后槅扇门,改乘孔雀顶轿,由交泰殿前往皇后中宫坤宁宫东暖阁的洞房。在坤宁宫的门槛上还设有一个马鞍,马鞍下压着两个苹果,寓意平平安安,皇后要从上面跨过才能进入洞房。至此,奉迎皇后的礼节结束。

【合卺、祭神】

合卺礼在现代看来就是喝交杯酒,表示夫妻二人同饮共食,结为一体。卺原意为把瓠分成两个瓢,合卺即新婚夫妇各拿一瓢饮酒。这一程序是婚礼中最为关键的礼仪,是婚礼中的高潮。进入洞房后,天已经快亮了。

首先,皇帝皇后要坐在龙凤喜床上,面向正南方天喜方位,行坐帐礼,又称为坐床,其本意缘于让远路迎来的新娘歇息一下,后寓意为祈求多子。

接着,皇帝揭去皇后的盖头,皇帝居左、皇后居右坐在龙凤喜床上,一起吃半生不熟的子孙饽饽(即饺子),以寓意多生子嗣,繁衍万代。然后皇后卸去龙凤同合袍,重新梳妆,改穿朝服身着明黄色朝袍、石青色八团龙朝褂,颈戴朝珠、领约,用扁方梳扮旗人已婚女子的两把头发式。

一切准备就绪,到了酉时(傍晚5-7点)皇后开始与皇帝面对面坐在坤宁宫龙凤喜床下的合卺桌前,行合卺礼。御茶膳房预备好合卺宴,美味佳肴都放在坤宁宫外屋檐下以黄幕布罩起,随吃随进。

同时,由结发的侍卫夫妇在洞房外用满语唱《交祝歌》,表达各种吉祥美好的祝愿。当晚,帝后在龙凤喜床上吃长寿面,以求白头偕老,福寿绵长。

次日一早,福晋命妇等重新为皇后梳妆,准备祭神。此时皇后要穿上吉服头戴凤钿,颈戴项圈、朝珠,身着明黄色龙袍、八团龙褂。皇后走出洞房,捧起一捆预先准备好的柴禾,交给结发萨满收存,以备祭祀时使用。

皇后捧柴称为捧柴礼,象征妇道三日下厨房之意,又因柴与财谐音,亦寓意财源滚滚。

此时在坤宁宫明殿早已摆好了两张大红双喜圆桌天地神桌和喜神桌,其上摆神位、如意、苹果、金色香饼和香斗。天地桌向北,喜神桌向正南喜神方位,皇帝皇后依次到桌前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回洞房稍事休息,接着再向坤宁宫的西案、北案(常年供奉萨满教各神位)行三跪九叩礼,在灶君前上香行三叩礼。

拜神完毕后,皇帝和皇后同在龙凤喜床上吃茶膳房预备的团圆膳,象征合和美满。

此刻的马车已经变成了红色车轮儿了。

【婚后礼】

婚后礼分为庙见、朝见、庆贺、颁诏、筵宴

【庙见】

洞房各礼行过之后,皇后须与皇帝一起去皇家的宗庙祭祀,称庙见,以求得祖先神灵的接纳。皇帝皇后首先要到供奉列祖圣容(即画像)的寿皇殿(今景山公园北麓少年文化宫)祭拜上香,然后回到宫内,依次到供奉先皇、先后的各宫殿中上香行三跪九叩礼。

【朝见】

朝见礼是择吉日皇后到慈宁宫向皇太后所行之礼。民间婚礼之后,新妇于第二日拜见公婆(古称拜舅姑),为其点烟斟酒倒茶。而在皇家,只有老皇帝驾崩(乾隆帝除外),新皇帝才能即位,所以大婚皇后从来无舅可拜,而只能拜姑,即皇太后。

光绪皇帝大婚时,由钦天监占卜吉日,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初二辰时(7至9点)举行朝见礼。

皇后与妃嫔首先向慈禧太后递如意,取其最为吉祥之寓意,然后向皇太后捧觞献馔,以示侍奉唯谨。接着皇后向慈禧太后行三跪三叩礼,皇太后举酒举馔,皇后再行一跪一叩礼,然后即席举酒举馔。内监撤席,皇后再到拜位上行一跪一叩礼。礼毕,皇后回到坤宁宫。

