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达2023年报 韵达2023一季度财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韵达2023年报 韵达2023一季度财报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韵达2023年报 韵达2023一季度财报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中通破圈,顺丰突围:中国快递第一军团加速分化,寡头格局要来?_百度知 ...
中国快递发展至今,民营快递始终都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尤其是在2009年获得了正式的法律地位与认可后,更是一路高歌,成为中国快递市场的主力担当。
具体到民营快递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到后来的百家争鸣,再到现在的巨头并立,有两股代表性的势力始终存在且对峙至今:
一股是起于华南(深圳)的顺丰;
一股是起于华东(浙江和上海)的四通一达。
快递人都知道,“四通一达”不是一家企业,而是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包括了五家快递:申通、圆通、中通、汇通(百世)、韵达。人们之所以习惯将其统称为“四通一达”,有两大原因:一是五家快递的创始人均来自浙江桐庐,在创业的起步阶段互相之间有着扯不清的关系;二是这五家快递的业务模式、组网运营以及市场定位和产品设计等非常类似,没有本质区别。
比如一个最为通俗的认知:顺丰主打高端商务件和时效件;四通一达聚焦中低端的电商件。
这种认知在快递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确实带来了一定好处,有利于市场分层。但是,随着这几家快递成长为行业巨头,先后登陆资本市场,尤其是快递增量放缓,大家开始进入到存量之争的时候,情况开始变得不一样。
最新数据显示,顺丰+四通一达,6家企业目前共占据了国内快递超80%的市场份额,堪称绝对的第一军团 。对外,第一军团构建起的规模、资本、技术等护城河已经足够强大和抵御外来者入侵;但对内,军团各成员之间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事实上,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以顺丰和通达为代表的中国快递第一军团,就开始加速分化。
从汇通正式从“百世汇通”这个过渡期名字更改为现在的百世快递,力求淡化桐庐印象开始,老“四通一达”阵营中的五家快递或明或暗都在做着同一个尝试和 探索 ——如何才能让自己从这个圈层中脱颖而出?
这种“脱颖而出”除了摆脱同质化的竞争,更多的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的锻造。
3月17日,中通快递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及全年业绩。看了中通的刚交出的这份年度成绩单,老鬼的朋友安德华说:
中通已经率先“破圈”,与同阵营的几个对手之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领先优势不但明显,而且趋于稳固。
对于这个评价,安德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1.规模效应下的成本管控和产能储备
财报摘要显示, 中通快递2021年继续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全年完成业务量121.2亿件,同比增长42.2%,超出行业平均增速16.9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增至19.1%,较去年扩大2.3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221.10亿元,同比增长25.6%;实现归母净利润56.74亿元,同比增长29.45%,超出市场预期。
从“第一军团”各成员的市占率来看,中通的领先优势已经很突出。 极致规模效应的背后,是出色的成本管控和产能建设 。财报显示:
2019全年,中通单票分拨成本为0.34元/票,同比下降4分;单票运输成本下降了6分,为0.62元/票。
分拨成本 持续下降的背后是自动化应用与合理用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中通全网共计有265套大/小件自动分拣设备投入使用,对比上年同期仅有120套。自动化水平提升了一倍还要多。
同时,分拨中心用工更加合理,人力资源配置规划前置有效地控制了旺季新增临时工的占比。分拨中心平均员工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加12.9%,远低于36.1%业务量的增速。
运输成本 优化的手段并不稀奇,主要受益于自有车队规模的持续扩大。数据显示,中通快递的长途货运卡车数量逾7350辆,其中自有车辆数量逾6450辆。6450辆自有车辆中,超过4650辆为车身长约15至17米的高运力牵引车。
正是有了这个多年积累的优势,中通在路由转运方面才得以进行更多有益的尝试。比如,中通快递集团董事长 赖梅松 在解读2021年财报时明确指出:
“我们不断优化自有车队的结构,资源利用最大化;我们继续深化网络结构的扁平,同时不断尝试‘点对点直链’的新模式,提升转运效益。”
如果说是优秀的成本优化和管控能力主要是立足当下,那么中通在产能建设方面的长期投入和战略坚守就是谋划未来。
这些年,中通一直在大手笔建厂、投资设备、布网点…行业内不少人调侃称其为“基建狂魔”。这凸显了中通战略稳、后劲足的特点,也正是在基建方面的超前投入,为中通业务量的持续增长提供可能。
2.资本市场的稳定表现与多方认可
中通成功“破圈”的另一个体现来自资本市场。
受全球疫情以及石油大战的影响,几乎所有国家的股市都处在一种激烈的动荡之中。以中通上市的美股为例,短短一周之内,就出现三次熔断,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灾难性表现。
