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的发展如何了 2023年广东经济规模突破几个亿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年广东的发展如何了 2023年广东经济规模突破几个亿的文章,本文对文章2023年广东的发展如何了 2023年广东经济规模突破几个亿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各省gdp增长率排名
在浙江省金华市新能源汽车小镇零跑汽车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新能源汽车有序下线。新华社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近日来,内地31个省区市陆续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
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各地正在积极克服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多重压力,实现经济平稳开局。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各省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哪些省份一季度GDP增速跑赢全国?哪些省份有新亮点?
经济总量
江苏和山东位列前三。
广东经济总量破2万亿。
从经济总量来看,广东、江苏、山东占据前三的格局仍在延续。
一季度GDP,广东排名第一,一季度GDP超过2.84万亿元,增速3.3%;另一个2万亿的省份——江苏紧随其后,为2.78万亿,增速为4.6%。这两个省的消费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今年广东受疫情影响更大,广东与苏联的GDP差距缩小,从去年同期的1300多亿元缩小到600多亿元。
广东和江苏也是全国仅有的一季度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省份。
排名第三的山东为1.99万亿元,距离2万亿元大关仅一步之遥,相差约73亿元,其一季度GDP增速为5.2%,是前三名中唯一超过全国增速的。
4月18日,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分析研究一季度经济形势。3月以来,山东省多地出现局部疫情,防控形势骤然严峻。“做好疫情防控是一项政治任务。稳定经济运行的基本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抓疫情防控和抓经济运行是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的,必须做好、做足。”会议强调,继续实施“十大产业”、“十大扩大需求”、“十大创新”行动计划,二季度攻坚,打赢上半年攻坚战。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23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
吉林是唯一负增长的省份。
一季度,中国各地GDP数据陆续出炉,23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总体而言,当地经济稳定,但疫情的影响不容忽视。
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地方层面,新疆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全国领先;江西增长6.9%,排名第二;湖北和福建均增长6.7%,排名第三。其他增速超过6%的省份还有贵州(6.6%)、山西(6.5%)、西藏(6.4%)、湖南(6%)和海南(6%)。
榜单的另一端,吉林一季度GDP同比下降7.9%,成为唯一负增长的省份。天津经济运行保持增长,但同比增速仅为0.1%。其次是辽宁,GDP同比增长2.7%。两大经济中心上海和广东的GDP增速分别降至3.1%和3.3%。这些省份大多明显受到当前疫情反弹的影响。
分析
A
一些省份的经济受到突发疫情的影响。
从GDP等核心数据看,大部分省份一季度开局总体平稳,但压力正在显现。
【上海】之前有过企稳,然后下滑,企稳,放缓。
由于3月份疫情突发,上海经济运行前稳后降,一季度有所放缓。上海是第一个城市
京津冀三地,天津一季度GDP 3538.52亿元;增速仅为0.1%,在公布的31个省份中倒数第二。今年年初,天津成为中国第一个直面奥米克隆变异人的城市。一季度固定投资(不含农户)和消费为负,分别下降4.5%和3.9%。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工业生产降幅收窄。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6%,比1-2月负增长回落0.9个百分点。
【吉林】中国唯一负增长的省份
3月疫情严重的吉林省成为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省份。4月28日,吉林省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吉林地区生产总值2576.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下降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4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841.37亿元,同比下降11.6%;第三产业增加值1559.46亿元,同比下降7.5%。
B
在国际形势下,商品价格猛涨。
今年一季度,除了疫情,国际形势下,能源、食品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也影响了经济运行。
【山西】产煤大省首次达到2万亿元。
作为产煤大省,山西2023年GDP首次达到2万亿元,位居全国前20。今年一季度GDP超过5500亿元。
此外,内蒙古一季度GDP增速为5.8%,是2023年以来一季度增速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区GDP也突破5000亿元。4月22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强调,加强重大项目建设跟踪调度和后续服务,全力推动各类新项目尽快开工,续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
能化、绿色化改造,持续释放投资潜力。要加紧抢占新能源发展制高点,以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牵引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黑龙江] 近9年首次超平均增幅
东北的能源和粮食大省黑龙江也迎来好消息,一季度GDP增速5.4%,这也是黑龙江自2023年第三季度以来,近9年共计34个季度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增幅。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芦玉春在4月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黑龙江经济持续恢复性增长,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的态势,主要特点是“晋位明显”、“结构优化”。
芦玉春介绍,“晋位明显”的主要标志,除了一季度GDP增速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居全国第14位,比上年同期前进16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居全国第12位,前进8位。