【庆贺】

庆贺礼以宣读贺表为主要内容。皇帝大婚是国家的重大庆典,宫廷中的庆贺礼属于国礼,王公大臣都要叩拜在丹陛之下进献贺表。由钦天监官测出吉时,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初四日辰时(7点至9点)行庆贺礼。

由于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光绪皇帝也只是儿臣,所以光绪帝必须首先率王公大臣到慈宁宫进表庆贺,然后才可以御临太和殿接受王公大臣之进表庆贺,此种情形较为特殊。皇位与皇权相分离的状况迫使光绪帝对慈禧太后所行之礼,超出了家礼的范围,而行以国礼、臣礼。

光绪皇帝率群臣诣慈宁宫行礼毕,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庆贺,皇帝颁诏宣示天下。

【颁诏】

皇帝的大婚与臣民百姓最大的不同是在家礼外增加国礼。皇帝大婚是国家的盛典,必须从国家的高度来安排诸礼仪,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在于婚成以后要向全国臣民发布诏书,以使天下皆知,这就是颁诏礼。外廷庆贺礼结束后,立即就开始进行颁诏礼。

捧诏官将诏书放至天安门城楼的黄案上,然后宣诏官登上城楼,用满汉两种语言宣读诏书,文武百官于金水桥南排立,耆老领催等另站一队,面北行三跪九叩礼。宣读完毕,捧诏官将诏书置于一朵金色祥云内,用彩绳悬系,并衔于金凤口中,放下城楼。礼部司官跪接诏书,然后送至礼部衙署设香案供奉,刊印颁行天下。

【筵宴】

光绪皇帝的宴桌安排在太和殿内正中,皇后的父亲及王公的宴桌分设在皇帝宝座的东西两侧,殿门外西檐下是都察院官员之席,东檐下是理藩院官员之席,丹陛上是二品以上诸世爵暨侍卫等席,丹墀下左右排列三品以下文武百官席,外国来使席设于西面之末。筵宴的席次严格地依照等级制度安排。

皇后的父亲率其族属先至慈宁门,向慈禧太后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到太和殿丹陛东西面立。光绪皇帝来到太和殿升座,午门钟鼓齐鸣,中和韶乐奏响《会平之章》,銮仪卫鸣鞭三响,皇后的父亲及其亲属行三跪九叩礼,丹陛大乐奏《调平之章》。礼毕,皇后的父亲率其族属顺次进入座席,大宴开始。

尚茶官先向光绪皇帝进奶茶,众人向皇帝行一叩头礼,然后皇帝令侍卫向与宴大臣分赐奶茶。茶宴结束后,再吃酒席,由进爵大臣先后为光绪帝、皇后的父亲、宗族以及参与宴会的大臣敬酒。

酒足饭饱,丹陛上进行以武著称的庆隆舞表演,演员身着兽皮头戴面具,追忆先民于白山黑水创业之艰难。与宴大臣则在大殿内跳起了文舞喜起舞,两两一对依次向皇帝进舞。最后表演蒙古乐曲、高丽筋斗、回子乐、粗缅甸乐等各项技艺。

舞乐结束,皇后的父亲率其族属一跪三叩谢恩,礼部堂官向皇帝奏告筵宴礼成。鸣鞭三响,皇帝回到内廷,大婚礼仪的帷幕终于落下。

9.9太庙结婚是什么意思

2009年9月9日,叶明子在太庙举行了一场皇家婚礼,被誉为“9.9太庙结婚”。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始建于1420年,占地面积超过200亩。这场婚礼备受瞩目,成为经典。

2009年9月9日,北京太庙的宫殿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新娘穿着白色婚纱,异常美丽,新郎则是个高鼻梁,眼窝深邃的外国小伙,是一位事业有成的美国银行家。

新娘的名字叫叶明子,曾经被评为京城四大名媛之一,同时也是开国元帅叶剑英宠爱的孙女,她的父亲叶选廉是中国保利集团下属凯利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