然而,就是在这种剧烈的、不可测的全球股市动荡和摇摆下,中通快递的股价从2021年开市以来,一直稳定向好。 即使是在三次熔断发生的惨剧之下,中通快递的市值依然保持在200亿美金上下,最高的时候,中通快递市值以一度达到218亿美金。堪比股灾避风港 。
目前,中通快递的市值已经超过韵达、圆通、申通、百世市值总和,仅次于顺丰。
如此表现,也得到多方认可。瑞银此前将对中通的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入”,并于2021年11月21日重申“买入”评级,给出了26.7美元/股的目标价。
另外,有统计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9位投资分析师中,有16位分析师给予中通“买入”评级,另外三位分析师则分别给予了“跑赢大市”、“持有”以及“卖出”评级。
中通2021年财报发布后,花旗也表示,预计中通快递的表现将继续强于同行业,并且相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将增强。尽管业内价格竞争激烈,但中通快递的成本效率将帮助其脱颖而出并保持增长。市场竞争实际上可能有助于中通快递进一步扩大其领先优势,并很快成为明显的胜出者。
3.对抗风险的快速反应与修复能力
在这场全民战疫的大考中,中通无疑给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全面开工22天后,全网产能就恢复8成,日票量超3200万。
此次财报发布会后, 赖梅松 明确表示:
“尽管疫情在短期内给公司经营带来了一定影响,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内需依旧旺盛,行业还会继续保持中高速的增长。我们有信心完成超出行业平均增速15个点的业务量增长目标,并保持市场份额的扩大在2个点以上。”
这份底气绝非盲目,而是对中通组织体系、网络运营以及产能调配的高度自信。正是基于这种自信,在面对疫情这只“黑天鹅”的时候,中通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战略调整,并快速给出一系列应对举措。
四通一达都是加盟制,但彼此之间也各有不同。中通采取的是加盟商持股模式,捆绑了员工、加盟商与总部的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对此,老鬼的机构好友量子咨询曾有过一个形象的描述:
中通的联邦制类似于动车,每一个网点类似于动车的每一节车厢都在发力;其他品牌快递的加盟模式更像绿皮火车,需要总公司的火车头带动,一但总公司决策失误,加盟模式就会失去自主动能。
正是这种交叉持股的联邦式商业模式直接提高了中通全网的竞争力和凝聚力。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这种短时间内的自我应对和修复能力带来的优势更为明显。
中通率先“破圈”的同时,第一军团中的另一个重量级玩家——顺丰,也在加快突围的步伐。
顺丰突围的关键,是逐年被压缩的市场份额。
早在中通发布2019全年业绩之前,2月24日晚间,顺丰同时发布未经审计的2021年度业绩快报和2021年1月快递服务业务经营简报。数据显示:
顺丰在2021年以1121.93亿元率先突破千亿营收,尽管受到春节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顺丰在2021年1月依然保持稳定增速,实现营收(含供应链业务)116.28亿元,同比增长14.40%;业务量达到5.66亿票,同比增加40.45%。
一个可对比的结果是,在全行业1月份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双双同比下降的情况下,顺丰显示了极大韧性。 这种“韧性”的背后,是顺丰在电商件市场的再次突袭和成功突围。
2021年5月,顺丰正式上线特惠专配,以此来匹配电商件的需求。自此之后,顺丰的单月业务件量就持续攀升——
6月份业务量同比增长超过15%,7月超过20%,8月超过30%,10月同比增长接近50%,从11月至2021年1月,单月业务件量均达到5亿票以上。其中1月份在全国快递市场的市占率更是达到了14.15%。
顺丰强攻电商市场的下沉策略收效明显。
基于2021年的表现,2021年的顺丰势必会争取更大市场份额——双产品体系,双网运行,时效件和电商件并行推进。
问题 来了:顺丰如何落地“双产品”?
一是稳定分网 。在国内快递企业中,顺丰是产品分层做得最好的。不过,这些分层产品此前都是在同一张网内单网运行。
2021年,顺丰“双产品”将在时效网和特惠网双网运行。只要顺丰能依托自身强大的 科技 力量,稳定分网,“双产品”落地就成功了一大半。
二是稳定分层 。双网运行后,顺丰依然要继续巩固此前在产品分层上的优势,明确什么层次的产品归到哪一个网络,为市场营销人员和快递小哥开拓市场提供充足的弹药。
无论客户提出什么需求,他们都能拿出对应的产品。要时效,就选时效网;要性价比,就选特惠网。总有一款适合你。
三是稳定分区 。双网运行后,顺丰要对不同区域做出市场判断,做到有的放矢。商务件区域侧重时效网,电商件区域侧重特惠网,业务量“粮仓”区域“双网齐下”。
不难看出,顺丰双网运行既是产品的分层,也可以视为网络垂直层面的改革,必须要与水平层面的分区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2021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老鬼按照惯例与相关分析机构进行了一次闭门交流。在谈及今年的市场格局走势时,虽然正值疫情肆虐,但老鬼依然认为:
2021年将是快递行业价格战的“拐点”之年。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的“马太效应”会越发明显,集中度越来越高。一方面,中小快递加速出清或者被收购;另一方面,快递行业也将从龙头向寡头进行演变。
过去两年的市场表现已经印证,龙头企业的领先优势已经很明显且趋于稳固,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决策层,还是执行层,其中也包括基层和一线网点的人,气势都上来了,有条件继续拉大领先优势,市占率超20%的寡头很有可能就在今年出现。
实际上,中通率先破圈、顺丰加速突围已经释放出了足够多的信号。你觉得呢?