措施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打开政策“工具箱”
[内蒙古] 基础设施投资超前布局
早在年初,许多省份就为今年设定了高于GDP增速的投资增长目标。一季度,各地力拼投资“开门红”,超过20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达到两位数。其中,内蒙古投资同比增长59.6%,全国领先。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表示,基础设施投资超前布局,对全区经济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海南] 出台减免税收、房租等“礼包”
加大纾困扶持力度稳住市场主体,亦是眼下各地应对下行压力,积累经济增长动能的重要举措。
以服务业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的海南出台措施,进一步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提出减免税收、减免房屋租金、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等政策“礼包”。针对中小微企业现金流紧张、流动性弱等问题,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积极落实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退税进度上优先安排小微企业,直接为市场主体提供现金流。
亮点
江西等中部地区增速亮眼 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拉动
一季度GDP增速全国第二、中部第一的是江西,为6.9%,并有多项细分数据跑赢全国,发展强劲。
以需求为例,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拉动。春节期间“两不停”、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协同联动开工有力推动了投资规模扩大、进度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6%,居全国第5位,高于全国6.3个百分点。江西各地陆续出台政策促消费稳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9%,居全国第1位,高于全国5.6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增长29%,高于全国18.3个百分点,较上年扩大16个百分点。
4月22日江西省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暨“强攻二季度、确保双过半”动员视频会上,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提出了“八个强攻”的要求,强攻惠企纾困、项目建设、促进消费等。
在促销费方面,据“江西发布”消息,4月28日江西商务厅发出20亿“红包”,开展汽车、家电促销费活动以及推动成品油促销等。
新疆一季度增速全国第一 挖掘机指数反映基建火热
与天津增速低迷相反,去年GDP总量超越天津的新疆,今年一季度GDP为3975.3亿元,增速为7%,高居全国第一。这个数字也是新疆2023年的GDP增速。
4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全力以赴把“开门红”变成“全年红”。要突出抓好工业稳增长,积极推动工业强基增效;要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掀起新一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工作热潮。
有一项指标反映新疆项目建设的热潮。4月19日央视财经发布的挖掘机指数中,一季度宁夏、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区成绩亮眼。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窗口期”,在“东数西算”的带动下,新旧基建叠加,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其中,新疆压路机平均作业量同比增长27.8%,拖泵同比增长5%,分列全国第二、第三。今年一季度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0.93亿元,同比增长53.1%。据悉,挖掘机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标配”,是反映基础设施建设、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变化的风向标。
部分省份GDP增速
从同比增速看,有30个省份实现了正增长,吉林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同比下降了7.9%。有23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增速,北京一季度GDP为9413.4亿元,同比增长4.8%,与全国增速持平。
其中,新疆、江西、福建、湖北、贵州、山西、西藏、湖南、海南等省份增速亮眼,均高于或等于6%。
相关问答:全国个省经济排名
广东第一名! 2023年上半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GDP排名 国家发改委7日公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31个省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两位数,其中,23个省份增速在12%以上。 权威人士指出,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面良好,但经济增长偏快,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 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大部分省份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上年同期。内蒙古增速高达18.2%,江苏15.4%、山东15.3%、天津和广东均14.4%、浙江14.1%、河南13.9%、广西13.6%、河北13.5%、四川13.3%。 与上年同期相比,有24个省份经济增速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吉林、上海、浙江、海南、云南增幅提高超过2个百分点。 2023上半年省市区GDP数据排名(不包括台湾省) 地区上半年GDP(亿元) 增幅 全国91443.0 10.9% 广东11416.8 14.4% 山东10206.4 15.3% 江苏9871.2 15.4% 浙江7123.0 14.1% 河南5506.9 13.9% 河北5146.9 13.5% 上海4781.9 12.6% 四川3726.5 13.3% 辽宁3672.1 12.9% 北京3538.0 12.3% 湖北3288.3 12.4% 湖南3206.2 12.2% 福建3157.2 12.8% 安徽2886.1 11.9% 黑龙江2575.0 11.4% 山西2112.3 12.1% 广西2023.5 13.6% 天津1986.0 14.4% 陕西1858.1 12.4% 江西1839.8 12.6% 内蒙古1776.1 18.2% 云南1670.1 10.6% 吉林1550.6 12.1% 重庆1468.1 12.6% 新疆1052.0 11.2% 贵州930(预计) 11.8% 甘肃897.9 10.5% 海南491.6 11.6% 宁夏285.0 10.6% 青海275.1 12.2% 西藏113.4 12.5% 总计: 99491.1 12%