与妹妹叶晴晴不同的是,她爱好高调,喜欢打扮,对时尚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

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一讲叶明子的故事。

显赫的家庭背景

说起叶明子,我们不得不先从她的父亲和爷爷说起。

叶明子的爷爷是我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叶剑英,他1897年出生于广东,中学时期,受到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使他立志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后来,他前往云南学习,这一段的学习,让他各个方面都有了提升,毕业后跟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到革命事业中。

1923年,叶剑英率领军队参加了“讨陈”战争,在言岭关一战中,他的表现使他的名声一时大震,之后他又相继参加了多次战争,并屡获战功。

在1924年,叶剑英受到了廖仲恺先生的邀请,一同创立了黄埔军校,并担任教官,那时他是学校里倍受尊敬的教官之一。

就在同一年,叶剑英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在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他立即提出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但被拒绝了。

在北伐战争中,叶剑英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并升他为师长,1927年,国民党公然挑起反革命斗争,大肆杀害共产党人,让一直对共产党很尊敬的叶剑英很是不满。

叶剑英毅然决然地站在了共产党这边,秘密加入共产党,其间他多次为组织提供重要的情报,粉碎了敌人的很多阴谋。

南昌起义爆发后,他竭尽全力劝导张发奎放弃对起义军的追击,还参与并且领导了广州起义,为国家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在苏联学习了两年后,回国担任红军学校的校长,为我国红军部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在长征中,作为司令员的他,其间在敌人飞机的轰炸中不幸负伤,但他依然坚守在一线,指挥部队行军作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剑英任我军驻南京代表,在国民党的统治范围内积极地开展统一战线,一同进行抗日的工作,并且解救出许多被国民党关押的革命同志。

1941年,叶剑英回到延安,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同毛主席等人一块指挥抗日战斗,他还在军中加强相关工作的建设,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他作为中共代表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监督执行停战协议,在他的带领下,经过艰难的斗争,赢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壮大了党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他接连参与广东战役、华南地区的剿匪斗争等,屡次为我国做出重大贡献。

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懈奋斗,建立了丰功伟绩。

叶明子的父亲叶选廉正是当年叶剑英与夫人李刚的孩子,是大型央企旗下某公司的CEO,他不仅能力突出,身价过亿,而且还为我国的公益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叶明子的奶奶——李刚,是唯一还健在的十大元帅夫人。

不可否认的是,有如此家庭背景的支持,确实能使得叶明子在事业中一路长虹,不过,叶明子却没有想过完全依附家庭去生存,反而想要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投身设计,小有所成

叶明子从小很受爷爷叶剑英的疼爱,她打小跟随爷爷住在香山脚下,位置很偏僻,又没有什么邻居,亲戚们大多都搬走了,因此她的童年很孤独。

直到七岁时,同家人一块搬迁到香港,在香港的一所小学中就读,才让她真正感受到与朋友交流、玩耍的快乐。

叶明子的母亲苏丹丹是个画家,小时候她的很多衣服,都是母亲亲手为她设计制作的,正是在这样的感染下,她的艺术细胞慢慢滋生,立下了以后从事高级时装定制的志向。

在香港生活了六年后,叶明子前往英国学习,就读于英国有名的私人女子学校,之后在她的一番努力之下,考入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全球顶尖的艺术设计大学之一,主修纺织专业。

大学期间,她在学习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认真对待每一个涉及作品,从布料的选线到花色,都由她自己设计。

叶明子还曾在日本的“三宅一生”公司实习。

毕业之时,她的作品入围优秀毕业生时装展,展演那天,她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播放着自己的音乐,成功地给自己的大学生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毕业后,叶明子回到国内,创办自己的工作室Studio Regal,这个名字代表着高贵、华丽的设计理念,她将自己的服装设计定位为“定制高级时装”,从布料的选线、花色,再到设计,她都会亲力亲为。

叶明子还专门组建一个团队来专门为她服务,负责把她设计的作品做成成品。

叶明子热爱她的事业,在工作中她尽心尽责,力求完美,每接到一个单子,她都会花费不少时间去面对面与顾客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随后再花费很多心思去设计,所以每件衣服的设计周期都会很长。