韵达快递太垃圾了?
韵达快递报出了一系列不好的事件部分事件原因在于企业的本身部分事件,直接原因在于加盟商经营管理,不善但归根结底的原因都源于韵达快递加盟的模式的弊端。
快递行业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顺丰为代表的指引模式,另一种是以三通一达为代表的加盟模式。目前顺丰的市占率约为10%韵达快递的市占率约为18%,但顺丰的市值是韵达的,接近十倍两种模式的高价立判
快递服务的本质是将客户的货物移动位置行业的门槛相对较低,服务模式趋同比较可对比的服务优势就是时效性和破损率,但在上述两点上加盟的模式的企业都竞争不过,只因模式的顺丰。
于是加盟模式的快递公司只能从价格中寻求竞争的优势,大概从2021年起三通一达发起的持续的价格战。财报显示三通一达的单件,收入普遍从去年同期的三元以上跌至今年的两元出头同比幅度接近30%。
但是呢,价格战虽然提升了三通一达的市占率,但却恶化了其盈利的能力,最新的三季报显示前三期韵达实现营收。230.87亿同比下降4.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点20亿元同比大幅度下降,47.83%。
价格涨的代价是影响了韵达自身的盈利能力。价格涨的部分成本也得有加盟商和快递员分摊,因此部分加盟商出现的盈利下滑,甚至亏损的情况,快递员的收入被下掉,因此韵达快递才会出现。加工商拖欠输液的工资快递员联合罢工等事件。
从阿里巴巴财报看到的裂痕
2021年11月之前的马云的状态应该是这样的:
2021年11月之后,马老师的心情应该是这样的:
但对于阿里巴巴这样一家世界级企业来讲,情绪是个人的,公司最终还是要业绩说话,多赚点,马老师心情也会好起来。
运营利润为人民币896.78亿元(约合136.88亿美元),同比下滑2%,主要由于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中国反垄断法征收人民币182.28亿元(约合27.82亿美元)罚款,以及股权奖励支出增加人民币160.54亿元。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截至2021年3月的财年,阿里巴巴集团在全球实现了年10亿活跃消费者的 历史 性里程碑。我们的整体业务在 健康 的基础上实现了强劲增长。在本财年,阿里生态圈的商品交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2万亿美元。这些成就建立在我们向消费者和商家提供的明确的价值主张之上”。从表面看,管理层是满意的。
在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别样的信息,看到了这头巨兽的艰难。
1、新增流量已渐渐枯竭
2021年3月,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年度活跃用户达到7.26亿。
2021年3月,这个数字是8.11亿,看起来是增加了8500万。
在考虑到2021年淘宝特价版新增的1.5亿用户,其实传统的淘宝天猫部分,用户数是在下滑的。
同时,2021财年全年的营销费用是815.19亿,收入的11.3%用在营销上,维持流量的成本是巨大的,在天猫开店的卖家们,明白为啥平台流量这麽贵了吧,老板也是花很贵的价格买来的。
在面对拼多多、抖音、快手这样的自拥海量流量的跨界打劫对手时,吃力是一定的,人家流量成本低啊。
2、平台卖家压力太大,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成了笑话
2021财年营收为人民币7172.89亿元,全年GMV8.119万亿,
这是个很高的数字,最近周围的很多做电商的朋友在“出淘”,把卖货的主战场转移到拼多多、抖音、小红书。
3、本地生活服务的竞争已经拉开距离
2021年阿里巴巴的本地生活业务收入是315亿,美团同期1148亿,占比27.4%。
尤其在社区团购的赛道,美团优选已经拔得头筹,已经达到峰值3000万单/天,2021年GMV目标2000亿,而阿里巴巴刚刚整合资源开始布局,虽然决心已下,势在必得,但又是一场恶仗要打。
4、菜鸟物流业绩翻倍,四通一达业绩维艰
2021财年,菜鸟物流营收372亿,去年同期222亿,业绩亮眼。而和阿里巴巴深度捆绑的四通一达,只赚了个寂寞:中通利润43亿、下滑23.7%。申通利润1.18亿、下滑93.6%。韵达利润14亿,下滑46.9%、圆通利润17.67亿,同比上升5.94%。百世汇通亏损20.25亿,下滑900%。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生态圈,盈利依然强劲。但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当年不赚钱的淘宝是没有对手的,卖家创富神话不断涌现。现在的阿里巴巴赚得盆满钵满,对手却越来越强大,曾经一起成长的卖家们也在另寻乐土。
用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是信仰还是口号?
凡事都有裂缝,那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也许阿里巴巴正在迎来一场大的变革。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崔立标
数字经济研究专家,数字产业学院(杭州)院长,1998年开始进入互联网行业,拥有15年互联网、电商从业经历。
著作:《电子商务运营实务》、《网络零售经营实务》、《数字化转型指南-新商业的思维、方法和工具》等著作。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韵达2023年报 韵达2023一季度财报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韵达2023年报 韵达2023一季度财报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