31省份上半年GDP出炉,同比增长5.5%
31省份上半年GDP出炉,同比增长5.5%
31省份上半年GDP出炉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
31省区市已全部公布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同比增速方面,上半年,31个省份中有15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水平5.5%,分别是上海(9.7%)、海南(8.6%)、西藏(8.4%)、吉林(7.7%)、内蒙古(7.3%)、浙江(6.8%)、甘肃(6.8%)、青海(6.8%)、江苏(6.6%)、宁夏(6.5%)、山东(6.2%)、安徽(6.1%)、河北(6.1%)、湖北(5.6%)、辽宁(5.6%),四川(5.5%)、北京(5.5%)增速则与全国水平持平。其中,上海、海南、西藏三省份增速超过8%,吉林、内蒙古两省份超过7%。上海增速最高,达到9.7%。
从经济总量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广东、江苏今年上半年成功破6万亿,分别达62909.8亿元、60465.3亿元,上海、河北、北京成功跨越2万亿,分别达到21390.17亿元、20778.9亿元、20621.3亿元,贵州站上了1万亿台阶,为10218.75亿元。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五省今年上半年GDP超过3万亿,分别为62909.8亿元、60465.3亿元、44125亿元、38717亿元、31326亿元。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上海、河北、北京处于2万亿梯队,分别为27901.01亿元、26259.22亿元、25547.8亿元、23998.64亿元、23073亿元、21390.17亿元、20778.9亿元、20621.3亿元。
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上海、北京双双突破4万元,分别为42870元、41358元,山东,突破2万元,达20309元。今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五的省份为:上海(42870元)、北京(41358元)、浙江(34317元)、江苏(27795元)、天津(26655元)。
中国各省份经济最新排名
第一名:广东省。第二名:江苏省。第三名:山东省。第四名:浙江省。第五名:河南省。第六名:四川省。第七名:福建省。第八名:湖南省。第九名:湖北省。第十名:安徽省。第十一名:上海市。第十二名:河北省。第十三名:北京市。第十四名:江西省。第十五名:山西省。第十六名:云南省。
第十七名:重庆市。第十八名:辽宁省。第十九名:广西。第二十名:山西省。第二十一名:内蒙古。第二十二名:贵州省。第二十三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十四名:天津市。第二十五名:黑龙江省。第二十六名:吉林省。第二十七名:甘肃省。第二十八名:海南省。第二十九名: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十名:青海省。第三十一名:西藏。
全国城市上半年gdp排名
北京首次超过上海。
根据各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GDP排名前100的城市中,有6个城市GDP超万亿元,位居第一梯队。
今年上半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52.2亿元,同比增长0.7%。上半年,上海GDP总量达到19349.31亿元,同比下降5.7%,未达到去年2万亿元的门槛。
总量上,北京上半年GDP首次超过上海,高出3亿左右,历史罕见。二季度上海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原因是不可抗力。上半年GDP总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4.3%,成绩来之不易。预计下半年经济将明显回升。
2023年上半年,深圳实现GDP15016.91亿元,首次突破1.5万亿大关,位居上半年广东城市GDP总量第一。去年,深圳成为中国第三个GDP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
上半年重庆GDP达到13511.64亿元,其次是广州13433.8亿元,苏州10962.4亿元。重庆以77.8亿元超越广州,这是重庆继2023年后第二次超越广州。
成都上半年为9965.55亿元,很可能成为第七个全年GDP达到2万亿元的城市。
青岛半年GDP达到7000亿元门槛。上半年,青岛地区生产总值7070.35亿元,同比增长3.7%,位居全国第13位。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415.1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2.4%,增速达到4.9%,位居万亿俱乐部之首。
中国31省人均gdp排名
1、北京市:2023年人均gdp为18.39万;
2、上海市:2023年人均gdp为17.38万;
3、江苏省:2023年人均gdp为13.73万;
4、福建省:2023年人均gdp为11.75万;
5、浙江省:2023年人均gdp为11.39万;
6、天津市:2023年人均gdp为11.32万;
7、广东省:2023年人均gdp为9.87万;
8、重庆市:2023年人均gdp为8.7万;
9、湖北省:2023年人均gdp为8.66万;
10、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人均gdp为8.53万;
11、山东省:2023年人均gdp为8.18万;
12、陕西省:2023年人均gdp为7.54万;
13、安徽省:2023年人均gdp为7.04万;
14、湖南省:2023年人均gdp为6.93万;
15、江西省:2023年人均gdp为6.55万;
16、辽宁省:2023年人均gdp为6.48万;
17、山西省:2023年人均gdp为6.47万;
18、四川省:2023年人均gdp为6.44万;
19、海南省:2023年人均gdp为6.42万;
20、甘肃省:2023年人均gdp为5.28万;
21、新疆:2023年人均gdp为6.19万;
22、河南省:2023年人均gdp为5.93万;
23、云南省:2023年人均gdp为5.75万;
24、青海省:2023年人均gdp为5.65万;
25、西藏自治区:2023年人均gdp为5.50万;
26、吉林省:2023年人均gdp为5.5万;
27、河北省:2023年人均gdp为5.41万;
28、贵州省:2023年人均gdp为5.08万;
29、广西:2023年人均gdp为4.94万;
30、黑龙江省:2023年人均gdp为4.67万;
31、甘肃省:2023年人均gdp为4.09万。
上半年各省财政收入排名
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与GDP密切相关,因为只有全社会创造财富,政府才能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
2023年上半年省级财政收入和人均财政收入排名。
并且上海和北京人均财政收入排名前两位,人均财政收入超过1.3万元,一枝独秀。上海人均财政收入超过15000元,实力是巨大的。
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最高的是广东省,财政收入6730亿元,在31个省市中排名第一,而人均财政收入仅排名第七。不得不说广东省还是比较拥挤的!