在这份事业中,叶明子付出了很多努力,她的工作室业发展的越来越好,一直到2023年,44岁的叶明子依然在服装设计方面不断深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致力于设计出具有中国风格的高级定制服装。

嫁给美国银行家,故宫太庙举办盛大婚礼

2009年9月9日,庄严的紫禁城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特殊的“访客”,30岁的叶明子在紫禁城的太庙与自己的美国男友Jonathan Mork成婚,红色的玫瑰充斥着整个婚礼现场。

亲友以及各界名流纷纷前来送上祝福,包括叶明子的挚友万宝宝、影星林熙蕾等人。

整个婚礼由叶明子亲自设计,包括礼服、装饰等。

婚礼当天,只见她身穿白色蕾丝婚纱,戴着卡地亚的饰品,挽着父亲叶选廉的手,缓缓走过红毯。

另一边则是与她相恋五年的美国男友Jonathan Mork,他是美国一家上市公司的主要资金筹款人,同时也是康奈尔大学毕业的硕士高材生。

他曾在日本公司实习时与叶明子相识,被叶明子独特的艺术气息所吸引,随后对她展开猛烈的追求。

一开始,叶明子并没有交外国男友的想法,屡次拒绝的他请求,但Jonathan Mork坚持不懈,叶明子渐渐被他的诚恳所打动,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太庙中举办了这场被誉为北京年度盛世的世纪婚礼。

上午十一点,叶明子和丈夫Jonathan Mork伴随着乐队的鼓点,一同走进太庙的殿堂,在众人瞩目下,立下誓词,交换戒指,在庄严神圣的太庙见证下,结成了他们一世的姻缘。

随后事件传开后,引发了网友的众多议论,有人认为,太庙不管是作为旧时皇家的禁地,还是作为如今国家的重点保护单位,都不具备婚庆的条件,在这里举办婚礼,“实在是一个不恰当的行为”。

叶明子本人在采访时解释了自己为什么选在太庙办婚礼,她说:

“一开始我并没有想那么多,就是非常欣赏太庙那些对称的传统建筑,与其到代表国外文化的教堂中办婚礼,还不如到这十分具有对称美的太庙中来举办,我想给大家证明,太庙的美实在是太惊人了!”

其实,在太庙中结婚早有先例,曾在2004年,北京就曾把太庙公开向普通市民开放,允许举办婚礼仪式。

当天上午,就有一对新人在那里结婚,后来人们考虑到在太庙办婚礼的程序繁琐,需要同安保部门等提前商量好,而且期间的费用也很高,就慢慢放弃了这个选择。

幸福的婚后生活

婚后,叶明子依旧努力经营着她的工作室,在业务规模扩大后,她还招募了一些国内设计师,来替她分担压力。

努力工作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家庭,婚后这十几年的生活中,叶明子和Jonathan Mork的感情一直很稳定,他们相互理解包容,在工作之余,会专门抽出时间来陪伴对方。

叶明子喜欢呆在家里,和老公一起洗衣做饭,打扫家里的卫生,一起享受美好的家庭生活。

她曾说事业和家庭没有一个确切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可能随时都在变化,而她也很享受这个寻找平衡的过程。

这可能就是他们夫妻幸福生活的秘诀吧。

结语

叶明子虽一出生就站在顶点,但她从来不是一个选择依靠家庭来存活的人,她独立自强,又有主见,利用家庭的优势来发展自己的事业,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名媛”!

什么人可以在故宫里举行婚礼

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建成,是明朝第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故宫婚礼9月9日有多豪华啊 09故宫婚礼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故宫婚礼9月9日有多豪华啊 09故宫婚礼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本文标题:故宫婚礼9月9日有多豪华啊 09故宫婚礼

本文链接:http://www.chaxuanwen.com/article/161534.html

上一篇:10月的鸡和9月狗相配吗 10月的鸡和9月狗结婚好吗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致富项目相关文章
更多致富项目文章
喜欢致富项目就经常来哦!
农业资讯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