2023年上半年,浙江财政收入排名第二,力压江苏4984亿元,而人均财政收入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居全国各省之首。浙江2023年上半年整体表现不错。
上半年,江苏省财政收入和人均财政收入均落后于浙江省,表现不佳,人均财政收入仅排名第六。
江西省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人均财政收入排名第13位,进步明显。
不得不提,内蒙古真的很厉害,超过了几个沿海经济大省,人均财政收入排名第四,仅次于浙江北京上海,人均收入真的很高。
内蒙古具有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优势。基本上人家吃饱喝足了,不得不感叹内蒙古人真幸福。
山西在福建排名第九,人均财政收入5221元,真的是相当惊人,陕西的表现也很猛。
总的来说,就人均财政收入而言,北方省份不一定比南方省份差,方人也北部可以很富裕。
如何理解2023年各地经济提振工作?
从大力提振消费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及深化创新发展等,随着节后各方面预期持续改善,多地正抢抓时间乘势谋划经济提振工作。
近来,广东、山东、河北、辽宁、吉林、上海、浙江、江苏、甘肃、重庆、陕西等多省市纷纷召开专题会议或发布系列政策,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发展。综合来看,“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地经济提振工作的高频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各地多方面谋划部署以提信心增动能。
多位专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疫情平稳以及预期恢复等,2023年各地都在抢抓时间乘势而上,各地节后经济工作呈现出时间早、干劲足、氛围满等特点,这种紧迫感将为全年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预计2023年经济发展形势将稳中向好。
“2023年各地加快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商事制度,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扩大国内需求,预计全国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向好。”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期,2023年各地持续聚焦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将对全国经济形势产生良好效应。
谋划经济提振
随着预期改善与信心提振,各地“拼经济”有了一个良好开局。
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恢复至2023年同期的四成多;到2023年春节假期,这一数据已恢复至2023年同期近九成水平,国内旅游收入也已恢复至2023年同期的七成多。节后各地文旅与消费市场仍在持续升温。
为巩固这一良好局势,各地也在抓紧时间谋划部署经济提振工作,多地还不约而同地将“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提振的一项重要主题。
如广东省日前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对全年重点工作作出动员部署,提出要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三个一万亿”支撑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在全国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勇挑大梁。
此外,甘肃提出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三新一高”要求,分行业、分区域、分类型进行调度,明确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天津提出要扎实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作出更大贡献等。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增长稳中提质,投资增速持续稳中有升,居民收入增速稳步增长;以行业为基础的新动能不断壮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引领力量不断增强。”洪勇表示,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期,2023年各地持续聚焦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预计全国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向好。
“2023年各地经济提振工作呈现出时间早、干劲足、氛围满等特点。”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然也认为,不论是全球全国形势使然,还是此前各地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使然,当前各地经济工作都呈现出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预计将为全年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提信心强基础
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各地多方面部署全年经济工作,其中提振市场信心与居民消费信心等成为各地一项基础工作。
如山东日前提出要更好地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以稳就业、促增收解决“不敢消费”问题,以提品质、强引导解决“不愿消费”问题,以创场景、优环境解决“不便消费”问题,大力提振消费信心,加快推动消费复苏。
上海市日前发布的《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即从助企纾困、援企稳岗扩岗、恢复和提振消费等多个方面提出了32条政策措施,并明确相关政策是为抓牢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大力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春节假日的服务消费明显恢复,支撑消费回升,但票房收入已接近2023年高位水平,国内旅游收入则仍低于2023年水平,而且可能受统计口径影响导致高估,票房与旅游收入的差异或反映出‘花小钱,不花大钱’的支出特点。”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指出,春节期间相关消费呈现出跳动的迹象,与疫前2023年的缺口开始明显回补,但持续修复仍要观察地产、汽车等实物消费如何修复,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如何提升等。
除发布政策提振消费信心外,河北、吉林等多地还颇为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以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相关工作。
如河北省提出要用行政审批的“减法”赢得企业发展的“乘法”,让企业心无旁骛做实业、抓发展。同时,集中整治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等行为,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问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切实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2023年广东的发展如何了 2023年广东经济规模突破几个亿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2023年广东的发展如何了 2023年广东经济规模突破几个亿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